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鼓翻译文言文1. 一鼓作气文言文的翻译 (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军队攻打我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 。曹刿请求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人说:“当大官的人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大官的人目光短浅,不能做到深谋远虑 。”于是进入朝中求见 。

文章插图
(曹刿)问:“凭什么作战?”庄公说:“所拥有的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一定用来给大家分享 。”回答说:“小的恩惠不可能普及大众,民众不会随从效力的 。”庄公说:“祭祀的牲畜玉石锦帛,不敢多报,必定诚实有信用 。”回答说:“小诚实不是信用,神不会保佑你的 。”庄公说:“(不管)大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彻察,但必定判得合乎情理 。”回答说:“忠(忠于做国王的职守)的表现,可以凭借这(招集民众)打一仗 。打仗的时候请让我跟您一起去 。”
庄公让他坐同一辆战车,在长勺迎战 。庄公准备擂鼓,曹刿说:“不可 。”齐国人擂了三次鼓(后),曹刿说:“可以擂鼓了 。”齐国战败 。庄公准备驱车追击齐国军队,曹刿说:“还不行 。”下车看敌军的车印,登上车前的横木观望敌军(后),说:“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国军队 。
战胜(敌军)之后,庄公问他原因 。回答说:“战斗,靠的是勇气 。擂第一次鼓时鼓舞起士气,(等)再次擂鼓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擂鼓时士气已耗尽了 。敌方士气耗尽我方士气充盈,所以能战胜他们 。齐国是大国,难以预测,我怕有埋伏 。我看他们的车印杂乱,望见他们的战旗倒拖,这样才追击他们 。”
2. 文言文——击鼓戏民(译文) 原文: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 。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 。"民皆罢 。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
楚厉王与百姓约定,如果遇到了敌情,就击鼓为号,召集大家前来守城 。
一天,厉王喝醉了酒,胡里胡涂地拿起鼓槌猛敲 。百姓们听到鼓声,都惊慌地跑了过来 。楚厉王连忙派人制止,说:"我喝醉了酒,击鼓和身边的人闹着玩 。这鼓打错了,请大家回去吧!"
百姓们一听都回去了 。
过了几个月,敌人真的来入侵了,厉王赶紧击鼓发出警报 。但百姓以为厉王又是在跟大家闹着玩儿,因而没有一个前来守城 。厉王只好更改了原来的命令,重新申明了报警的信号,老百姓这才相信 。
寓意:在事关重大的事情上,千万玩不得儿戏 。如果拿原则问题开玩笑,就会失信于民,招致大祸 。
3. 闻鼓知心 文言文翻译 古文:黄幡绰知音,上尝使人召之不时至,上怒,络绎遣使寻捕 。绰既至,及殿侧,闻上里鼓,固止谒者不令报 。俄顷上又问侍官:“奴来未?”绰又止之 。曲罢后,改秦一曲,才三数十声,绰即走入 。上问:“何处去来?”曰:“有亲故远适,送至郊外 。”上颔之 。鼓毕,上谓曰:“赖稍迟,我向来怒时,至必挞焉 。适方思之,长入供奉,已五十余日,,暂一日出外,不可不放他东西过往 。”绰拜谢讫 。内官有相偶与笑者 。上诘之 。具言绰寻至,听鼓声,候时以入 。上问绰 。绰语其方怒及解怒之际,皆无少差 。上奇之,复厉声谓曰:“我心脾肉骨下事,安有侍官奴闻小鼓能料之耶?今且谓我如何?”绰走下阶,面北鞠躬大声曰:“奉敕竖金鸡!”上大笑而止 。
翻译:黄幡绰精通音乐,皇上曾经有一次派人召唤他,他没有按时到,皇上很生气,接连不断的派人去寻拿他 。黄幡绰来到之后,等走到殿旁时,听到皇上正在击羯鼓,并竭力制止通报的人不让他通报 。过了一会儿,皇上又问侍从:“绰奴才来了没有?”黄幡绰又阻止不让通报 。皇上一曲奏完,又改换了一支曲子 。刚击了三十几下,黄幡绰就跑进殿去 。皇上问道:“到什么地方来?”他回答说:“有亲友出远门,我送到郊外 。”皇上点点头 。击鼓完了,皇上对他说:“多亏你来的稍晚些,要是先前我发怒时你到来,一定打你一顿!我刚才想了想,长久地侍候我已经五十多天了,临时有一天外出,不能不放他出去到左右亲朋那里走一下 。”黄幡绰拜谢完,太监中有相互嘀咕偷笑的,皇上问他们笑什么,他们就详细述说了黄幡绰在皇上召唤不久就来到了,只是听鼓声等候机会才进来 。皇上问他,他说皇上什么时候正在发火,什么时候火又消了,说的都没有一点差错 。皇上认为他很不一般,便又严厉的对他说:“我心里的事,哪有让侍官奴听到鼓声就能料到的呢?现在且说说我在想什么?”黄幡绰跑下殿阶,面朝北鞠躬,大声回答说:“奉旨竖金鸡赦免!”皇上大笑,此事便作罢了 。
4. 文言文祢衡鼓曲翻译赏析 【原文】 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 。
正月半试鼓,衡扬桴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坐为之改容 。孔融曰:“称衡罪同胥靡,不能发明王之梦 。”
魏武惭而赦之 。【译文】 祢衡被魏武帝曹操罚做鼓吏 。
正遇八月中大会宾客的时候要检验鼓的音质,祢衡挥动鼓槌奏《渔阳掺挝》曲,鼓声深沉,有金石之音 。满座的人都为鼓声所动容 。
孔融说:“祢衡的罪责和武丁梦中的那个胥靡相同,只是不能引发英明魏王的梦 。”魏武帝听了很惭愧,便赦免了祢衡 。
【赏析】全文通过写祢衡演奏《渔阳》鼓曲的容貌、姿态、动作,以及鼓曲声音节奏的悲壮动人,表现了他不屈服于权贵的精神面貌 。
5.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启蒙读本 95邓攸保侄 翻译
邓攸,晋人也 。有弟早亡,惟有一儿,曰遗民 。时值动乱,胡人入侵京师,掠牛马 。邓攸挈妻子亡 。食尽,贼又迫,谓妻曰:“吾弟早亡,但有遗民,今担两儿,尽死 。莫若弃己儿,怀遗民走 。”妻涕如雨 。攸慰之曰:“毋哭,吾辈尚壮,日后当有儿 。”妻从之 。
邓攸是晋朝人 。邓攸的弟弟很早便过世了,留有一个小孩,叫遗民 。正值社会动乱,北方的胡人入侵首都,抢夺牲口 。邓攸带着妻子孩子逃亡他乡 。食物吃光了,胡人追的紧 。邓攸对妻子说:“我的弟弟死得早,只留下了遗民一个孩子 。如果我们带着两个小孩子逃命,都会死 。不如我们撇下我们的孩子,带着遗民逃走吧 。”妻子听后泪如雨下 。邓攸安慰她说:“不要哭了,我们还年轻,日后还会有孩子的 。”妻子最后同意了 。
文言文启蒙读本》中《小人》的翻译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玩摩术的人,带着一个盒子,盒子里藏着个小人,这个小人高有一尺左右 。有人向盒子中投了钱,玩魔术人就打开盒子让小人出来唱曲 。唱完以后,小人就退回到盒子里去 。玩魔术的人到了宫掖时,管理宫掖的负责人把盒子给搞魔术的人要过来,拿到办公的地方,仔细查问盒子中小人来自哪里 。小人开始的时候不敢说 。这个负责人一再追问,小人才自己说出了他是哪里的属于哪个家族 。原来,这个小人是读书童子,从私塾老师那里回来的时候,被玩魔术的人麻醉了 。玩魔术的人接着让他吃了药,使他四肢极度缩小;会魔术的人于是就拾带着他到处走,当作戏耍的工具 。知道这些情况后,宫掖的负责人大怒,用棍棒打杀了这个玩魔术的人 。
黄生,乃李氏少时之友也 。越十年,二人遇于途 。李氏延其至家,杀鸡作食 。而鼓许,黄生腹痛,汗大若珠 。李氏夫妇恐甚,欲召医治之 。黄生固执止之,以为旧疾复作,无妨 。李不听,即去 。时值暴雨,漫天乌黑,山道崎岖,路滑难行 。逾半夜,携医归 。医灸之,少时即愈 。黄生曰:“汝为吾苦矣!吾何以报?”李氏夫妇曰:汝为我友,当悉心以待,何出是言?”翌日天朗,黄生辞行 。
102课《李氏夫妇》的译文
黄生,是李氏小时候的朋友 。(分别)十年后,二人在路途中相遇 。李氏把他请到家,杀鸡做饭 。但是吃过不久,黄生的肚子就很疼,疼的流下豆子般大小的汗滴 。李氏夫妇非常惊恐,打算找医生(赶快)来看看 。黄生坚持不让他们去(找医生),说是老毛病又犯了,没有关系 。李氏不听从,坚持去请医生 。当时正在下暴雨,漫天乌黑,山道崎岖,路滑难行 。过了大半夜,带着医生回来了 。医生给(黄生)针灸,一会(病)就好了 。黄生(对李氏)说:“你为我吃苦了!我拿什么报答你?”李氏夫妇说:你是我朋友,应当很仔细耐心的对待你,你为什么要说(报答的)这些话呢?”第二天天晴了,黄生就告辞离去了 。
6. 一鼓作气文言文的翻译 公,就是那个什么国君,忘了是什么国了.好像是鲁什么公.下面是翻译:公与曹刿乘一辆战车.与齐军在长勺交战.公将要击鼓进军,曹刿说:"不行".齐军敲了三次鼓(就是进军三次),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败退.公要追击,曹刿说:"不可以".下车观看了齐军败退的车辙印,登上车轼(就是古代战车上前面做扶手的杠子,忘了怎么翻译了)观望,说:"可以了."于是就追击齐军.克敌之后,公问曹刿其中(打败齐军)的原因.曹刿回答说:"夫战,勇气也(这句忘了怎么翻了.大意是,战斗,是要靠勇气的),擂第一次鼓时鼓舞起士气,(等)再次擂鼓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擂鼓时士气已耗尽了 。
敌方士气耗尽我方士气充盈,所以能战胜他们 。大国难以预测啊,怕有埋伏啊 。
我看他们的车印杂乱,望见他们的战旗倒拖,这样才追击他们 。” 。
7. 文言文翻译 高祖是沛郡丰邑县中阳里人,姓刘,字季 。
他的父亲是太公,母亲是刘媪(ǎo,袄) 。高祖未出生之前,刘媪曾经在大泽的岸边休息,梦中与神交合 。
当时雷鸣电闪,天昏地暗,太公正好前去看她,见到有蛟龙在她身上 。不久,刘媪有了身孕,生下了高祖 。
高祖这个人,高鼻子,一副龙的容貌,一脸漂亮的胡须,左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 。他仁厚爱人,喜欢施舍,心胸豁达 。
他平素具有干大事业的气度,不干平常人家生产劳作的事 。到了成年以后,他试着去做官,当了泗水亭这个地方的亭长,对官署中的官吏,没有不加捉弄的 。
他喜欢喝酒,好女色 。常常到王媪、武负那里去赊酒喝,喝醉了躺倒就睡,武负、王媪看到他身上常有龙出现,觉得这个人很奇怪 。
高祖每次去买酒,留在店中畅饮,买酒的人就会增加,售出去的酒达到平常的几倍 。等到看见了有龙出现的怪现象,到了年终,这两家就把记帐的简札折断,不再向高祖讨帐 。
高祖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充许人们随意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象这样!” 单父(shàn fǔ,善甫)人吕公与沛县县令要好,为躲避仇人投奔到县令这里来作客,于是就在沛县安了家 。沛中的豪杰、官吏们听说县令有贵客,都前往祝贺 。
萧何当时是县令的属官,掌管收贺礼事宜,他对那些送礼的宾客们说:“送礼不满千金的,让他坐到堂下 。”高祖做亭长,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谎称“贺钱一万”,其实他一个钱也没带 。
名帖递进去了,吕公见了高祖大为吃惊,赶快起身,到门口去迎接他 。吕公这个人,喜欢给人相面,看见高祖的相貌,就非常敬重他,把他领到堂上坐下 。
萧何说:“刘季一向满口说大话,很少做成什么事 。”高祖就趁机戏弄那些宾客,干脆就坐到上座去,一点儿也不谦让 。
酒喝得尽兴了,吕公于是向高祖递眼色,让他一定留下来,高祖喝完了酒,就留在后面 。吕公说:“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给人相面,经我给相面的人多了,没有谁能比得上你刘季的面相,希望你好自珍爱 。
我有一个亲生女儿,愿意许给你做你的洒扫妻妾 。”酒宴散了,吕媪对吕公大为恼火,说:“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他许配给个贵人 。
【楚厉王打鼓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沛县县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吕公说:“这不是女人家所懂得的 。”终于把女儿嫁给刘季了 。
吕公的女儿就是吕后,生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 。高祖做亭长的时候,经常请假回家到田里去 。
有一次吕后和孩子正在田中除草,有一老汉从这里经过讨水喝,吕后让他喝了水,还拿饭给他吃 。老汉给吕后相面说:“夫人真是天下的贵人 。”
吕后又让他给两个孩子相面,他见了孝惠帝,说:“夫人所以显贵,正是因为这个男孩子 。”他又给鲁元相面,也同样是富贵面相 。
老汉走后,高祖正巧从旁边的房舍走来,吕后就把刚才那老人经过此地,给她们看相,说他们母子都是富贵之相的情况,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高祖 。高祖问这个人在哪,吕后说:“还走不远 。”
于是高祖就去追上了老汉,问他刚才的事,老汉说:“刚才我看贵夫人及子女的面相都很像您,您的面相简直是贵不可言 。”高祖于是道谢说:“如果真的象老人家所说,我决不会忘记你的恩德 。”
等到高祖显贵的时候,始终不知道老汉的去处 。高祖做亭长时,喜欢戴用竹皮编成的帽子,他让掌管捕盗的 差役到薛地去制做,经常戴着,到后来显贵了,仍旧经常戴着 。
人们所说的“刘氏冠”,指的就是这种帽子 。高祖以亭长的身份为沛县押送徒役去郦山,徒役们有很多在半路逃走了 。
高祖估计等到了郦山也就会都逃光了,所以走到丰西大泽中时,就停下来饮酒,趁着夜晚把所有的役徒都放了 。高祖说:“你们都逃命去吧,从此我也要远远地走了!”徒役中有十多个壮士愿意跟随他一块走 。
高祖乘着酒意,夜里抄小路通过沼泽地,让一个在前边先走 。走在前边的人回来报告说:“前边有条大蛇挡在路上,还是回去罢 。”
高祖已醉,说:“大丈夫走路,有什么可怕的!”于是赶到前面,拔剑去斩大蛇 。大蛇被斩成两截,道路打开了,继续往前走了几里,醉得厉害了,就躺倒在地上,后边的人来到斩蛇的地方,看见有一老妇在暗夜中哭泣 。
有人问她为什么哭,老妇人说:“有人杀了我的孩子,我在哭他 。”有人问:“你的孩子为什么被杀呢?”老妇说:“我的孩子是白帝之子,变化成蛇,挡在道路中间,如今被赤帝之子杀了,我就是为这个哭啊 。”
众人以为老妇人是在说谎,正要打她,老妇人却忽然不见了 。后面的人赶上了高祖,高祖醒了 。
那些人把刚才的事告诉了高祖,高祖心中暗暗高兴,更加自负 。那些追随他的人也渐渐地畏惧他了 。
秦始皇帝曾说:“东南方有象征天子的一团云气”,于是巡游东方,想借此把它压下去 。高祖怀疑自己带着这团云气,就逃到外边躲避起来,躲在芒山、砀山一带的深山湖泽之间 。
吕后和别人一起去找,常常能找到他 。高祖奇怪地问她怎么能找到,吕后说:“你所在的地方,上空常有一团云气,顺着去找就常常能找到你 。”
高祖心里更加欢喜 。沛县的年轻人中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因此许 。
8. 戴逵 文言文翻译 戴逵,是谯郡人 。
幼年时聪慧,悟性好并且博学 。善于打鼓和弹琴,擅长书画 。
当他还是孩子的时候,用找来破损白瓦研磨成屑,打了不少的鸡蛋,滤去蛋黄,再将白瓦灰兑入蛋清之中,反复揉搓,最后做成一碑,并命名为《郑玄碑》,还亲自写了碑文,用刀把碑文刻到碑上 。凡是见到这个碑的人,个个都赞叹不已,认为这个小玩艺儿“词美书精,器度巧绝”,一时在人们中传为美谈 。
他非常擅长画古人的山水画 。十多岁的时候,在瓦棺寺画画 。
王蒙看到之后说:“戴逵必非单单会画画,以后肯定能有大名望,定为山川之高士,我恨自己见不到他辉煌时候 。” 。
和氏之璧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楚国人和氏在楚山中得到一块璞玉,恭恭敬敬地捧着把它献给楚厉王 。厉王令玉匠进行鉴定,玉匠说:“是一块石头” 。厉王以为和氏存心诳骗,因而砍掉了他的左脚 。
厉王死后,武王接着做了国君,和氏又捧着那块璞玉献给武王 。武王让玉匠进行鉴定,玉匠又说:“是块石头 。”武王又以为和氏存心诳骗,又砍掉了他的右脚 。
武王死后,文王接着做了国君,和氏就抱着那块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泪哭干了,两眼又哭出了血 。文王听说这件事,便派人去询问是什么缘故,说:“天下受刖刑的人那么多,你为什么哭得这么悲痛呢?”
和氏回答道:“我并不是悲伤失去了双脚,我所悲痛的是:宝玉竟被说成石头,正直的人被说成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 。”
文王于是命玉匠加工那块玉璞,果然得到一块很好的宝玉,就把它命名为“和氏之璧” 。
扩展资料:
寓意
这个寓言故事中,以和氏喻法术之士,以玉璞喻法术,以玉人喻群臣士民,以刖足喻法术之士的不幸遭遇,从中可知韩非的原意是以和氏的遭遇比喻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为他的国君所采纳,反而受到排斥,对此,他是很痛惜的 。
但是,从这故事中,也还可以领悟到更深一层的寓意,那就是:玉匠应积玉;国君要知人;献宝者要准备为宝而作出牺牲 。
这个故事意在说明的道理是:和氏璧,开始被埋没,其价值世人不认可,到后来人们才为之惊叹 。揭露世风的败坏,对世人不良思想行为进行了嘲讽 。
对于真理应该敢于坚持,总会得到承认 。
领导者应该善于发现人才,不应该不经过分析就胡乱做决定 。
-和氏之壁
抱璞泣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抱璞泣血-----比喻怀才不遇,伤心悲痛 。
出处: 汉·东方朔《七谏·谬谏》:“和抱璞而泣血兮,安得良工而剖之 。”
成语典故:
春秋时,楚国的卞和在深山中得到一块很好的璞玉,就拿去献给楚厉王 。厉王让玉工验看真假,玉工不屑一顾地看了看说:“是块石头 。”厉王认为这是故意欺君,便处卞和以刖刑,砍去了他的左脚 。厉王死后,武王即位 。卞和又把这块璞玉献给武王 。武王让玉工验看,又被断为石头 。武王再次用刑,砍掉了卞和的右脚 。卞和拿着无价之宝进献国君,却不被认识反而遭受天大的冤枉 。他感到万分的痛心,就抱着那块璞玉坐在楚山之下伤心恸哭,一连哭了三天三夜,泪流干了,接着流出来的是血 。武王死后,文王即位,派人询问他哭泣的原因 。卞和说: “我不是为受了刖刑而哭,我是哭宝玉被当做石头 。”文王另外派玉工琢理这块璞,果然得到一块宝玉,这就是历史上相传价值连城的和氏璧 。后来便以“抱璞泣血”比喻因怀才不遇而悲伤,或以真才实学相报效反而遭受不白之冤 。也作“抱玉泣血” 。(见于《韩非子·和氏》) 。
- 安剖和安瓿怎么念
- 华为p6进水了怎么办 华为p9进水了,触摸不灵
- 为什么家用街机摇杆会延迟
- 能字的部首是什么
- 宋穆公父亲
- Mac散粉和哪个粉底搭配
- 北京情侣卡怎么申请
- 无花果胃不好的人可以吃吗 无花果对胃病有好处吗
- 特此函达需要复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