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气海穴

【2 气海穴】

2 气海穴

文章插图

气海穴的疗法
刺法:斜刺向下进针1~1.5寸 。
灸法: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5-30分钟 。
按摩:指推法、点按、指摩、指揉法 。可左手掌放于右手掌下,掌根紧贴于气海穴上,逆时针揉50—100次,再换以右手掌紧贴于气海穴,顺时针揉50-100次,揉至有热感时效佳 。
气海穴的配伍
气海配血海,有补气养血,行气活血,通经散瘀的作用,主治小腹痞块,五淋,经闭不通 。
气海配小肠俞,有行气化浊的作用,主治带下,淋浊 。
气海配大敦、阴谷、太冲、然谷、三阴交、中极,有行气通经,养阴清热的作用,主治痛经,血崩,血淋 。
气海配三阴交,有养阴填精,培元固肾的作用,主治白浊,遗精,下腹痛,经少 。
气海配大敦、阴谷、太冲、然谷、三阴交、中极,治血崩 。
气海配关元、阴陵泉、大敦、行间,有行气通经,清热除湿的作用,主治小便淋沥不尽,少腹胀痛,黄白带下 。
气海配关元、阴陵泉、大敦、行间,治遗溺 。
气海配三阴交,治白浊、遗精 。
气海配中极、带脉、肾俞、三阴交,治月经不调 。
气海配中脘、膻中,治反胃呕吐 。
气海配中极、白环俞、肾俞,治妇女赤白带下 。
气海配肾俞、肺俞,治虚喘 。
气海穴的功效与作用
气海穴具有益气助阳、调经固经的功效 。
气海穴有补气理气,益肾固精的作用 。
“气海”义为诸气汇聚之处,故有补气、调气之功,本穴位居下焦“丹田”部位,主要对肝、脾、肾三脏之气亏虚和真气不足所产生的气虚之证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载气海主治“脏气虚惫,真气不足,一切气疾久不瘥”,说明本穴多主治与气虚有关的病证 。
气海穴为先天元气汇集之处,具有益气调气、温中补肾的作用,故多用于脏气虚惫、真气不足之虚证 。以及中焦、下焦之虚寒证 。
气海穴居脐下,为先天元气之海 。主治脏气虚惫,真气不足,如气喘、脐下冷气上冲等各类气证 。存调补下焦、补肾益气、振阳固精之功 。
气海穴与肺气息息相关,为腹部纳气之根本 。苟气海处不作吸引,则中气不能达于脐下 。男子腹呼吸,全赖气海为之鼓荡,乃有吐纳也 。养生家调息,绵绵若存动而愈出者,全在于此 。故养生家以本穴为大气所归,犹百川之汇海者 。又以本穴能助全身百脉之畅通,凡气之所至,血乃通之,故中医常云,气为血之帅 。
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灵枢·四时气》: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 。邪在大肠,刺肓之原,巨虚上廉、三里 。
《针灸甲乙经》:少腹疝,卧善惊,气海主之 。
《备急千金要方》:妇人水泄利,灸气海百壮三报 。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脐下冷气上冲,心下气结成块,状如覆杯,小便赤涩,妇人月事不调,带下崩中,因产恶露不止,绕脐疗痛,针入八分,得气即泻,泻后宜补之,可灸百壮 。今附气海者,是男子生气之海也 。治藏气虚惫,真气不足,一切气疾久不瘥,悉皆灸之,慎如常法 。
《针灸资生经》:以为元气之海,则气海者,盖人元气所生也 。
《针灸大成》:主伤寒,饮水过多,腹胀肿,气喘,心下痛,冷病面赤,脏虚气惫,真气不足,一切气疾久不瘥,肌体羸瘦,四肢力弱,奔豚七疝,小肠膀胱肾余,癥瘕结块,状如覆杯,腹暴胀,按之不下,脐下冷气痛,中恶,脱阳欲死,阴证卵缩,四肢厥冷,大便不通,小便赤,卒心痛,妇人临经行房羸瘦,崩中,赤白带下,月事不调,产后恶露不止,绕脐疗痛,闪着腰痛,小儿遗尿 。
《胜玉歌》:诸般气症从何治,气海针之灸亦宜 。
《医宗金鉴》:一切气疾,阴证痼冷及风寒暑湿,水肿,心腹膨胀,胁痛,诸虚癥瘕 。
《普济方》:针八分,得气即泻,泻后宜补之 。灸百壮 。今附气海者,是男子生气之海也……一切气疾,久不瘥皆灸之 。
《类经图翼》:昔柳公度曰:吾养生无他术,但不使元气佐喜怒,使气海常温尔 。今人既不能不以元气佐喜怒,若能时灸气海使温,亦其次也 。

2 气海穴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什么知道】www.shenmezhidao.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