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火灾后如何正确报火警发现火灾可以拨打电话119直接报警 。

文章插图
报火警时应说明详细地址 。包括街道名称,门牌号码,靠近何处,有没有易于寻找的地标型建筑,并且需要说明距离起火部位最近的消防通道入口;农村发生火灾要讲明县、乡(镇)、村庄名称;大型企业要讲明分厂、车间或部门;高层建筑要讲明第几层楼等 。总之,地址要讲得明确、具体 。
报警时还应说明起火物质 。如房屋、商店、油库、露天堆场等;房屋着火最好讲明何种建筑,如棚屋、砖木结构、新式工房、高层建筑等;尤其要注意讲明的是起火物为何物,如液化石油气、汽油、化学试剂、棉花、麦秸等都应讲明白,以便消防部门根据情况派出相应的消防车辆 。
报警时应对火势情况进行较为详尽的描述 。如“有大量浓烟冒出”“只见冒烟”、“有火光”、“火势猛烈”,或有“第几层着火了”“两间房屋着火了”、“有2人被困”等 。
报警人应留下联系方式 。报警人应留下姓名及所用电话的号码,以便消防部门电话联系,了解现场火情变化情况 。
【如何正确报火警】报警之后,还应派人到路口接应消防车 。迅速组织人员疏通消防车道,清除障碍物,并提供最近水源的位置,使消防车到火场后能立即进入最佳位置灭火救援 。 如果着火地区发生了新的变化,要及时报告消防队,便于及时改变灭火战术,取得灭火最佳效果 。
发生火灾后如何正确报火警? 1、拔通火警电话(119) 。2、说明:报警人姓名、火灾位置、消防车能否正常通行、起火原因、起火物品、火灾程度、有无人员被困等基本信息 。3、报警之后在路口等待消防车到来,并引导进入火灾现场 。
火灾
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新标准规定:火灾为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 。
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 。燃烧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 。
火灾分为六大类型:A类、B类、C类、D类、E类、F类 。火灾按等级可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一般火灾 。
发生火灾后如何正确报警气候干燥特别容易发生火灾,因此,在家或在外要时刻提高警惕,预防火灾的发生 。那么,呢?一起和我学习下吧!
如何正确报火警
发生火灾时,拨打“110”火灾电话向公安消防队报警,但必须讲清以下内容 。
一、发生火灾单位或个人的详细地址 。包括街道或名称、门牌号码,周围有何明显建筑或单位;大型企业要讲明分厂、车间或部位;高层建筑要讲明第几层楼等 。
二、起火物 。讲清燃烧的物品,如化工原料,油类等 。
三、火势情况 。如看见冒烟,看到火光,火势猛烈,有多少房屋着火等 。
四、报警人姓名及所用电话的号码 。以便消防部门电话联络及时了解火场情况,调集灭火力量,如在大的居民新村,还应派人到路口接应消防车 。
不同火情应急逃生良策
1、在房内获悉起火后,开门前要先用手触控门把锁,若温度很高或有烟雾从门缝钻进千万别贸然开门,若温度正常,可开启门缝观察外面通道的情况,再决定是否逃离 。若大火和浓烟封闭通道无法逃离时,只能退守房内采取相应对策,用溼布条堵塞门窗缝隙,用水浇在已着火的门窗上等待救援 。
2、着火点在本楼层时,应就近跑向紧急疏散口,遇有防火门要及时关上 。若楼道被烟气封锁,可弯腰或匍匐前进逃离火场,最好能用溼毛巾等捂住口鼻,阻挡有毒烟雾 。若必须经过火焰区,切记要将衣服用水浇溼、用溼毯子裹住全身或用溼衣服包住头部等部位,万一衣服着火则要用打滚等方式扑灭火苗 。
3、着火点不在本楼层,应就近向紧急疏散口撤离,若着火点位于上层,要向楼下逃去 。若着火点位于下层且火和烟雾已封锁向下逃生的通道,应尽快往楼顶平台逃生 。若向楼顶平台逃生时发现被火、烟追赶上或向上的通道被封锁时,要果断地改变逃生路线 。
4、大火围困楼层时,若身处被大火包围的楼层内,所有安全通道和向外联络均被切断,没有逃生器具或设施,最好退到卫生间暂避 。进入卫生间后要将门窗关紧,缝隙堵严,拧开水龙头放水 。浴缸中要始终保持在较高水位,便于取水泼浇门窗,危急时还可躺在浴缸中暂时躲避,提高获救的可能性 。
五大火灾基本逃生知识
1、千万不可钻到床底下、衣橱内、阁楼上躲避火焰或烟雾,这些都是火灾现场最危险的地方,又不易被消防人员发现而获救 。
2、千万不能利用一般电梯作为疏散通道,因为电梯井易产生烟囱效应或断电停运,反而让人处于更危险的境地 。
3、逃生时可把毛巾浸溼叠起来捂住口鼻,无水时干毛巾也可,餐巾布、口罩、衣服也可以代替 。要多叠几层使滤烟面积增大将口鼻捂严,防止火灾中产生的一氧化碳让人窒息死亡 。
4、若住在二层楼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跳楼逃生 。如果被困在三层以上千万不要急于跳楼 。只有在消防队员准备好救生气垫并指挥跳楼时,或非跳楼即烧死的情况下才可 。跳楼也要讲技巧,跳楼时应尽量往救生气垫中部跳,或选择有水池、软雨篷、草地等方向跳 。如有可能要尽量抱些棉被、沙发垫等松软物品或开启大雨伞跳下以减缓冲击力 。跳楼虽可求生,但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要慎之又慎 。
5、事故发生之后不应好奇围观 。一是可能会妨碍消防人员、医务人员和警务人员处理事故现场 。其次事故发生之后,建筑或其它物体可能会发生变形或松动,很多不确定因素都存在着危险性,容易造成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