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若幽兰什么意思

古人如何做到气若幽兰的如今我们一提到香气,大家立刻会想到商场里各式精美玻璃瓶中的品牌香水,都是些成分复杂的人工合成物,用来喷在身上或者熏香房间 。于是,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香水是从“现代化的西方”输入中国的东西,是百年来才有的新事物 。

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 。

《孟子·尽心章句下》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性也 。”人类对香的喜好,乃是与生俱来,天性使然 。

中国古代女子对于体香十分看重,美女与香气结下了不解之缘 。“转盼流精,光润玉颜 。含辞未吐,气若幽兰” 。出自曹植〈洛神赋〉,这里的“气若幽兰”形容女性体香 。

古人认为皮肤的颜色和气味是有联系的,所谓“国色天香”,李渔说:“名花美女,气味相同,有国色者,必有天香 。天香结自胞胎,非自薰染 。佳人身上实实在在有此一种,非饰美之词也 。此种香气,亦有姿貌不甚娇艳,而能偶擅其奇者 。”

这里李渔说的是天生自带的体香,这就让我们想到了《还珠格格》里的含香了 。

关于体香,历来说法不一 。有性香说,有丁酸酯香说,还有饮食习惯说 。

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的体味都不尽相同,体味就像我们的指纹一样是我们自身的一种独特标志 。有些人的体味不甚理想,而有些人的体味芬芳扑鼻 。

体香很难控制,但是饮食可以 。

《食物本草》记载:“玫瑰花主利肺脾,益肝胆,辟邪恶之气,食之芳香甘美,令人神爽 。”

历代皇妃贵妇视幽幽的体香为贵体,杨贵妃不仅常沐香汤浴,不定期酷爱吃香榧子和荔枝;武则天爱饮用狄仁杰进献的“龙香汤”,她的女儿太平公主每日用桃花香露调乌鸡血煎饮,“令面脱白如雪、身光洁蕴香”;慈禧太后喜饮“驻香露”,“面肤去黑素,媚好溢香气” 。

早在唐宋,无论是宫廷妃子还是民间百姓都非常盛行食杏仁、饮杏露、宫室薰香、品饮香茶 。

《红楼梦》中多次提到玫瑰露跟桂花露,虽然这里不是作为化妆香水使用,而是作为香饮来喝,但是也从曹公之手了解到古代女子对香气的追求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 。

古代不仅女子追逐香气,其实在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中,有教养的上层社会男士,身上是一定要有香气的 。

熊朋来在陈敬《新纂香谱·序》中日:“......荀令君至人家,坐席三日香 。梅学士每晨袖覆炉,撮袖以出,坐定放香”,说的是东汉注重仪容,风度翩翩,有美男子之称官拜尚书令的荀彧(163-212),雅好熏香,身上香气,可闻百步 。所坐之处,香气可三日不歇,成为人士的美谈和效仿的对象 。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的叔叔梅询(964~1041),入为翰林侍读学士,拜给事中,知审官院,史称“少好学,有才辨,为官勤于政事,关心民瘼”,性喜焚香,每晨焚香,以官服罩之,并抓撮两只袖子前往官署办公,坐定之后,方撒开双手放香,时人称之为“梅香” 。
赞美女人高雅的气质成语【气若幽兰什么意思】赞美女人高雅的气质成语出水芙蓉、绝代佳人、倾国倾城、国色天香、仪态万方 。

气若幽兰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1、出水芙蓉
【解释】:芙蓉:荷花 。刚开放的荷花 。比喻诗文清新不俗 。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
【出自】: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 。”
【译文】:谢灵运的诗如同刚刚出水的芙蓉,清新自然;颜延之的诗如同精心雕绘的工艺品,浓艳绚丽 。
2、绝代佳人
【解释】:绝代:当代独一无二;佳人:美人 。当代最美的女人 。
【出自】:班固·东汉《汉书·外戚传》载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
【译文】:北国有一位美人,姿容简直是举世无双,她娴雅之性超俗而出众,不屑与众女为伍,无人知己而独立 。
3、倾国倾城
【解释】:倾:倾覆;城:国 。原指因女色而亡国 。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 。
【出自】:《诗·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 。”
【译文】:有才男子称霸王,有才女子便国亡 。
4、国色天香
【解释】: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 。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
【出自】:唐·李浚《摭异记》:“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
【译文】:春光里盛开的牡丹花的颜色,如同佳人不胜酒力的容颜 。观赏牡丹花至夜晚,赏花人的衣上,也沾染了馥郁的花香 。
5、仪态万方
【解释】:仪态:姿态,容貌;万方:多方面 。形容容貌、姿态各方面都很美 。
【出自】:汉·张衡《同声赋》:“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 。”
【译文】:素女的是的老师,容貌、姿态各方面都很美 。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含辞未吐,气若幽兰”是谁的诗句﹖语出三国魏曹植的《洛神赋》 。
《洛神赋》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学家曹植写的浪漫主义名篇 。其原名《感甄赋》,曹植用“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来形容洛神 。《洛神赋》是曹植模仿战国时宋玉《神女赋》对楚王梦巫山神女之事而作,虚构自己在洛水边与洛神相遇的情节,全篇想象丰富,描写细腻,词采流丽,对洛神的描绘,诸如“婉若游龙”、“秾纤得衷,修短合度”、“气若幽兰”等,皆可见巫山神女的影子 。此赋“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是对楚辞中以男女关系譬喻君臣关系的继承,其亦屈子之志也 。另一说为感甄氏而作 。
曹植(192-232年)三国时魏国诗人,字子建,沛国樵(今安徽亳州)人 。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 。曹植自幼颖慧,年十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信 。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世子 。然而曹植行为放任“性而行,不自雕励”,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为世子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 。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 。黄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 。曹叡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 。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卒谥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
气若幽兰的出处三国 时期魏国曹植 《洛神赋》:“含辞未吐,气若幽兰 。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
《洛神赋》中的“含辞未吐,气若幽兰”来自战国·楚·宋玉《神女赋》:“陈嘉辞而云对兮,吐芬芳其若兰 。”
含辞未吐,气若幽兰 。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仿佛兮如轻云蔽月,飘渺兮若流风回雪 。
幽兰这种植物普遍长在深谷,气息比较微妙,未必能够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