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曰:“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是什么意思「六十而耳顺 。」郑康成注:「耳顺,闻其言,而知微旨也 。」皇《疏》:「但闻其言,即解微旨,是所闻不逆于耳,故曰耳顺也 。」皇《疏》又引李充说:「心与耳相从,故曰耳顺也 。」顺字,《说文》:「理也,损页川 。」段注以为,自人之头顶至脚踵,如河川流通,至为通顺 。顺之而后,始见天理,始着条理 。由此可知,「耳顺」就是耳的功能已经通顺自己以及他人的心理,故能闻他人之言,即知他人的心意 。此是耳闻无碍之境 。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心的从字,作顺从讲 。「矩」是端正方形的工具,《说文》作巨,引申为法度之义 。孔子至七十岁时,顺从心之所欲而不逾越法度 。顺心而为,自然合法,也就是动念不离乎道 。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出自哪里?原文出自孔子的《论语·为政》,内容如下: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文章插图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释义: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的微言大义,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想纯正’ 。”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
扩展资料:



《为政》包括24章 。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意思是什么?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的意思是说: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
耳顺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什么话都能听得进去了 。耳顺就是“心”静如止水,任凭千言万语投进来,都激不起任何波浪 。通常来讲,就是任何言语都能接纳 。 
从心所欲,不逾距,指孔子在七十岁前后这个阶段,达到了“从心所欲”且“不逾矩”的至高境界 。俗话说,“人活七十古来希” 。古代生产力低下,人的寿命相对较短,不象现在,活到八、九十岁的人也很常见 。
在古代,特别是中国,“孝”的观念很强,对老人的行为极为宽容 。对七十岁的老人,通常就“随他去吧”,就是“随心所欲”的意思 。但孔子之言恰是到了七十古来稀之年,能够随心所欲,也要不越过该有的起码的规矩 。
扩展资料:

关于孔子的《论语-为政篇》

表面上论述人一生的修养,但在本篇中,以“政”为主题,本章的宗旨亦是围绕“政”在说事 。人生是一大“政”,人生每一阶段亦有每一阶段之“政” 。
十五岁阶段,应以“志于学”为“政”;三十岁阶段,应以“立于道、合于道”为“政”;四十岁阶段,应以“不惑于道、见道”为“政”;五十岁阶段,应以“知天命、得道”为“政”;六十岁阶段,应以“耳顺、养道”为“政”;七十岁阶段,应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为“政” 。
以上人生每一阶段之“政”亦是大原则,具体要求还需要深入辨析,反复琢磨 。接下来,就是再从“学”的具体关系行为辨析“政”的内涵和要求 。
-随心所欲不逾矩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什么意思【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30岁就可以独立处事了;40岁便遇事不迷惑;50岁就已经认识到了自己这一生的道路;60岁,一听别人言论便可以分辨真假,判明是非;到了70岁便随心所欲,做任何事都不越出规矩 。”
古人云:三十而立,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六十而耳顺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的意思是三十岁的时候有自己做人的准则,四十岁的时候能够对人生不疑惑,五十岁的时候能够对身边发生的是理性看待,六十岁能够分辨出好坏,七十岁能够随心所欲去做事情,不违背法律 。
我们的一生不长不短,如果能够做到这种境界也实属不易 。从出生大概到四五岁的时候都活的无忧无虑,而后开始读书,到二十四五岁的时候基本都在学习中度过,紧接着大学毕业开始找工作,努力赚钱 。许多人在二十四五岁到三十岁之间需要作出重大的决定,主要体现在工作和家庭婚姻方面 。
这个时间段你的工作和生活会定型,家庭也成立了起来 。跌跌撞撞来到三十岁,有人说这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道坎,跨过去就是阳光,迈不过去就是深渊 。三十岁,我们已经经历了很多,这个时候也应当有自己做人准则,什么事可以去做什么事不可以去做,什么错误值得原谅什么错误罪不可恕,什么人值得结交什么人必须远离 。做人不应当吹毛求疵,对别人苛刻,但也不能毫无底线,做一个烂好人 。
到了四十岁,我们应当更坚定自己的生活,知道自己的人生追求,而不能再去迷茫 。珍惜自己爱的人,有着为之奋斗的人生理想 。五十岁我们需要明白身边所有发生的事大多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事情的发生随机但是结果却是必然 。
六十岁的我们已经经历了太多,好坏也能够一眼看出 。不再沉迷于事物的表面,而是能够透过表面去看实质 。七十岁许多人可能都已经行走不便,但是这个时段我们已经感悟人生真谛,能够达到忘我境界 。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人的一生终将逝去,爱一个人,攀一座山,筑一个梦,无悔才是人生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