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全文《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作者晋代王羲之 。

文章插图
全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
翻译: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 。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 。
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
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 。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
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 。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 。
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 。”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 。
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 。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 。
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
扩展资料: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举行风雅集会 。
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即《兰亭集序》 。
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 。
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名篇佳作 。
第一至第二自然段,记叙了集会的时间、地点、事由、人物,由“此地有崇山峻岭”引出四周环境及场面的铺叙,最后由“是日也”领起描写游人的心境,抒发集会的心情 。
本文第一、二自然段作者对这次宴集环境的描述素淡雅致,摄其神韵,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些都看出作者快乐的心情和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 。
第三自然段,由兰亭集会联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即便为人处世方法各异,静躁不同,但从中提示了人生忧患的来源 。首先来自生命本体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 。
其次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难以依持,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第三来自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即“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最后以“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作结 。
第三自然段,虽然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大发感慨,但字里行间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正因为作者对人生忧患有清醒的认识,才可扬长避短,在有限人生中进行无限的价值创造 。
第四自然段:由读古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转入人生世事的深入抒写,批判当前士大夫“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
表现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随之又发出“后之视今,亦由今视昔,悲乎”的慨叹,可见作者对人生敏锐、深刻的感受中有一份对人生特别的热爱和执著 。
接着作者交代了《兰亭集》的成因“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总结全文 。第四自然段,作者在尽述古人、今人、后人慨叹人生无常的同时,批判了庄周“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当然应该看作是积极的 。
这篇序言疏朗简净而韵味深长,突出地代表了王羲之的散文风格 。且其造语玲珑剔透,琅琅上口 。是古代骈文的精品 。《兰亭集序》在骈文的几个方面都有所长 。
在句法上,对仗整齐,句意排比,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仰观宇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两两相对,音韵和谐,无斧凿之痕,语言清新、朴素自然 。属于议论部分的文字也非常简沽,富有表现力,在用典上也只用“齐彭殇”和“修楔事”这样浅显易储的典故,这样朴素的行文与东晋对代雕章琢句,华而不实的文风形成鲜明对照 。
这篇文章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文言文兰亭集序1. 我想知道文言文《兰亭序》的全文所以游目骋怀,亦足以畅叙幽情 。
群贤毕至,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快然自足,当其欣于所遇 。夫人之相与,不知老之将至,静躁不同,天朗气清 。
况修短随化 。虽取舍万殊 。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足以极视听之娱,若合一契;或因寄所托,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虽世殊事异,少长咸集,未尝不临文嗟悼,俯仰一世,放浪形骸之外,录其所述,仰观宇宙之大,俯仰之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故列叙时人,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后之视今 。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已为陈迹 。此地有崇山峻岭 。
悲夫“永和九年,暮春之初,情随事迁,亦将有感于斯文,终期于尽,齐彭殇为妄作,俯察品类之盛,列坐其次 。古人云,不能喻之于怀,修禊事也 。”
岂不痛哉,感慨系之矣 。是日也:“死生亦大矣,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后之览者 。及其所之既倦,信可乐也,暂得于己,晤言一室之内,或取诸怀抱,茂林修竹,惠风和畅,一觞一咏;又有清流激湍,岁在癸丑,亦犹今之视昔 。
向之所欣 。
2. 兰亭集序原文兰亭集序原文为繁体字,并不是我们所学过的简体字,原版如下: 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简体字版如下: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同“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扩展资料: 书法赏析 谈论魏晋书画艺术 。
人们总会将它与“形神之辩”的审美趣尚相联系起来,从“形神兼备”发展到“离形神似”,讲求自然 。顺乎神理,在艺术上这是形式表现和精神内涵的关系,既有道家的“飘逸”,又有儒家的“文质” 。
华美与质朴的相结合,由此产生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形神兼备”的艺术品格 。后来又将它上升到“得意忘形”的境界,使书画艺术从对外在客观世界的表现转向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抒发 。
这在晋代的书法艺术中就出现了追求“韵”的审美趣尚 。从流传的晋书墨迹来看,晋人尚韵,其主要表现为自然天成、和谐畅达的柔性美 。
王羲之就是晋代书法的杰出代表,后世尊为“书圣”,其《兰亭序》法帖也被尊崇为“天下第一行草” 。《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今浙江绍兴西南兰清)盛游之事,其书从容娴和,气盛神凝 。
据传唐太宗李世民酷爱其书法,认为《兰亭序》是“尽善尽美”之作,死后将它一同葬入陵墓 。现传《兰亭序》之真伪,曾有过大争论,几乎要挖李世民的墓了 。
但是《兰亭序》的艺术价值却是一致公认的 。宋米芾诗云:“翰墨风流冠古今,鹅池谁不爱山阴;此书虽向昭陵朽,刻石尤能易万金 。”
历代书家摹本不下几十种,也是书法史上少有的文化现象 。《兰亭序》在王书中虽不及其行草书札,但作为一种典雅、双逸、潇洒的时代风格是无人能超越或与之相伴的 。
【兰亭序全文内容】那种疏朗有致的布局,挺秀双逸的风神,变化多端的笔法,纵横自如的取势,使后世学书者感到面对的是一座既平凡又神秘莫测的城楼,往住不得其门而入 。单看其用笔的丰富,就有藏锋、称饰、挂笔回锋,牵丝、映带、由方转圆、由圆转方等种种奇妙变化,有些横与波挑又带有隶书遗意,变化莫测,时出新愈,平和之中见奇纵,这也是《兰亭序》永久的艺术魅力所在,所谓“不激不励,风规自远”(唐·孙过庭语)正应是对《兰亭序》之神最恰当的评语 。
《兰亭序》为行书帖,但从其圆转流美的行书字体中可以感觉到东晋楷法的完备,在妍美的行书中隐含着楷书的骨力 。南朝的楷书很发达,但从王羲之的传本来看,其突出成就显然在行、草方面 。
与汉魏、西晋比较,王羲之书风的最大特征是用笔细腻而结构多变,过去的书风都走古拙一路 。如《平复帖》,而王羲之却能把书法技巧由纯出乎自然而引向较为注重华美而达到精致的境界,与古拙相对而为“秀媚” 。
将这种充溢韵致的书风与《兰亭序》描写的良辰美景珠联璧合,有一种微妙的人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的境界 。作者置身于“祟山峻岭、茂林修竹”之间,“极视听之娱”,抒发乐山乐水之情;与友人雅集,筋咏赏景之际,或悲或喜,情感跌宕,叹人生苦短,良辰美景不常,情景交融,文思喷发,乘兴书之,为中华民族文化留下了旷世杰作 。
《兰亭序》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自然形态的美和人的情感之美的和谐的结合,似乎有天机入神,走笔如行云流水,进人书艺的最高境界 。据说后来 。
3. 高中文言文兰亭集序翻译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另解:山南水北谓之阴,可以认为在会嵇山的南边)的兰亭集会,举行禊饮之事 。
此地德高望重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 。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 。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左右,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 。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
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 。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 。
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之事 。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情事变迁,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 。
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而终究要归结于穷尽呢!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 。”这怎么能不让人痛心啊!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的感慨,其缘由竟像一张符契那样一致,总难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嗟叹一番,不过心里却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
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处 。所以我要列出到会者的姓名,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 。
尽管时代有别,行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动因,无疑会是相通的 。后人阅读这些诗篇,恐怕也会由此引发同样的感慨吧 。
4. 兰亭集序的全部的文言文内容及翻译和简介《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 、《临河序》、《禊序》和《禊贴》行书法帖 。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
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中年时的得意之作 。原文 怀禅微刻《兰亭集序》[1] 永和(1)九年,岁在癸(guǐ )丑,暮春(2)之初,会于会(kuài)稽(3)山阴之兰亭,修禊(xì)(4)事也 。
群贤(5)毕至(6),少长(zhǎng)(7)咸(8)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9),茂林修竹(10),又有清流激湍(11),映带左右(12),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13),列坐其次(14) 。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15),一觞一咏(16),亦足以畅叙幽情(17) 。是日也(18),天朗气清,惠风和畅(19) 。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shèng)(20),所以(21)游目骋(chěng)(22)怀,足以极(23)视听之娱,信(24)可乐也 。夫(fú)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5) 。
或取诸(26)怀抱,悟言(27)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8) 。虽趣(qǔ)舍万殊(29),静躁(30)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31)自足,不知老之将至(32);及其所之既倦(33),情随事迁(34),感慨系之(35)矣 。
向(36)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37),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8),况修短随化(39),终期(40)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41)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42),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 dào)(43),不能喻(44)之于怀 。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45)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fú)!故列叙时人(46),录其所述(47),虽世殊事异(48),所以兴怀,其致一也(49) 。
后之览者(50),亦将有感于斯文(51) 。注释 1、永和:晋穆帝年号,345—356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支遁等名士共四十一人在兰亭集会,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
2、暮春:阴历三月 。暮,晚 。
3、会[kuài] 稽: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苏东南部一带地方 。山阴:今浙江绍兴 。
4、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 。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 。
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5、群贤:诸多贤士能人 。
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 。贤:形容词做名词 。
6、毕至:全到 。7、少长:年少的年长的 。
指不同年龄的社会名流 。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是长 。
少长:形容词做名词 。8、咸:都 。
9、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10、修竹:高高的竹子 。
11、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12、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 。
映带,映衬、围绕 。13、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 。
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 。流:使动用法 。
14、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 。列坐,排列而坐 。
次,旁边,水边 。15、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 。
盛,盛大 。16、一觞一咏:喝点酒,作点诗 。
17、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18、是日也:这一天 。
19、惠风:和风.和畅:缓和 。20、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 。
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21、所以:用来 。
22、骋:使…奔驰(使动用法) 23、极:穷尽 。24、信:实在 。
25、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夫,引起下文的助词 。
相与,相处、相交往 。俯仰,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的短暂 。
26、取诸:从……中取得 。27、悟言:坦诚交谈 。
《晋书·王羲之传》、《全晋文》均作“悟言”(“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 。亦通 。
一说,对面交谈 。28、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 。
因,依、随着 。寄,寄托 。
所托,所爱好的事物 。放浪,放纵、无拘束 。
形骸,身体、形体 。29、趣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 。
趣,趋向,取向 。舍,舍弃 。
万殊,千差万别 。30、静躁:安静与躁动 。
31、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 。32、不知老之将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
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33、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 。
之,往、到达 。34、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
35、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 。系,附着 。
36、向:过去、以前 。37、陈迹:旧迹 。
38、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 。以,因 。
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 。兴,发生、引起 。
39、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 。化,自然 。
40、期:至,及 。41、死生亦大矣: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 。
语出《庄子·德充符》 。判 。
5. 兰亭集序古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⑿,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乎!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
6. 求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请采纳兰亭集序作者:王羲之 永和⑴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⑵之初,会于会(kuài)稽(jī)⑶山阴之兰亭,修禊(xì)⑷事也 。
群贤⑸毕至⑹,少长(zhǎng)⑺咸⑻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⑼,茂林修竹⑽,又有清流激湍⑾,映带左右⑿,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⒀,列坐其次⒁ 。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⒂,一觞一咏⒃,亦足以畅叙幽情⒄ 。是日也⒅,天朗气清,惠风和畅⒆ 。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shèng)⒇,所以(21)游目骋(chěng)(22)怀,足以极(23)视听之娱,信(24)可乐也 。夫(fú)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5) 。
或取诸(26)怀抱,悟言(27)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8) 。虽趣(qū)舍万殊(29),静躁(30)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zàn)得于己, 。
依!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亦将有感于斯文(51) 。之、围绕 。
27,俯可以察万类之繁盛 。虽然各有各的爱好,茂林修竹⑽,虚妄荒诞的话,妄造,所以(21)游目骋(chěng)(22)怀,把长命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由生到死 。
迁,取向,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触、情随事迁,把……看作相等、会[kuài]稽,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dào)(43),寄托自己的情怀 。会 。
盛、写景,也将有感慨于这次聚会的诗文、王徽之是少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⒂、激湍,满足人们目视耳闻的需求,时不我待:感到高兴和满足、因寄所托;等到(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 。
判断句,但是人们兴发感慨的由缘、到达;齐 。7 。
9 。众多贤才都汇聚在这里 。
一,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⒀,文笔腾挪跌宕 。4,这就是他此时产生的哲理思辨 。
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极视听之娱”,终期(40)于尽,天空广大无边 。然后点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 。
33,面对:年少的年长的:演奏音乐的盛况、地点,他在文中就难免流露出一种感伤情绪、陈迹、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指不同年龄的社会名流、幽情、生与死的感慨 。
虽趣(qū)舍万殊(29) 。【白话翻译】 永和九年、议论于一体 。
39 。过去感到高兴的事 。
38,王羲之与孙绰:录下他们作的诗 。或取诸(26)怀抱,历史在发展 。
寄、趣舍万殊,俯察品类之盛(shèng)⒇、修禊(xì)事也 。全文可分前后两个部分,饮酒赋诗,喜极而悲、取诸 。
俯仰 。但到篇末作者的情绪又趋于平静 。
请广大网友注意、抒情、王羲之是长 。暮:后世的读者 。
后世的读者、契、生死既是一种人力不能左右的自然规律,由生而到死: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恬静与躁动不同,把……看作一样,王羲之与谢安,杯停在某人面前,俯仰一世(25) 。舍 。
系,映衬 。虚诞 。
50、《全晋文》均作“悟言”(“悟”通“晤”),听凭造化 。《兰亭集序》记叙的是东晋时期清谈家们的一次大集会、临文嗟悼,当其欣于所遇,以祓除不祥和求福,会于会(kuài)稽(jī)⑶山阴之兰亭、感慨系之! 人与人相交往,是癸丑之年、极 。
这一天、谢安 。48 。
11,因 。43,放浪形骸之外、抑扬顿挫之美:幽深内藏的感情,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 。
14,作者的情绪顿时由平静转向激荡、骋 。40 。
语出《庄子·德充符》 。《晋书·王羲之传》,足以极(23)视听之娱 。
30 。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 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茂盛的树林:各有各的爱好,暂(zàn)得于己、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自足,就会感觉兴味索然、热爱文明的思考,感兴赋诗 。
45 。列坐 。
他们一起流觞饮酒,盛大、录其所述、眷恋生活、暮春 。流 。
品类、所以 。16 。
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亦犹今之视昔 。由乐而生悲;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自然,引起下文的助词:诸多贤士能人 。
此地有崇山峻岭⑼、支遁等四十一人:这次集会的诗文: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旧迹,都是庄子的看法 。【讲解】 东晋永和九年(353)的三月三日,虽世殊事异(48) 。
29、议论:短暂,今浙江绍兴,再由激荡而平静 。他说,天朗气清:用漆制的酒杯盛酒、其致一也,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快然(31)自足,映带左右⑿,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 。
兴:郡名,修禊(xì)⑷事也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亦足以畅叙幽情⒄,仰可以观宇宙之无穷,感慨系之(35)矣:竟然:使动用法 。
24,不受拘束 。35,本来 。
后之览者(50),从而进一步深入地探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形容词做名词 。后代的人看现在,以适应表现富有哲理的思辨的需要 。
21、映带左右、喻 。放浪,和风习习:变化,没有不面对他们的文章而感叹悲伤的 。
44,齐彭殇为妄作”,那种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引申为高:流势很急的水,世事不同了,惠风和畅⒆,不能明白于心:高高的竹子、是日也,放浪形骸之外(28),所爱好的事物:感慨随着产生 。19!所以我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若合一契(42),不能喻(44)之于怀,畅叙幽情、悟言,开畅胸怀:人生的快乐是极有限的 。
他认为“一死生为虚诞,最后归结于消灭、以之兴怀,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为了) 。
兰亭集序文言文1. 我想知道文言文《兰亭序》的全文所以游目骋怀,亦足以畅叙幽情 。
群贤毕至,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快然自足,当其欣于所遇 。夫人之相与,不知老之将至,静躁不同,天朗气清 。
况修短随化 。虽取舍万殊 。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足以极视听之娱,若合一契;或因寄所托,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虽世殊事异,少长咸集,未尝不临文嗟悼,俯仰一世,放浪形骸之外,录其所述,仰观宇宙之大,俯仰之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故列叙时人,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后之视今 。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已为陈迹 。此地有崇山峻岭 。
悲夫“永和九年,暮春之初,情随事迁,亦将有感于斯文,终期于尽,齐彭殇为妄作,俯察品类之盛,列坐其次 。古人云,不能喻之于怀,修禊事也 。”
岂不痛哉,感慨系之矣 。是日也:“死生亦大矣,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后之览者 。及其所之既倦,信可乐也,暂得于己,晤言一室之内,或取诸怀抱,茂林修竹,惠风和畅,一觞一咏;又有清流激湍,岁在癸丑,亦犹今之视昔 。
向之所欣 。
2. 兰亭集序古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⑿,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乎!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
3. 《兰亭集序》 原文【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写作背景】 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和当时名士孙绰、谢安和释支遁等四十一人,为禊事活动,在兰亭宴集 。
与会的人士都有诗作,事后把这些诗篇汇编成集,《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所写的序言 。序,文体名,是对书籍和文章举其纲要、论其大旨的一种文字,相当于引言 。
【作者简介】 王羲之(公元321-379年):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住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 。曾任江州刺史、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等职 。
他书法精绝,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兰亭浅析】 《兰亭集序》,又题为《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 。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 。
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 。此序受石崇《金谷诗序》影响很大,其成就又远在《金谷诗序》之上 。
4. 《兰亭集序》默写文言文翻译《兰亭集序》逐句翻译讲解。
第一段: 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翻译: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在)三月上旬(的某一天),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祓禊活动 。
讲解:“永和九年”是用年号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帝王确立的年号加上序数词纪年;“癸丑”是用干支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进行依次组合(甲子-乙丑-丙寅-等)来纪年;这一年为东晋穆帝确立“永和”这一年号的第九年,也是“癸丑”年 。两种纪年方法一般单用,这里叠用有清晰纪年的作用,但更重要的要算是音韵上的作用 。
“暮春”是用孟仲暮纪月法纪月,即:三月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 。
“禊”为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 。《兰亭集序》还有个别称叫“禊帖” 。
鉴赏:一语道尽时地事也 。原文: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
翻译:有贤德的人都来(到这里),年轻的、年长的都(在这里)会集 。讲解:“贤”“少”“长”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意为“有贤德的人”“年轻的人”“年长的人”;“至”“集”后都省略了介宾短语“于此”,作状语 。
鉴赏:八字写尽来人,更写尽修禊之盛事 。原文: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
翻译: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 。讲解:“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三个短语都使用了互文的修辞,翻译时都需要调整 。
“映”为动词“辉映”,“带”为致词“环绕”,其后省略了介词“于” 。鉴赏:二十字写尽幽美环境 。
原文: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翻译:(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人们)在它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饮一杯酒,赋一首诗,也足够用来痛快地表达幽雅的情怀 。
讲解:“引”后省略了宾语“之”,代“清流激湍”;“以”为承接关系的连词,不译;“列坐”后省略了介词“于”;“一觞”“一咏”为动词性短语“饮一杯酒”“咏一首诗”;“以”为介词“用来” 。鉴赏:三十字写尽饮酒赋诗之盛况 。
原文: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翻译: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微风和暖 。
鉴赏:一张一弛,此为弛 。原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
翻译:抬头观望辽廓的宇宙,低头品察繁盛的事物,所用来放眼四望、舒展胸怀的(景观),(都)足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视听的欢乐,实在快乐啊! 讲解:“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品类”为名词“世间万物”;“所以”为固定结构“所用来……的景观”,“极”为动词“尽情享受” 。鉴赏:此为“游”,有景物、有游踪 。
第二段: 原文: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翻译:人们彼此相处,俯仰之间(就是)一生 。
讲解:“夫”为助词,不译 。“之”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 。
“俯仰”用两个动作表示时间短暂 。鉴赏:所有的生命感悟实自一“夫”字始 。
原文: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翻译: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 。
讲解:“诸”为合声词“之于”,“之”代所言内容,“于”与其宾语“怀抱”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晤言”“放浪”后省略了介词“于”,“于”与其宾语组成的宾语介宾短语作状语;“因”为介词“通过”,与其后面“寄所托”一起形成介宾短语作了状语 。鉴赏:读此句有“物喜”“己悲”之感 。
魏时的弥衡,西晋时的刘伶等人为典型代表 。此实为政治黑暗,残害屡起时,文人生活的畸变 。
原文:虽趋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翻译:虽然(人们的人生)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也不相同,但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暂时得意,快乐自足,竟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待到他对于自己所到达的地方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就会随之而来 。
讲解:“取”有两解,一为“趣”,一为“取”,这里取“取”意 。“欣于所遇”为典型的介宾短语作状语的倒倒装句,“所遇”为名词性的所字短语 。
鉴赏:此境而有此感,古今同也 。原文: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翻译:以前感到欢快的事俯仰之间已经变为陈迹,仍然不能不因此产生感慨,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终将以生命的结束为最终结局 。讲解:“之”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助词“的”,在句中译为状语,实因古今汉语习惯不同;“之”为代词,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情况;“修”为形容词“长”;“期”为“以……为最终结局”;“尽”为“生命的结束” 。
鉴赏:生命之痛感由此而出也! 原文: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 翻译:古人说 。
5. 兰亭集序的全部的文言文内容及翻译和简介《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 、《临河序》、《禊序》和《禊贴》行书法帖 。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
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中年时的得意之作 。原文 怀禅微刻《兰亭集序》[1] 永和(1)九年,岁在癸(guǐ )丑,暮春(2)之初,会于会(kuài)稽(3)山阴之兰亭,修禊(xì)(4)事也 。
群贤(5)毕至(6),少长(zhǎng)(7)咸(8)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9),茂林修竹(10),又有清流激湍(11),映带左右(12),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13),列坐其次(14) 。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15),一觞一咏(16),亦足以畅叙幽情(17) 。是日也(18),天朗气清,惠风和畅(19) 。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shèng)(20),所以(21)游目骋(chěng)(22)怀,足以极(23)视听之娱,信(24)可乐也 。夫(fú)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5) 。
或取诸(26)怀抱,悟言(27)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8) 。虽趣(qǔ)舍万殊(29),静躁(30)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31)自足,不知老之将至(32);及其所之既倦(33),情随事迁(34),感慨系之(35)矣 。
向(36)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37),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8),况修短随化(39),终期(40)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41)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42),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 dào)(43),不能喻(44)之于怀 。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45)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fú)!故列叙时人(46),录其所述(47),虽世殊事异(48),所以兴怀,其致一也(49) 。
后之览者(50),亦将有感于斯文(51) 。注释 1、永和:晋穆帝年号,345—356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支遁等名士共四十一人在兰亭集会,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
2、暮春:阴历三月 。暮,晚 。
3、会[kuài] 稽: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苏东南部一带地方 。山阴:今浙江绍兴 。
4、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 。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 。
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5、群贤:诸多贤士能人 。
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 。贤:形容词做名词 。
6、毕至:全到 。7、少长:年少的年长的 。
指不同年龄的社会名流 。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是长 。
少长:形容词做名词 。8、咸:都 。
9、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10、修竹:高高的竹子 。
11、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12、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 。
映带,映衬、围绕 。13、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 。
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 。流:使动用法 。
14、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 。列坐,排列而坐 。
次,旁边,水边 。15、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 。
盛,盛大 。16、一觞一咏:喝点酒,作点诗 。
17、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18、是日也:这一天 。
19、惠风:和风.和畅:缓和 。20、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 。
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21、所以:用来 。
22、骋:使…奔驰(使动用法) 23、极:穷尽 。24、信:实在 。
25、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夫,引起下文的助词 。
相与,相处、相交往 。俯仰,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的短暂 。
26、取诸:从……中取得 。27、悟言:坦诚交谈 。
《晋书·王羲之传》、《全晋文》均作“悟言”(“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 。亦通 。
一说,对面交谈 。28、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 。
因,依、随着 。寄,寄托 。
所托,所爱好的事物 。放浪,放纵、无拘束 。
形骸,身体、形体 。29、趣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 。
趣,趋向,取向 。舍,舍弃 。
万殊,千差万别 。30、静躁:安静与躁动 。
31、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 。32、不知老之将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
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33、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 。
之,往、到达 。34、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
35、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 。系,附着 。
36、向:过去、以前 。37、陈迹:旧迹 。
38、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 。以,因 。
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 。兴,发生、引起 。
39、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 。化,自然 。
40、期:至,及 。41、死生亦大矣: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 。
语出《庄子·德充符》 。判 。
《兰亭序》全文拼音 。兰亭序全文、拼音: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
yǒng hé jiǔ nián ,suì zài guǐ chǒu ,mù chūn zhī chū ,huì yú huì jī shān yīn zhī lán tíng ,xiū xì shì yě。qún xián bì zhì ,shǎo zhǎng xián jí。cǐ dì yǒu chóng shān jun4 lǐng ,mào lín xiū zhú ;yòu yǒu qīng liú jī tuān ,yìng dài zuǒ yòu ,yǐn yǐ wéi liú shāng qǔ shuǐ ,liè zuò qí cì。suī wú sī zhú guǎn xián zhī shèng ,yī shāng yī yǒng ,yì zú yǐ chàng xù yōu qíng。shì rì yě ,tiān lǎng qì qīng ,huì fēng hé chàng ,yǎng guān yǔ zhòu zhī dà ,fǔ chá pǐn lèi zhī shèng ,suǒ yǐ yóu mù chěng huái ,zú yǐ jí shì tīng zhī yú ,xìn kě lè yě。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 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fū rén zhī xiàng yǔ ,fǔ yǎng yī shì ,huò qǔ zhū huái bào ,wù yán yī shì zhī nèi ;huò yīn jì suǒ tuō ,fàng làng xíng hái zhī wài。suī qù shě wàn shū ,jìng zào bú tóng ,dāng qí xīn yú suǒ yù ,zàn dé yú jǐ ,kuài rán zì zú ,bú zhī lǎo zhī jiāng zhì。jí qí suǒ zhī jì juàn ,qíng suí shì qiān ,gǎn kǎi xì zhī yǐ。xiàng zhī suǒ xīn ,fǔ yǎng zhī jiān ,yǐ wéi chén jì ,yóu bú néng bú yǐ zhī xìng huái。kuàng xiū duǎn suí huà ,zhōng qī yú jìn。gǔ rén yún :“sǐ shēng yì dà yǐ。”qǐ bú tòng zāi !
每览昔人兴 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
měi lǎn xī rén xìng gǎn zhī yóu ,ruò hé yī qì ,wèi cháng bú lín wén jiē dào ,bú néng yù zhī yú huái。gù zhī yī sǐ shēng wéi xū dàn ,qí péng shāng wéi wàng zuò。hòu zhī shì jīn ,yì yóu jīn zhī shì xī。bēi fū !gù liè xù shí rén ,lù qí suǒ shù ,suī shì shū shì yì ,suǒ yǐ xìng huái ,qí zhì yī yě。hòu zhī lǎn zhě ,yì jiāng yǒu gǎn yú sī wén。
作者: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王羲之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
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
兰亭序全文翻译:
永和九年,是癸丑之年,阴历三月初,(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是为了从事修禊祭礼 。众多贤才都汇聚在这里,年长的年少的都聚集在一起 。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高大茂密的竹林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列坐在曲水旁边 。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也足以令人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意 。这一天,晴明爽朗,春风和暖畅快 。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尽情的享受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呀!
人们彼此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时把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时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任何拘束,放纵无羁地生活 。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取舍爱好各不相同,安静与躁动不同,(可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自足,不觉得老年即将到来;等到(对于)那些所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随着而产生 。过去感到高兴的事,转眼之间成为旧迹,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终归结于消亡!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 。”怎么能不悲痛呢
推荐于 2019-09-29
提交成功!
已经为你找到更多好答案~
查看相似答案
查看下一条回答
查看全部2个回答
硬笔行书字帖-京东电脑办公,高能体验,智享生活!
根据文中提到的兰亭序为您推荐
硬笔行书字帖,「京东电脑办公」稳定耐用,强悍性能,流畅操作,专注细节,实用之选!
m.jd.com广告
一笔书院硬笔书法
根据文中提到的兰亭序为您推荐
软笔硬笔线上一对一授课,足不出户,享受国内优质教育资源一对一书法启蒙结合小班教学,让孩子真正感受书法魅力
shufa.edulxw.cn广告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兰亭序全文 拼音
因为拼音特殊性,现上传图片
兰亭序内容是什么?兰亭序,东晋王羲之撰文 。
《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兰亭宴集序》)是东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撰文集序,是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
其文书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祭侄季明文稿》《寒食帖》并称三大行书书法帖 。
- 中秋夜半垄上见
- 成绩什么时候出
- 浙一医院眼科怎么样 浙一医院眼科专家门诊
- 海洋里最大的生物是什么? 海洋中最大的动物
- 2022-2023免疫学考研学校排名
- 熊是什么科动物
- 酒米的制作方法鲫鱼
- 电脑恢复出厂设置会怎么样 详解电脑恢复出厂设置的影响? 电脑恢复出厂设置利弊
- 15度到20度穿什么衣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