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100岁的古代称呼

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满一百岁被称为什么?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 。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

1到100岁的古代称呼

文章插图
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记篇》:"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八十曰耄,九十曰耋……百年曰期颐 。" 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 。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 。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 。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 。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 。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 。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 。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 。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 。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其它的称谓有哪些呢?

50——年百、知非、知命之年、艾眼之年、之年
60——花甲、之年、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致之年
80——杖朝之年
80——90耄耋之年
90——鲐背之年
襁褓:初生
孩提、总角、垂髫:童年
金钗之年:女子12岁
豆蔻之年:女子13岁
及笄之年:女子15岁
碧玉年华:女子16岁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弱冠之年:男子20岁
而立之年:男子30 岁
不惑之年:男子40 岁
知命之年:男子50 岁
花甲之年:男子60 岁
【1到100岁的古代称呼】古稀之年:男子70 岁
喜寿:男子77岁
耄耋之年:80岁
米寿:男子88岁
鲐背之年:90 岁
白寿:男子99岁(取百去“一”之意)
在古代通常称呼100岁的老人为在古代通常称呼100岁的老人为期颐 。
期颐,一般指一百岁老人 。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 。
古时称百岁为 “期颐之年 ”。期颐:百岁之人 。源于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礼篇》:“人生十年曰幼,学 。二十曰弱,冠 。三十曰壮,有室 。四十曰强,而仕 。五十曰艾,服官政 。
六十曰耆,指使 。七十曰老,而传 。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 。百年曰期,颐 。”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 “期颐之年 ” 。
称谓来历: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 。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 。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 。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 。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 。
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 。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 。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 。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
以上内容参考 —期颐
人到了100岁那叫什么?古代称100岁的老人为期颐 。
期颐是古代对百岁老人的一种称呼,期是期待,颐是供养的意思,期颐的意思是老人活到了一百岁的时候基本饮食起居和生活各方面都不能自己独立的完成,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需要别人的供养和照顾 。
期颐最开始出现在汉朝时期戴圣所写的的《礼记·曲礼篇》:“百年曰期,颐” 。意思是人的一生以一百年为一个期限,所以人在活到一百岁的时候就称之为期颐之年 。
扩展资料:

古时对老人的称谓:
杖家之年:五十
杖乡之年:六十
杖国之年:七十
杖朝之年:八十 。
斑白:老人 。老年人头发斑白,因代指老人 。

黄发:是指长寿老人 。:指老人,老人的头发由白变黄 。“黄发”是枯黄的头发 。人老了,头发上由黑变白,白发则黄 。
皓首:白头,指年老 。
久寿:长寿 。
眉寿:耄寿,长寿 。人老了眉毛长,所以称眉寿 。
姥:年老的妇人 。
暮齿:晚年,暮年 。
暖寿:旧俗在过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关系较近的亲友来祝寿 。
万寿:大寿,高寿之意 。
遐龄:指人长寿高龄 。
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古代年龄段的称呼如下:
岁:初度——指小儿初生之时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
1岁:牙牙——婴儿学语的声音 。
2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2-3岁的儿童)
8岁:总角——古代儿童将垂发扎成两个发髻,形状似羊角,(“总”为聚拢的意思)故称“总角” 。
1岁: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