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导读:冬天到来,我国要过的节日就更多了,因为腊月几乎每天都是节日,正月也是,所以腊月至正月,我们一直宅过节的路上 。那么,冬季的腊八节是祭祀祖先的节吗?除夕燃放爆竹的风俗是怎么来的呢?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
冬季的腊八节是祭祀祖先的节吗?
农历十二月八日是腊八节 。所谓“腊”,就是指十二月 。古代的“腊”字,也当狩猎的“猎”讲 。远古时代,人们在冬季狩猎 , 把猎取的动物用来祭祀先祖 。早在商周时代 , 就有了“腊祭”的习惯 。到秦朝规定每年十二月是腊祭 , 因而十二月便称“腊月” 。汉朝则规定腊月的初八日、十八日和二十八日,逢八就为“腊八” , 即祖先祭祀日 。
东汉,佛教传入中国 。佛教恰在十二月初八日有个宗教活动 。佛教认为十二月初八这天是佛教的始祖释迦牟尼成佛日,在成佛前,放牧的女孩曾用各种谷米和干果煮成粥,贡献给他吃 。因此这一日,信佛的人们便都要用杂粮和果实煮粥吃,以期纪念佛祖 。开始佛教腊八与中国的腊八在时间上是重合的,后来中国的打猎祭祀祖先的腊八逐渐退出,让位于佛教的腊八,流传至今 。人们便以佛教的腊八为正宗,每年一到这天 , 不管信佛的还是不信佛的,都要用红枣、栗子、松仁等干果和江米、白米、黄米等熬成混合粥 , 全家共喝 。这天熬的这种香甜、独具风味的粥,便称“腊八粥” 。
“除夕”燃放爆竹的风俗是怎么来的?
冬季中国人还有一个“除夕” 。除夕的“除”,最初的意思是指宫殿的台阶;然后引申为动词,当封官、任命的意思讲,因为一旦被封为官员,就会踏上宫廷的台阶,进入宫殿为皇帝服务;再引申为“去旧更新”,这是从走上一步新台阶而离开旧台阶的意思而来 。除夕,就是离开旧的夜晚,迎接新的日子 。
除夕,是在每年最后一个月的最后一天的夜里 。
这一夜,古人的风俗是要放爆竹,这个习俗来源于上古时 。传说西方深山里有一种名叫山躺的兽类,身高有一丈多,面貌丑陋 。那时地广人稀,野兽众多,山魑总出山到人生活的地方来 。人只要被它咬了一口 , 甚至抓了一下,就会发寒热病,高烧不止,死亡率很高 。以现在的科学知识分析,恐怕山魑身体上携带着某种病菌或病毒,或许就是今天我们说的狂犬病病毒之类 。人们对它们退避三舍 , 称它们是恶鬼 。这种东西虽然可怕,但也有一个弱点,就是害怕爆竹声响 。于是在除夕夜 , 人们就点起火烧竹子 。竹子是空心的,遇火就会被烧得噼啪震天响 。山魑一听到竹子爆响,吓得逃跑 , 不敢靠近人居处了 。人们希望在新的一年里,那些山魑恶鬼当然也包括所有毒蛇猛兽都逃得远远的,不再来祸害人 。
后来火药发明出来以后,人们就用火炮也就是现在说的鞭炮点燃吓唬它们 。燃放爆竹初衷是为驱赶山魑,但也演变为以火苗燃烧的颜色来判断来年的吉祥 。做法是 , 除夕夜,各家在街心点起一堆火,夹杂以爆竹 。在竹筒的噼啪响声中,观察火焰的大小和颜色,判断未来新的一年是否诸事大吉 。
除夕因为与农历元旦紧相连,后来的人们就把它与元旦算成一个节,同归在元旦里一起度过 。专门在除夕燃放的鞭炮,在大年初一也燃放起来 。
【冬季的腊八节是祭祀祖先的节吗 除夕燃放爆竹的风俗是怎么来的】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冬季的腊八节是祭祀祖先的节吗,除夕燃放爆竹的风俗是怎么来的”内容 , 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
冬季的腊八节是祭祀祖先的节吗 除夕燃放爆竹的风俗是怎么来的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什么知道】www.shenmezhidao.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洛阳是几朝古都每朝的皇帝是谁
- 秋季的中秋节与丰收和月亮有关吗 人间如何度过中秋之夜
- 基本预备费与暂列金额的区别
- 紫檀柳和黄花梨的区别在哪里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是谁 三皇五帝的传说
- 我国主要朝代名称的由来 中国皇帝之最
- 秋千的原理
- 不锈钢怎么去除锈
- 开封最火的小吃一条街
- 金属反应的滤渣滤液问题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