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的生父到底是谁 秦始皇的父亲叫什么名字

如今我们弄不清楚秦始皇的爸爸是谁 , 问题主要出在司马迁 。因为他的《史记》出现了不同的记载 。

秦始皇嬴政的生父到底是谁 秦始皇的父亲叫什么名字

文章插图

确定一个人的生父 , 一般要问诸母亲 , 秦始皇之母 , 为赵姬 。
【秦始皇嬴政的生父到底是谁 秦始皇的父亲叫什么名字】《吕不韦列传》载:赵姬本为邯郸善舞者 , 与吕不韦同居 , 且“知有身” , 即怀孕了 。而后子楚与吕不韦喝酒 , 见到赵姬 , 见色起意 , 于是“请之” , 跟吕不韦要赵姬 。
吕不韦很生气 , 但他已经把全部家当押在了子楚身上 , 只能忍痛割爱 , “欲以钓奇” , 只能将赵姬献给子楚 。而后 , 赵姬隐瞒有身孕 , “至大期时 , 生子政” , 即秦始皇 。
以此观之 , 则秦始皇之父为吕不韦 , 后世小说传奇 , 多喜这种说法 , 因可演绎传奇 , 供人猎奇 。
但司马迁还有另一种说法 , 也在《史记》之中 。
《秦始皇本纪》载:
“秦始皇帝者 , 秦庄襄王子也 。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 , 见吕不韦姬 , 悦而取之 , 生始皇 。”
秦庄襄王即子楚 。
这个叙述非常清晰 , 毫无疑问 , 秦始皇之父就是子楚 。
第一句 , 是肯定 , 秦始皇 , 是秦庄襄王之子 。
第二句是来由 , 庄襄王在赵国当质子时 , 见到赵姬 , 而后得到赵姬 , 而后生秦始皇 。
司马迁的语气非常坚定 。
两者对比 , 即可看出 , 在《吕不韦列传》中 , 司马迁的语气有点躲闪 , 至少不如《始皇本纪》那么果断坚决 。
其中颇有犹豫 。
试析之 。
《吕不韦列传》中 , “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 , 知有身” 。
此处“知有身” , 即知道赵姬怀孕 。到底是谁“知有身”?
本句主语为吕不韦 , 那么是吕不韦知道赵姬怀孕 。另一种可能是赵姬知道自己怀孕了 。
但无论如何 , 都是赵姬先知道 , 再告知吕不韦 。
那么 , 赵姬如何知道自己怀孕?
孕吐反应?
月经未至?
反正肯定不是验孕棒测试 , 也绝不是 B 超查验 。
此处有两种情况 , 一则真的怀孕了 , 二则赵姬身体紊乱而误以为怀孕 。
至于是哪一种 , 难以确定 。需要靠下文佐证 。
下文中 , 赵姬归子楚(秦庄襄王) , “至大期时 , 生子政” 。
问题出在“大期”(读dà ji)上 。
此词在汉语中一般有四个意思 , 其中一个即女性足月分娩之日 。期(ji) , 即是足时 。古文中常见之词 , 如《左传·僖公十七年》“梁嬴孕过期” , 即超过十月 。
至大期时生 , 也就是足月分娩 , 也就是秦始皇在妈妈肚子里是呆够了十个月而出生的 。
则只有一个问题 , 无论孩子吕不韦的 , 还是子楚的 , 都不影响赵姬怀胎十月 , 大期而生 。
那么 , 这个“大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算的?
是从吕不韦与赵姬同居 , 知有身?
还是从赵姬跟随子楚后算 。原文是:“姬自匿有身 , 至大期时 , 生子政 。”
这让人疑惑 , 似乎是赵姬以她自己的时间算的 。
但在此应以子楚与赵姬相处为主的 , 所以 , 应当是二人相处之后而有的“大期” 。且子楚也没有任何怀疑 , 秦始皇刚生下来 , “子楚遂立姬为夫人” 。
按此 , 秦始皇之父应当是子楚 。
总之 , 司马迁在此写得多少有点语焉不详 , 前后留有显而易见的矛盾 。
应当说 , 司马迁对此持怀疑态度 , 故在此并不肯定 , 而在《秦始皇本纪》中则语气特别坚定 , 不留疑问 。
然则 , 同一人之出生 , 司马迁为何在同一书中出现两种记载?
这只能说 , 《吕不韦列传》中那种说法很流行 , 以至于可以“以假乱真” 。
人们对于这种事向来是津津乐道的 , 即便大汉的开国皇帝刘邦 , 人家也说他的老婆吕后跟审食其有一腿 , 事情还闹到了吕后的儿子孝惠帝那里 。
审食其不过是刘邦的一个跟班 , 刘邦起事时留下来帮刘邦照看家的而已 。吕后掌权后 , 当然重用了审食其的 , 因为这二人之间还有点特殊经历 。
比如在吕后在项羽营中做俘虏时 , 审食其一直跟随照顾的 。算是患难之交 。
但就是因为吕后对审食其好一点 , 于是很多人认为此二人不清不楚 , 连清代的赵翼都如此认为 。
问题就出在 , 这种事到底有还是无 , 谁也说不清楚 , 但似乎谁都愿意相信 。
关于秦始皇生父 , 相信一定如此 , 至少深深困扰过秦始皇 。
可以做几种假设:
第一 , 秦始皇确实为吕不韦之子 。
那么 , 疑点似乎很多 。子楚的反应 , 即是不正常 。
秦国公室的反应也很不正常 , 这种血统关系 , 其实非常重要 。至少对秦国公室来说是这样的 。但秦公室并没有后续动作 。
吕不韦的反应也不对 。
吕不韦接近子楚 , 无非想奇货可居 , 欲以钓奇 , 他钓的是富贵 。
而且是下了大本钱的 , 几乎是倾家荡产去支持子楚 , 自己又前后奔波 。以吕不韦之精明 , 能不动这点利害关系?
假设此事瞒不住 , 岂不是前功尽弃?吕不韦不会冒这种险 , 因小失大 , 其所不为 。
第二 , 秦始皇的生父就是子楚 。
疑问则是 , 吕不韦这个爸爸从何而来?
这可能性就比较多了 。政治斗争比较复杂 , 尤其当初秦国的形势 , 更加复杂 , 子楚以质子之身 , 完归秦国 , 而且还能上位 。
那必定受到各种质疑和挑战 。秦始皇接替 , 同样会遇到这种问题 。
造谣、攻讦、陷害均不稀奇 。以怀疑其身世为由而搬倒他毫不稀奇 。
但最终没有被搬倒 , 可见本身就是此类人编的 。如是真的 , 秦始皇危矣 。
在口口相传的故事和秦之记载中间 , 司马迁一定是仔细剖析过的 , 而且 , 他最终选择了相信秦始皇之父是秦庄襄王 。
但那个风行不衰的说法 , 他也没有忽视 , 而是放在了《吕不韦列传》中 , 至少 , 关于吕不韦的资料 , 司马迁得到的 , 此为一种 , 那么 , 即以此载之 , 但多少又留点疑问 , 以供后人论之 。
此类方法 , 是司马迁《史记》中常用的 。史书并非事事都可得到真凭实据 , 得尽其力求真 , 已算是良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