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5日至1月26日 。其中25日是北方小年,为腊月二十三,而26号是南方小年,在腊月二十四 。

文章插图
主要的习俗有扫房子,备年货,贴春联、贴窗花、赶乱婚、剃头沐浴,吃饺子、吃粘糕、吃汤圆、吃火烧等,活动十分丰富,人们会依据当地的习俗去准备小年时的物品 。
小年并不是一个节日,小年夜即小年这天的晚上,北方为腊月二十三的晚上,南方为腊月二十四的晚上 。2022年北方小年为2022年1月25日,星期二;南方小年为2022年1月26日,星期三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 。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然而西南地区和北方一些少数民族的人把小年称为除夕 。
小年夜习俗
1、祭灶,也就是祭祀灶王爷 。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向天地汇报民间的日子 。这天人们会为祭灶做准备,会做清扫,并且准备灶糖,让灶王爷上天只言好事 。有的地方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
2、写春联 。腊月廿三开始,都要准备写春联了 。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 。因此,春节对联最多也最全 。神像前的对联尤为讲究,多为赞叹、祝福之词 。
3、沐浴理发 。“有钱没钱,剃头过年”,通常人们会集中在小年前后沐浴理发 。毕竟等过年之后的第一个月“正月”是有不理发的讲究,得等到二月二龙抬头才会开始剪头发 。
4、赶乱婚 。腊月二十三以后,人们相信神明已经上天,没有什么禁忌了 。所以娶媳妇、嫁女儿都不用选日期,这就是所谓的“赶乱婚” 。
小年必吃这些食物
1、饺子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上供时,饺子要端端正正摆上供台 。此外,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 。
2、米饼
农历腊月廿三,民间俗称“小年”,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 。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
3、吃糖瓜
糖瓜是古老的汉族传统名点,既是春节年节食品又是祭祀用品(祭灶神) 。过去讲廿三那天要祭灶王,买些用麦芽糖做的祭灶糖如糖瓜、关东糖供着,既有在他升天到玉皇大帝那儿禀报时,请他多多美言之意,又有以糖粘上灶王爷的嘴不让他多说之心 。北京有这么一句歇后语:“灶王爷升天---好话多讲” 。
4、麻糖
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据说,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报告一年来人间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 。也就是灶神的述职日 。吃麻糖就是想让这灶神的嘴巴被糖给粘住张不开,不能把人间的美味奢华的情景禀报给天帝,以免得爱吃喝的人们受到处罚——新年带来饥荒,期盼有一个平安的丰年到来 。
5、火烧
祭灶这天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 。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 。
6、粘糕
在山东鲁西地区民间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谣 。每年腊月廿三,是家家户户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为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上天言好事,不说人间坏事 。
7、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 。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 。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
8、面食
【2022小年是几号】在山东半岛的人们大多自农历腊月二十三后,家家忙做大枣饽饽(又称大馒头)、团圆饼、寿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 。此制做起来比较麻烦,发面后醒面,再揉面再醒面,然后再做成各种花样的面食造型后再次的醒面,待面醒后才下蒸锅,此蒸出来的面食又称之为“面花”,非常好吃,但很费工夫 。
- 怎么在公式后面加编号
- 什么软件可以看全部漫画免费
- 黄钟大吕的典故
- 包青天之碧血丹心主题曲 片尾曲
- 新鲜芦荟的用法
- 吃柚子会不会长胖 吃柚子可以减肥吗
- 139邮箱怎么发邮件
- 泰拉瑞亚海螺一共有几种
- 渡的成语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