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鲤鱼与养殖鲤鱼的区别

野生鱼和养殖鱼的区别答:【野生鲤鱼与养殖鲤鱼的区别】

野生鲤鱼与养殖鲤鱼的区别

文章插图

有的人说通过鱼类的体表颜色即可判断养殖鱼和野生鱼,网上也很多这种经验介绍 。其实,就我个人的接触到的商贩和实际养鱼经历来说,对于很多种类的鱼,这种经验并不靠谱 。多数鱼类的肤色往往能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为了卖相和冒充野生鱼类,很多商贩有办法把人工养殖鱼的肤色改变 。常见的一种办法是把养殖鱼类放到河流里跟野生鱼类混养十天半月,当看不出二者的肤色区别时,就捞起来当野生鱼卖,这招能骗过多数消费者 。另一招就是最直接最快捷的,也能骗过不少消费者,那就是用颜料给养殖鱼染色,颜料来源很广泛,比如黄泥水、红泥水、高岭土泥浆水等,也可以直接用化工染料 。很多人认为人工染色会脱色,在鱼池里会发现有颜料颜色,其实,错了,这种鱼类皮肤染色不简单的涂一下,所以,并不会脱色到水里 。综上所述,光靠肤色分辨野生鱼类和养殖鱼类是不大靠谱的,很多水产专家都能在商贩的“技术”手段下中招晚节不保,普通大众靠肤色分辨多数只有上当的份 。

1.体型是判断野生鱼和养殖鱼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养殖鱼类由于饲料充足,营养丰富,所以,一般都膘肥体壮,而野生鱼由于在自然环境里充分竞争,有上顿没下顿,常常体型消瘦苗条 。
当然,也要看情况,在产卵期一些野生的雌鱼由于一肚子鱼卵,显得肚子比较大,不懂的消费者也会误认为是膘肥体壮 。其实,这种由于生产后代而导致野生鱼大肚子,细心是能看出来的,大肚子只体现子啊腹腔部,而养殖鱼的膘肥体壮是通体均匀的肥胖 。

2.养殖鱼类和野生鱼类体内脂肪含量是区分二者的重要依据 。现在的鱼饲料都是高脂肪高蛋白组成,且喂食充足,因此,人工饲养鱼类体内脂肪含量很高,不但腹腔和鱼肠堆满脂肪,连鱼皮下都可能是厚厚一层脂肪,甚至鱼腩都是脂肪为主 。而野生鱼类由于食物匮乏,往往体内脂肪含量很低,鱼肠和腹腔脂肪比较少,鱼肉上的脂肪更少 。
此外,养殖鱼类由于饲料高脂肪,会导致高胆固醇,胆囊很大,胆汁多且颜色浓重 。野生鱼类胆囊小一些,且胆汁没有那么多,颜色相对淡一些 。

养殖鱼类由于食用人工混合制作的高脂肪高蛋白饲料,且食量大,定期投喂,消化吸收率低,因此,排泄物往往是黑乎乎的,且腥臭味很重 。而野生鱼类由于食用纯天然食物,且食物量少,消化很充分,排便颜色浅,腥臭味淡很多 。仔细观察鱼池里的水质情况,就能有所察觉 。
对于养殖鱼类,如果摊主对鱼进行饥饿处理,就是在清水里养几天不投食,那这招就基本失灵了 。一些猴急的商贩,马上进货马上卖,这样的养殖鱼冒充野生鱼,只要一宰杀,细心的消费者都可以看出门道,捅破鱼肠观察其中的未消化食物和消化残渣,就能发现鱼饲料的踪影 。

腹膜也是区分野生鱼类和养殖鱼类的依据 。养殖鱼类由于饲料和生活环境的原因,鱼肚里往往有一层颜色很深的黑膜,而野生鱼类则没有黑膜,或是黑膜很浅 。

3.野生鱼数量有限,而养殖鱼类则数量庞大 。如果一个鱼贩摊主一天到晚都在大量卖野生鱼,于情于理都有作假的可能 。一些鱼贩为了坑骗消费者,往往把大量养殖鱼藏起来,只在摊档上放少量鱼,号称野生鱼骗消费者,等骗卖完了,又拿一点出来 。

4.野生鱼往往生存能力很强,只要密度不是很大,往往不需要人工供氧,而养殖鱼由于生存能力差,一旦脱离了鱼塘,就必须要人工供氧 。因此,在那些冒充野生鱼的摊子上,我们往往看到增氧泵在供氧 。

很多地方渔民为了证明自己捕捞的鱼类是生鲜河鱼江鱼,往往捕捞后就在江边或是码头上售卖,很多市民也前往购买 。但一些无良商贩看中了其中的商机,往往会跑到江边冒充野生鱼,或是团伙作案,每人带一小部分鱼到江边码头与大街小巷去卖,卖完了再去藏货地拿货,所以,他们一整天都在不断卖“野生鱼”,却没有看到他们的捕鱼人 。

5.野生鱼是捕捞得来,往往品种多,个头不一,而养殖鱼往往是分批次养殖捕捞,个头差异不大,一部分作假手段不高明的贩子,可以这样看出他们的坑骗门道 。一些鱼贩手段高明,会用不同品种和不同规格的养殖鱼来冒充野生鱼,这样很多人就看不出门道了 。

6.随着人们追求纯天然食物的观念增强,野生鱼类各地都畅销,因此,很少会销往外地,大量本地不出产的鱼类号称野生鱼上市,很可能是养殖鱼冒充的 。一些鱼贩就是看准本地不出产,人们了解不足,往往会用外地的地域特产养殖鱼类来冒充野生鱼,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于低产、地域性、加高的鱼类 。
怎样区分鲤鱼是野生的还是养殖的?!野生鲤鱼会有捕捞的伤痕,而且体型较小,肉质鲜美,很少有腥味 。

人工养殖的鲤鱼鱼鳞都比较完好,整齐,通体比较黑,基本市场贩卖的都是养殖的 。

基本上养殖的整体看起来比野生的神气多啦 。

我外公就是太湖的以前的一批渔民,每年回去都能吃到野生鲤鱼,国家都某些时候禁止捕捞了 。我不爱吃鱼,但是野生鲤鱼真的没有腥味,我可以吃 。
如何分辨野生鲤鱼 怎么看呢1、看体型:野生鲤鱼,鱼身从头至尾长得较均匀,显得瘦长较“苗条”;而池塘中饲养的鲤鱼,“外观”较胖,体型宽、短、厚 。

2、看弹性 。用手捏鲤鱼的肌肉时,野生鲤鱼富有弹性,触手处较为硬实,养殖鲤鱼肉质弹性差 。

3、看肤色 。一般情况下,池塘养殖的鲤鱼颜色较淡,鱼鳞多呈金黄色部分水质不好的呈黑色,不如野生鲤鱼来的鲜艳 。鱼尾巴和鱼鳍呈红色 。

4、看肚子 。鲤鱼生性“好吃”,一般饲养鲤鱼的鱼塘都会放养鸭群,鲤鱼的食料充足,鱼肚鼓胀肥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