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左迁的由来 左迁是升官还是贬官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 汉字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至今 , 这里面的文化源远流长 , 有许多看似矛盾的地方 , 但是只要细细去探究 , 就知道这并不是矛盾 , 而是继往开来 , 继承前人的传统罢了 。

古代左迁的由来 左迁是升官还是贬官

文章插图
【古代左迁的由来 左迁是升官还是贬官】汉字是不断发展了几千年 , 才有了今天我们便捷简单的简体字 。对比今日的白话文 , 我们读文言文的时候总觉得晦涩难懂 。其实古代的文言文有它独特的规则 , 因为很多今天我们使用的字在古代是不存在的 。
但是古人又需要用字来表情达意 , 于是就有了一词多义 。一个词语往往涵盖了不同的意思 。
正是古人的智慧 , 才有了我们汉民族独有的文言文 , 也正因此 , 古人用一个词语或是一个成语就可以精炼地表达出一段故事 。
汉民族是含蓄的 , 不会直白得让人丢面子 , 比如官员被降级 , 不会直接说降级 , 而是“左迁“ 。”左迁“又是从何而来 , 这又是一段故事 。
左撇子和右撇子 《左传》中记载:“王叔陈生与伯舆争政 。王右伯舆 , 王叔陈生怒而出奔 。”这里的“右”是偏袒的意思 。早在先秦时期 , “左”和“右”就不仅仅只是方位词了 。
关于古人最初的“尊右卑左”要从我们的左右手开始说起 。因为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是右手比左手灵敏 , 所以人们把善用右手当成一件常事 , 不会把这些人叫成“右撇子” 。相反的那一小部分左手灵敏的人往往会被叫成“左撇子 。”
因为绝大部分人是主要用右手做事 , 比如写字吃饭等 。左手相比起右手就显得很笨拙 , 很迟钝 。对于大多数善用右手的人来说 , 让他们用左手做事是很不方便的 。
由此延申出“左”和“右”的文言意思 , “右”表示顺利 , 赞成 , “左”表示不顺 , 反对 。
在这个“左”和“右”的延申义的基础上 , 古人形成了“尊右卑左”的传统 。
而因为汉民族含蓄婉约的性格 , 古人把降级称为“左迁” 。“左迁”这个表达方式也一直流传下去 。但是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 , 那么多朝代更迭 , “尊右卑左”这个传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
“尊右”还是“尊左”的演变过程 早在先秦时期 , 就已经有了对左右的高低区分 。先秦时期主要是尊右卑左 。《史记·廉颇宁相如列传》记载“既罢 , 归国 。以相如功大 , 拜为上卿 , 位在廉颇之右 。”这里廉颇居左 , 蔺相如居右 , 蔺相如高于廉颇 , 居廉颇之上 。
虽然也有以左为尊的例子 , 但是毕竟少数 , 主流还是尊右卑左 , 并且一直延续到西汉时期 。
古籍中记载:“汉以右为尊 。谓贬秩为左迁 , 仕诸侯为左官 , 居高位为右职 。”西汉的时候是以右为尊 。到了东汉以后 , 才逐渐有了改变 。
东汉以后 , 逐渐形成以左为尊 , 这个时期 , 左仆射高于右仆射 , 左丞相高于右丞相 。唐朝延续了东汉的传统 , 在唐朝是以左为尊 。并且这个传统一直流传至元朝 , 因为元朝的统治者是蒙古族 , 他们的习惯中以右为尊 。
到了明朝的时期 , 初始之时 , 顺从了元朝的传统以右为尊 , 但是后来改变 , 以左为尊 。此后明清一直都延续以左为尊的传统 。
总之先秦时期主要是以右为尊 , 但是并不是全部都是 。到了东汉时期才转变为以左为尊 , 除了元朝是以右为尊 , 其他的朝代一直都延续以左为尊的传统 。
“左迁”的典故 在唐朝时期 , 以左为尊 , 但是韩愈被贬之后在去往潮州的途中 , 悲愤写下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一封朝奏九重天 , 夕贬潮阳路八千 。” 抒发了韩愈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 。
李白也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为好友王昌龄被贬官所作 , 显出李白对好友王昌龄的关切与同情 。这里的两首唐代诗歌中左迁明显是贬官 。让人疑惑 , 认为古人自相矛盾 。
但是其实是因为这里的诗文的创作是引用典故 , 以汉代习惯说法引用 , 西汉时期以右为尊 , “左迁”为贬官之意 。
东汉之后才逐渐转变以左为尊 。所以即便在唐朝的时候是以左为尊 , 但是“左迁”的意思依然沿用汉朝的习惯 , 作贬官之意 。
所以古人其实并没有自相矛盾 , 他们只是沿用前人的传统 。不由得感叹中华民族文化的厚重 , 源远流长 。
只是简单的左右之分 , 就由此引申 , 并且成了几千年的传统 , 和诗文中的文化典故 。如果只是浅浅地了解 , 只知其一 , 不知其二 , 怎么能够领会到 , 我们汉民族文化的精髓 。
古人的智慧 除了“左迁” , “右迁”之外 , 还有更多的方面 , 比如古人就坐时 , 坐在什么方位 , 面朝什么方位 , 这都是有讲究的 。我们可以从无数个小细节中 , 感受到古人对于左右 , 对于等级之分的细致 。
而左右只是我们文化中的一个小之又小的角落 , 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 , 里面的瑰宝是后人取之不尽 , 用之不竭的 。
越对我们的文化有所了解就越痴迷越感叹 , 感叹于古人的智慧 , 我们现在使用的很多的词都是他们没有的 。
但是他们有他们独特的方法 , 来表达出他们想要诉说的内容 , 从而形成了古代汉语这一学问 , 也创作出文言文这一精简独特 , 富有内涵的文体 。
或许文言中的很多的字 , 在现在的我们看来是错字 , 美其名曰通假字 。但是 , 如果你细细地去探究过 , 就会懂得 , 古人的大智慧 。
这些平平无奇的字 , 或许是字音相近 , 或许是延申出不同的意义 , 这些字在他们的笔下有不同的意味 , 他们赋予这些字词文化和历史的积淀 。
文化在岁月的流逝中不断积淀 , 这是我们独有的财富 。由古流传至今 , 我们也要把这些智慧传承下去 , 所谓继往开来 , “为天地立心 , 为生民立命 , 为往圣继绝学 , 为盛世开太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