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三绝中以剑舞著称的是谁 唐代三绝指的是什么

前几天看到这样一个问题:谁知道皇帝御封的盛唐三绝是哪“三绝”?绝在何处?

唐代三绝中以剑舞著称的是谁 唐代三绝指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小编想起自己写过一首七言绝句:《草圣》:
李诗裴剑莫争辉,笔走龙蛇醉未归 。覆手风云翻手雨,功成一笑不沾衣 。
这首诗写的是盛唐书法家张旭,因擅长书法,被称为草圣 。诗中前两句提到的“李诗裴剑"指李白的诗和裴旻的剑舞 。
这就是皇帝御封的盛唐三绝 。
一、三绝的由来《新唐书·文艺传》记载 :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
可知,三绝的称号,出自于晚唐的皇帝唐文宗 。
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原名李涵,唐朝第十四位皇帝(除武则天和唐殇帝外 ) 。他是唐穆宗的儿子,唐敬宗的弟弟,唐武宗的哥哥,唐宣宗的侄子 。
唐文宗的哥哥唐敬宗被宦官杀死,因此李昂“幸运”地做了皇帝 。李昂即位以后,改元太和(827年至835年),下诏“盛唐三绝”正是在这一时期 。
另外,清朝学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三记载了两种三绝:
唐文宗太和中,诏以李白歌诗、张旭草书、裴旻剑舞为三绝,命翰林学士为之赞 。僖宗广明元年,车驾幸蜀,诏曰:“行在三绝:右散骑常侍李潼有曾、闵之行,职方郎中孙樵有扬、马之文,前进士司空图有巢、许之风,列在青史,以章有唐中兴之德 。”唐代留意风雅如此,谈之芬人齿颊 。
其中一个三绝,就是指唐文宗所说的盛唐三绝 。
【唐代三绝中以剑舞著称的是谁 唐代三绝指的是什么】另一个三绝,则是晚唐僖宗夸赞当时的三位人物:李潼孝顺、孙樵有文采、司空图志向高洁 。
李潼有曾、闵之行 。曾、闵,指曾参与闵损(闵子骞),二人皆孔子弟子,以有孝行著称 。
孙樵有扬、马之文,扬、马,指扬雄和司马相如,二人善于辞赋文章 。
司空图有巢、许之风,巢、许是巢父和许由,二人是上古传说时代的隐逸之士 。唐僖宗没有看走眼,唐亡以后,司空图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一岁 。
二、白歌诗唐文宗所说的三绝,首先是李白的歌诗 。歌诗是可以唱的诗,不能唱的诗是徒诗 。
李白最有名的歌诗,应该是给杨玉环写的《清平调》了: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
.....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
.....
要注意的是,这三首都是七言绝句 。唐朝的七绝,大多数都是可以歌唱的歌词 。
我们在清朝的钦定词谱中,可以看到不少词牌,例如《杨柳枝》《浪淘沙》,其实就是七绝,《纥那曲》、《啰唝曲》就是五绝,这也间接证明了很多诗其实就是歌词 。
三、裴旻剑舞裴旻[péi mín]是盛唐的一员武将,据《新唐书》记载,裴旻官至“左金吾大将军” 。裴旻曾镇守北平郡(治今河北卢龙),曾先后参与对奚人、契丹和吐蕃的战事 。
不过,晚唐的皇帝肯定看不到盛唐的裴旻舞剑,那他是怎么知道裴旻舞剑是一绝呢?
据《太平广记》记载:
开元中,将军裴旻居母丧 。诣道子,请于东都天宫寺画神鬼数壁,以资冥助 。道子答曰:“废画已久 。若将军有意,为吾缠结 。舞剑一曲 。庶因猛励,就通幽冥 。”
旻于是脱去服,若常时装饰 。走马如飞,左旋右抽,掷剑入云 。高数丈,若电光下射 。旻引手执鞘承之,剑透室而入 。
观者数千百人,无不惊況 。道子于是援毫图壁,飒然风起,为天下之壮观 。道子平生所画 。得意无出于此 。(出《独异志》)
可知,唐文宗称赞裴将军舞剑,应该是看到了吴道子的一幅壁画 。
于是说赞许裴旻舞剑,我感觉,不是说是赞许吴道子的画作 。假如没有吴道子出神入化的妙笔,裴将军的风采就只能想象了 。
四、张旭草书三绝中,张旭的草书我们至今还能够见到,看来书法比壁画幸运一些 。
《新唐书·文艺传》中描述的张旭,痴迷于书法,被称为张癫:
 旭,苏州吴人 。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世呼“张颠” 。初,仕为常熟尉,有老人陈牒求判,宿昔又来,旭怒其烦,责之 。老人曰:“观公笔奇妙,欲以藏家尔 。”旭因问所藏,尽出其父书,旭视之,天下奇笔也,自是尽其法 。旭自言,始见公主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意,观倡公孙舞《剑器》,得其神 。后人论书,欧、虞、褚、陆皆有异论,至旭,无非短者 。传其法,惟崔邈、颜真卿云 。
张旭和李白都喜欢饮酒,二人的风采,被杜甫写入了《酒中八仙歌》: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
挥毫落纸如云烟 。
结束语唐文宗被宦官扶持继位时,仅仅18岁 。年少气盛的皇帝励精图治,一心想重振李唐 。
太和九年(835年)甘露之变中,唐文宗被仇士良挟持,重用的大臣们被杀,自己也遭到软禁 。
此后的5年中,国家政事由宦官专权,皇帝成了傀儡,宰相只是行文书之职而已 。840年,年仅31岁的唐文宗抑郁而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