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中药配伍规则

【3 中药配伍规则】

3 中药配伍规则

文章插图

4. 使药:意义有二,一是引经药,即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 , 即调和诸药的作用,使其合力祛邪 。
配伍禁忌:十八反
十八反列述了三组相反药,分别: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川乌、附子、草乌)反半夏、瓜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贝母(川贝、浙贝)、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南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赤芍、白芍) 。
十九畏
十九畏列述了九组十九味相反药,具体是: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 , 牙硝畏三棱 , 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
除寒、热、温、凉四种药性之外,还有一部分性质平和,称之为平性的药物 。由于平性药物的作用没有寒凉药或温热药来得显著,所以在实际上虽有寒、热、温、凉、平五气,而在习惯上仍叫做四气 。平性的药物,因为它作用缓和,一般说来,不论是寒性的或热性的病症,都可配合应用 。
味,就是药物的滋味 。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滋味 。
辛,就是辛辣(如生姜)或辛凉(如薄荷、冰片)的滋味,能发散、能解气 。一般发汗的药物和解气的药物,大都有辛味 。
甘,就是甜的滋味,有缓和、滋补等作用 。一般能调和药性的药物及滋补性的药物,大都有甘味 。
酸,有收敛作用 。一般能够止汗、止泻等的药物,大都带有酸味 。
苦,有泻火(就是指清火作用很大的意思)、清热、燥湿(指苦味燥性的药物,能化去湿气)、通泄等作用 。一部分清热药和泻下药 , 多有苦味 。

3 中药配伍规则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什么知道】www.shenmezhidao.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