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起源和节日习俗


腊八节的起源和节日习俗

文章插图
腊八节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传统节日,按照民间流传的说法,这个节日最早于佛教有关,慢慢地演变为了一个民间的节日,每当农历十二月初八到来的时候,人们都要吃腊八粥进行庆祝 。
腊八节的历史由来腊八节,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 , 主要习俗是“喝腊八粥” 。腊八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按佛教记载,释迦牟尼成道之前曾修苦行多年,形销骨立,遂发现苦行不是究竟解脱之道,决定放弃苦行 。此时遇见一牧女呈献乳糜,食后体力恢复,端坐菩提树下沉思,于十二月八日“成道” 。为纪念此事,佛教徒于此日举行法会 , 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 。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 。腊八这天,各寺院举行法会,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 , 名为腊八粥 。传说喝了这种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和“佛粥” 。“腊八”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
腊八节的节日民俗1、北京腊八节的习俗
北京的腊八粥可以说是最为讲究的 。掺在白米中的东西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葡萄、白果、青丝、玫瑰、红豆、花生……不下20种 。人们在腊月初七晚上就开始洗米、泡果、拨皮、去核 , 半夜时分开始用微火炖,直到第二天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
2、江浙腊八节的习俗
江苏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 。腊八粥里要加入茨菰、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 。如果煮的是咸粥的话 , 在里面加入青菜和油即可 。浙江人煮腊八粥则一般用胡桃仁、松子仁、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 。据说,这种煮粥方法还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 。
3、陕西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 。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 。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 。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 。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有些不产或者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 。用各种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 。到腊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
4、甘肃腊八节的习俗
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 , 还要用来喂家畜 。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
5、西宁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 。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 , 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 , 麦仁饭异香扑鼻,十分可口 。
6、西北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节在陕北高原,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 。吃完以后 , 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 。而且,腊八这天忌吃菜 。如果这天吃菜的话,庄稼地里就会杂草多 。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
7、宁夏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节的起源和节日习俗】做腊八饭一般用各种豆类加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 。和陕北一样,这天全家人只吃腊八饭,不吃菜 。

腊八节的起源和节日习俗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什么知道】www.shenmezhidao.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