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简单介绍雁翎刀是什么? , 以及雁翎刀和绣春刀区别的详情 , 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
雁翎刀是什么?刀身很薄 , 刃锋利 , 为多数武林人士所钟爱 。
历史上的雁翎刀
明清时期雁翎腰刀的基本型制特点为 , 刀身较为平直 , 刀尖为略上翘的圆弧形 , 刀尖至刀背15~20cm处多开刃 , 现在一般称为反刃(部分明中早期的雁翎腰刀无反刃 , 形式上更近于金战刀的样式 , 而清代的部分雁翎腰刀的反刃甚至纵贯整个刀背) 。刀身宽为4~5cm , 脊厚0.6~0.7cm(最厚处达1cm) , 刀身断面为等腰三角形(这种刀身断面被称为“平造”) , 全长多在90cm左右 , 刃长70~80cm , 刀柄长15~20cm , 刀全重1~1.5kg 。明代雁翎腰刀血槽多为一条 , 清代雁翎腰刀大部分有血槽数条 , 而且血槽的形状多很复杂 。现在传世的腰刀中雁翎腰刀的数量很多 , 例如:沈阳故宫博物院现存有清太宗皇太极的御用雁翎腰刀 , 该刀全长94.5cm , 刀身最宽4.5cm , 脊厚0.7cm , 反刃长约10cm , 双面共4条血槽 , 平直的木制缠绳刀柄 , 刀首为双弧形 , 刀镡为椭圆形 , 锻造精细 , 刀刃至今仍很锋利 。另外中国国家博物馆中还收藏有另一种雁翎腰刀 , 刀长70~80cm , 刀身宽3.5~4cm , “平造”刀体两面有血槽4条 , 刀身上刻有“万历十年登州戚氏”的字样 , 所以博物馆认定这把腰刀是抗倭名将戚继光的佩刀 , 但是这把腰刀上的刻字粗率且轻浅 , 毫无融会贯通之气 , 可能是后刻的伪铭 , 同时根据其型制细节 , 可以判断出是清中期工部或兵部生产的“官刀” , 而非明代腰刀 , 所以笔者对此刀的年代存有怀疑 。
绣春刀和唐刀哪个实战更好用唐刀实战更好用 。刀 , 为百兵之王 , 也是实战性能最强的短兵 。早在两汉时期 , 刀就取代了剑成为短兵相接的王者 , 在此后近千年的冷兵器时代 , 刀一直是战场主流兵器 , 绵延不衰 。而说起中国古代战刀 , 名气最大的要数唐刀 , 其次 , 环首刀、苗刀等战刀也颇为有名 。但是在中国悠久的冷兵器发展史中 , 产生了很多不同形制的冷兵器 , 而中国古代名刀 , 自然不止上面提到的那几个 。明朝的腰刀(注:腰刀的范围很广 , 本文提到的雁翎刀、柳叶刀、绣春刀均为腰刀的一种具体形制) , 论普及度和影响力 , 雁翎刀和柳叶刀远远高于绣春刀 。明朝的刀剑铸造技术相比于汉唐时期 , 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明代将含碳低的炒钢加热后 , 反复折叠锻打 , 让杂质析出 , 后再夹入宿铁 , 当作刃钢 , 然后淬火锻造 , 使明代刀剑刚柔并济 , 达到锻造科技的最高水准 。
绣春刀作为唐朝的制式刀 , 到底有什么特殊之处?

文章插图
据史料记载 , 绣春刀是明朝特务机关锦衣卫的标准佩刀 。绣春刀是古史记载中极少有的制式兵器 , 锦衣卫可以不穿飞鱼服 , 但不能不佩绣春刀 。
遗憾的是 , 由于在古籍中没有找到对绣春刀详细描述的记载 , 现在也没有可靠的绣春刀实物被发现 , 所以绣春刀究竟是什么样子也就成为一个谜 。据推测 , 绣春刀的原型可能综合了唐刀、苗刀等前代名刀的特点 , 还部分借鉴了倭刀和蒙古刀的长处 , 轻巧 , 且狭长略弯 , 便于携带和中距离攻击 。既能单手刺斩 , 也能双手握住劈砍 , 在当时具有相当大的杀伤力 , 又因便于携带 , 看起来比较阴柔 , 故名“绣春刀” 。“绣春”二字源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诗词“绣衣春当霄汉立 , 彩服日向庭闱趋 。”这句诗形容的是一位深受皇帝信任的御史 , 身着绣衣巡视天下 。而明代锦衣卫 , 最开始是皇帝的内卫 , 后来才逐渐成为皇家特务机构的精英 , 故将锦衣卫所持的刀 , 名为绣春刀 。
【雁翎刀是什么- 雁翎刀和绣春刀区别】据说绣春刀的钢质非常好 , 除了铁之外 , 还混有其他合金 。在明代 , 职位越高的人 , 所领的绣春刀材质越纯 。这种武器不仅利于近战 , 同时还适用于马战 , 其锋利程度足可一刀将马头斩断 。当然 , 作为明朝最驰名的间谍机关的佩刀 , 绣春刀三个字因为沾染了太多奸臣良将的热血 , 因而变得臭名昭著 。
根据《大明会典》之类的典籍和一些明清笔记 , 绣春刀也有可能只是一种礼器 , 给近臣在礼仪、出行、祭祀等特殊场合使用 , “本朝文武大臣扈从车驾 , 则赐绣春刀、椰瓢、茄带”“锦衣卫官登大堂者 , 拜命日 , 即赐绣春刀、鸾带大红蟒衣飞鱼服 , 以便护大驾行大祀诸礼 。”
还有一种说法是 , 绣春刀是朝廷配发给厂卫使用的官刀的统称 , 其形制可能并不是只有一种 。由于是官制刀 , 又是厂卫所用 , 因此使用了很多鎏金错银的装饰 , 也就起了这么个风骚的名字 。
一字之差 , 中国历史上的雁翎刀和雁翅刀有何区别雁翎刀和雁翅刀 , 一字之差 , 很多不知道它们的人很容易将它们搞混淆 , 但是它们在形制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别 。下面 , 让我们来看看雁翎刀和雁翅刀的区别是什么吧?
明清时期的雁翎刀 , 其制如雁翎 , 因以为名 。雁翎刀出现于元末明初 , 主要形制是宋金时代的手刀战刀 , 刀把和刀身平直 , 但又受到蒙古刀的影响 , 因而在刀尖处轻微上翘 , 不过较之蒙古刀更不翘了 。
雁翎刀是明清军队里数量最多的配刀 , 明朝时俗称腰刀 , 步兵的腰刀可以配以盾牌 。对于大陆上火器和冷兵器都相对发达的战争来说 , 腰刀的质已经不是胜败之根本 , 所以大多数明腰刀并非用自古刀剑所用的百炼包钢打造 , 而是以灌钢法灌出软软的刀身 , 再夹上相对打造讲究一点的刃条 。雁翎刀注重实用 , 并不是为了好看 , 雁翎刀轻便而且能刺能砍 , 杀伤力较大 。
雁翎腰刀的基本型制特点为 , 刀身较为平直 , 刀尖为略上翘的圆弧形 , 刀尖至刀背15-20cm处多开刃 , 现在一般称为反刃(部分明中早期的雁翎腰刀无反刃 , 形式上更近于金战刀的样式 , 而清代的部分雁翎腰刀的反刃甚至纵贯整个刀背) 。
刀身宽为4-5cm,脊厚0.6-0.7cm , 刀身断面为等腰三角形 , 全长多在90cm左右 , 刃长70-80cm , 刀柄长15-20cm刀全重1-1.5kg 。明代雁翎腰刀血槽多为一条 , 清代雁翎腰刀大部分有血槽数条 , 而且血槽的形状多很复杂 。
明清官刀样式多样 , 以雁翎、雁翅、鱼头为主流 , 另有雁毛、戚家(仿倭腰刀)、牛尾(清代晚期出现)等等 。
其中雁翎更是主流中的主流 , 雁翅、雁毛虽与之名称相近 , 但刀形差异很大 , 雁毛刀传世较少 , 且其刀形成因至今仍有争议 , 而雁翅刀可以说前承宋刀 , 后启砍刀(如民国抗战大刀) , 其刀形也非常值得研究 。
一字之差的雁翅刀比起雁翎刀 , 型制上就更为粗旷了 。
- 苹果12锁屏密码怎么设置密码 苹果12锁屏怎么设置
- 桃花醉女性外用凝露有用吗 女性外用凝露怎么用
- 放了半年的柠檬能吃吗 柠檬坏了是什么样子
- 摩托车模拟考试能模拟几次
- 红枣煮糖水要去核吗 红枣煮糖水的功效
- 浪迹天涯无处寻的歌词
- 动漫Clannad一共有几季
- 西北一枝花原句
- 艾青诗选手推车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