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中为什么会有怪物 清明上河图中的鬼】“作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 , 不似则欺世 , 似则媚俗 。”——齐白石

文章插图
要想创造出好的画作是非常难的 , 画的不像 , 就有人会骂你欺世盗名、欺世惑众;画的太像了又会被形容成媚俗 , 甚至还有人会质问这和照片有什么区别?因此 , 也更显中国画的可贵 , 中国画讲究“工笔”和“写意” , 笔墨之间勾勒山水鱼虫 , 绘声绘色 , 意境高雅 。
中国画是中国民族的传统绘画 , 凝聚着中国人的气质、智慧、性格……它具有鲜明的风格 , 在众多作品当中 , 大家也能一眼就看出“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 , 作画时会用到国画颜料、宣纸、绢等等物质 , 其精神内核就是“笔墨” 。
在历史长河中也留下了无数佳作 , 这些中国画被一代又一代的人当作珍宝收藏 , 博物馆中也有不少精妙的中国画 ,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旷世神作《清明上河图》了 , 这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 是北宋画家的张择端的传世精品 。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 , 记录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社会状况 , 这满眼的繁华 , 令人惊叹 , 各式各样的精美建筑 , 热闹的人群 , 大大小小的船只都在彰显北宋当时的富贵与繁荣 ,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如今被珍藏在故宫博物馆 。
宋朝分南北 , 除了《清明上河图》以外 , 南宋时期也留下了一幅珍贵的作品 , 沉睡在故宫博物馆已经多年了 , 这幅画被人们称之为“鬼画” , 内容极为诡异 , 乃南宋画家李嵩所作的《骷髅幻戏图》 , 至今无人看懂其深意 。
整幅作品一共三重幻戏结构 , 处于最中心的是坐在地上的大骷髅 , 他像一个人一样 , 头上戴着透明纱制的幞头 , 颜色偏深 , 穿着透明的纱袍 , 以一个非常舒适的姿势坐在地上 , 右脚弓起 , 左脚曲地 , 左手放在左腿骨上 , 右手放在右膝上 , 手上提了一个小骷髅 。
小骷髅没有戴帽穿纱 , 像提线木偶一样被大骷髅操控着 , 两脚离地 , 双手抬起 , 好像在召唤着什么东西 , 说“来呀!来呀!”仔细看骷髅的表情会发现 , 大骷髅是的嘴巴张开着 , 好像在说笑 , 小骷髅的嘴巴也是张开的 , 虽然被提在手中 , 却也露出了高兴的神态 。
诡异的是 , 在骷髅的背后坐站着一位还正在哺乳的夫人 , 她神情舒缓 , 丝毫没有紧张和慌乱的感觉 , 她怀中的孩子也在安详地喝奶 , 而夫人好像在看什么一样 , 稍稍侧身 。
骷髅的对面则有一对母子 , 小孩匍匐在地上 , 还没走到骷髅面前 , 其左手撑地 , 尽可能地伸长右手 , 头也仰着 , 好奇又渴望地盯着骷髅 , 同时 , 从画中也可以看出 , 小孩虽然匍匐在地 , 却飞快地往骷髅的方向爬 。
小孩的身后是一个急急忙忙追赶的妇人 , 她脸色慌张 , 神情焦虑 , 似乎想要及时制止孩子的行为 , 伸出双手要将孩子拦下 , 这也和骷髅身后的母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动一静 , 一个安详一个慌张 。
从绘画艺术的角度来看 , 这幅画工笔流畅 , 人物表情甚佳 , 多用直线 , 细而有力 , 却又将人物表现得栩栩如生 。整幅画的墨色细腻 , 衣纹或纤柔 , 或飘逸 , 或挺拔 , 皆因人物的形态动作而变化 , 人物的骨骼刚健、凝重 , 但是肌肤却细腻圆滑 , 富有弹性 , 具有明显的宋朝院体画之风 。
但是从构图上来说 , 画家将具有死亡气息的骷髅衬于密线重墨组成的墩子、货担之前 , 让整幅画有一种阴森、黑暗的感觉 , 而骷髅身边的妇人和孩子都很安静 , 在画的中间部分有一段空白的位置 , 划分了整个个画面 , 地上孩子表情欢快 , 背后的妇人神色凝重 , 形成了一半生一半死的局面 。
《骷髅幻戏图》画面含蓄、儒雅 , 具有强烈的南宋时期的画风 , 同时这也是一幅风俗画 , 又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 和艺术价值 , 但是画中的含义人们迟迟不能理解 。
在宋元时期 , 骷髅乃是一种关于人的“谐谑式隐喻” , 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 , 它的比喻意义已经不为人所知了 。道家的齐物、乐死 , 佛家的寂灭、涅槃 , 是骷髅幻戏的思想渊源 , 但是仅凭这些已知的东西 , 很难真正明白这幅画的内涵 。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每一幅成功的作品的都能够引起人们的共情力 , 不同的人也会在看画的时候产生不同的感受 , 虽然不能看懂画真正的深意 , 但是能体会到画中的存在着某种隐秘的、深刻的寓意 。
- 景区客流量统计系统哪家价格低 湖北十堰是几线城市-
- 科学惩罚方法推荐 对孩子最有效的七种惩罚方式
- 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简介 张择端是哪个朝代的
- 星座按阴历还是阳历(怎样看星座是阴历还是阳历生日)
- 日本人评选的十大动漫神作 日本动漫界三大神作
- 诸葛亮真实星座是什么 诸葛亮真实星座
- 龙冲狗是什么意思(龙冲狗如何化解)
- 香蕉熟透了软了还能吃吗 香蕉太熟软烂还能吃吗
- 为什么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