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国子监当于现在的什么部门 国子监是什么机构

国子监,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 。

古代的国子监当于现在的什么部门 国子监是什么机构

文章插图
两汉时期,国家的最高学府称为“太学” 。
晋武帝司马炎时,在太学之外,始设国子学 。
隋炀帝时,改为国子监 。
国子监(学)的设立相对于“太学”而言,除了是国家传授经义的最高学府外,更多的承担了国家教育管理的职能,但两者经常互称 。
至唐宋,据《旧唐书·高宗本纪》:“凡六学,皆隶于国子监 。”
所谓六学,即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它们都属国子监管理 。
清沿袭明制,国子监总管全国各类官学(宗学等除外) 。
“监”是何意?监在这里,用作官名、官署名,读去声(“荐”音) 。
古代称当官之人为“监子”,称官署的低级官员为监事,在国子监读书、肄业者为监生,称国子监课业考试第一名为监元 。
国子监刻印的书本为监本,国子监的规章制度为监规 。
唐代监管盐业的官署称监院,类似的还有中书监、钦天监、牧马监等 。
【古代的国子监当于现在的什么部门 国子监是什么机构】
“国子”是些什么人?《周礼》:“以三德教国子 。一曰至德,以为道本 。二曰敏德,以为行本 。三曰孝德,以知逆恶 。”
东汉经学家郑玄注:“国子,公卿大夫之子弟 。”
清·刘书年《刘贵阳说经残稿·国子证误》:“国子者,王大子、王子、诸侯公卿大夫士之子弟,皆是 。”
可见国子泛指贵族子弟 。
设置哪些职务?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提到清代新科进士要专门赴国子监举办“毕业典礼”,并由相应职位的官员为他们簪花 。
这些职务名称,今天理解起来有难度,在此稍作梳理 。
整体管理上,国子监设祭酒、司业、丞、主簿等官职 。
具体下来,每个专业(六学)皆设有博士、助教两个官职,其它如直讲、典学等职务,依据不同专业有所取舍 。
一、国子监祭酒:从四品官阶,掌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 。从职能来看,大致相当于今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兼高等教育司长,也或清华/北大校长 。
为什么会有祭酒的官名?早在商周时期,祭祀用酒,要由尊贵者或长者来执任 。为此,人们把位尊者或年长者称为祭酒 。
二、国子监司业:从四品下 。为国子监副长官、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 。
三、国子监丞:从六品下 。负责惩戒国子监中犯有过错者,管理对象为博士以下的所有教职员工和监生 。
四、主簿(典簿):从七品下 。掌监印典领文书,督察吏役各尽其责 。
五、博士:如今是学位,古代是官职——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国子监博士,也有官品,职能上分管教学,授课 。
六、助教:官名,分掌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堂之教学,讲授儒家经典 。
七、直讲:官名,辅助博士讲授经学 。
八、典学:依《大唐六典》载,掌管抄录课业 。
值得一提的是,国子监不仅接纳国内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对民族融合、中外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