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继星是静止的吗

中继星是静止的吗不是 。因为中继卫星是在地球上的同步轨道运行,其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等 。因此只是相对于地球而言是同步的,但并不是真的静止 。

中继星是静止的吗

文章插图
中继卫星可为卫星、飞船等航天器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极大提高各类卫星使用效益和应急能力,能使资源卫星、环境卫星等数据实时下传,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赢得更多预警时间 。1983年4月,美国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上发射了第一颗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 。
中继卫星总体设计上的特点
1、并不要求严格的南北位置保持,卫星寿命并不以星上装载大量推进剂为必要条件 。在通信卫星总体设计中经常困惑设计师的推进剂多少决定卫星寿命的问题,对中继卫星来说则可用全新的思路来解决,从而明显提高卫星平台的能力 。
2、由于天线、高频箱等星外部件即使在收拢状态体积也很大,设计师在解决卫星和运载火箭整流罩的兼容问题时将会遇到困难,这在卫星本体尺寸大的情况下将更加突出 。
3、功率需求不大,各个中继卫星的卫星功率都只有2kW左右,明显低于普通通信卫星 。
4、与同时代的大型通信卫星相比,起飞质量相对较低,最重的是美国第二代中继卫星,约3100kg,其他的中继卫星的起飞质量都在2200kg~2700kg左右 。
以上内容参考 -中继卫星
怎样建太空基站发射中继卫星
为了实现太空空间站和地面之间的通讯,基于基站的思路,科学家们提出了“太空基站”的想法,也就是在太空中建设一个能够反射信号的东西,于是“中继卫星”就横空出世了 。地球中继卫星是一种地球静止卫星,这个“静止”是相对的,指它的轨道周期和地球的自转周期完全一致,且随着地球一起公转 。中继卫星的运行轨道高度约为3.6万公里,这样的中继卫星相对地面保持静止 。
中继卫星上天后,就相当于一个太空基站了 。空间站发出特殊波的信号,直接被中继卫星接收,然后被中继卫星反射,这股信号就直接穿越大气层,到达地面基站了 。这样就不需要考虑电离层的反射作用了 。如果多部署几颗中继卫星,比如说三个,保证它们处于同一平面且相邻之间的夹角为120度,那么我们就能保证:在任一时刻,空间站的视野内都至少存在一颗中继卫星 。三颗中继卫星之间几乎完全处于真空状态,没有任何遮挡,因此只要一颗中继卫星能看到空间站,就相当于三颗中继卫星都看到了空间站 。
中继卫星和通信卫星的区别用途不同,优势不同 。
1、用途不同 。通信卫星像一个国际信使,收集来自地面的各种“信件”,然后再“投递”到另一个地方的用户手里 。中继卫星是跟踪、测定中、低轨道卫星,可以用来取代多艘“远望”系列航天测控船 。
2、优势不同 。中继卫星系统极大地提高对中、低轨航天器的测控和数传的覆盖率,利用多颗中继星(如3颗)组网形成系统后,可实现对中、低轨航天器的全轨道覆盖,大大提高了卫星效能 。通信卫星采用地球静止轨道,这条轨道位于地球赤道上空35786公里处 。可以固定对准卫星,昼夜不间断地进行通信,使通信时间时断时续,承担了全部洲际通信业务和电视传输 。
我国发射鹊桥中继卫星主要作用是什么?6月7日据欧洲报道,在中国神话中频繁出现的月亮将掀起神秘的面纱 。中国近日成功发射升空一枚中继卫星,为未来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任务提供地月间的中继通信 。
此次发射是中国探月工程的一部分 。法媒引述中国国家航天局的消息称,这颗卫星名为鹊桥,由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于5月21日5时28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卫星运行高度离地球455000公里,是世界上首枚运行于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通信卫星 。
据悉,这枚中继卫星在嫦娥四号任务中的作用是在探测器抵达月球时,搭建测控通信、数据传输链路,保证其和地球的联系 。据法媒报道,中继卫星会始终保持稳定静止的位置,瞄准月球背面 。法媒引述中继卫星项目经理张立华的介绍指出,本次发射是中国成为首个实现探测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进行巡视探测的国家的关键一步 。中国技术人员可从地面对嫦娥四号探测器进行操作控制 。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三位宇航员讲课时是如何实现“天地通话”的?建立太空信号基站-天宫课堂已经开课两次了,从第一次开课是去年12月9号,最近一次则是几天前的3月23号,期间航员的各种物理小实验讲解和演示实在是引人入胜,除此以外,还有之前的除夕夜现场直播拜年,相信大家还记忆犹新 。
你知道吗,其实航天员在天宫号空间站中授课时,空间站并不是在我国领土的正上空的,当时的空间站正在南美洲上空飞过 。
虽然空间站的轨道高度约为400千米,但是相对祖国大地来说,就相当于空间站一直处于地平面以下 。Wi-Fi信号隔着一堵墙都会信号变弱,这意味着,就算不考虑大气因素,地球的遮挡会导致空间站内的信号变差甚至消失 。
可是在授课过程中,我们不但可以看到天空课堂的画面,而且非常的清晰且流畅,几乎就是实时通讯,感觉不到有任何卡顿,那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对于地面通讯来说,比如朋友家人们之间的手机通讯,我们之间发送的信息是通过电磁波,通过各种信号之间的转换,我们所要发送或者接收的信息就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了 。但是这样的传输有一个限制,那就是所在的地方需要有信号基站覆盖 。
那这些基站之间是如何传输信号的呢?这就要依靠地球的天然发射层了,在地球的上空有一个厚厚的电离层 。电离层在距离地面100-200千米高度的区间,这个区间可以反射一定波段的电磁波,其中3-30Mhz之间的信号反射效果最佳 。
对地面通讯而言,基站发出的信号会在大地和电离层之间不断反射,这样就能将信号传输到远方 。因此只要基站的数量足够多,地面通讯信号就能进行无差别覆盖了 。
但是天上则不一样,空间站的高度是400千米左右,它发出的信号是无法穿越电离层,到达地球表面的,天宫号的信号会被电离层反射,直接弹到无人的太空中 。
就算我们使用特殊波段的信号,使天宫号的信号能够直接穿越电离层,那么信号在到达地面后,也会直接反射再穿越电离层,还是会被弹到无人的太空 。根本没法像3-30Mhz的信号一样在地面云电离层之间进行多次反射 。
所以,为了实现太空空间站和地面之间的通讯,我们必须想别的方法 。基于基站的思路,科学家们提出了“太空基站”的想法,也就是在太空中建设一个能够反射信号的东西,于是“中继卫星”就横空出世了 。
地球中继卫星是一种地球静止卫星,这个“静止”是相对的,指它的轨道周期和地球的自转周期完全一致,且随着地球一起公转 。中继卫星的运行轨道高度约为3.6万公里,这样的中继卫星相对地面保持静止,假如我们能够在地面上看到它,你会发现它是悬停在空中一动不动的 。
中继卫星上天后,就相当于一个太空基站了 。空间站发出特殊波的信号,直接被中继卫星接收,然后被中继卫星反射,这股信号就直接穿越大气层,到达地面基站了 。这样就不需要考虑电离层的反射作用了 。
如果多部署几颗中继卫星,比如说三颗,保证他们处于同一平面且相邻之间的夹角为120度,那么我们就能保证:在任一时刻,空间站的视野内都至少存在一颗中继卫星 。三颗中继卫星之间几乎完全处于真空状态,没有任何遮挡,因此只要一颗中继卫星能看到空间站,就相当于三颗中继卫星都看到了空间站 。
同理,对地面信号接收基站而言,它的视角里无时无刻都至少有一颗中继卫星,这就意味着地面基站也能随时和三颗中继卫星保持联系 。信号就这样经过中继卫星一中转,就相当于空间站随时随地都能和地面保持通讯了 。
当然,为了保证信息的传输速度和稳定,中继卫星的数量肯定不能只发射三颗 。目前我国在轨的同步轨道天链中继卫星一共有7颗,能够轻松覆盖全轨道,所以地面和空间站之间的通信就能即时传输了 。
这七颗天链卫星分别是:
天链一号01星(2008-019A);
天链一号02星(2011-032A);
天链一号03星(2012-040A);
天链一号04星(2016-072A);
天链二号01星(2019-017A);
天链二号05星(2021-063A);
天链二号02星(2021-124A) 。
在这种全方位无死角覆盖下,哪怕是最极端折腾的情况,信号从空间站到地面,也只需要两颗中继卫星进行接力 。
那有人会说了,这么折腾,延时会不会很明显啊?这点完全不用担心,要知道电磁波本质就是光,传输速度也是光速,一秒就能跑30万千米 。
因此,电磁波走完地面——卫星A——卫星B——空间站——卫星B——卫星A——地面这个全过程,其实连一秒都不需要 。之所以延迟是在秒级,这些时间主要都是信号转化阶段浪费的,如果我们能进一步信号的提高转化效率,那延迟时间能够更短 。
【中继星是静止的吗】因此,我们能够直播天宫课堂,都是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正是有了这些中继卫星,我们才能实现秒级延迟的,与天宫空间站的无障碍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