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话 , 叫“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 。

文章插图
三国是一个“时势造英雄”的时代 , 同时也是一个“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时代 。在每一个人看三国的经历里 , 最让人揪心、让人难过的片段 , 无疑是蜀国英雄人物们失败、殒灭的人生悲剧 。
蜀国曾经英雄辈出 , 一时无两 。然而 , 在魏蜀吴三国竞争中 , 蜀国却是最早出局的一个 , 最终没能完成几代人“兴复汉室”的夙愿 。这也不可避免的 , 让那些曾叱咤风云的人物折戟沉沙 , 陷入到了个人悲剧性的命运之中 。
这当然是许多客观历史条件造成的 , 但蜀汉英雄个人性格以及他们的抉择失误 , 也是很重要原因 。下面 , 我们拿诸葛亮和关羽这两位中国历史上的“智圣”和“武圣” , 来分析一下 , 造成他们悲剧结局的个中原因 。通过下面的分析 , 我们也能更好的理解“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 。
一、诸葛亮的性格与悲剧诸葛亮出身于东汉官宦世家 , 自幼跟随叔父来到荆州隆中 。他个性严肃 , 善于思考 , 行事谨慎 , 明察秋毫 , 能审时度势 , 在复杂的形势下做出最明智的判断 。
但是 , 他宁可常年躬耕于南阳 , 也不出山 , 这也说明他是一个有理性 , 又几乎偏执的追求理想的执拗青年 。
他的理想 , 就是兴复汉室 , 而刘表、曹操、孙权都不是这种人 , 只有刘备才是 。
三顾茅庐以后 , 在诸葛亮的辅佐下 , 刘备从一个没有地盘、寄人篱下的小军阀 , 最后成为掌管益州、荆州、汉中三地 , 能与曹操、孙权相抗衡的蜀汉皇帝 。而在刘备死后 , 诸葛亮以联吴抗魏为方针 , 南征孟获 , 北伐中原 , 最终病死在五丈原 。
1、诸葛亮的悲剧 , 源于个人抉择之误
虽然“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是对诸葛亮个人的高度评价 , 不过 , 五次北伐无功而返 , 蜀国终究被魏国所灭 , 这些事实都已经证明:诸葛亮一生的奋斗 , 都以悲剧收场 。
抛开客观因素不谈 , 这种悲剧 , 恰恰是诸葛亮当时的选择所决定的 。
诸葛亮为何会选择追随刘备 , 而不是曹操?这个已经有许多人做了许多分析 , 但归根结底 , 我认为还是上面我们提到的那一条 , 个性严肃、执拗的诸葛亮 , 认可刘备汉朝正统的身份 , 也认为他是复兴汉室之人 。
诸葛亮 , 就是这样一个深受儒家思想教育熏陶教化而成的正派青年 。但很显然 , 他的抉择与自己建功立业的理想 , 多少有些冲突 。
2、诸葛亮的选择不能支持其实现理想
诸葛亮没有认清汉末大势 。东汉末年 , 皇帝昏庸无能 , 汉室江山摇摇欲坠 , 虽然曹操、袁绍等人也都曾经提出过“匡扶汉室”的口号 , 可对于他们来说 , 这仅是争霸天下的借口而已 。
诸葛亮没有站在历史的高度 , 来看待汉末天下大势 , 却在潜意识里 , 认为刘备可以匡扶汉室 , 这就构成了个人努力与历史必然之间的冲突 。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向刘备建议:“天下有变 , 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 , 以向宛、洛” , 最终达到“还于旧都”的目的 。这“天下有变” , 本身就面临着极大的变数 , 但汉朝的覆灭 , 却是眼前就要发生的事情、必然的事情 。
而在关羽、刘备、张飞、马超等一干蜀汉精英死后 , “匡扶汉室”的梦想渐行渐远 , 这个“天下有变”的时机好像永远都不会到来 。
可北伐的“执念” , 依然驱使着诸葛亮 , 一次又一次开动“战争机器”!
历史 , 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哪怕他是智谋无人匹敌的“智圣” 。所以 , 诸葛亮的悲剧 , 就是他的个性 , 与历史的不可抗拒性之间的冲突 。这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
二、关羽的性格与悲剧关羽被后人推崇为“武圣” , 而在当时 , 他也是“万人敌”的猛将 。
“义”是关羽的人格魅力 , “勇”是关羽的外在体现 , 作为一员武将 , 关羽似乎是无可挑剔的 。
但是 , 作为代刘备都督荆州的一方大员 , 关羽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刚愎自用的性格 , 直接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而在这种性格的影响下 , 守住荆州 , 是他永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1、荆州是关羽一生荣辱之所系
关羽一生之荣辱 , 都与一个地方有关 , 那就是荆州 。
当年 , 曹操大军横扫荆州 , 刘备败于当阳长坂 , 是关羽率领的水军一万人 , 让刘备得以有喘息之机 。而凭借着这一支力量 , 诸葛亮前去江东与孙权谈判 , 手上才有了唯一的底牌 。
有了孙刘联盟 , 才能击败曹操 , 刘备才能趁机夺取长沙、桂阳、零陵、武陵四郡 , 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 。没有荆州 , 刘备就更不可能取得益州和汉中 。
然而 , 正在刘备事业蒸蒸日上时 , 担心刘备做大而威胁自己的孙权 , 不得不对荆州下手 。他先逼迫刘备与自己平分六郡 , 接着利用关羽北上襄樊的时机 , 乘虚袭击了关羽后方 , 江陵和公安相继失陷 , 刘备彻底丢失了荆州 , 而关羽被擒身死 。
关羽死后 , 恶性反应还在继续 。刘备名为替关羽报仇 , 实则意图夺回荆州这块战略要地 。结果他在夷陵之战中大败 , 蜀汉再也无力组织力量夺回荆州了 。关羽对于荆州的怨念 , 至死还未休啊 。
2、从性格上讲 , 守荆州是关羽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刘备让关羽都督荆州 , 实则是对他的莫大考验 。在“联吴抗曹”的问题上 , 荆州的归属权问题 , 实际上是一个最棘手的问题 。关羽既要联合孙权 , 又要与其斗争 , 这需要随时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 更需要一个强大的武装力量作为后盾 , 才能够在保持适度斗争的情况下 , 坚持“孙刘联盟”不至于破裂 , 而这样才能保住荆州 。
这就要求 , 关羽必须具备高超的政治智慧 , 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而这方面 , 关羽并没有处理好 。他刚而自矜的性格 , 使他在东吴已经夺取了三郡的情况下 , 仍然缺乏高度警觉 , 他怀着侥幸心理 , 将所有力量都扑在了襄樊之战中 , 结果导致了荆州之失 。从性格上来讲 , 守荆州本来就是关羽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什么人物形象 诸葛亮的性格】综上所述 , 诸葛亮、关羽 , 他们一文一武 , 个人才智在三国都堪称极致 , 但他们在各自性格特征的驱使下 , 都选择了自己不可能完成的事业 , 这也注定了他们最终失败的悲剧命运 。
- 红孩儿和哪吒什么关系,哪个更厉害 红孩儿和哪吒的区别
- 李知恩同名有多少人 李知恩同名有多少人呢
- 苋菜可以和豆腐一起吃吗 苋菜孕妇可以吃吗
- 萦绕心头一般是好事还是坏事
- 刮痧减肥有效吗
- 断桥残雪许嵩写给谁的
- 铁扇公主遇龙王什么意思
- oppo虚拟来电设置方法
- 巴山夜雨指的是哪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