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的神话系统展现了嫦娥作为女性神高高在上而神圣的地位 , 是个被信仰的神灵 , 被圣化的生命形态 , 承载着世人对原始社会中某些自然和社会现象一种朦胧的猜想意识 。

文章插图
社会发展到汉代 , 原本独立的女神嫦娥变成了男神羿的配偶 , 如同西王母成为东王公的配偶 , 女娲成为伏羲的配偶一样 , 是神话形态演变的一种常见现象 。
对偶神的背后不仅是人的情感的投射 , 更是社会文化心理的折射 。神灵世界实际上是人类现实社会在超自然世界的反映 。嫦娥与后羿神话的合流正是通过人完成的 , 是人给神灵做的联姻 。
超自然世界中神灵情感的结合 , 不仅展现了现实世界中讲述者个体内在的生命形式 , 也展示了现实世界整个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环境 。因为通过语言讲述出来的不仅仅是神灵的情感状况 , 更是语言讲述者自己心里的声音 , 渗入了讲述者的个体意识和自我宣泄 , 渗透了经过独特文化塑造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 。
女性神格的下降 根据小南一郎的说法 , 西王母原本是“东西、日月、男女等宇宙的二元要素具备于一身 , 统合并支配它们的 , 原西王母由于两性共具而表明了它的全能性质 , 但是在时代环境的变化之中 , 原西王母的绝对的机能被限制了 , 由两性共具而变为只有一方即西方、月亮、女性等阴的要素由它来代表 。
与之相对照的代表东方、太阳等等的男性神东王公就出场了 。
关于这一现象 , 艾里阿德曾说:“成对的神常常是原来赋予这些神以特征的原始的两性共具者的后代变形 , 是一种不完全的公式化” 。这就是说 , 西王母由对整个宇宙力量的支配缩减为只主宰阴性部分 。同理 , 嫦娥作为女性神 , 她得到西王母的不死之药 , 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承接了西王母的权力 , 但她主宰的力量很快就被男性神后羿所分解 。
在日月的二元要素中 , 一个掌管月亮 , 成为月亮女神 , 一个掌管太阳 , 成为太阳神 , 嫦娥女神就这样将自己的一部分的权力给了男神后羿 。
原始先民是把嫦娥当作女神来崇拜的 , 认为其具有强大的生殖功能 。
这个生殖是不涉及男性的 , 即女神被认为能单独生殖繁衍后代 , 并不需要通过两性的结合 , 如伏羲是华胥氏踩了雷神的脚印而生 , 颛顼是女枢感瑶光而生 , 商始祖契是简狄吞食玄鸟之卵而生 。
随着社会发展到父系氏族 , 父权制得到强化 , 在高度父权制的社会背景下 , 月亮女神的崇拜信仰慢慢消解 , 世界由女神独自生殖繁衍的说法已难以维系 , 所以 , 神话发生重大改变 。
原始先民独立的女神信仰逐渐被淡忘和改写 , 女性单性生育的观念转变成男女双性结合生育 。所以 , 皇娥和太白之精结合生下少昊 , 嫦娥与羿、伏羲与女娲、东王公与西王母成为对偶神 , 这就是说 , 女性只好以配偶的身份在神灵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 。
嫦娥神话的产生无论是来源于月亮的崇拜 , 还是生殖的崇拜、生命的信仰 , 嫦娥都是被信仰、崇拜的神灵 。同时 , 人们也认为自然界不仅仅是“自然的” , 而是“超自然的” , 是由神灵所创造和控制的 。
所以 , 当嫦娥是女神的时候 , 人们往往不敢造次 , 只得把其当做崇拜、祈求的对象 。因为她是神祇中的一员 , 主宰着人类的命运 。
同样地 , 她不应该与婚姻或是情感结合在一起 , 就像伊壁鸠鲁主义和犬儒学派认为哲学家不应该把时间放在结婚这种“私人问题”上 , 而是关心人类 , 去做他们的“导师”一样 , 嫦娥作为神灵就应该运用更多的时间去关注人世疾苦和众生祈求 。
所以 , 在中国神话体系中 , 神起初一般是个体的存在 , 很少两两交合 。然而 , 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 , 神灵特别是女性神的信仰被动摇 , 人们开始将神人化 。
神话思维本具有情感性和象征性的特征 , 根据万物有灵论 , 人类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自身一样 , 具有灵魂 , 能够对人产生作用 。由己及彼 , 当人们把自身的情感投射到神灵身上 , 就认为神灵和自身一样有某种情感的需要 。
人类自身通过婚姻关系来繁衍后代 , 嫦娥与羿此类对偶神的形式则是中国古代婚姻观念在神灵身上的一种投射 。等到人们将自身的情感和生存现状投射到神灵上 , 意识到神灵和自身一样拥有某些特质和正常的情感需要时 , 人们便会给他们找一个妻子或一个丈夫 。
所以 , 无论是羿 , 还是嫦娥 , 神灵的结合是人类现实社会在超自然世界的反映 , 是人类以农耕社会的婚姻观念和情感需求来给神灵做的联姻 。
阴阳观念的盛行 在中国思想史上 , 阴阳观念起源甚早 , 西周时人们已用阴阳理论来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据《国语周语上》记载 , “幽王二年 , 西周三川皆震 , 伯阳父曰:‘阳伏而不能出 , 阴迫而不能蒸 , 于是有地震’” 。这即是用阴阳观念来解释地震发生的原因 。所以 , 早期阴阳理论基本上是一种对世界万事万物的朴素的解释 。
按照李泽厚的观点 , 阴阳最初指的是自然变化中的两种功能或力量 , 到《老子》、《易传》则作为基本的观念来解说万事万物和人类的产生 。汉代是阴阳学说较为盛行的时期 , 董仲舒以儒家理论为基础 , 吸收战国以来逐渐流行的阴阳五行学说 , 建立起理论化和神学化的新儒学 。
其“天人感应”的理论强调天道运行与人事政治的关系 , 人道是天道的呈现 , 而“天”的意志与阴阳、五行等相合一 , 所以 , 男人和女人的交合合乎阴阳 , 阴阳的交合在人类社会表现为男女的结合 , 嫦娥和羿二神的结合正好合乎中国人对于阴阳观念的理解 。
其次 , “‘阴’与‘阳’是非常抽象的概念 , 古代先民从自然物、自然界气候等变化中抽象出这两个概念后 , 试问如何才能恰如其分地向人表达出它的内涵呢?最好的办法也即最传统的办法就是‘立象’ , 立象可见意 , 即通过具体的‘图像’来表达抽象的意思 。”因而 , 嫦娥和羿神话实际上还是阴阳观念的具象化和符号化 。
原始社会的神话 , 其主要结构大多可以看作是以正负两种因素、力量作为基本动力或面貌 。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在《结构人类学》《野性的思维》等著作中就曾指出人类的思维普遍有一种“二元对立”的类型 , 即以“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工作 。
当我们在思考某一物时 , 会不自觉地将其与另一物对立起来考虑 , 试图在这种对比关系中 , 给各类现象找到逻辑点 。阴阳观念可以看作是这种“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在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中的反映 。
中国远古时代关于日月、昼夜、男女等对立观念 , 也可概括为阴阳范畴 。阳与光、热、白天、男性等相联系;阴则与暗、冷、黑夜、女性等相联系 。所以 , 阴阳作为哲学范畴 , 它们代表具有特定性质而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的功能和力量 。
从某些根本功能和力量的相互作用和关系中来解说和论证天地万物的起源 , 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秩序和规律 , 是中国人传统思维方式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汉代嫦娥神话的发展轨迹可以看作是男性与女性力量冲突和转化的表现 , 是阴阳两种力量调试的结果 。
神话谱系的重构 汉代是嫦娥神话发展轨迹中的一个关键点 , 更是中国整个神话谱系重新确立的一个重要节点 。刚刚从战乱中统一的汉帝国急需通过“神圣历史”建构一个统一的神话谱系来加强四方之民对“天朝”文化的认同 , 以便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 , 而神话就是很好的手段 。所以 , 汉代是神话历史化和同源化的时代 , 也是神话重新“制造”的时代 。
神灵普遍结合的文化现象很大程度上是汉代神话谱系重构的结果 。嫦娥和后羿也只不过是这股时代狂潮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
在汉代之前 ,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尊崇的神 , 但为了将多个民族更好地统治在汉帝国的领域内 , 从而形成心理上的文化认同 , 统治者不得不将分散的各个民族的神信仰组成一个统一的神话框架 。所以 , 神话谱系的重构即是从神话源头出发 , 试图从血缘关系上为不同民族寻找到了共同的祖先 , 现在我们就都是炎黄子孙 。
通过神话来为各个不同的民族找到一个共同神圣的祖先 , 这样 , 不仅为汉帝国的统治提供了合法性 , 还便于从文化认同上来巩固统治 。这样 , 汉代对偶神的出现则是王朝统治时期神圣王权价值观念得到保障和巩固的另一种体现 。所以 , 嫦娥与后羿在汉代成为对偶神并不是特例 , 而是神话谱系重构后的常见现象 。
比较有趣的是 , 这个现象刚好切合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婚姻观念和女性地位的嬗变 , 或许应该说是后两者影响了神话谱系重构的结果 。可见 , 在嫦娥神话的发展过程中 , 嫦娥由最初独立的女神逐渐演变成男神羿的配偶神 , 由一个神圣的无性的女神开始向有两性情感关系的女神转变 。
结语 【独立女神如何沦落成附属对象的 嫦娥的老公是谁】即便是成为后羿的妻子 , 其中两性情感的成分还是极其模糊的 。虽然嫦娥女性神格下降 , 但她仍是神圣半神圣的 , 两性情感关系多是汉代社会文化语境下的产物 。为适应文化上大一统的需要 , 汉代嫦娥神话的发展正向历史化和同源化发生转变 , 新的统一的神话体系正在形成 。
- 情系故乡是什么意思
- 黄鱼是深海鱼吗 黄鱼是淡水鱼还是海水鱼
- 女人戴黄金佛头吊坠好不好 佛头吊坠图片
- 微信封号7天能成功解封吗 微信封号封多久能恢复
- 盘点无线鼠标的4种充电方式 蓝牙鼠标怎么充电
- 真正超高产的四大超级小麦 河北高产小麦品种排行榜
- 河西走廊在历史上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河西走廊位于什么以西
- 老是梦到一个人是什么意思(频繁梦到一个人是缘尽吗)
- 南乳和普通腐乳味道的味道一样吗 南乳和腐乳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