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导读:我们除了祭拜祖先 , 还会去黄帝陵那里祭拜,这毕竟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我们还是要重视的,而且不少名人都会前去祭拜,仿佛总能在悼念中参透生的玄机,并因此焕发出春草一样的勃勃生气 。那么清明时节人文始祖祭拜是怎样的?关于黄帝时代的历史去哪看呢?和小编一起去瞧瞧吧 。

文章插图
清明时节人文始祖祭拜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赫赫始祖” 。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是少典族的后代,姓公孙,名轩辕 。他一生下来就特别神异,几个月大就会说话,从小聪明伶俐 , 诚实勤勉,成年后耳聪目明,通晓天下大事 。当时,诸侯相互侵犯征伐,残害百姓,炎帝神农氏却无力征讨 。轩辕便操练军队,征讨那些不来朝贡的诸侯,结果四方都来归服 。只有蚩尤最为残暴,没有归顺 。于是轩辕推行德政,强化军队,顺应四时五方的自然现象,教民种植五谷,安抚百姓,终于在四方诸侯的帮助下,在涿鹿的原野上与发动战乱的蚩尤展开大战,将蚩尤杀死,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四方诸侯遂公推轩辕为天子,以取代神农氏 。据说“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 , 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黄帝到处平定叛乱,披荆斩棘,开山凿道,没有享受过一天的安逸 。他设置官吏管理天下,并遵循时令,按季节种植百谷草木 , 驯化鸟兽昆虫,他心不懈于思考,力不懈于实行,目不懈于观察,耳不懈于倾听 , 对山林川泽的物产,总是很有节度地利用……
关于黄帝的乘龙飞去,《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的铜,在荆山下铸造鼎,鼎成后,有龙从天上来迎接 。黄帝和他的臣子、后妃七十多人骑上龙后,龙就上天而去 。留在后头的小臣们不能上去,就死死抓住龙须不放,以致把龙须都扯下来了 。黄帝的弓也掉下来 。百姓们看着黄帝升天而去,就抱着龙须和弓号啕大哭,所以后人把那个地方叫作“鼎湖”,把黄帝掉下来的弓叫作“乌号” 。后来群臣将黄帝的衣冠葬于桥山 。
关于黄帝时代的历史
在许多人看来,关于黄帝时代的历史,其实是遥不可考的上古“神话”,司马迁对黄帝事迹的记载也未必准确 。
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将轩辕黄帝视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并加以崇拜和祭祀 。
有史可考的祭祀黄帝的活动 , 最早当推战国初年的秦灵公 。《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载:
秦灵公作吴阳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祭炎帝 。
此后历代王朝都对黄帝加以祭祀 。而到黄帝陵进行祭祀是对黄帝祭祀的重要方式 。传说黄帝没有死,而是乘龙上天成为神仙,黄帝陵只是黄帝的衣冠冢 。现在的河南、河北、甘肃、陕西等地均有纪念性的附会墓冢,其中尤以陕西黄陵县的黄帝陵最为有名 。这里的黄陵最为有名,当与司马迁的贡献有关 。因为他曾通过自己的实地调查,在《史记·黄帝本纪》中做出了“黄帝崩,葬桥山”的判断 。据说司马迁考证之后,地方官员就创建了“轩辕庙”,到了唐代宗大历年间,正式于桥山西麓建庙 。宋太祖开宝五年(972),因河水侵蚀,庙址从西山麓迁至东山麓 , 即现在的轩辕庙址 。因此民间流传这样一首歌谣:
汉代立庙唐朝建,到了宋朝把庙迁 。
不论谁来做皇帝 , 登基都不忘祖先 。
【清明时节人文始祖祭拜 关于黄帝时代的历史】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清明时节人文始祖祭拜,关于黄帝时代的历史”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
清明时节人文始祖祭拜 关于黄帝时代的历史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什么知道】www.shenmezhidao.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清明节祭祀炎帝由来已久 各地清明祭祀习俗
- 踏青 关于清明节踏青的习俗 梨花风起正清明
- 古代关于清明踏青的记载 古代踏青都是怎么样的
- 清明踏青习俗的演变 唐代开始踏青成为清明节习俗_
- 清明荡秋千习俗的演变 古代对荡秋千习俗的记载
- 斗鸡 清明节为什么要斗鸡 剑心一动碎花冠
- 风筝 关于清明节放风筝的习俗 忙趁东风放纸鸢
- 风筝与寒食清明的渊源 寒食清明放风筝流行的原因
- 放风筝习俗放晦气是什么 寒食清明时节为何放风筝
- 清明戴柳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插戴柳枝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