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密封包装为何会生虫 米虫吃了对人有危害吗

生活中我们舀米煮饭的时候偶尔会发现一些黑不溜秋的虫子出现在米中,大部分第一次接触它的人心里都会一惊:为什么大米里有虫子,这米还能不能吃?

大米密封包装为何会生虫 米虫吃了对人有危害吗

文章插图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个虫子是何来历?
虫子的学名叫米象,又叫米虫、谷牛、油子,主要寄生在稻米、小麦、玉米等谷物当中 。我们吃的大米是它主要的食物之一,它肯定会想办法跑到大米里来进食 。
为什么密封包装的米也会生虫这一切还得从它们的发育阶段说起 。
米象的一生要经历四个发育形态:卵→幼虫→蛹→成虫,属于全变态昆虫 。
雌虫一次大约能产卵500粒,产下的虫卵会被放置在成熟且被啃食过的稻谷当中 。放置好后成虫会分泌粘液对缺口进行填充,用于营养供给和伪装 。由于虫卵呈现乳白色与稻米颜色一致,所以这个伪装不容易被人发现 。
米象幼虫
等稻谷被收割、储藏后它们的幼虫也会孵化出来 。幼虫会发育出一个外壳,形状和虫卵相似,头部略微有些褐色,背部弯曲分节 。此时的幼虫在谷物内部啃食,一般发现不了它们 。
家里出现米象大多数是因为米象在虫卵和幼虫阶段没有被发现,然后被打包、分装销售到各个家庭 。在家庭环境里继续生长发育 。
米象不断进食大米,积累营养 。在变成蛹之前,米虫的胸节会先膨大再缩小并且伸长 。使得他像长了个长鼻子似的,这也是它被叫做“米象”的原因之一 。
成蛹之后,米象大小在2.9-3.7毫米之间,与米粒大小差不多 。整个身体又呈现出乳白色,混在大米之中,不仔细检察根本发现不了它们 。
米象成虫
成虫阶段就是米虫变态的最终形态了,它们长出了翅膀,整个身体颜色也变成了红褐色或沥青色 。成年后的米象会进行产卵繁殖,在家里盛米的容器里继续重复繁育过程,导致米象数量不断增多 。
【大米密封包装为何会生虫 米虫吃了对人有危害吗】家里发现的米象几乎都是成虫,因为米象具有群居的习性,所以当我们发现一只的时候说明大米里已经有一群米象了 。
另一个导致米象出现的原因是家里储藏大米的容器没有彻底清理 。上一批米象产下的虫卵遗留在容器底部和侧面,导致新收入的大米中也会出现米象 。
米象为什么能繁殖这么多呢?
这和它们的繁殖条件有关,米象的繁殖速度非常快,如果在气候合适的地方,是没有季节性繁殖的现象 。它们会持续不断地繁殖,直到外部环境不再适合繁育 。米象从虫卵到可以繁殖的成虫,一般只需要30-50天 。在合适的环境它们的繁育速度超乎想象 。
寒冷干燥的地方每年也能繁育一两代 。湿热地带它们一年能繁育七、八代不在话下 。
例如在东北它们一年也可以繁育两代米象,到了广东地区一年多达八代米象被繁育出来 。如此快速的繁殖可能会导致家里一年四季都有米象出现 。
产卵量大,并且繁育周期短,导致它们数量众多,每年要吃掉的谷物类粮食数目庞大,像大象一样能吃,这是他被叫做“米象”的另一个原因 。
米象不喝水还能生长繁育?
水是万物之源,没有水任何物种都无法生存 。可是米象在干燥的大米里不喝水为什么还能生存、繁殖呢?难道它们是不需要喝水的动物吗?
事实并非如此,干燥的大米就是米象水分获取的主要物质 。从人的视角和触觉来说,大米是完全干燥的 。但是通过数据测试就会发现家里大米其实是含有水分的 。
大米在售卖前会经过晾晒,但是不会将它的水分完全晒干 。大米水份含量大致保持在13%-16%之间,低于这个区间就会导致大米营养流失,色泽暗淡,口感不佳 。高于区间就会导致霉变等问题出现 。
由于米虫的身体大小只有2-3毫米左右,在啃食大米时它们就已经摄入足够的水量了 。一粒米中包含的水份完全够它们生存所需 。
其次,家里存放大米的地方一般在厨房 。厨房是家里除卫生间外湿气最重的地方,存放大米的容器如果没有密封就容易导致湿气进入容器,给米象制造水源 。
密封的容器装大米
再一个,成年米虫拥有翅膀和足,可以四处走动 。真的缺水了它们可以离开未密封的容器外出寻找水源,补充水分后再回去 。
还有个水分来源稍微有点恶心,米象进食后需要排泄 。排泄物中含有的水分会被周围的大米给吸收,之后米象进食这些含有“水分”的大米,以此达到补充水分的目的 。
这些都为米象提供的生存所需的水源,看似它不喝水,实则是它不缺水 。
防治米象的方法米象的生存条件那么好,必然会大肆繁殖并食用谷物类粮食,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危害,需要我们做好防护措施 。
根据调查研究得知,米象的最佳生存温度是25-30℃ 。如果环境温度超过35℃它们就会停止繁殖,当温度达到40℃时它们就会在短时间内死亡 。
因为米象生存在米里面,过高的温度在杀死米象的同时也会导致大米变质,不易长期储存 。所以我们也就只能从低温这个方向来考虑灭杀米虫了 。
当温度低于15摄氏度时米象也会停止繁殖,在5摄氏度的温度下,只要20天米象就会死亡 。
放在冰箱里保存的大米
所以刚买回来的大米可以放到冰箱里储存,直接把米象和虫卵冻死在冰箱里 。
对于没有冰箱的情况,可以采用密封储存谷物的方式避免米象 。将大袋的米用密封的袋子或容器分开储存起来,可以减少里面的空气,限制米象的活动以及虫卵的孵化 。但是每次使用过后都要检察一下是否密封完好 。
同时,也可以在存储大米的容器中加入花椒、大蒜、干海带等食物,这样也能够有效地减少米虫的数量 。花椒、大蒜带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米虫非常讨厌这种气味,在闻到以后会自己从大米容器里离开;干海带会吸走大米中含有的水分,也能有效地阻止米象的生长 。
有米象的大米也能吃米象的防治方法有了,那米象待过的大米是不是不能食用了呢?
有米象的大米是能够正常食用的 。
晒米
有米象其实是属于一个正常现象,它的危害主要在于啃食食物,将属于我们的食物给吃了 。它的生长环境单一,一般从出生到死亡都生活在谷物类当中 。很少接触到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也不会传播什么疾病 。如果对异蛋白不会过敏,偶尔不小心将它们吃下去也没问题 。
不过,当它们数量过多时会影响食物的质量,导致食物发霉变质 。需要我们平时多注意 。如果发现米虫存在大米或其它谷物中,可以将谷物倒出来简单地晒一晒 。
由于米象有避光性,被阳光照射后会迅速地逃离 。但是不要长时间暴晒大米,这会让大米水分流失、口感不佳 。
淘米的时候被米象啃食过的大米由于质量不够,就会漂浮在水面 。发现这样的大米直接扔了就行 。
经过晒和漂洗,米虫和虫卵基本清除干净了 。下一步经过高温蒸煮就可以放心食用了 。
总结遇到米虫待过的大米基本上只要晒、淘洗、煮过后就可以正常的食用了 。
避免它出现的方法主要是:低温消灭,密封防止,以及将带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或克制米虫生存的无害物品放入大米中一起存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