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1两银子的购买力 清朝一两银子等于多少人民币

【清代1两银子的购买力 清朝一两银子等于多少人民币】清代时一两银子等于多少人民币?从今人著作中以及各网络平台上的情况来看 , 基本都认为清代一两银子大致相当于现在的150至220元之间 。那么事实情况真的如此吗?御史对此有话要说 。

清代1两银子的购买力 清朝一两银子等于多少人民币

文章插图

现在的白银交易每天的价格都是不一样的 , 以目前的价格来看 , 为4.56元每克 。换算下来一两就是228元 , 清代一两为37.3克 , 那么就是186.5元 。如果按照这种算法来计算清代一两银子的价值 , 显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 得出的结论也会失之千里 。
要想了解清代一两银子的实际价格 , 就必须要从收入、购买力这两方面入手 , 如此才能得出一个较为客观的答案 。御史结合相关的史料对此进行分析 。
先说收入情况不同的阶层收入情况是不一样的 , 士、农、工、商四民 , 能得到准确年收入的就是士这一群体 , 以知县为例 , 年俸为45两(外加米20斛) 。其他三个阶层收入都不固定 , 尤其是商人 。农、工这两类人的收入 , 在一些史料和清代小说中都是有所体现的 。
清代时工主要分为两类 , 即长工、短工 。短工是日结或月结的 , 收入不固定;长工则是一年一结 , 不过具体到每个省份 , 工价也不一样 , 总体原则就是劳动力充沛的地方工价低 , 劳动力匮乏的地方工价高 。
以东北地区为例 , 由于清政府禁止内地移民进入东北 , 故人口较少用工成本也最高 , 乾隆时期一个长工的年收入为9至15两左右 , 这要根据劳动强度以及技术含量而定 , 且取平均值为12两 。
江浙一带经济发达 , 但因劳动力充足 , 所以长工的年收入反而不及东北 , 每年为6至8两左右 , 平均值为7两;陕西、山东、湖北等地区次之平均只有5两 , 而甘肃、广西、云南、贵州等地最低 , 仅有3两左右 。
清代官方史料中也有记载 , 乾隆时期皇家营建工程所雇佣的各类技术工的工价最高 , 他们的年收入大致为20两左右 。
结合以上情况 , 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一个较为客观的结论 , 即乾隆时期 , 一个长工的年收入大致在12两左右 , 一个月只能赚一两银子 。
农民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了 , 根据拥有生产资料的不同分为自耕农、半耕农和佃户三种 。乾隆时期土地兼并十分严重 , 一半的农民沦为佃户 , 但同样是佃户年收入也是不同的 。
有的佃农能获得全部收成的80% , 而有的只能拿到15% , 这主要也是看生产资料的掌握情况 , 如果佃农的农具、耕牛、种子都是地主的 , 那么分成就少 。
以安徽省徽州府为例 , 当地县志记载 , 乾隆时期这一地区的佃农多掌握一定的生产资料 , 与地主的分成大致在50%左右 。又 , 徽州府亩产粮食为328斤 , 按照“上农夫一人止能治十亩”的标准来算 , 年产粮食为3280斤 , 自己可得1640斤 , 除去应缴的赋税 , 剩余大约为10石(每石120斤) 。乾隆时期粮食的价格比较稳定 , 一石粮食在1两至1.2两之间 , 这样算来 , 佃农的年收入大致为10两左右 , 与长工的年收入差不多 。
实际上 , 农民、长工的年收入可能还达不到12两这个水平 。按照《红楼梦》中的描述 , 贾府中几个大丫头诸如鸳鸯、琥珀、翡翠、袭人等 , 她们的月例钱也仅有1两 , 显然以收入而言 , 她们肯定是要比一般的农民、长工要高 。
除了四民之外 , 还有其他的行业 , 由于没有具体查阅史料得出具体的数字 , 但大致猜测 , 年收入应该也会维持在这个水平线上下 。
根据以上的参考数据 , 再来结合现在的全国各省颁布的人均年收入 , 就会得出一个基本的答案 。以全国排名第15位(2021年GDP)的江西省为例 , 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年工资为52667元 。如果与清代的年收入平均值12两进行对照 , 那么折合1两银子为4388元 。
当然 , 要是放在经济发达的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份 , 那么清代的一两银子就会高过4388元 , 反之则低于这个数字 。因此仅以年收入进行对比 , 并不十分准确 。
再说购买力清代银两的购买力也是要分不同时期的 , 所以同样是一石粮食康熙朝、乾隆朝的价格是不一样的 。所以 , 这里还是以乾隆朝为例进行说明 。
关于银子购买力 , 如果看过清代小说的读者应该都会有印象 , 《红楼梦》《儒林外史》《醒世姻缘传》等小说中都有具体的描述 。《红楼梦》名气最大 , 读过的人应该最多 , 故以《红楼梦》中的记载为例最为合适 。
小说第六十一回中 , 迎春的丫鬟司棋想吃鸡蛋羹 , 派小丫头到内厨房去要 , 引来厨房头儿柳嫂的一通牢骚 , 从中也透露出厨房的开支花销:
……连姑娘带姐儿们四五十人 , 一日也只管要两只鸡 , 两只鸭子 , 十来斤肉 , 一吊钱的蔬菜 。你们算算 , 够作什么的?连本项两顿饭还撑持不住 , 还搁的住这个点这样 , 那个点那样 。
《红楼梦》中没有具体写明一只鸡、一只鸭、一斤肉的价格 。但根据较早一点的成书的《醒世姻缘转》中却有详细的记载 。当时1两银子可以购买1石米 , 八分银一斤肉 , 一钱半银子一只鸡 。
有了这个参考也就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购买力 , 1石米120斤 , 按照现在3元每斤计 , 1两银子等于360元;一只鸭没有准确斤两 , 且以3斤计 , 每斤单价25元 , 折合人民币就是675元 。
乾隆时期 , 1两银子可以买到1石粮食 , 应该与《红楼梦》中的物价水平差不多 , 那么可以得知 , 按照柳嫂的描述 , 贾府中四十五口人一天的吃喝成本也就在3两银子左右 , 如果要是按照开文提到的每两银子折合人民币150至220元来计算的话 , 那五六百块钱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
如果以吃来衡量1两银子的购买力的话还没有说服力的话 , 那么就再从住的方面着手来进行对比 。
通过清代流传下来的房契分析 , 乾隆时期京城的房价总体不算高 。当时内城住房均价为32.8两每间 , 外城均价为38.2两每间 。注意 , 清代是买房不是以平方计算的 , 都是以“间”计 , 间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 , 皇家的紫禁城每间就很大 , 而民间相对比较统一 , 大致一间为20平方左右 。
这样算下来 , 京城的房价内外城分别为1.64两每平方米、1.91两每平方米 。这个价格确实不高 , 一个二品官每年俸禄为150两 , 也就是说只要一年的收入 , 就可以买下一处上百平方米的房子 。
从乾隆八年一直到嘉庆二十二年的74年内 , 京城的房价都很平稳 , 最高时也就40两每间 。当然也有个别时期房价涨幅较大 , 比如嘉庆二十五年 , 外城房价增至10两每平方 , 这样一来买下20平米的一间房 , 就要掏200两银子 。道光以后 , 京城房价又维持在40两每间的价格 。
就以40两每间计算 , 折合每平方米2两银子 , 而现在北京的均价差不多是6万每平方米 , 以这个标准计算的话 , 那么清代1两银子就30000人民币 , 就是放在三线城市 , 也大致等于5000元左右 。
所以不管从年收入还是购买力来讲 , 清代1两银子等于现在多少人民币?的这个问法都是很不严谨的 , 因为现在的市场、消费以及观念都与清代不同 , 根本就得不出具体的答案 , 只有具体到某一特定物品时 , 才有可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