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端午起源的传说 五月五日端午节的起源故事


有关端午起源的传说 五月五日端午节的起源故事

文章插图
导读:讨论端午的起源,是我们每年过端午都会做的事情,我们看端午的由来,会根据传说故事来了解,而且关于端午的传说故事特别多,屈原就是其中最著名的那个 。那除此之外 , 有关端午起源的传说还有哪些呢?五月五日端午节的起源故事去哪找呢?和小编一起去瞧瞧吧 。
有关端午起源的传说
历史上 , 对于端午起于屈原的说法,很早就有人提出异议 。隋杜公瞻为《荆楚岁时记》作注,于“是日竞渡”下就注明:“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 。’斯又东吴之俗 , 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 。《越地传》云起于越王勾践 。不可详矣 。”这段话中提到了吴地的祭祀子胥、曹娥和越地的越王勾践传说 , 这是吴越自己的端午节俗文化,很明显当地的端午节俗和楚地屈原传说有着不同的来源 。屈原之外,实际上还有纪念伍子胥、曹娥、介子推、陈临、马援等 。现将有关的文献记载择其早见者引述如下 。
上引《荆楚岁时记》杜注中记载的端午节起源于纪念春秋时期(前770—前476)的伍子胥的说法,在江浙一带流传很久远 。伍子胥是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伍子胥一人亡命吴国,助吴伐楚,最后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那时仇人楚平王已经死亡,伍子胥仍旧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的血海深仇 。但是,他辅佐的吴王阖闾死后,夫差继王位领兵伐越 。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许和于越 。另一位大臣伯嚭受越国贿赂,谗害伍子胥 。夫差相信了伯嚭,赐子胥死 。伍子胥临死遗言,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言罢自刎而死 。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 。传说钱塘江涌潮即由此而生 。民间传说涌潮时能见到子胥白马素车奔驰于潮头中 。后人奉伍子胥为潮神,在吴山立祠纪念他,香火至今不断 。
五月五日端午节的起源故事
按照《曹娥碑》的记载,五月五日在东吴一带很早就是纪念曹娥之日 。关于这一点,宗懔《荆楚岁时记》杜注所引邯郸淳《曹娥碑》原文 , 收于《丛书集成初编》《古文苑》卷十九,所记更为详?。?
【有关端午起源的传说 五月五日端午节的起源故事】孝女曹娥者 , 上虞曹盱之女也 。……盱能抚节安歌,婆娑乐神 。以汉安二年五月时迎五(伍)君(宋章樵注云:伍子胥为涛神) , 逆涛而上,为水所淹,不得其尸 。时娥年十四,号慕思盱,哀吟泽畔,旬有七日 , 遂自投江死 。经五日,抱父尸出 。
可知古代东吴地区迎伍君的仪式在五月 , 尽管并非确定于五日 。而在梁人宗懔之世,已经把它看成是五月五日端午节的起源 。
《艺文类聚》引东晋虞预《会稽典录》记载曹娥事已经直书“五月五日”,是以子胥事属端午做法,在《荆楚岁时记》以前已经有存在 。按照这段记载,曹娥于五月死于水,后世遂亦有将曹娥事属端午的做法 。《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岁功典》引《云梦县志》云:“五月五日赛龙舟,因邑河水浅,作旱龙 。缚竹为之 , 剪五色绫缎为鳞甲,设层楼飞阁于其脊,缀以翡翠文锦,中塑忠臣屈原、孝女曹娥及瘟司、水神像 。”可为证明 。这就是谈到端午起源时人们经常提起的“伍子胥说”和“曹娥说” 。
有关端午起源于纪念介子推的说法,记载见于唐代的《艺文类聚》所引的蔡邕《琴操》一书中,其云:
介子绥(推)割其腓股,以啖重耳,重耳复国,子绥独无所得 。绥甚怨恨,乃作龙蛇之歌以感之 。终不肯出 。文公令燔山求之 , 子绥抱木而烧死,文公令民五月五日不得发火 。
东汉末年出现的这一说法是比较早的一种,但后来却不甚流行 。主要原因 , 应当是由于六朝以降 , 人们已经把介子推的故事和寒食节联系起来 。特别是在唐代,寒食清明成为一年中的大节 。一年之节日中 , 两度纪念介子推明显不恰当,加之屈原传说的强大影响力,其不甚流行,良有以也 。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有关端午起源的传说 , 五月五日端午节的起源故事”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

有关端午起源的传说 五月五日端午节的起源故事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什么知道】www.shenmezhidao.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