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平原由哪三部分组成

东北平原由哪三部分组成东北平原主要包含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三部分,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

东北平原由哪三部分组成

文章插图
东北平原地处我国的东北部,位于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之间,地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四个省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
它的形成主要受河流的冲击作用影响,其中,松嫩平原是受松花江和嫩江的冲击而形成,是东北平原最大的组成部分 。辽河平原受辽河冲击而形成,辽河中含有丰富的沉积物,使平原不断向辽东湾方向延伸 。三江平原受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的冲击而形成 。
东北平原的气候
东北平原位于东亚季风的最北端,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陆性气候由东向西渐强 。东北地区冬季积雪严重,第二年春天积雪融化,雪水便成为春种的稳定水源,而夏季的日照时间较长,也有利于东北平原上的农作物生长 。
近年来,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和种植技术的提高,种植带也在不断地向北推进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及品质,东北平原地区不断增加种植生育期更长的晚熟品种的农作物,粮食产量不断增长,已经逐渐成为了我国的“粮仓” 。
以上内容参考:—东北平原
东北平原由哪三部分组成东北平原由北部的松嫩平原、南部的辽河平原和东北部的三江平原组成 。
其中松嫩平原是东北平原的主体,由松花江、嫩江冲积形成;辽河平原位于辽东丘陵与辽西丘陵之间;而三江平原则是一个低洼的平坦平原 。
东北平原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之间,南北长约1000多公里,东西宽约400公里,面积达35万平方 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平原 。
气候特征
东北平原处于温带和暖温带范围,位于东亚季风的最北端,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中国湿润的东部季风区和干旱的内陆之间的过渡带,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严寒干燥,大陆性气候由东向西渐强 。一年四季分明,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
【东北平原由哪三部分组成】7月均温21~26℃,1月-24~-9℃ 。10℃以上活动积温2200~3600℃,由南向北递减 。年降水量350~700毫米,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降水量的85~90%集中于暖季(5~10月),雨量的高峰在7、8、9三个月 。年降水变率不大,为20%左右 。干燥度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

东北平原是由哪三部分组成东北平原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之间,南北长约1000多公里,东西宽约400公里,面积达3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平原 。东北平原可分为3个部分,东北部主要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的三江平原;南部主要是由辽河冲积而成的辽河平原;中部则为松花江和嫩江冲积而成的松嫩平原 。东北大平原是一个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平原 。新中国成立后,大批转业军人、知识青年和干部响应国家的号召,怀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豪情壮志奔向”北大荒”,排干沼泽,开垦荒原 。如今这里已发展成为中国主要的粮食基地之一 。
东北平原又称松辽平原 。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 。北起嫩江中游,南至辽东湾 。长约1000公里,海拔大多低于200米,面积达3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东北平原土层厚,土地肥活,耕地广阔,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产区 。
东北平原包括北部的松嫩平原、南部的辽河平原和东北部的三江平原三部分 。其中松嫩平原由松花江、嫩江冲积形成,它与辽河平原由位于长春市附近的侵蚀低丘——松花江、辽河的分水岭隔开,又合称为松辽平原,是东北平原的主体 。三江平原原是被称为“北大荒”的沼泽,在被开垦之后成为粮食产区,但是原有湿地面积大量减少 。
东北的三江平原则是一个低洼的平坦平原 。过去这里是一个山间盆地,每到雨季,三条大江的洪水滚滚而来,一齐涌向这个排水不畅的低洼原野,造成江水泛滥 。再加上这一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漫长,气温较低,蒸发微弱,存于地面的积水蒸发不掉,渗不下去,更排不出去,长年累月的积水就演变成中国有名的大沼泽地,成为“除了兔子就是狼,光长野草不打粮的北大荒” 。
1949年以后,成千上万的部队指战员,知识青年和干部群众,怀着开发边疆,建设祖国的豪情壮志,奔向“北大荒”,开垦了成千上万亩的荒地,建立了数以万计的农场,苦战在这千古荒原上 。
东北平原虽然冬季较冷,但夏季却很热,沼泽地虽然多,但土壤中水分充足 。人民群众充分利用不利条件中的有利因素 。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层深厚,耕地辽阔,有大面积肥沃的黑土,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采取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的原则,在人迹罕至的茫茫荒原上,排干沼泽,开垦荒地,建商品粮基地,设现代化工厂和新农村,使千古荒原变成万顷良田,使“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
地理位置
东北平原,中国最大平原 。又称松辽平原 。位于东北地区中部 。介于北纬40°5′~48°0′,东经118°0′~128° 。南北长1000多公里,东西宽300~400公里,总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 。平原东西两侧为长白山地和大兴安岭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山地,南端濒辽东湾 。
松嫩平原
西、北、东三面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东部山地的山麓平原和台地,南为松辽分水岭,大体呈菱形 。海拔200米左右,以嫩江和第二松花江汇合处附近,即齐齐哈尔—白城—哈尔滨三角地带为最低,排水不畅 。在嫩江下游、乌裕尔河、讷谟尔河、雅鲁河下游形成大面积的沼泽湿地,湿地上河曲发达,河漫滩宽广,泡沼成群,还有沼泽湿地型的无尾河,如乌裕尔河和霍林河,为一特殊的闭流区 。
辽河平原
位于辽东丘陵与辽西丘陵之间,铁岭—彰武之南,直至辽东湾,为一长期沉降区 。地势低平,海拔一般在50米以下,沈阳以北较高,辽河三角洲近海部分仅2~10米 。有辽河、太子河、浑河、大小凌河、沙河等,各河中下游比降小,水流缓慢,多河曲和沙洲,港汊纵横,堆积旺盛,河床不断抬高,汛期常导致排水不畅或河堤决溃,酿成洪涝灾害 。辽河携带丰富沉积物,使平原不断向辽东湾延伸 。近海部分和古河道内涝积水多成沼泽,繁育大片天然和人工芦苇 。
松辽分水岭
由冲积、洪积物组成,上覆黄土 。分水岭是更新世时沿断裂上升而形成的 。分水岭东西长约200公里,南北宽150公里左右,海拔200~250米,高出松嫩平原50~100米 。分水岭外貌似波状起伏的平原,与南北平原浑为一体 。分水岭位置,最初在法库—铁岭一带,由于辽河下游平原长期下沉,河流溯源侵蚀,逐渐向北推移,直至目前的通榆—公主岭一带 。
东北平原西南部以西辽河为中心,呈沙丘与洼地相间、微波起伏的风沙地貌景观 。地势西高东低,海拔170~250米 。沙丘从西向东、从西南向东北,以流动沙丘为主逐渐过渡为半固定、固定沙丘;沙漠化程度循同方向减轻 。沙丘主要由就地起沙形成 。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是沙丘和沙地形成的主要原因 。目前,除甸子地垦为农田外,仍多为草原,科尔沁草原即分布于此 。地势低洼积水的沼泽湿地则生长有芦苇、蒲草、乌拉草等 。
为防止风沙,从1950年开始营造西部防护林带 。它是中国三北防护林的组成部分 。南起新民县,北到甘南县,东自长春市,西至翁牛特旗,长达800公里,宽约500公里,防护农田面积达300多万公顷 。
东北大平原是由哪三个平原组成的?东北平原包括三部分,都属于冲积平原(注意:不是冲击平原) 。1、辽河平原,由辽河冲积而成 。2、松嫩平原,由松花江及其支流嫩江冲积而成 。3、三江平原,由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冲积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