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认为 , 蝉居在高树上 , 餐风饮露 , 有“居高食洁”的美德 。其目在腋下 , 懂得韬光养晦 , 有“清虚识变”之能 。并且 , 蝉还被赋予了“五德” , 即文、清、廉、俭、信 。晋陆云曾在《寒蝉赋》中写蝉:

文章插图
“加以冠冕 , 取其容也 。君子则其操 , 可以事君 , 可以立身 , 岂非至德之虫哉?”
这里再次明确了蝉纹被加在冠冕上的事实 。并且指出 , 君子如果有蝉一样的品德 , 就可以很好的侍奉君主 , 可以安身立命 。
蝉为什么被称为五德之虫
在古代蝉文化中 , 蝉的品质是立身高洁、能够脱胎换骨、使精神升华 。它头上有花纹 , 是有文采的体现 。它吞雾气喝露水 , 是清高的体现 。它不吃麦黍粮食 , 是廉洁的体现 。它不住在巢穴里 , 是节俭的体现 。它顺应气候恪守节操 , 是有信义的体现 , 所以蝉为五得之虫
古代诗人喜欢写蝉 , 是因为蝉作为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弱小生命体 , 朝饮甘露 , 暮咽高枝 , 夏生秋亡 , 在苍茫宇宙中虽然显得微不足道 。然而正是它的这一生命规律博得了文人墨客的厚爱 , 蝉被带入诗词中成了较多的描写对象 。
1、唐代诗人虞世南从这种蝉鸣中听出了一个人名声的重要 。
《蝉》唐代: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 流响出疏桐 。
居高声自远 , 非是藉秋风 。
释义: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 , 响亮的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 , 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
【蝉为什么被称为五德之虫】2、宋代词人王沂孙则听出了悲伤 。
《齐天乐·蝉》宋代:王沂孙
一襟余恨宫魂断 , 年年翠阴庭树 。乍咽凉柯 , 还移暗叶 , 重把离愁深诉 。西窗过雨 。怪瑶佩流空 , 玉筝调柱 。镜暗妆残 , 为谁娇鬓尚如许 。
铜仙铅泪似洗 , 叹携盘去远 , 难贮零露 。病翼惊秋 , 枯形阅世 , 消得斜阳几度馀音更苦 。甚独抱清高 , 顿成凄楚谩想熏风 , 柳丝千万缕 。
释义:
宫妃满怀离恨 , 忿然魂断 , 化作一只衰蝉 , 年年都在庭院的绿荫丛中哀呜 。它刚刚还在枝头上呜咽 , 不一会儿又飞到幽暗的密叶丛中呜叫 , 一遍又一遍地将生死离别的愁绪向人深深倾诉 。西窗外秋雨初歇 , 蝉儿惊动的声音如玉佩在空中作响 , 又如玉筝调柱般美妙动听 。
昔日的明镜已经昏暗 , 容貌已经憔悴 , 可为何蝉翼还像从前那样娇美?金铜仙人铅泪如洗 , 去国辞乡 , 只可叹她携盘远去 , 不能再贮藏清露以供哀蝉了 。
秋蝉病弱的双翼惊恐清秋的到来 , 那枯槁的形骸在世上已沧桑历尽 , 还能承担起多少次斜阳的折磨?凄咽欲断的啼叫更让人觉得悲苦 , 可为什么她还欲独自将哀怨的曲调吟唱 , 让自己顿时承受这无尽的哀伤?而当此之时 , 她只能徒然追忆当年自己欢笑在薰风中 , 柳丝万缕飘飞的美景 。
3、而柳永更是借寒蝉道尽了离愁别绪 。
《雨霖铃·寒蝉凄切》宋代:柳永
寒蝉凄切 , 对长亭晚 , 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 留恋处 , 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 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 , 千里烟波 , 暮霭沉沉楚天阔 。
多情自古伤离别 , 更那堪 , 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 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 更与何人说(好景 一作:美景)
释义:
秋蝉的叫声凄凉而急促 , 傍晚时分 , 面对着长亭 , 骤雨刚停 。在京都郊外设帐饯行 , 却没有畅饮的心绪 , 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 , 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对方的手含着泪对视 , 哽咽的说不出话来 。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 , 千里烟波渺茫 , 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 , 深厚广阔 , 不知尽头。
自古以来 , 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 , 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 , 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 , 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 , 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 , 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4、古人的咏蝉诗多托物言志 , 富有哲理 , 南朝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是这类诗中的名篇之一 。王籍从鸣蝉噪声中感受出了夏之静美 , 升华到了“禅境” , 这乃是“禅悟”——此时的“蝉”与“禅”达到了殊途同归之妙 。
《入若耶溪》南北朝:王籍
艅艎何泛泛 , 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 , 阳景逐回流 。
蝉噪林逾静 , 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 , 长年悲倦游 。
释义:
小船畅行在若耶溪的溪水中 , 远远看去像是要与天际相接 。远处的山峰北面生出层层云霞 , 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 。蝉噪阵阵 , 林间愈见寂静 , 鸟鸣声声 , 山中更觉幽深 。这样美好的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 , 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 。
5、西晋文学家陆机在其著名的《寒蝉赋序》中 , 称赞蝉有“五德” , 即文、清、廉、俭、信 , 将蝉喻为君子 。
《寒蝉赋序》(节选)西晋:陆机
夫头上有緌 , 则其文也含气饮露 , 则其清也黍稷不享 , 则其廉也处不巢居 , 则其俭也应侯守节 , 则其信也 。
释义:
它头上有花纹 , 是有文采的体现 。它吞雾气喝露水 , 是清高的体现 。它不吃麦黍粮食 , 是廉洁的体现 。它不住在巢穴里 , 是节俭的体现 。它顺应气候恪守节操 , 是有信义的体现 。
蝉为什么被称为五德之虫
晋·陆云在《寒蝉赋》里写到“蝉”有五德
是哪“五德”
晋陆云在《寒蝉赋》曰: “夫头上有緌 , 则其文也含气饮露 , 则其清也黍稷不享 , 则其廉也处不巢居 , 则其俭也应候守常 , 则其信也 。加以冠冕 , 取其容也君子则其操 , 可以事君 , 可以立身 , 岂非至德之虫哉”
《寒蝉赋》云:“蝉有五节 , 头上有緌 , 则其文也含气饮露 , 则其清也黍稷不享 , 则其廉也处不巢居 , 则其俭也应时守节 , 则其信也 。”
“蝉”之“文、清、廉、俭、信”五种如君子般的品德
“蝉”为至德之虫
- 橘子可以多吃吗 吃橘子可以喝茶吗
- 舌苔经常出血是什么问题 舌苔出血是什么病的征兆
- 什么是一级基坑
- 三国演义借扇是什么意思
- 龙眼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一天能吃多少龙眼
- 德阳新农合怎么办理 德阳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 金钟铉为什么和女友分手
- 秋葵不能吃是真的吗 秋葵不适宜什么人吃
- 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温情待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