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在哪里

扬子江在哪里?长江从南京以下至入海口的下游河段的旧称,流经江苏省、上海市 。
【扬子江在哪里】

扬子江在哪里

文章插图
从中国江苏南京以下至入海口的长江下游河段的旧称 。自唐开元以后,江滨积沙20多里,与江岸隔绝;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齐瀚开伊娄运河(今瓜洲运河),自此南达瓜洲渡口,遂复为往来要津,后即称其以南一带为扬子江 。扬子江因古扬子津而得名 。古扬子津在今邗江县南,有扬子桥 。江阔水深浪大,受潮汐影响比较强烈 。
从镇江开始,长江进入三角洲河段,其中江阴以下为河口段,江面不断扩张成喇叭状 。南通附近江面宽约18千米,长江口从北面的启东嘴到南面的南汇嘴宽达91千米 。由江水带来的泥沙进入河口区,河水与海水混合,发生絮凝作用,引起泥沙下沉,在长江口形成许多沙洲,如崇明岛和长兴、横沙等岛 。
长江在入海之前,接纳了最后一条支流黄浦江 。江宽水深,万吨海轮可以上溯到南京市 。
扩展资料
“扬子”这一称谓早在唐代以前便已经出现,因为“扬子”一词来源于古代的扬子津 。扬子津在今天的江苏扬州长江南侧十五里的地方,古代从此处渡津可以抵达京口 。所以自古以来扬子津便是长江边上的津要之所在,过去从扬州到镇江间的长江,便被人们称为扬子江 。
扬子江在唐代前后,处于长江北边沿岸,后来因为江床南移,所以实际上距离后来的长江已经有了15里之遥,后又与京杭大运河相通,并修有一座杨子桥 。
宋高宗建炎初年,即公元1127年,金兵入侵,北宋朝廷因无法抵挡,不得不南撤到江南的临安,金兀术便曾一直领兵追到了扬子桥 。
根据扬州地方志的记载:唐朝时以扬子津改置为扬子县,南唐时又改扬子为赛真郡,元朝时称为真州,明朝又改为仪征县,清朝时属江苏扬子府,清末宣统即位,因为末代皇帝名为溥仪,为了避讳,又将仪征县改为了唐代所称的扬子县 。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句中的扬子江是指哪里???帮你搜到如下资料,注意第二三段有详细说明:
陆羽《茶经》中对于用水的问题已有论述 。其后约100年,一位叫张又新的茶人撰《煎茶水记》,专论天下宜茶之水,把“扬子江心”的中泠泉评为“天下第一泉” 。
中泠泉位于江苏镇江金山,由南零、中零、北零三眼组成,而以中零涌水最多,三眼泉水总称为中泠泉,汇聚于扬子江中的金山寺旁,白蛇娘子水漫金山寺的故事就出自这里 。此地有一个著名的渡口名叫扬子驿,这一段的长江被称为扬子江 。据说金山寺早先屹立扬子江心,四面环水 。依《中泠泉记》记载,取水时须依时辰乘船至江心,用专门的器具伸到石窟中取水,“若寻千尺,始得真泉;若浅深先后,少不如法,即非中泠真味” 。
后来由于扬子江泥沙淤积,河道不断北移,至清末,金山开始与南岸陆地相接,金山的中泠泉就不再是“江心水”了 。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扬子江心水”是指位于扬子江心的“中泠泉”,是一种宜茶的好水,与“蒙山顶山茶”共同构成茶中极品 。
明代陈绛《辨物小志》:“谚云,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 。由此可见,这联名句已从李德记载的小曲中脱胎出来,形成了脍炙人口的谚语,又被人们用为茶联,得以广泛流传 。据记载,郑板桥也曾为他人写过这对名联 。由于茶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最易为人接受,“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内涵丰富,意境悠远,所以成为茶联中的“首品” 。
在流传的过程中,“江心水”有时也被用作“江中水”;“蒙山顶上茶”有的被传成了“蒙顶山上茶”,包括一些著作也如此引用,由于有特定的含义,字面的变化并未影响它的本义 。
扬子是那座城市?扬子江 :
yánɡ zǐ jiānɡ
1.长江在今仪征、扬州一带,古称"扬子江",也写作"杨子江" 。因扬子津而得名 。近代外国人常通称长江为扬子江 。参见"杨子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