【喂奶姿势不对 小心宝宝中耳炎】

文章插图
导读:人的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其中中耳为一相对密闭的气腔,只有前壁有一称作咽鼓管的小管通向咽部 。平时,此管在鼻咽部的出口受周围组织挤压而呈密闭的状态,外界气体不能进入 。当吞咽、咀嚼、打喷嚏或哭闹时,咽鼓管便作瞬间开放 , 以维持中耳内外气压平衡 。由于婴幼儿耳的发育尚不完善,咽鼓管较短,加上咽鼓管肌肉收缩力较弱 , 鼻咽部的液体容易流入中耳 , 所以,孩子患中耳炎的机会远比成人多 。……
吃奶吃出中耳炎 有这样一个病例 , 一位女士因孩子在床上大哭不止,来不及给孩子垫枕头便让孩子吮奶吃,谁知孩子的哭闹不但没有停止,反而越来越凶 。后来孩子还出现了发热、抓耳摇头,甚至呕吐、腹泻等症状 。最后,孩子的母亲发现孩子的耳朵开始流脓出来,对声音不太敏感了 , 便急忙去看耳科医生 。结果发现,孩子患的是化脓性中耳炎 。中耳炎是婴幼儿常见的耳病,最近有专家认为,母亲为宝宝喂奶姿势不当也会引发孩子中耳炎 。
人的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其中中耳为一相对密闭的气腔,只有前壁有一称作咽鼓管的小管通向咽部 。平时 , 此管在鼻咽部的出口受周围组织挤压而呈密闭的状态,外界气体不能进入 。当吞咽、咀嚼、打喷嚏或哭闹时 , 咽鼓管便作瞬间开放,以维持中耳内外气压平衡 。由于婴幼儿耳的发育尚不完善,咽鼓管较短,加上咽鼓管肌肉收缩力较弱,鼻咽部的液体容易流入中耳 , 所以,孩子患中耳炎的机会远比成人多 。
分析:正是由于婴幼儿耳的这种解剖特点,现在许多年轻妈妈由于育儿经验不足,倘若喂奶姿势不当,例如横抱着孩子喂奶,让孩子平躺着吃奶 , 奶瓶口开得过大、竖得过直等等,均易使乳汁沿着咽鼓管流入孩子的中耳,因为婴幼儿的咽鼓管短、宽而平直 , 若哺乳位置不当,特别是哭闹时,如平卧吮奶,乳汁或呕吐物就会经咽鼓管流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
为预防中耳炎,正确的喂奶姿势很重要 。若坐着喂奶 , 妈妈应将孩子抱起放在自己的腿上,喂奶侧的一条腿用小凳子垫高些,把孩子斜抱在怀中,取头高足低位;如取卧位喂能,应将婴儿置于身体一侧,并用手臂或枕头将孩子的上身稍稍支起 。不管采用哪种姿势,喂完奶之后,都要将孩子竖直抱起 , 让其头靠在母亲肩上,用手轻拍其后背2—3分钟,让孩子将吃奶时吸进的空气通过打嗝排出,以免吐奶而使乳汁流入耳中 。此外 , 家长还应特别注意,孩子感冒时的鼻涕也比较容易通过咽鼓管流入中耳,造成中耳炎,所以感冒时应避免大力擤鼻,预防中耳炎发生 。若孩子不慎感染后,应及早用足量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控制感染,直至症状消退5~7日后才停药,务求彻底治愈 , 不可症状消退后即停药,以免变成慢性中耳炎 。
怎样判断孩子是不是得了中耳炎呢?医生指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辨 。
一是患耳附近头部剧痛 , 不肯吃东西、哭闹,不愿入睡 。罗仁忠说,耳朵的构造很特殊,里面是骨头,外面包着一层皮肤,两者间没有其他可起到缓冲作用的肌肉组织等 。所以,中耳炎一旦发病 , 会剧痛难忍 。婴儿虽然说不出来 , 可是只要动动嘴,不管是吸吮和吞咽动作,都会压迫感染部位感到疼痛 。因此 , 宝宝可能会在吃东西时烦躁、哭闹,也可能不愿入睡 。
二是发烧,中耳炎往往伴随着突然发烧,体温可升至37.8℃至40℃ 。
三是看有无化脓 , 如果耳朵中流出黄色、白色或者含有血迹的液体,那么你的宝宝肯定是患上了中耳炎 。流出的脓液说明原本留存于中耳的液体已经冲破了耳鼓 。虽然这种症状对身体的危害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可怕,但仍然需要到医院请医生做专业处理 。
四是是否出现听力障碍,分泌性中耳炎不会流脓 , 可是有液体大量存留于中耳部位,可能给宝宝造成暂时性的听力障碍 。具体的表现为,他可能会把电视机的音量放得比平时更大,或者经常会要求你重复刚刚讲过的话 。
喂奶姿势不对 小心宝宝中耳炎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什么知道】www.shenmezhidao.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上班族正确的午睡姿势
- 给老婆的道歉祝福语
- 握笔姿势有必要改吗
- 喂奶吃避孕药好吗
- 深蹲正确姿势 你做对了吗
- 姿势综合征名词解释
- 3 孩子感冒 警惕中耳炎
- 握笔姿势纠正的小技巧
- 芦苇荡怎么摆姿势拍照
- 对颠排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