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转公办学校

民办学校怎样转公办民校未来发展出路:提升质量,打造特色

就“名校办民校”的问题,在今年五月份教育部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新修订的实施条例》时,教育部谈到,公办学校以品牌输出方式参与举办民办学校,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但也产生了较多问题 。

当前,“公参民”学校将面临三种选择:转公办、与原公办完全“脱钩”或终止办学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随着政策的密集落地,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参民”学校注定将会成为历史 。

不少民办学校对于转为公办的前景有一些困惑,如现有的师资如何分流、教学特色如何传承;转为公办后,该如何进行“就近入学”的划定;划定的地区如何体现公平性等 。

据一位业内人士分析,一所学校想转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多的还是需要相应的公办财政支持,政府是否有实力来承接仍存在未知因素 。

专家认为,这涉及到分步实施的问题 。《通知》对规范“公参民”学校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时间要求 。第一个时间节点是发文之日起,停止审批设立新的“公参民”学校,这是硬性规定 。第二个时间节点各地应完成专项摸底排查,理清产权和责任关系,制定分省分年度工作方案 。第三个时间节点是理顺“公参民”学校体制机制的截止时间,亦是“公参民”学校完成选择题(转公、续民、终止)的时间,即发文之日起两年左右,比较现实的时间应为2023年底 。第四个时间节点是选择继续举办民办学校的“公参民”学校,如果有来自公办学校派出具有事业编制的教师,应分阶段分步骤退出 。《通知》中没有明确具体时间,提出了可设置过渡期,分类管理,稳妥推进 。

专家指出,每一位民办教育人要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国家政策的价值取向、实施方略和推进步骤,始终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公参民”学校由过去依赖公有品牌和公共资源的外延式扩张向未来依靠提升质量、打造特色的内涵式发展的根本性转变 。唯有如此,才能为全社会提供公平而优质、均衡而多样、全面而特色的义务教育,形成公办民办协同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
怎么给孩子转学,从民办学校转到公办学校?【民办学校转公办学校】一)学生家长到学生现就读学校提出转学要求,学校根据家长要求开具《转学联系函》 。
(二)家长凭《转学联系函》向转入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转学申请 。
(三)转入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向符合条件的学生发《学生转学函》和《转学注册通知书》 。
(四)学生家长凭《学生转学函》到学生原就读学校办理转出手续,凭《转学注册通知书》到转入学校办理转入注册手续 。
转学学生入学注册时间原则上与新学期其他学生入学时间相同 。
转出手续一般应在开学后10个工作日内办理 。毕业年级第二学期原则上不办理转学 。
第二十二条 转学学生的学籍资料按照下列程序办理移交:
(一)转学学生或其家长将《学生转学函》送达转出学校;
(二)转出学校依据《学生转学函》,在10个工作日内将转学学生的《学生评价表》复印e68a84e8a2ad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3393663件(加盖学校印章)函寄转入学校或用档案袋密封、盖章后交学生家长带到转入学校 。
(三)转入、转出学校在新学期开学20天内将转入转出学生名册报《在校生名册》审核单位备案 。
学校不得接收未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转入的转学学生,亦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延期寄转《学生评价表》复印件 。
2022年民办学校转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如何赔偿2022年民办学校转公办学校民办学校赔偿如下:
1、按在该单位工作时间每一年补偿一个月工资 。
2、民办学校作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公办学校作为事业单位,二者虽然性质不同,但如果教职工与其建立的是劳动关系的,均须依照《劳动合同法》执行 。
学校民办转公办意味着什么

民办学校转公办学校

文章插图
学校民办转公办意味着:
一、招生方式的改变
“民转公”后,对于转制学校而言,招生的范围会缩窄 。但招生范围的缩窄,并不意味着生源质量的下降,从现有公办学校摇号的操作看,公办学校补录的“抢人”大战较民办学校“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这种情况下,生源质量不会比民办差 。
二、学费收费模式的改变
对于“民转公”学校的收费模式,目前操作中有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新人新办法,旧人旧办法”,已经入学的继续维持现有的收费模式,当然也承诺维持现有教学模式直至“旧人”毕业 。一种是一刀切,从转为公办的学年开始就按照公办收费,无论是新生还是旧生 。
三、办学体制的改变
从“民办”转为“公办”,完全不同的两种办法体制 。从现实的公办和民营的两种体制来看,肯定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公办”代表着公益性和普惠性,满足的是基本的需要,受到更多的政策条框的限制;“民营”代表着效率和差异化,满足的是个人化的需求,在实际的操作中更具有灵活性 。
四、教师管理体制的改变
“民转公”后,对转制学校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 。教师的安置和分流才是整个改革的关键 。笔者此前已经有文章探讨过类似的问题 。“民转公”学校教师整体纳入编制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可能只会开放部分岗位给教师们公开招考,给予一定的过渡期,考不上编制的分流或解除合同并经济补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