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弄冰诗意

稚子弄冰诗意是什么?释义如下:

稚子弄冰诗意

文章插图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
白话文:清晨,儿童将铜盆里冻的冰剜下来,用带来的丝线穿起当铮 。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
白话文:敲的响声穿过树林,突然听见一声清脆的水玉落地的响声,原来是孩子们把它给敲碎了 。
《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杨万里在常州任上 。
扩展资料
鉴赏:
这首诗写冬天孩子们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锣来敲打,声音倒也清越嘹亮 。忽然冰锣敲碎碎落地,发出打破玻璃的声音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 。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 。
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同之处,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诗写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嬉乐与失望,宛然在目 。
稚子弄冰的全部诗意是?《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 。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
全诗的意思: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
分析:
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 。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铮”,圆形;声音上,有 “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 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 。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 。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 。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
稚子弄冰古诗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清晨,儿童将铜盆里冻的冰剜下来,用带来的丝线穿起当铮 。敲的响声穿过树林,突然听见一声清脆的水玉落地的响声,原来是孩子们把它给敲碎了 。
出自:宋代杨万里的《稚子弄冰》 。
原文: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
【稚子弄冰诗意】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杨万里在常州任上 。
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 。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 。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 。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
稚子弄冰的诗意是什么?稚子弄冰的翻译如下:
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丝穿起来当铮来敲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
原文: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
诗人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 。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谥文节 。《宋史》有传 。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中兴四大诗人 。其诗自成一体,称“诚斋体” 。有《诚斋集》一百三十三卷 。《彊村丛书》辑为《诚斋乐府》一卷 。
以上内容参考:——稚子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