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使用的平均海水面是以什么海

中国使用的海水面是以哪个海为标准?中国使用的平均海水面(大地水准面)是以黄海水面数据作为中国高程的起算零点 。黄海平均海平面又称“青岛零点” 。多年的每小时潮位平均值 , 就是平均海面的高度 。

中国使用的平均海水面是以什么海

文章插图
观测的时间越长 , 所求得的平均海面数据越稳定 , 一般说来 , 平均海面要根据19年的观测记录求得 。黄海平均海平面的高程为72.260m 。
扩展资料:
【中国使用的平均海水面是以什么海】黄海的西北部它通过渤海海峡与渤海相连 , 东部由济州海峡与朝鲜海峡相通 , 南以长江口东北岸启东角到济州岛西南角连线与东海分界 。
注入黄海的主要河流有鸭绿江、大同江、汉江、淮河等 , 主要沿海城市有中国连云港、盐城、南通、日照、青岛、烟台、威海、大连、丹东、朝鲜的新义州、南浦 , 韩国的仁川等 。
黄海内的岛屿主要集中在辽东半岛东侧、胶东半岛东侧和朝鲜半岛西侧边缘 。濒临黄海的主要行政区有中国的辽宁、山东和江苏三省,朝鲜新义州 , 韩国仁川 。
中国平均海水面是以什么海中国平均海水面是以黄海水面数据作为中国高程的起算零点 。黄海是太平洋西部最大的边缘海 , 位于我国与朝鲜半岛之间 。黄海平均水深90米 , 海底比较平坦 , 大部分水深超过60米 。
黄海的名称来源于它的大片水域水色呈土黄色 , 由于历史上黄河有七八百多年的时间注入黄海 , 使得河水中携带的一些少量的泥沙将黄海近岸的海水由蓝色染成了黄色 。在韩语环境中 , 则因其位于朝鲜半岛西侧也称为“西海”或者“朝鲜西海”;但国际上通常沿用中国的称呼“黄海” 。
黄海从胶东半岛成山角到朝鲜的长山串之间海面最窄 , 习惯上以此连线将黄海分为北黄海和南黄海两部分 , 北黄海面积约8.1万平方千米 , 南黄海面积约40.9万平方千米 。
中国使用的平均海水面是以什么水面数据作为起点中国使用的平均海水面是以黄海水面数据作为起点 。
说明:
中国使用的平均海水面是以黄海水面数据作为中国高程的起算零点 。1956年以后 , 统一规定以青岛验潮站的1950年至1956年潮汐观测资料算得的平均海面作为高程基准面 , 并命名为黄海平均海面 。
平均海面是指某地一定时期内每小时海面高度的算术平均值 , 又称平均海水面 。是大地测量和海道测量中的高程起算面 , 又称零面或基准面 。平均海面的变化同天文、气象、海水密度、基本环流结构以及地理条件等的影响有密切关系 。平均海面及其变化情况 , 可为海洋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如地球形状)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
黄海的知识扩展:
黄海是太平洋西部的边缘海 , 是西太平洋典型的一个半封闭边缘海 , 它位于我国与朝鲜半岛之间 。是一个近似南北向的半封闭海 。
平均海水面是以什么海中国平均海水面是以黄海水面数据作为中国高程的起算零点 。黄海是太平洋西部最大的边缘海 , 位于我国与朝鲜半岛之间 。黄海平均水深90米 , 海底比较平坦 , 大部分水深超过60米 。
平均海水面
描述海面状态的一个面 。指验潮站用验潮仪在海边观测多年所得的海水水位升降的平均位置 。它是高程起算的基准面 , 平均海水面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点略有差异 。中国以往曾有多种高程起算的水准零点 , 如沽口零点、吴凇口零点、废黄河零点、坎门零点等 。
为了统一 , 后来规定按1950—1956年青岛验潮站历年观测数据计算的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全国高程起算的水准零点 。由这一基准面起算的高程系统称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 现在又有新的1985年高程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