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介绍有趣简短


中秋节介绍有趣简短

文章插图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民俗节日,最早起源于上古天象崇拜,在唐朝成为固定节日 。每当中秋节到来,人们都要吃月饼、赏月、祭月、点灯 。除此之外,在中秋节还流行着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 。
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祭月,历史久远,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二十四节气的“秋分”,是古老的“祭月节” 。“中秋”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文献,先秦时期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 。中秋节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 , 大约是在唐代 。唐代时中秋风俗在我国北方已流行 。北宋时期 , 中秋节已经成为普遍的民俗节日,并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到了明清时 , 中秋已成为中国民间的主要节日之一 。
中秋节的民俗祭月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即拜祭月神 。自古以来,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习俗 。拜月 ,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 。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 。祭月赏月,托月追思,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愿 。
燃灯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 。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 。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 。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富贵之家所悬之灯 , 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 , 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 , 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 。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 。”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
赏月【中秋节介绍有趣简短】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 , 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的文字记载出现在魏晋时期,但未成习 。到了唐代 , 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
吃月饼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 。月饼象征着大团圆 , 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
中秋节的故事嫦娥奔月“嫦娥奔月”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嫦娥奔月故事最早出现在《归藏》 。后来民间把故事进一步发挥 , 衍化成多个故事版本 。嫦娥登上了月宫,据西汉《淮南子》中说 , 是因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从西五母那里要来的不死药 , 就飞进月宫 , 变成了捣药的蟾蜍 。
玉兔捣药嫦娥身边有只玉兔 。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 。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 。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 。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变成了玉兔在捣年糕 。
玄宗游月宫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 , 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 。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 。在此之际 , 忽闻仙声阵阵,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 。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谱曲编舞,创作了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

中秋节介绍有趣简短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什么知道】www.shenmezhidao.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