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意思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死去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了,活着的人应该要坚强得好好地活下去,让死者在天堂也能够安息 。人们多用这句作为亲朋去世、天灾人祸发生时对他人或对自已鼓励的话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意思

文章插图
1、出处:
它由“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演化而来,出自:《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哀!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2、翻译:
春秋时期,当时正处于奴隶制开始崩溃,新兴的地主阶级开始发展时期,孔子却到处在外游说,向各国宣扬他的儒家学说,因此处处碰壁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你的德运怎么这么衰弱呢?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 。算了吧,算了吧 。今天的执政者危乎其危!"孔子下车,想同他谈谈,他却赶快避开,孔子没能和他交谈 。
3、引申:
这两句话很有哲理 。过去的纵然是错了,但已经无可挽回了;人只要向前看,未来的还是可以追补的 。后世多用这两句作为对他人或对自已鼓励的话 。
扩展资料:
类似句子: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原文 :
唐代杜甫《石壕吏》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
白话译文: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什么意思?出自《 论语·子罕》,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意思是:孔子在江边上看着滔滔的江水感慨说:“时间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还有翻译为“孔子在江边上看着滔滔的江水感慨说:‘这世间的人不顾修身续慧命,只为追逐名利前仆后继的就像这江水一般,挟老死病苦昼夜不停的奔劳 。’”
扩展资料:
传统的解释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优,朱熹从理学家的立场出发将这句话的意思概括为四个字“进学不已”,也就是说要不断地学习,这个解释对于我们现在的学习态度仍然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孔夫子的本意也包涵了这一层意思,与孔子一生“学而不厌”的治学态度是吻合的 。然而,这是孔子在考察宇宙,体触万物时生发出的精粹思想,有更为普遍的意义,那就是要我们珍惜时光 。时光如流水,在我们身边静静地淌过,我们一不留神便失去了最美好的时光 。所谓青春易逝、韶华难在正是这样的道理 。这句话时刻提醒着我们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尤其要珍视时光,爱惜时间 。
参考资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国学网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什么意思?出自于
《论语子罕篇》 。
孔子在河岸上看着浩浩荡荡、汹涌向前的河水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 。寓意光阴似流水一样一去不回,要倍加珍惜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什么意思
不舍昼夜的解释
舍:放弃 。不放弃白天和黑夜 。比喻 夜以继日。
词语分解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意思】不舍的解释见“ 不舍 ” 。亦作“ 不舍 ” 。. 不停 止 。《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 如斯 夫!不舍昼夜 。’”《荀子· 劝学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宋 苏轼 《 司马 温公行状》:“躬亲 昼夜的解释白昼 与夜晚不分昼夜昼夜营业死生,昼夜事也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昼夜搒讯 。;;《明史》 又昼夜不息昼夜巡扰 。;;《广东军务记》详细解释. 白日 和黑夜 。《论语·子罕》:“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解释分类: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解析:

论语子罕篇记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这里的逝字,汉儒注,以及尔雅、说文,都当往字讲,而往字依古注可作两种解释,一是既往,一是前往 。依照既往解,则逝字就是消逝的意思,依照前往解,则逝字就是前进的意思 。两者都有根据,究竟以何者为是,颇难推敲,这就要在字句以外寻绎了 。

孔子在河岸上,一定是仰观俯察,再看河川里的流水,因而兴起感叹 。他所说的「逝者」,没有特定的所指,自可包罗万象 。且就天地人事而言,孔子仰观天文,想到日月运行,昼夜更始,便是往一日即去一日,俯察地理,想到花开木落,四时变迁,便是往一年即去一年 。天地如此,生在天地间的人,亦不例外 。人自出生以后,由少而壮,由壮而老,每过一日,即去一日,每过一岁,即去一岁 。个人如此,群体亦不例外 。中国历史到了五帝时代,不再有三皇,到了夏商周,不再有五帝 。孔子生在春秋乱世,想见西周盛况,也见不到,只能梦见周公而已 。由此可知,自然界、人世间、宇宙万有,无一不是逝者,无一不像河里的流水,昼夜不住的流,一经流去,便不会流回来 。所以李太白将进酒说:「奔流到海不复回 。」古希腊哲人也说:「濯足急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 。」这样看来,逝字作消逝解,应当不错 。

圣人一言,含有多义,读经虽依注解把经文字句读通,但不能到此就止,尚须广泛思维言外之意 。孔门大贤子贡曾经推崇颜子闻一知十,他自己只能闻一知二 。我们普通人,不敢与颜子相比,但也不可以闻一只知一,应当思齐于子贡 。例如我们读悉这逝者的意义,一想自身,以及身外的权力财富,都如流水,一纵即逝,只好对酒当歌,叹问人生几何,这就是闻一知一之咎 。此处逝者所指的是万有现象,而非本体 。万象有生来灭去种种情形,本体则不来不去,不生不灭,如苏东坡在赤壁赋里说的「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读经如果不是闻一只知其一,便须从迁流的现象追求不迁流的本体,只要追求到一点讯息,便能茅塞顿开,眼前呈现的宇宙人生,别是一番境界,这才体验到读经的乐趣 。

经文的字句义理虽通,仍然未到止境,这只是知道学理而已 。知理之后,必须依理去实行,不行不得真知 。例如已知逝与不逝之理,便须放下那些必逝之物,不与人争,但求不逝的本体 。得其本体,亲见不生不灭之境,才算是真知 。假使尚有贪心,起念与人争名夺利,便是放不下,严格说来,实未通经,应当反省,一切贪心妄念起时,当即克制,这就是「克念作圣 。」读经不希望作圣则已,希圣就应当如此用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