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食俗中蕴含的祈盼 清明节传统美食寓意有哪些_


清明节食俗中蕴含的祈盼 清明节传统美食寓意有哪些_

文章插图
导读:很多时候,传统节日里的美食是极具意义的,比如肉做成的丸子象征团圆安乐,年夜饭上的鱼象征年年有余等等 。人们在吃美食的时候,知道这些食物所蕴含的寓意吗?那么 , 清明节食俗中蕴含的祈盼是什么呢?想知道清明节传统美食寓意有哪些,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
【清明节食俗中蕴含的祈盼 清明节传统美食寓意有哪些_】
清明节食俗中蕴含的祈盼 清明节传统美食寓意有哪些_

文章插图
清明节食俗中蕴含的祈盼
节日的饮食习俗从来都不是单纯地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是有着更多的文化意义,特定的食物以及与特定食物相关的行为总是表露着群体和个体内心深处的欲求、愿望、情感和价值观念 。具体到清明节的食物及相关行为,可以看出同样寄托着人们对美好事物和理想境界的追求 。
祛病强身、延年益寿
身体健康是每个个体的基本需要,但是人的一生历程中又时刻面临着各种疾病的威胁 。面对疾病的威胁,人们既心怀恐惧又积极应对,节日中的饮食常常被赋予强身健体和消除百病的意义 。比如浙江一带 , 男女大小必食海蛳,叫作“挑青”,俗信可以明目 。在湖南长沙,人们摘嫩蒿叶、夏枯草、地菜子捣碎和米粉做粑粑吃 , 俗称“吃青”、吃“艾叶子粑粑”,有“清明吃了青,走路一身轻”之说 。又在江苏常州,早晨煎隔年大团子,据说“清明大团子 , 吃了勿脚痛” 。上海旧俗,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晾干后存放着,到立夏那天 , 用油煎过,给小孩吃,据说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 。在浙江杭州,人们用面粉做成狗的形状,叫作“清明狗”,到立夏日让儿童吃掉,俗话说:“吃了清明狗,一年健到头 。”又广东潮汕一带清明节习惯蒸朴籽粿 。粿品呈浅绿色 , 味甚甘甜,据说吃了可以解积热,除疾病 。又在鲁西南一带,俗信吃七个用柳枝煮的带血的头生鸡蛋 , 可以治好瘸病和哮喘病 。在福建霞浦县 , 人们用粳米和春菊做春菊糍吃 , 认为吃了春菊糍,可以消灾祛病 。许多地方食用的青精饭,也往往被赋予延年益寿的含义 。
祈盼丰收
在我国传统社会中,农业是立国之本 , 是维持人们生命延续和繁衍的衣食之源 。因此,祈盼各种庄稼顺利生长发育获取丰收就一直是人们的普遍意愿 。尤其在清明节这个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具有重大意义的关口,人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一些作为(包括饮食活动)来促成上述意愿的实现 。
在浙江湖州,农家有清明吃螺蛳的习惯,这天用针挑出螺蛳肉烹食 , 叫“挑青” 。吃后要将螺蛳壳扔到房顶上,据说屋瓦上发出的滚动声能吓跑老鼠 , 有利于清明后的养蚕 。而在桐乡,重视全家团圆吃晚餐,饭桌上少不了这样几个传统菜:炒螺蛳、糯米嵌藕、发芽豆、马兰头等 。其中吃藕是祝愿蚕宝宝吐的丝又长又好 。吃炒螺蛳,要把吃剩的螺蛳壳往屋里抛,据说声音能吓跑老鼠,毛毛虫会钻进壳里做巢,不再出来骚扰蚕 。鲁西南一带,清明节吃一种叫“多打”的食品 。多打用五谷杂粮做皮,萝卜、豆腐等做馅 。吃前要先围着打麦场转几圈,边转边说:“多打多打,多打粮食多吃啥 。多打多打神 , 多打粮食多添人 。”
敦亲睦族、敬终慎远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一定的伦理道德规范来加以维持和协调的,而敦亲睦族、敬终慎远可谓我国传统社会中伦理道德规范的一项重要内容 。清明节期间,各地普遍开展家庭(或者家族)成员的聚餐活动 。山东招远的“房食”、河北高阳的“吃会”、浙江嵊州的“吃清明酒”、福建崇安的“做清明”、陕西绥德的“上坟会”、甘肃灵台的“清明坟头会”、四川渠县的“人伦会”等,都具有敦亲睦族的意义 。
此外,清明节也是走亲戚互赠节日食品的重要场合 。在河北赞皇 , 节日期间,姻亲馈送女家簪耳,俗名“赘节” 。在山西襄陵 , 人们用面蒸成鱼、蛇形,馈送亲朋好友 。在山西荣河,有清明节蒸“子推”的习惯 , 人们会将子推送给出嫁的女儿 。在内蒙古武川,家家制面质寒鸦,互送亲友 , 当地俗信这种面鸦对治疗泻疾有特殊功效 。在浙江汤溪,妇女采苍耳、茵陈苗 , 与米粉和在一起做成饼饵 , 叫作清明粿 , 相互馈遗 。在福建连江,家家户户用细艾叶捣匀和米粉为粿,作为亲戚来往的礼品 。又在广西灵川 , 人们除了用甜咸物质为馅做成糯粉团外 , 还蒸粉肉相互馈遗 。
至于各地常常用清明节令食品祭祀祖先,强调节物与祖先的共享,则是敬终慎远意识的体现 。比如晋南人过清明时,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 。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 。在湖北红安 , 人们用糯米、绿豆制成绿豆粑 。清明扫墓时,各家的年长人腋夹雨?。峙趼潭刽?,绿豆粑上插双筷子,面向东南方 , 供奉原籍(江西)最早制作绿豆粑的祖先 。
除了上面所述,清明节的食品和相关行为还具有诸如终极关怀、追求聪明、祈求生子等意义 。比如在镇江,人们吃金刚脐儿(俗称老虎脚爪)和馓子,俗话说:“清明不吃脐儿馓子 , 死了阎王爷要打板子 。”就反映了人对身后世界的关怀 。在山东博兴,姑娘们会在清明这天野炊做“巧巧饭”,俗信谁吃到扔进锅里的秫秸做的女工用品,谁就心灵手巧,就反映了人们对聪明的向往 。在无锡,妇女会吃南瓜以祈子 , 在鄂东南山区,毛铺邓氏家族清明节祭祖的供品是子孙粑,也叫太公卵 , 显然被赋予了祈生的意义 。
古人云:“饮食所以合欢也 。”
的确 , 清明节的饮食活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敬神祭祖、宴客娱人并举,敦亲睦族共享天伦之乐的场合,趋吉避凶的心态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盼也都体现在饮食之中 。也许在清明节 , 各地的人们享用着不同的食品 , 有的是鸡蛋,有的是螺蛳,有的是乌饭,有的是春饼,但同样都是在咀嚼人生 。试想 , 这些节日食品被赋予的健康、长寿、丰收、生命延续等意义,虽然朴素无华,难道不是人类最本质的追求吗?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清明节食俗中蕴含的祈盼 , 清明节传统美食寓意有哪些”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

清明节食俗中蕴含的祈盼 清明节传统美食寓意有哪些_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什么知道】www.shenmezhidao.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