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是几岁到几岁几岁到几岁属于少年:
少年指十岁至十五六岁的未成年人,少年期是一个人的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促进儿童“文明化,成为社会的个体”的时期 。少年,相当于初中教育阶段 。
少年指多少岁少年指是十岁至十五六岁 。少年指十岁至十五六岁的未成年人,少年期是一个人的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0到3岁婴幼儿,3到12岁儿童,11到18岁少年青春发育,蠢蠢欲动,18到25岁青年冲动期到成熟期的转变 。

文章插图
25到35岁青壮年处于人生最佳状态的年龄段,轨迹决定了下半辈子,35到57岁中年伸缩自如,雄心鼠胆,57到68岁中老年宝刀未老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愁中寻乐,68岁以后正式步入老年期 。
少年的心理特点
自我意识迅速发展,自我评价能力基本成熟 。所谓自我意识,是指少年对人生、对自己逐渐形成一定型式的自我价值观和自我认识能力,不断探求人生道路和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 。
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的能力上 。人从出生到少年期,自我评价能力经过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的过程 。
少年处在思维能力由具体向抽象过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他们的思维能力向深化和扩展方向发展,思维敏捷,灵活活跃,接受新事物和操作能力很强,因而是学习知识技能,接受新事物,从事脑力活动的黄金时期 。
【少年期是指几岁到几岁】但是,少年缺乏鉴别事物的能力,学习从兴趣出发,难以恒定持久,经常转变学习目标和人生看法,思维尚未定型,不知珍惜自己的黄金年华 。
少年期是指几岁1.童年期【小学学段】
又称学龄初期 。这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 。
特点:
(1)学习开始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通过识字、阅读和写作,小学生从口头言语逐步过渡到书面言语;
(2)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时的抽象逻辑思维仍须以具体形象为支柱;
(3)在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中,个性的发展占有重要地位;
(4)通过集体活动,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对自我已有一定的评价 。
(5)尽管小学生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容易脱节,但对道德概念的认识已从直观具体的、比较肤浅的认识逐步过渡到比较抽象的、比较本质的认识,并开始从动机与效果的统一来评价道德行为 。
2.少年期
这一时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 。又称学龄中期,这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
特点:
(1)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
(2)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 。
(3)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
(4)成人感产生,独立意识强烈;
(5)开始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同龄人间的交往和认同大大增强,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6)道德行为更加自觉,能通过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伦理原则,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但因自我控制力不强,常出现前后自相矛盾的行为 。
3.青年初期【中学学段】
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17、18岁的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 。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
特点:
(1)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2)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3)能比较客观地看待自我,形成理智的自我意识,但是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仍面临着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
(4)意志的坚强型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