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什么意思?【命门火衰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中医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名词解释:对于阳虚不能制阴而导致阴相对亢盛的虚寒证,采用扶阳以制阴的治法 。
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王冰注语 。后人简称为益火消阴或扶阳追阴 。即用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 。
常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而出现阴盛寒证者 。
症见腰脊酸痛、脚软身冷、阳痿滑泄、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清长,舌淡体胖、脉沉细数等 。
法当温补肾阳,消除阴寒 。用肾气丸、右归饮治疗 。
肾元不足是什么意思?指的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肾元不足是指肾阴虚,是肾脏阴液不足表现的证候,多由久病伤肾,或禀赋不足房事过度,或过服温燥劫阴之品所致用、现代说法来说,就是:肾阴虚-供给中枢神经、泌尿生殖系统的营养物质不足 。
症状:腰膝酸软、两腿无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男子阳强易举或阳痿、遗精,妇女经少经闭肾阴虚;或见崩漏,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1]咽干颧红;少年白发、梦呓磨牙,尿频,溲黄便干,舌红少津,脉细数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中阴精,是一身阴液的总源 。阴精亏损会引发各种疾病,如: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消渴(糖尿病)等 。
药物治疗
肾虚的药物治疗应用滋阴补肾的药物 。此类药物既有温和药又有甘寒药,如制首乌、熟地黄、五味子、黄精、墨旱莲、女贞子、龟甲胶、石斛、玉竹、山茱萸、枸杞子、西洋参等 。不少人视“六味地黄丸”为“补肾阴秘方”,长期食用,却感觉越补越虚———原有的一些症状越来越严重,有的甚至“补出”胃肠不适的毛病 。据了解,医院“投诉”六味地黄丸者,多数是自己在药店购买作为家庭补品的 。六味地黄丸对肾阴虚有效,但对阴虚火旺引起的症状则不能兼顾,很多人反映吃了六味地黄丸上火,因此不能“瞎吃” 。另外中成药对药材的药效会有减损,大大降低效果 。建议可以用乾[qián]元汤调理,乾[qián]元汤可以滋肾阴同时祛肝火,起到很好的调治效果,亦可磨粉后做茶泡饮,避免药材的药效减损 。
补肾食物
芝麻
芝麻甘平,有补肝肾、润五脏的作用 。如《本草经疏》中就曾记载:“芝麻,气味和平,不寒不热,补肝肾之佳谷也 。”尤其是肾虚之人腰酸腿软,头昏耳鸣,发枯发落及早年白发,大便燥结者,最宜食之 。[2]
粟米
粟米又称谷子、稞子 。能补益肾气 。《名医别录》及《滇南本草》中都说到“粟米养肾气 。”明·李时珍还说:“粟,肾之谷也,肾病宜食之,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 。”[2]
豇豆
豇豆又称饭豆、长豆 。性平,味甘,能补肾健脾,除脾虚者宜食外,肾虚之人也宜食用,对肾虚消渴、遗精、白浊,或小便频数,妇女白带,食之最宜 。《本草纲目》曾这样记载:“豇豆理中益气,补肾健胃,生精髓 。”《四川中药志》也说它能“滋阴补肾,健脾胃,治白带,白浊和肾虚遗精 。”[2]
牛骨髓
牛骨髓有润肺、补肾、益髓的作用 。《本草纲目》说它能“润肺补肾,泽肌,悦面” 。对肾虚羸瘦、精血亏损者,尤为适宜 。[2]
狗肉
狗肉性温,味咸,除有补中益气作用外,还能温肾助阳,故肾阳不足、腰膝软弱或冷痛,食之最宜 。《日华子本草》认为:狗肉“补胃气,壮阳,暖腰膝,补虚劳,益气功 。”《医林纂要》亦云:“狗肉补肺气,固肾气 。”清代医家张璐还说:“犬肉,下元虚人,食之最宜 。”下元虚者,即肾阳虚弱、命门火衰是也 。[2]
干贝
干贝又称江珧柱 。性平,味甘咸,能补肾滋阴,故肾阴虚者宜常食之,清代食医王孟英认为:“干贝补肾,与淡菜同 。”《本草求真》中也说它能“滋真阴”,实则指滋补肾阴之义 。[2]
鲈鱼
鲈鱼又称花鲈、鲈子鱼 。性平,味甘,既能补脾胃,又可补肝肾,益筋骨 。《本草经疏》曾有记载:“鲈鱼,味甘淡气平与脾胃相宜 。肾主骨,肝主筋,滋味属阴,总归于脏,益二脏之阴气,故能益筋骨 。”《嘉枯本草》认为:“鲈鱼,多食宜人,作蚱尤良 。”凡肝肾阴虚,或脾虚胃弱者皆宜 。[2]
羊骨
羊骨性温,味甘,能补肾强筋骨 。《饮膳正要》认为:“羊尾骨益肾明日,补下焦虚冷 。”《本草纲目》中记载:“羊脊骨补骨虚,通督脉,治腰痛下痢;羊胫骨主脾弱,肾虚不能摄精,白浊 。”唐代《食医心镜》还介绍:“治肾脏虚冷,腰脊转动不得:羊脊骨一具,捶碎煮烂,空腹食之 。”对肾虚劳损,腰膝无力怕冷,筋骨挛痛者,最宜食之 。[2]
猪肾
猪肾性平,味咸 。唐·孟诜认为猪肾“主人肾虚” 。《日华子本草》说它“补水脏,治耳聋” 。水脏者实指肾脏而言 。故凡因肾虚所致的腰酸腰痛、遗精、盗汗及老人肾虚耳聋耳鸣,宜常食之 。[2]
淡菜
淡菜有补肝肾、益精血的功效 。《随宜居饮食谱》中说它“补肾,益血填精” 。《本草汇言》亦云:“淡菜,补虚养肾之药也,此物本属介类,气味甘美而淡,性本清凉,善治肾虚有热 。”所以,凡肾虚羸瘦、劳热骨蒸、眩晕盗汗、腰痛阳痿之人,食之最宜 。
用药及饮食宜忌
肾阴虚可以吃哈士膜、黑木耳、黑芝麻、小核桃等进行食补,山药,性平,味甘,为中医“上品”之药,除了具有补肺、健脾作用外,还能益肾填精 。凡肾虚之人,宜常食之 。干贝,又称江珧柱 。性平,味甘咸,能补肾滋阴,故肾阴虚者宜常食之 。鲈鱼,又称花鲈、鲈子鱼 。性平,味甘,既能补脾胃,又可补肝肾,益筋骨 。栗子,性温,味甘,除有补脾健胃作用外,更有补肾壮腰之功,对肾虚腰痛者,最宜食用 。枸杞子,性平,味甘,具有补肾养肝、益精明目、壮筋骨、除腰痛、久服能益寿延年等功用 。尤其是中年女性肾虚之人,食之最宜 。何首乌,有补肝肾、益精血的作用,历代医家均用之于肾虚之人 。凡是肾虚之人头发早白,或腰膝软弱、筋骨酸痛,或男子遗精,女子带下者,食之皆宜 。肾阴虚忌吃或少吃——芦荟、荸荠、柿子、生萝卜、生菜瓜、甜瓜、洋葱、辣椒、大蒜、芥菜、丁香、茴香、胡椒、酱、白酒及香烟等 。《黄帝内经》反复论述了不良的精神心理状态对人体脏器所造成的损伤,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悲伤肺”、“恐伤肾” 。情绪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人体雌激素等的分泌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更有助于健康身体的恢复 。
中医的阳虚是什么意思?阳虚是病证名 。指阳气不足或功能衰退的证候 。《素问·调经论篇》:“阳虚则外寒 。”通常多指气虚或命门火衰,因气与命门均属阳,故名 。肺主气,气虚多属肺气虚或中气不足,因而卫表不固,故外寒;阳虚则阴盛,故命门火衰亦多见功能衰惫,浊阴积潴的病证 。此外,阳虚亦可见于心阳虚或脾阳虚 。症见面色白、手足不温、怕冷、易出汗、大便稀、小便清长、口唇色淡、口淡无味、食欲不振、舌质淡、苔白而润、脉虚弱等 。治宜温补阳气 。
症状1、畏寒怕冷,四肢不温 这是阳虚最主要的症状 。阳气犹如自然界的太阳,阳气不足,则内环境就会处于一种“寒冷”状态 。
2、完谷不化 指的是大便中夹杂未消化食物 。古人对此现象的产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食物的消化就好比要把生米煮成熟饭,胃就好比是煮饭的锅子,而阳气就好比是煮饭用的火,没有“火”,米就无法煮成“饭” 。所以当阳气不足时,则进入胃中的食物也就无法很好地“腐熟”(消化),而直接从肠道排出 。
3、精神不振 阳气不足,细胞的生命活动衰退,所以表现为萎靡懒动 。
4、舌淡而胖,或有齿痕 体内水分的消耗与代谢,取决于阳气的蒸腾作用 。如果阳气衰微,对水液蒸腾消耗不足,则多余水分蓄积体内,导致舌体胖大 。舌体胖大,受牙齿挤压而出现齿痕 。
胖大舌,阳虚的典型舌像5、脉象沉细 阳气不足,不能鼓动脉管,所以脉象沉细无力 。
- 全神贯注的贯是什么意思
- 为啥买二手房大家都想要“满五唯一”,究竟能 满五唯一对买房者有什么好处
- 440是什么材质
- 2022山西财经类大学排名一览表
- 火花塞不换有什么影响
- 信口雌黄的意思
- 玉米牛奶能一起吃吗
- 2022广东物理230分能上什么大学?
- 牛油果和香蕉能一起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