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简单介绍浣溪沙苏轼全文翻译? , 以及浣溪沙苏轼原文及翻译赏析的详情 , 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
浣溪沙苏轼全文翻译?

文章插图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苏轼 〔宋代〕
游蕲水清泉寺 , 寺临兰溪 , 溪水西流 。
山下兰芽短浸溪 , 松间沙路净无泥 , 萧萧暮雨子规啼 。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
译文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 , 寺庙在兰溪的旁边 , 溪水向西流淌 。
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 , 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得一尘不染 , 傍晚时分 , 细雨萧萧 , 布谷声声 。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注释
蕲qí水:县名 , 今湖北浠水县 。
浸:泡在水中 。
萧萧:形容雨声 。
子规:又叫杜宇、杜鹃、催归 。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 , 六、七月呜叫声更甚 , 昼夜不止 , 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 , 犹如盼子回归 , 所以叫杜鹃啼归、这种鸟也叫子规 。
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
白发:老年 。
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 。因黄鸡可以报晓 , 表示时光的流逝 。
鉴赏
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 , 善于因缘自适 。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 , 被罗织罪名入狱 , “乌台诗案”过后 , 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 。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 , 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此词描写雨中的南方初春 , 表达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 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 。上阕写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 , 景色自然明丽 , 雅淡清美;下阕抒发使人感奋的议论 , 即景取喻 , 表达有关人生感悟 , 启人心智 。全词即景抒慨 , 写景纯用白描 , 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 , 富有哲理 。
上阕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 。山下小溪潺湲 , 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 。松林间的沙路 , 洁净无泥 。傍晚细雨潇潇 , 寺外传来了布谷的叫声 。作者此际漫步溪边 , 触目无非生意 , 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 , 心情是愉悦的 。唤起内心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 , 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 。
下片诗人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 。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 , 概念化的 , 而是即景取喻 , 以富有情韵的语言 , 摅写有关人生的哲理 。“谁道”两句 , 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 。“人生长恨水长东” , 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 , 匆匆向东奔驶 , 一去不可复返 , 青春对于人生来说只有一次 , 正如古人所说:“花有重开日 , 人无再少时 。”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然而 , 在某种意义上讲 , 人未始不可以老当益壮 。自强不息的精神 , 往往能焕发生命的光彩 。因此词人发出令人振奋的议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 , 光景催年 。白居易当年在《醉歌》中唱道:“谁道使君不解歌 , 听唱黄鸡与白日 。黄鸡催晓丑时鸣 , 白日催年酉前没 。腰间红绶系未稳 , 镜里朱颜看已失 。”此处作者反其意而用之 , 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 。应该说 , 这是不服衰老的宣言 , 这是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 这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 。在贬谪生活中 , 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 , 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 , 这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
这首词 , 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 , 景色自然明丽 , 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 , 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 , 启人心智 , 令人振奋 。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 , 政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 催人奋进 , 激动人心 。
创作背景
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 , 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 。春三月作者游蕲水清泉寺时写下此词 。
赏析
蕲水 , 今湖北浠水 , 在黄州(今湖北黄冈)东 。蕲水的清泉寺 , 下临兰溪 。兰溪水出于箬竹山 , 溪旁多兰花 , 故名曰:兰溪 。此词是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 , 46岁的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所作 。
上片写暮春三月兰溪的雨后景色 。首句点名了兰溪 得名的缘由——山下溪边多兰 。同时又点明了游兰溪的时令 。兰刚发芽 , 芽虽短 , 但是生机勃勃长势很快 , 一个“浸”字写尽春兰的活力 。次句写漫步溪边 , “松间沙路净无泥”化用了白居易的“沙路润无泥” 。苏轼将“润”改为“净” , 更加突出了兰溪的洁净和一尘不染 。“萧萧暮雨子规啼”点出了净无泥的原因 , 同时又烘托出自己贬官黄州期间的凄凉环境和悲凉心情 。暮雨萧萧、子规哀鸣都是写实 。暮春三月 , 春色正浓 , 可写之景可谓数不胜数 。但是作者独取此景 , 这显然和他当时的处境和心情有着直接的关系 。
但是 , 苏轼毕竟是一个“奋厉有当世志”的杰出人物 。溪水西流使他感悟到:溪水尚且可以西流 , 难道人生就再无少了吗?何必自伤白发 , 哀叹衰老呢?集中体现了他虽然身处困境 , 仍力求振作的精神 。末句“休将白发唱黄鸡”中的“白发”和“黄鸡”都出自于白居易的《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 , 听唱黄鸡与白日 。黄鸡催晓丑时鸣 , 白日催年酉时没 。腰间红绶系未稳 , 镜里朱颜看已失 。”)白居易感叹黄鸡催晓、白日催年、朱颜易逝 , 调子低沉 。苏轼在这首词中是说不要伤悲叹白发 , 感慨黄鸡催晓 , 光阴易逝 。这就一扫白诗的低沉调子 , 也冲淡了上片“萧萧暮雨子规啼”的悲凉气氛 。
作者简介
苏轼 ,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 , 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 , 世称苏东坡、苏仙 , 汉族 , 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 , 祖籍河北栾城 ,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 , 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 , 清新豪健 , 善用夸张比喻 , 独具风格 ,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 , 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 , 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 , 豪放自如 ,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 , “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 , 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原文_翻译及赏析山色横侵蘸晕霞 , 湘川风静吐寒花 。远林屋散尚啼鸦 。梦到故园多少路 , 酒醒南望隔天涯 。月明千里照平沙 。——宋代·苏轼《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 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山色横侵蘸晕霞 , 湘川风静吐寒花 。远林屋散尚啼鸦 。
梦到故园多少路 , 酒醒南望隔天涯 。月明千里照平沙 。秋天 , 写景抒情 译文及注释译文
山色浸染著傍晚的霞光 , 湘江水风平浪静秋花正开放 。远处的树林边散落着几户人家 , 乌鸦还在啼叫寻觅著栖息的地方 。
睡梦中曾走遍故乡的条条小路 , 酒醒后向南望才知有天涯隔阻 。明月照耀着千里广衰的沙原 。
创作背景 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十一月 , 苏轼自故乡四川眉山沿长江返回朝堂 , 行舟至荆州之前 , 见长江两岸深秋季节的景色写下该词 。赏析词的上片 , 淋漓尽致地描写了深秋的景色 。那苍翠的山色纵横扩展 , 沾染著长空中的五彩晚霞 , 湘川的秋风寂静不动 , 茂盛的菊花正绽苞开放 。远处的村舍散落在树林丛中 , 突然听到晚鸦的阵阵啼叫声 , 它们正在傍晚飞归故巢 。这些秋景的描写 , 如唐代李白的“秋色无远近 , 出门尽寒山”(《赠卢司户》)及元曲家白朴的“孤村落日残霞 , 轻烟老树寒鸦”(《天净沙·秋》)的深秋意象 , 给人以萧瑟寂寥的艺术感受 , 这情景会勾起游子们的无限思乡情感 。
在此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的当口 , 下片立即转入了“梦到故园”的具体描写 。苏轼喟叹著说:“离开故乡不知有多少路程了!”于是 , 苏轼喝醉了酒昏昏欲睡 , 却在梦中忆起了离别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 。在梦惊之后贪婪地遥望着西南方的远隔天涯的眉山“故园” , 不禁一阵空虚寂寞 。此情此景 , 触目伤神 , 全词便在那月亮正静静照着江岸千里沙原的怅惘中戛然而止 。
苏轼(1037-1101) ,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 , 号东坡居士 。汉族 , 四川人 , 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 , 学识渊博 , 天资极高 , 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 , 明白畅达 ,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 , 善用夸张、比喻 , 艺术表现独具风格 ,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 , 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 , 能自创新意 , 用笔丰腴跌宕 , 有天真烂漫之趣 , 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 , 论画主张神似 , 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
荻花秋 , 潇湘夜 , 橘洲佳景如屏画 。碧烟中 , 明月下 , 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 , 篷作舍 , 鱼羹稻饭常餐也 。酒盈杯 , 书满架 , 名利不将心挂 。——五代·李珣《渔歌子·荻花秋》渔歌子·荻花秋
荻花秋 , 潇湘夜 , 橘洲佳景如屏画 。碧烟中 , 明月下 , 小艇垂纶初罢 。
水为乡 , 篷作舍 , 鱼羹稻饭常餐也 。酒盈杯 , 书满架 , 名利不将心挂 。秋天 , 写景归隐二秋叶神媛 , 七夕望仙妃 。影照河阳妓 , 色丽平津闱 。鹊桥波里出 , 龙车霄外飞 。露泫低珠佩 , 云移荐锦衣 。更深黄月落 , 夜久靥星稀 。空接灵台下 , 方恧辨支机 。——唐代·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和长孙秘监七夕
二秋叶神媛 , 七夕望仙妃 。
影照河阳妓 , 色丽平津闱 。
鹊桥波里出 , 龙车霄外飞 。
露泫低珠佩 , 云移荐锦衣 。
更深黄月落 , 夜久靥星稀 。
空接灵台下 , 方恧辨支机 。七夕节秋天山色横侵蘸晕霞 , 湘川风静吐寒花 。远林屋散尚啼鸦 。梦到故园多少路 , 酒醒南望隔天涯 。月明千里照平沙 。——宋代·苏轼《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
山色横侵蘸晕霞 , 湘川风静吐寒花 。远林屋散尚啼鸦 。
梦到故园多少路 , 酒醒南望隔天涯 。月明千里照平沙 。秋天 , 写景抒情【浣溪沙苏轼全文翻译? 浣溪沙苏轼原文及翻译赏析】
苏轼《浣溪沙·忆旧》原文及翻译赏析浣溪沙·忆旧原文:长记鸣琴子溅堂 。朱颜绿发映垂杨 。如今秋鬓数茎霜 。聚散交游如梦寐 , 升沉闲事莫思量 。仲卿终不避桐乡 。
浣溪沙·忆旧翻译及注释翻译 常常记着宓子贱弹琴治理单父的故事 。过往红润颜容和乌黑头发映照着垂柳 。如今已有数根鬓发白得就像霜雪一般 。结交朋友的离离合合就如同身在梦中 。仕途得失进退这等闲事就别去想它了 。朱仲卿终也没离开人民爱戴他的桐乡 。
注释 1.鸣琴子贱堂:「子贱」即孔子宓不齐(字子贱),「鸣琴子贱堂」即「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的典故(见《吕氏春秋?论部》卷二十一〈开春论?察贤〉).(也作「鸣琴化洽」、「鸣琴单父」)2.朱颜:红润美好的颜容,借指青春年少.3.绿发:「绿」指乌黑,「绿发」即乌黑的头发.4.秋鬓:苍白的鬓发.5.聚散:相聚和分离.6.交游:交际、结交朋友.7.梦寐:睡梦.8.升沉:即「升降」,旧时指仕途得失进退.9.仲卿终不避桐乡:「仲卿」即西汉中叶时人朱邑(字仲卿,官至大司农),「避」指离开,「仲卿终不避桐乡」即「朱邑归葬桐乡」的典故(见《汉书》卷八十九〈循吏传〉第五十九,另附相关原文节录如下).(相关原文节录:「朱邑字仲卿,庐江舒人也.少时为舒桐乡啬夫,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初邑病且死,嘱其子曰:『我故为桐乡吏,其民爱我.必葬我桐乡,后世子孙奉尝我,不如桐乡民.』及死,其子葬之桐乡西郭外,民果共为邑起冢立祠,岁时祠祭,至今不绝.」)
诗词作品: 浣溪沙·忆旧诗词作者:【 宋代 】 苏轼诗词归类: 【感叹】、【时光】、【忆旧】
- 2022年最新朋友圈说说精选
- 长安蓝鲸发动机怎么样
- 2022全国轮机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
- 快充头用普通数据线会怎么样
- 荆楚理工学院怎么样? 千万别来荆楚理工学院
- 棉涤弹力面料
- 华电电子商务平台
- 米白色是什么色系
- 女生说50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