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墓到现在为什么没人挖不动 武则天墓为什么不能挖

1958年10月27日傍晚,两个农民慌张地跑进陕西省乾县县政府的值班室 。

武则天墓到现在为什么没人挖不动 武则天墓为什么不能挖

文章插图
对值班室的工作人员说,他们今天碰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 。
因为要修路,他们就去家附近的梁山上开山炸石头 。
头两次炸一切都很正常,但是第三次炸药响后,居然炸出来几根十分整齐的石条 。
这些石条一看就是人工凿成的,而且上边还刻着一些字 。
这两人虽然看不懂上边写的是什么,但是觉悟还是挺高的 。所以也没敢耽误,就一路小跑地赶到县政府来报告 。
这乾县县政府的工作人员听完这个事儿以后,也开始紧张起来 。
整齐的石条
因为梁山这个地方可不一般,但不是山东那个梁山 。这个梁山在乾县城北6公里的地方,海拔1047.3米,乾陵就在梁山的主峰上 。
乾陵 乾陵是中国帝王陵墓中非常具有特点的一座皇陵,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乾陵里边埋葬着两位皇帝 。
第一位是唐高宗李治,第二个则是他的第二任皇后,同时也是中国唯一一位女皇帝的武则天 。
所以说乾陵是独一无二的皇陵一点也不夸张 。
武则天的一生可谓是传奇的一生,身故之后同样也留下了许多解不开的疑团 。
如果说成吉思汗陵是低调的过分,那乾陵可以说是招摇的过分 。
乾陵规模
它占地面积有40平方公里,1平方公里大约有140个足球场大小 。也就是说乾陵大约是5600个足球场的面积 。
整个陵区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就是将墓穴修在山体中 。
全部仿照当时的京城长安城建制 。
建成于公元684年,同年8月李治在此下葬 。
随后继续修建,公元706年5月,唐中宗李显,也就是武则天的儿子下令将武则天与李治合葬 。
我们都知道,唐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中,甚至是当时全世界最繁荣昌盛的朝代和帝国 。
据说当时武则天时期的财富值达到了全球的22.7% 。
武则天画像
那这么一个有钱的富婆,老公去世了,按照惯例肯定要随葬不少的金银财宝 。
有很多史料都有记载,唐高宗李治下葬时,武则天曾将价值全国三分之一的收入的随葬品葬入陵中,可谓是财大气粗 。
而等到武则天去世时,他的儿子李显又为她随葬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宝贝 。
据考古学家们估算,乾陵里埋着的金银财宝最少得有500吨以上 。
所以,乾陵仿佛是在向摸金校尉们示威一样,朕就睡在这里,而且这里有很多钱,你们有本事尽管来取 。
打不开的乾陵 这一千两百多年以来,的确有无数的盗墓贼光顾乾陵 。
光有名有姓的就有17位 。
其中动静最大,经常被人提及的有3次 。第一次是发生在唐朝末期黄巢起义 。
这个黄巢当时打着义军的旗号,率领农民起义反抗朝廷,声势非常浩大 。
他采用流动作战的方式,避实攻虚,转战近半的大唐江山,敲响了大唐的丧钟 。
但是这种长期流动作战的战术有个弊端,就是没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缺乏经济和群众的支持 。
所以他为了搞到钱来支撑自己这支庞大的游击队,就打起了乾陵的主意 。
黄巢起义
据说当时他调来四十万农民起义军,浩浩荡荡地来到乾陵 。
他们把乾陵从上到下挖了个底朝天,却始终没有挖到地宫 。
我们现在还能从航拍图上看到这条几十米的深沟 。可见当时这四十万大军下了多大劲儿 。
按说这四十万人的声势可不小啊,为什么他们没有挖进地宫呢?
前边说了,乾陵采用的是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整个地宫是建在山体之中的 。
相当于地宫周围被厚厚的山体包围保护着 。
如果随便找个地方挖进去,兴许也能挖到地宫 。
但那工程量是相当浩大的 。
估计没等挖到财宝,这四十万大军就要土崩瓦解了 。
黄巢沟
所以,没能找到地宫入口的黄巢,带着这四十万大军灰溜溜地颠儿了 。
接下来这位比黄巢要专业的多,他是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梁国人温韬 。
曾当过7年的耀州节度使,相当于今天的陕西省军区司令员 。
在这个期间,他利用职务之便,疯狂作案,专门对关中地区的唐皇陵下手,盗取金银财宝 。
开头说的唐十八陵可都是在关中地区,其中有十七处都被这温韬派兵盗的一干二净 。
唯独乾陵让他失手了 。
为什么呢?接下来的说法其实是有些玄幻的,未经证实 。
图7 大唐十八皇帝陵分布图
据说当时温韬挖乾陵的时候呢,天空经常出现异象 。
每当数万人上山准备挖乾陵的时候,好好的天气就会立马变成狂风暴雨,只要人一下山,马上就会转晴 。
一连三次上山,都是这样的情况 。
温韬就算有再大的胆子也开始怂了 。
做贼心虚的他只能放弃挖掘,带兵撤退了 。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着,这两次大规模的盗墓行动虽然人数都不少 。
但是再怎么说也是冷兵器时代,光凭锄头铁锹啥的,肯定不好挖 。
别急,还真有人动用过现代化的部队,想要炸开乾陵 。
民国时期,陕西军阀孙连仲为筹集军饷,也打过乾陵的主意 。
孙连仲
只不过这个时候已经文明多了,盗墓是明令禁止的行为 。
虽然他有一批军队,而且实力也不弱 。
但是也不敢跟前两位一样,明目张胆大张旗鼓地去挖乾陵 。
于是他就想到一个办法,他对外说由于战乱呢,乾陵很危险,为了保护乾陵,要派一个整编师驻扎在梁山下 。
【武则天墓到现在为什么没人挖不动 武则天墓为什么不能挖】在这期间,他又以演习的名义,在山上用炸药把梁山炸了个遍,依然没能找到地宫入口 。
就这样炸了半个月,一点也没有进展 。
最终孙连仲也放弃了挖掘乾陵的行动,使乾陵躲过了一千多年来最有威胁的一劫 。
抗日名将孙连仲视察军队
这三次声势浩大的盗墓行动,都是因为没能找到地宫入口,一通乱挖乱炸才放弃的 。
那是不是说只要找到地宫入口,乾陵地宫就能被打开了?
地宫入口 现在回到开头说的那两个农民炸出来的石条身上 。
这炸出石条的位置,刚好是乾陵所在的主峰的半山腰 。
县政府得到这个消息以后,马上就上报给了陕西省的相关部门 。
经过专业的考古人员调查后,这些石条果然不一般 。
他们正是通往乾陵地宫的台阶中的一部分 。
整个墓道非常完整,从墓道口到墓门长631米,宽3.9米,共39层,全部都是用这样的石条砌成 。
每层石条中间还有铁栓板固定,并且灌注了铁汁 。
也就是说即便是用炸药,炸开了一层石条,还有一层铁栓板,炸开了铁栓板,还有一层石条 。
所以,即便是盗墓者找到地宫入口,使用炸药去炸开墓道,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更别提冷兵器时代的那些锄头铁锹了 。
而且,这个深埋在地下的入口,从外边看不出半点痕迹 。
如果不是被这两个农民误打误撞炸开了,什么时候能发现它,还真不好说 。
模拟修建的乾陵地宫
那既然我们已经发现了地宫入口,是不是可以对其进行挖掘了呢?
挖还是不挖? 自乾陵地宫入口发现以来,挖还是不挖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 。
这点其实就跟秦始皇陵差不多了 。
大多数学者认为,以我们现在的考古水平,如果贸然打开秦始皇陵和乾陵,很难保证不破坏里边的文物 。
像我国之前在1956年对明代定陵发起的主动发掘行动,整个挖掘的过程都很顺利 。
但是等考古人员进入定陵内部以后,发现有很多书画和衣服已经因为有新的空气进入,瞬间氧化的没有颜色了 。
定陵氧化的龙袍
有些古董瓷器也出现了开裂、粉碎的现象 。
所以定陵的发掘行动成为考古史上,一场教训惨痛的悲剧 。
当然,这一切也是建立在可以不破坏乾陵墓道的前提下,打开地宫 。现在能不能做到,还是另一说 。
既然地下的谜团暂时不能解开,地上有没有谜团呢?
无字石碑 之前提到过,乾陵全部是仿照长安城建制的 。
陵园内城约为正方形,置四门,东为青龙门,南为朱雀门,西为白虎门,北为玄武门 。
在朱雀门外有一条宽阔平坦的大道,名为司马道 。
司马道
在司马道西侧树立着一通述圣纪碑,这是武则天亲撰、唐中宗李显书丹的一块为唐高宗李治歌功颂德的功德碑 。
而在司马道东侧,与功德碑相对的是一块闻名于世的无字碑 。
自秦汉以来,古代帝王可是都喜欢留一块石碑,然后让后人为自己歌功颂德的 。
这个无字碑很明显就是立给武则天的,那为什么它却没有一个字呢?千百年来,人们对此做出过很多解释与猜测 。
有的人说,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而且在位了15年 。她觉着自己的功绩是其他皇帝比不了的,所以一块石碑并不能说明自己的丰功伟绩 。
无字碑
所以干脆直接一个字不写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她觉着自己罪孽深重,所以没什么好往上写的 。
别的说法也有很多,但个人认为把这两种说法揉在一起来解释,更客观一些 。
就是武则天很有自知之明,她深知自己做出的一些功绩,但同时也知道自己为了夺得皇位,巩固政权犯下过很多罪过 。
所以是非对错就留给后人去评说 。
反正自己死了啥也不知道 。
另外这可能跟当时的情况也有很大的关系 。
武则天的儿子李显是被武则天从皇位上废除 。
图15 武则天画像
然后历经15年,又联合宰相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把武则天撵下台,恢复了李唐江山 。
那武则天驾崩以后,让李显来写这碑文就有些尴尬了 。
总不能写老娘的坏话吧?
第二就是武则天驾崩后唐朝经历了一段动荡时期,李显当了5年半的皇帝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下毒暴毙而亡 。
然后又很快经历了安史之乱,皇帝一换再换,对武则天的尊号也是跟着换 。
久而久之,也就没人再去操心为武则天刻碑这个事了 。
所以这个乾陵非常非常的特别,不光是唐十八陵中唯一没有被打开的皇陵 。
无字碑
而且还跟他的主人一样,浑身上下充满着传奇与神秘的色彩 。
希望在未来可以有一种技术,在不挖掘不破坏的情况下,把整个乾陵地宫的原貌模拟出来,呈现在世人面前 。
有可能的话,还可以对武则天的样貌进行复原 。
让我们能一睹武媚娘的风采 。
看看她究竟有什么魔力,可以成为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