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是宋代著名的什么家 范仲淹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关于范仲淹是哪个朝代的诗人,与范仲淹是宋代著名的什么家,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
范仲淹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范仲淹是宋代著名的什么家 范仲淹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文章插图
北宋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 。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 。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 。
扩展资料:
范仲淹的施政抱负虽然受到阻挠,但他忧国忧民的精神是一贯的,他为民务实的奋斗是持之以恒的 。任职泰州(今江苏泰州市)时,由于捍海堤年久失修,每当海潮泛滥,往往农田洗荡,牲畜无存 。看到百姓不堪其苦,他心急如焚,不断上书建议修复捍海堤,一番周折后,最终得到了朝廷的支持 。
经过官民三年艰苦卓绝的奋战,在天圣二年(1024),一条一百五十里的捍海大堤终于横亘在洪水猛兽面前,外逃居民纷纷重返故园,生产迅速得以恢复 。通州(今江苏南通市)、泰州、楚州(今江苏淮安市)一带从此水旱无忧,当地百姓深深感念范仲淹的功绩,将捍海堤取名“范公堤”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仲淹
范仲淹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范仲淹个人简介1、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诗人 。
2、范仲淹个人介绍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 。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 。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 。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 。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权知开封府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
宋夏战争爆发后,于康定元年(1040年),奉调前往西北前线,镇守边境,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兼知延州,范仲淹到任后采取“积极防御、屯田久守”的方针,使西北军事防务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边境局势大为改观 。最终迫使西夏议和,西北边疆得以重现和平 。
庆历三年(1043年),李元昊请求议和,西北边事稍宁,宋仁宗召范仲淹入朝,授枢密副使 。后拜参知政事,上《答手诏条陈十事》,发起“庆历新政”,推行改革 。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自请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 。后葬于河南洛阳县尹樊里万安山下,宋仁宗亲书“褒贤之碑” 。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靖康元年(1126年),又追封魏国公 。至清代先后从祀于孔庙和历代帝王庙 。
范仲淹文武兼备,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
范仲淹是哪个朝代的人物【范仲淹是宋代著名的什么家 范仲淹是哪个朝代的诗人】范仲淹朝代:北宋 。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 。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 。北宋时期名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
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更名朱说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1]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历迁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
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 。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 。新政受挫后,贬出京城,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 。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扶疾上任,逝世于途中,时年六十四 。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