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部·卷十二原文_翻译及赏析天部·卷十二李昉

文章插图
○雪
《释名》曰:雪,绥也 。水下遇寒凝,绥绥然下也 。
《诗》曰:北风其凉,雨雪其滂 。
又曰:上天同云,雨雪雰雰 。(雰雰,雪貌也 。丰年之冬,必有积雪 。)
又曰:文王以天子之命,命将帅,歌《采薇》以遣之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又曰:蜉蝣掘阅,麻衣如雪 。郑玄注曰:"喻曹昭公君臣朝夕变易衣服 。麻衣,深衣也 。"
《礼》曰:孟春行冬令,则水潦为败,雪霜大挚 。
《传》曰:隐公九年三月庚辰,大雨雪 。平地尺为大雪 。(三月,今正月也 。大雪失时也 。)
又曰:楚子次于干溪 。雨雪,王皮冠,秦复陶,(秦所遗羽衣也 。)翠被,豹舄,执鞭以出 。
《易通卦验》曰:《干》得《坎》之《蹇》,则当夏雨雪 。
《诗推度灾》曰:逆天地,绝人伦,当夏雨雪 。
《大戴礼》曰:天地积阴,温则为雨,寒则为雪 。
《春秋元命苞》曰:阴阳凝而为雪 。
《史记》曰:东郭先生久待诏公车,贫困饥寒,衣弊,履不完 。行雪中,履有上无下,足尽践地,道中人笑之 。
《汉书》曰:汉女者,居东海养姑,姑女谗之于姑 。姑诣太守 。诉而杀之 。五月下雪 。
又曰:苏武使于单于,单于幽武置大窖中,绝,不与饮食 。天雨雪 。武卧齧雪 。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因以为神 。
又曰:壶广鞮单于,自将领万骑击乌孙,会天大雪,一日深丈余,人民畜产冻死 。
《续汉书》曰:赤眉入安定北地,逢大雪,坑谷皆满,多冻死 。
《晋书》曰:王恭衣鹤氅,雪中行,时人谓之神仙中人 。
又曰:太傅谢安,雪骤降,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客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
又曰:东瀛公腾(公姓司马,名腾 。)伐石勒,于常山屯营 。时天大雪 。有一处方数丈,融液,怪而掘之,得一玉马高尺许,以为晋家之瑞 。
《晋朝杂事》曰:太康七年,河阴雨赤雪二顷 。
《宋书》曰:大明中元日,雪花降殿庭,左将军谢庄下殿,雪暴衣白 。上以为嘉瑞,群臣皆作《雪花诗》 。
崔鸿《北凉录》曰:先酒泉南有铜驼山,大雨雪 。沮渠蒙逊遣工取之,得铜数万斤 。
《宋齐语》曰: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
《唐书》曰:郭元振为安西大都护 。时西突厥首领乌质勒部落强盛,款塞通和,元振就其牙帐计会军事 。时天大雪,元振立于帐前,与乌质勒言议 。须臾,雪深风冻,元振未尝移足 。乌质勒年老,不胜寒苦,会罢而死 。
《录异传》曰:汉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自出案行,见民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 。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 。"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
《韩诗外传》曰: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雪花曰霙 。
皇甫谧《高士传》曰:世莫知焦光所出,野火烧其庐,先因露寝 。冬雪大至,先袒卧不移,人以为死,就视如故 。
《穆天子传》曰:日中大寒,北风雨雪,有冻死人,天子作《黄竹诗》三章以哀民,曰:"我徂黄竹负閟寒 。"(閟,闭也 。音秘 。)
又曰:雨雪,天子猎于钘山之西河 。
《汉武内传》曰:西王母曰:"仙之上药有玄霜绛雪 。"
《烈士传》曰:羊角哀、左伯桃相与为死友 。闻楚王好士,欲往仕之,道遇雨雪,计不俱全,乃并衣粮与角哀,入树而死 。
《陆机别传》曰:机诛日,平地尺雪,时人以为冤 。
《曹摅别传》曰:摅为洛阳令,于时大雪,而宫门夜忽失行马 。摅曰:"此非他窃,理可保明,必是门士以疗寒 。"验之而具服 。
王子年《拾遗记》曰:穆王东至大扌戏之谷,西王母来进嵰州甜雪 。嵰州去玉门三十万里,地多寒,雪霜露著木石之上,皆融而甘,可以为果也 。
又曰:周灵王起昆昭之台,召诸方士 。有二人乘龙飞游之辇,王迎之上席,酣醒 。时天赤旱地裂,其一人先倡能为霜雪,王乃请焉 。于是引气一吸,则云起雪飞 。
又曰:广延之国去燕七万里,在扶桑东,其地寒,盛夏之日冰厚至丈 。常雨青雪,冰霜之色,皆如绀碧 。
《沙洲记》曰:自龙涸至大浸川一千九百里,昼肃肃,常有风寒 。七月,雨便是雪,遥望四山,皓然皆白 。
《西京杂记》曰:董仲舒曰:"太平之世,雪不封条,凌弭毒害而已 。"
《庄子》: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 。
《曾子》曰:阴气胜则凝为雪 。
《孟子》曰:滕文公卒,葬有日矣,天大雨雪,至牛目 。群臣请弛期,太子不许,惠公谏曰:"昔王季葬涡山之尾,滦水齧其墓,见棺 。文王曰:先君欲见群臣百姓矣 。乃出为帐,三日而后葬 。今太子亦宜曰先王欲少留而抚社稷,故使雪甚,弛期而更为日,比文王义也 。"太子曰:"善!"
又曰: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曰:"为人上而不与民同乐者,非也 。"
《晏子春秋》曰:景公时雨雪三日,公被狐白之裘见晏子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不寒 。"晏子曰:"古之贤君饱而知人饥,温而知人寒 。"公曰:"善!"乃脱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
《秦子》曰:今欲骋光日下,显白雪中,不可得也 。
《孙子》曰:昔卫君重裘累茵而坐,见路有负薪而哭之者,问:"何故也?"对曰:"雪下衣薄,是以哭之 。"于是卫君惧,见于颜色曰:"为君而不知民,孰以我为君!"于是开府金,出仓粟,以赈贫 。
《淮南子》曰:欲灭迹而走雪中 。
《金匮》曰:武王伐纣,都洛邑,阴寒,雨雪十余日,深丈余 。甲子平旦,不知何五大夫乘马车从两骑止门外,王使太师尚父谢五大夫宾幸临之,失不先闻,方修法服,太师尚父使人持一器粥出,进五车两骑曰:"先生大夫在内方对天子,寒,故进热粥却寒 。"粥皆毕,使者具以告尚父,尚父问武王曰:"客可见矣!五车两骑,四海之神与河伯雨师耳!"王曰:"不知有名乎?"曰:"南海神曰祝融,东海神曰勾芒,北海曰玄冥,西海曰蓐收 。"河伯雨师请使谒者于殿下门内引祝融五神,皆惊,相视而叹 。
《语林》曰:王子猷居山阴,大雪,夜开室命酌,四望皎然,因咏《招隐诗》 。忽忆戴安道时在剡,乘兴棹舟,经宿方至 。既造门而返,或问之,对曰:"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安道 。"
《氾胜之书》曰:取雪汁渍原蚕屎五六日,待释,手挼之,和谷种之,能御旱,故谓雪为"五谷精"也 。
《山海经》曰:由首之山,小咸之山,空桑之山,冬夏有雪 。
《论衡》曰:云雾,雨之征也 。夏则为露,并冬则为霜,温则为雨,寒则为雪 。雨露冻凝者,其由地发,不从天降 。
《琴操》曰:曾子耕太山下,雨雪,不得归,思父母,作《梁山操》 。
《广志》曰:云南郡四五月犹积皓雪,代郡以五月山阴犹宿雪,八月末复雪 。
宋玉对问曰:客有歌于郢中,始曰下俚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及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是其曲弥高而和弥寡 。
宋谢惠连《雪赋》曰:岁将暮,时既昏;寒风积,愁云繁 。梁王不悦,游于兔园,乃置旨酒,命宾友,召邹生,延枚叟 。相如末至,居客之右 。俄而微霰零,密雪下,王乃歌《北风》于卫诗,咏《南山》于周雅 。相如于是避席而起,逡巡而揖曰:"臣闻雪宫建于东国,雪山峙于西域,岐昌发咏于来思,姬满申歌于黄竹 。曹风以麻衣比色,楚谣以幽兰俪曲 。盈尺则呈瑞于丰年,袤丈则表沴于阴德 。其为状也,散漫交错,氛氲萧索,蔼蔼浮浮,瀌瀌奕奕,联翩飞洒,徘徊委积 。始缘甍而冒栋,终开帘而入隙;既因方而为珪,亦遇圆而成璧 。眄隰则万顷同缟,瞻山则千岩俱白 。于是台如重璧,逵似莲璐,庭列瑶阶,林挺琼树,皓鹤夺鲜,白鹇失素 。"
《楚辞·九辩》曰:雪霰纷糅 。(女救反 。)
又曰:魂来归兮,北方不可止 。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 。
又曰:霰雪纷其无恨些,云霏霏而承宇些 。
司马相如《美人赋》曰:时既西夕,玄阴晦冥,凉风萧然,素雪飘零 。
伏系之《雪赋序》曰:结阴凝雪,皎如帔素 。
谢灵运诗曰: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
乐府歌诗曰:皑如山上雪,皎如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
庾肃之《雪赞》曰:皓若天汉,色逾玉粲 。
李颙《悲四时》曰:云霮(徒敢反 。)(徒对反 。)以时兴,雪联翩而聚密 。枯林皦如琼乾,空岫朗若玉室 。
王韶之《咏雪离合》曰:霰先集兮雪霏霏,散辉素兮被檐庭 。曲室寒兮朔风厉,川陆涸兮百籁鸣 。
○霰
《释名》曰:霰,星也 。冰雪相搏,(补各反 。)如星而散 。
《说文》曰:霰,积雪也 。从雨散声 。
《诗》曰:如彼雨雪,先集维霰 。(霰,暴雪也 。《笺》云:雪自上遇温气而抟谓之霰 。)
《尔雅》曰:雨霰为消雪 。(郭璞注云:霰,冰雪杂下,故谓消雪 。)
又曰:雨雪相和为霰 。
《尚书洪范五行传》曰:盛阴,雨雪凝滞而冰寒 。阳气薄之,不相入,则散而为霰 。故沸汤之在闭器,而湛于寒泉则为冰;及雪之消,亦冰解而散 。此其验也 。
《韩诗》薛君注曰:霰,霙也 。
《曾子》曰:阴之专气为霰 。
○露
《释名》曰:露,虑也 。覆虑物也 。
许慎《说文》曰:露,润泽也 。从雨,路声 。
《诗》曰: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
又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又曰:《湛露》,天子燕诸侯也 。"湛湛露斯,匪阳不晞 。"
又曰:野有蔓草,零露抟(徒官反 。)兮 。
又曰: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如章反 。)
《礼》曰:立秋后五日白露降 。
又曰:季冬行秋令,则白露早降 。
又曰:天不爱其道,故天降甘露 。
又曰: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焉 。如将见之感时念亲也 。
又曰:王所以为顺而弗悖也,天降甘露 。
《易通卦验》曰:立秋白露下 。
《尚书中候》曰:尧时甘露降 。
《诗含神雾》曰:阳气终,白露为霜 。(宋均曰:白露,行露也 。阳终阴用事,故曰白露凝为大霜也 。)
《大戴礼》曰:露,阴阳之气也 。夫阴气胜则凝为霜雪,阳气胜则散为雨露 。
《礼斗威仪》曰:君治政,则轩辕之精散为甘露 。
《春秋繁露》曰:恩及于物,顺于人而甘露降 。
【王子猷居山阴文言文翻译】《春秋序》曰:桀无道,露冬下 。
《春秋元命苞》曰:霜以杀木,露以润草 。
又曰:阴阳散为露 。
《五经通义》曰:和气津液凝为露,露从地出 。
《吴越春秋》曰:子胥谏吴王,王怒,暮归,举衣出宫,宫中群臣皆曰:"天无霖雨,宫中无泥露,相君举衣,行高何为?"子胥曰:"吾以越谏王,王心迷,不听吾言,宫中生草棘,雾露沾吾衣 。"群臣闻之,莫不悲伤 。
《汉书》曰:宣帝元康元年,甘露降未央宫,大赦天下 。
又曰:平帝永平十七年,自春迄夏,多甘露降 。谒元陵,太常丞上言陵树叶上有甘露,令百官采之 。
又曰:成帝幸河东,祠后土,甘露降京师 。
又曰:宣帝诏曰:"乃者,凤凰集太山、陈留,甘露降未央宫,宜赦天下 。"
《后汉书》曰:桓帝永康元年秋八月,魏郡言嘉禾生,甘露降 。
范晔《后汉书》曰:明帝永平十七年,甘露降于原陵 。
谢承《后汉书》曰:吴郡沈丰为零陵太守,至官一年,甘露降,膏润草木 。
《东观汉记》曰:光武帝时,甘露降四十五里 。
又曰:明帝永平十七年,梦见先帝、光烈皇后,梦中喜觉,悲不能寐,明旦上陵,其日甘露降于陵树,帝令百官采之 。帝伏御床流涕也 。
《魏志》曰:明帝铸承露盘,茎长一十二丈,铜龙绕其根,立于芳林园,甘露乃降 。
又曰:明帝与东阿王诏曰:"昔先帝时,甘露屡降于仁寿殿前,灵芝生芳林园中 。自吾建承露盘已来,甘露复降于芳林园仁寿殿前 。"
《晋书》曰:皇甫谧幼时,有甘露降其柳树,谧母以食之,谓蜜也 。
《晋中兴书》曰:王者敬养耆老则甘露降于松柏,尊贤容众则竹苇受之 。甘露者,仁泽也,其凝如脂,其美如饴 。
《宋书》曰:文帝元嘉中,甘露频降,状如细雪 。
《隋书》曰:李德饶,赵郡柏人人也 。性至孝 。丁父忧,单缞徒跣,后甘露降其树,白鸠巢其庐 。
《豫章耆旧传》曰:太守陈蕃临郡二年,甘露降 。
《汝南先贤传》曰:新蔡郑敬、都尉高懿厅前槐树有白露,类甘露 。懿问掾属,皆言是甘露,敬曰:"明府德政未致甘露,但树汁耳 。"懿不悦,因称疾而去 。
《洞冥记》曰:勒毕国人长三寸,有翼,善言语戏笑,因名"语国" 。饮丹露为浆 。丹露者,日初出有露汁如珠也 。
又曰:东方朔游吉云之地,汉武帝问朔曰:"何名吉云?"曰:"其国俗常以云气占吉凶 。若吉乐之事,则满室云起,五色照着于草树,皆成五色露,露味甘 。"帝曰:"吉云五色露可得以尝不?"朔乃东走,至夕而还,得玄、黄、青露,盛之琉璃器以授帝 。帝遍赐群臣,得露尝者,老者皆少,疾病皆愈 。
又曰:元封二年,数过国献能言龟一头,长一尺二寸 。东方朔曰:"惟承树露以饮之 。"
王子年《拾遗记》曰:昆仑山有甘露,望之色如丹,著木石则皎然如霜雪,宝器承之如饴,人君圣德则下 。
周处《风土记》曰:白鹤性警,至八月露降,流于草上滴滴有声则鸣 。
《述仙记》曰:八月一日作五明囊,盛取百草头露,以之洗眼,眼明也 。
《老子》曰: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
《庄子》曰:姑射之山有神人焉,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
《鹖冠子》曰:圣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宁,中及万灵,则膏露下 。
《苏子》曰:夫人一代,若朝露之托桐叶耳,其与几何!
《吕氏春秋》曰:伊尹说汤曰:"水之美者有三危之露,(三危,西极山名 。)和之美者揭雩之露,揭雩之露其色紫 。"
《淮南子》曰:方诸取露于月 。(高诱注曰:方诸,阴燧也 。)
东方朔《神异经》曰:西北海有人长二千里,两脚中间相去千里,腹围一千六里,但日饮天酒五斗 。(张华云:天酒,甘露也 。)
又曰:黄父以雾露为浆 。
《古史考》曰:太古之初,民吮露精,食草木实 。
刘向《说苑》曰:吴欲伐荆,王令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怀弹于后园,露沾其衣者三朝 。王曰:"子求何苦,露沾衣如是?"对曰:"园中有树,其端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风噏露,不知螳螂在其后曲跗,(方无反 。)欲取其蝉 。而螳螂又不知黄雀居其后,延颈欲啄之 。然黄雀又不知臣操弹丸在其下,臣但捕其黄雀,不觉露沾衣 。此者为窥其利而不思患 。"王闻之,遂不伐荆 。
又曰:腾蛇游于雾露,千里不止 。
《汉武帝故事》曰:帝作金茎擎玉杯,以承云表之露,拟和玉屑服之以求仙 。
又曰:作铜承露槃,上有仙人掌以承露也 。
蔡邕《月令章句》曰:露者,阴液也 。释为露,凝为霜 。
《白虎通》曰:甘露者,美露也,降则物无不盛 。
又曰:露者霜之始,寒即变为霜 。
《论衡》曰:甘露味如饴,王者之太平应则降 。
《地镜图》曰:视山川多露无霜,其下有美玉 。
徐整《长历》曰:北斗当昆仑山,气运注天下,春夏为露 。
崔豹《古今注》曰:《薤露》,丧歌,言人命如薤上露,易晞灭也 。其一章曰:"薤上露,何易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何时归 。"
《瑞应图》曰:露色浓甘者,谓之甘露 。王者施德惠则甘露降其草木 。
又曰:甘露者,美露也,神灵之精,仁瑞之泽 。其凝如脂,其甘如饴,一名膏露,一名天酒 。
又曰:王者德至于天,和气感则甘露降于松柏 。
《山海经》曰:仙丘降甘露,人常饮之 。
又曰:诸沃之野,摇山之民,甘露是饮,不寿者八百岁 。
《列星图》曰:天乳一星,在氐北,主甘露 。占 。若明而润,则甘露降;不然,则否也 。
《楚辞》曰: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采秋菊之落英 。
《张衡奏事》曰:飞尘增山,雾露增海 。
曹植《魏德论》曰:玄德洞幽,飞化上蒸,甘露以降,蜜淳水凝,睹阳弗晞,琼爵是承,献之帝朝,以明圣征 。
曹植《承露盘铭叙》曰:夫形能见者莫如高,物不朽者莫如金,气之清者莫如露,盛之安者莫如盘,乃诏有司,铸铜建承露盘于芳林园 。
《束晳集》曰:薄冰凝池,非宗庙之宝;零露垂林,非缀冕之饰 。
上一章回目录下一章
王子猷见戴安道文言文答案1. 王子猷访友阅读答案原文: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 。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译文:
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一次夜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仆人斟上酒 。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 。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 。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 。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2. 英语翻译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试译如下:王子猷居住在浙江山阴县(今绍兴),有一天夜里下起了大雪,他睡觉睡醒了,推开卧室门出来命(仆人)斟上酒,他一边喝酒,一边四下里一望,只见周围一片明亮洁白.于是他起身徘徊,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忽然记起戴安道来.当时戴安道在浙江剡县(今嵊县),于是他立即连夜乘小船去剡县拜访戴安道,经过一宿才到达剡县,他来到戴安道门前,没有上前就返回山阴县了.别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兴而来的,(现在)兴尽而归,为什么一定得见到戴安道呢?”这应该是最准确的翻译了.希望对你有用.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小题1:(1)原因、缘故 (2)有人
小题1:B
小题1:时/戴在剡
小题1:(1)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安道家门前没进去却又转身返回 。
(2) 苔鲜的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青,映入竹帘里 。
小题1:率真、任性、潇洒不羁、豁达、乐观 。(答对一点即可)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
小题1:例句中与B中“而”的用法都是表顺承关系 。
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 。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如“方”、“造”的理解要准确 。
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文章中人物的鲜明的思想个性 。
4. 文言文< >"王子猷居山荫原文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仿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译文
王子猷住在山阴 。一天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打开窗户,命仆人斟上酒 。看到四面皎洁的月光,他于是感到神思彷徨,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 。忽然怀念起戴安道 。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 。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 。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5. 文言文解释,急原文: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 。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译文:
王徽之字子猷,弃官后住在山阴,一天夜晚下大雪,他睡觉醒来,打开房门,命仆人酌酒,四周望去,白茫茫一片 。就起身徘徊,吟咏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戴安道(戴逵字安道) 。当时戴安道在剡县,王子猷就在夜晚乘小船到戴安道那里去 。走了一夜才走到,到戴安道门前却不上前敲门就又返回了 。有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王子猷回答说:“我本来是乘兴而来,现在兴尽就返回家,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安道?” 原文: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 。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译文:
王徽之字子猷,弃官后住在山阴,一天夜晚下大雪,他睡觉醒来,打开房门,命仆人酌酒,四周望去,白茫茫一片 。就起身徘徊,吟咏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戴安道(戴逵字安道) 。当时戴安道在剡县,王子猷就在夜晚乘小船到戴安道那里去 。走了一夜才走到,到戴安道门前却不上前敲门就又返回了 。有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王子猷回答说:“我本来是乘兴而来,现在兴尽就返回家,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安道?”
原文: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 。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译文: 王徽之字子猷,弃官后住在山阴,一天夜晚下大雪,他睡觉醒来,打开房门,命仆人酌酒,四周望去,白茫茫一片 。就起身徘徊,吟咏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戴安道(戴逵字安道) 。当时戴安道在剡县,王子猷就在夜晚乘小船到戴安道那里去 。走了一夜才走到,到戴安道门前却不上前敲门就又返回了 。有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王子猷回答说:“我本来是乘兴而来,现在兴尽就返回家,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安道?”
6. 《戴逵》文言文翻译王子猷居山阴 。
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 。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 。
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yóu ,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五儿子),居住在山阴,一次晚上下大雪,他从睡梦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令仆人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 。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 。
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 。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 。
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
【古文翻译器 白话文译古文在线】白话文转文言文翻译器古文翻译器
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 。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拥有的话,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追求道义 。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想得到的,因此我不苟且偷生;死是我所厌恶的,但还有比死更令我厌恶的,所以有的灾祸,我也并不躲避 。
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能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东西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避开祸患的办法,有什么不能采用呢?这样做就可以生存,却有人不采用它;照此就可以避祸,却有人不采纳它 。
由此,可知人们所追求的有胜过生命的,所厌恶的有胜过死亡的 。
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样的本性,人人都有,只是道德高尚的人能够不丧失这种本性罢了 。
一筒米饭,一碗菜汤,有了它就能活命,得不到它就会死亡 。
但如果吆喝着施舍,路过的人也不愿接受;如果践踏过再给人家,即使要饭的也不屑一顾 。
对于优厚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好处呢?难道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结识的穷苦人感激我的恩德吗?从前情愿舍弃生命也不愿意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而接受了;从前情愿舍弃生命也不愿意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侍奉而接受了;从前情愿舍弃生命也不愿意接受,现在却为了自己所结识的穷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它: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仁善的天良 。
注释1.欲:想要,喜欢。
所欲:想要的东西 。
2.熊掌:熊的脚掌,是极珍贵的食品 。
3.得兼:即“兼得”,同时获得 。
兼,同时进行几件事或据有几样东西 。
4.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取:选取 。
舍生而取义者也,取:求取5.所欲有甚于生者,甚:重要 于:比6.苟得:苟且取得 。
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
7.患:祸患,灾难 。
8. 辟:通“避”,躲避 。
9. 如使:假如,假使,下文“使”同义 。
10. 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 。
者,……的办法 。
11.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1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的人不用 。
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13.非独:不单,不仅 。
14.勿丧:不丢掉,不丧失 。
丧:丢失 。
15.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
16.豆:古代一种木制盛食物的器具,高足,上呈圆盘形 。
有木制,陶制等,用来盛肉或其它食品 。
17.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吃 。
尔:助词 。
《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 。
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面而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 。
他说,我就是不肯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般地步的 。
这人始终拒绝侮辱性的施舍,后来饿死了 。
呼:吆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18.蹴(cù)尔:用脚踢着给他 。
蹴:用脚踢 。
19.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认为不值得,指不愿意接受 。
2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如果不辨别它是否合乎礼与义就接受高官厚禄 。
万钟,这里指高官厚禄 。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 。
则,连词,这里表示假设,意为如果 。
辩,同“辨”,辨别 。
21. 何加:有什么益处 。
加:增加,指带来好处 。
22.奉:侍奉 。
23.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吗?.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
与,同“欤”,语气助词,译为"吗" 。
读"yú" 。
得我:得于我,感激我的恩德 。
24.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
乡,通“向”,原先,从前 。
25. 已;休,罢,停止 。
26. 本心:天性,天良 。
27.是故:这样的原因,因此 。
28.能:能够 。
古文在线翻译器
山梁货店市肆,养鹦鹉甚惠 。
东关口市肆有料哥,亦能言 。
两店携二鸟相较:鹦鹉歌一诗,料哥随和,音清越不相上下 。
料哥再挑与言,不答一字 。
人问其故,曰:“彼音劣我,而黠胜我,开口便为所窃矣 。
”臬司有爱子 。
病笃,购以娱之 。
贾人笼之以献 。
鹦鹉悲愁不食,自歌曰:“我本山货店中鸟,不识台司衙内尊 。
最是伤心怀旧主,难将巧语博新恩 。
”留之五日,苦口求归,乃返之山货店,垂颈气尽万历年间事也 。
山梁货店的鹦鹉十分聪明 。
东关口店铺的鹩哥,也会说话 。
两家店拿这两只鸟作比较:鹦鹉吟了一首诗,鹩哥也说了同样的一首 。
鹩哥又说了些,鹦鹉却不说了,别人问鹦鹉为何这样,鹦鹉说,他说话的本领不如我,却十分狡猾,我一开口他就偷学去 。
臬司的爱子,病的很重,买下鹦鹉作为消遣,山梁货店得老板把鹦鹉用笼装上,献给了他 。
鹦鹉悲愁不肯吃食,自言道:“我本是山货店中鸟,不认识尊贵的臬司大人 。
我最怀念我的老主人,无法用精妙的语言波的新主人你的喜爱 。
”鹦鹉在臬司家中呆了5天,哀求回去,最后终于得到自由,回到山货店中,可是一到那里就垂颈而亡了 。
这是明万历年前的事情
【文言文翻译器】文言文翻译器南史.隐逸下
南史卷七十五列传第六十五隐逸(上) 陶潜 宗少文(孙)测(从弟)或之 沈道虔 孔淳之 周续之 戴颙 翟法赐 雷次宗 郭希林 刘疑之 龚祈 朱百年关康之 辛普明 楼惠明 渔父 褚伯玉 顾欢 卢度杜京产 孔道徽(京产子)栖 剡县小儿 《易经》中说君子的处世方法有四条,说的是出处进退的意思 。
所以有的人在朝做官而未改变志向,有的人去江湖隐居而得到了永久的归宿 。
隐居不出的人很多,他们的情况也是各种各样的 。
假若内在的道德修养很充足,形迹幽而不显,藏身于深山,隐名于幽谷,以仁义来摆脱精神枷锁的束缚,将形神与天地溶为一体,那么,在世俗的名教之外,的确还别有一番风致 。
所以尧帝封有非圣之人,孔子则以隐而不仕为悖谬 。
次一等的则高扬独往独来的气节,把做官不做官都看得很轻 。
有的思虑虽周全然而后来却懊悔,有的等事后方才知道危险,有的怀志不伸,便在高山大泽边吟诗自乐以排遣幽愤,这些都是想以宇宙万物表达自己的心愿,藉风云来表达自己的逸怀浩气 。
这样,若想实现抱负,恐怕未必能成功,所以还须培养和保持淡泊的心胸,以文章为自己的事业 。
不然的话,与山中的樵夫,又有什么两样呢?假如像陶潜这样一类人,有的做官而不求闻达,退隐而不评议世俗;有的隐没踪迹保全自身,信奉儒学;有的隐埋行踪于江湖之上,有的藏匿名姓于山岩之下,这些都是从前的隐没自身的一类人啊 。
如今一并加以收集,作为《隐逸篇》的内容 。
又在齐梁之交时,有僧人释实志,虽然处世不是明显的隐没行迹,但他的思想符合无声无息一类,考核他的行为,也是世俗之外的人 。
因而也附在《隐逸篇》中 。
陶潜陶潜字渊明,一说字深明,名元亮 。
寻阳柴桑人,晋大司马陶侃的曾孙 。
自幼就有高雅的志趣,他家屋边有五棵柳树,故曾作《五柳先生传》说: 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知晓他的姓名 。
平日好静而寡言,不慕荣华富贵 。
喜欢读书,不拘泥于字面上的解释,常在理解书中的含意时,便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
生性好饮酒,但因家境贫困不能长年有酒 。
亲朋故旧知道他的境况,有时准备好酒菜请他来饮,他去后常常是把所备之酒喝光,求个一醉方休 。
喝醉后就离去,也从来不会舍不得离开,他的住房家徒四壁,又很破旧,不能遮光和风雨 。
穿的是破烂的粗布短衣,常常少吃少喝,然而他却悠然自得 。
经常写文章来自求欢娱,这些文章都表明自己的心迹,忘却世俗的得失,以此来度过自己的一生 。
这实际是他的自叙,用来介绍自己的生活情况,当时的人称此传为实录 。
渊明父母年老,家境贫寒,被举荐为江州祭酒,但又不堪忍受小州吏的卑贱地位,不久就辞官回家了 。
州里又来聘请他作主簿,不就任,亲自在田里耕作以养活自己,因此劳累成疾 。
江州刺史檀道济来看时,他已经卧床多日,瘦弱不堪了,道济说:“有德的人处于世上,天下混乱时就隐居,天下太平时就出来从政 。
今您处在太平盛世,为什么要这样自讨苦吃呢?”渊明回答说:“陶潜怎敢自比贤者,志趣也没有达到那种境界 。
”道济送给他米和肉食,渊明不受,挥手请他离去 。
后来又任镇军、建威参军,他对亲朋故旧说:“我想暂且做个县令,得点薪俸作为今后隐居的费用,你们说可以吗?”将军府管事人员听说后,便安排他任彭泽县令 。
渊明赴任,不带家眷,他送了一个僮仆给在家乡的儿子,并带书信一封,信中说:“你每日的生活费用,完全靠自己耕作来供给,恐有困难,现派此人,帮助你做些砍柴担水的事 。
此人虽是仆人,但也是父母养育,你要好生对待他 。
”县府的公田他全部命种秫稻,以作酿酒之用,妻子坚决要求种粳稻,用作饭食,才命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
寻阳郡派督邮来彭泽县检查政绩,县吏禀明陶潜应穿戴好官服参见,陶潜叹息说:“我不能为了五斗米的区区官俸而向乡里小儿卑躬屈节 。
”当天便留下官印离职而去,去时作《归去来》以表心迹: 归去吧,田园快要荒芜,又何必还要犹豫徘徊?既然明白从前将自己的心志,枉作了形体的仆役,又何苦独自一人惆怅?^悲?已经领悟过去了的事无法追悔,而未来的日子尚可补追 。
幸好在迷途上走得不远,顿感今日决断正确,而过去实在错谬 。
小舟轻荡向前疾驶,轻轻的晨风吹动我的衣襟,向行人探问前面的路径,只恨天色刚明晨光微亮 。
终于可以望见我家的寒门草舍,心潮欣喜地向前疾奔 。
小仆欢跳着前来迎接,幼子早就等候在门前 。
庭院的小路快要荒芜,只有松树依旧,菊花仍鲜,手牵着幼子走进内室,桌上有美酒满樽 。
拿过酒壶酒盅我自斟自饮,闲观庭树喜上容颜 。
倚着南窗寄托傲世的心志,深知住处虽小可以安身 。
整日在庭院中漫步有无穷乐趣,家门虽设但又总是关着 。
有时拄拐杖在四处周游漫步,时时抬头向远方凝观 。
白云无心,自由自在地飘出山岫,小鸟倦飞,也知道回还 。
月影渐渐模糊,夕阳将要下山,我手抚着孤傲的松树,久久不舍回还 。
归去吧,让我断绝与官场的交游,既然已与世俗相别,又何必作什么追求 。
在家中与亲人拉拉家常话,弹琴和读书也可解脱忧愁 。
农人告诉我春天已经来到,将要去耕种村西的田畴 。
有时我乘坐一辆篷车,有时划着一叶小舟,不但穷尽了幽深...
文言文翻译
先妣事略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 。
年十六,来归 。
逾年,生女淑静 。
淑静者,大姊也 。
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 。
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 。
又一岁,又生有功 。
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 。
”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 。
”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 。
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 。
”以二子肖母也 。
孺人讳桂 。
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 。
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 。
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 。
入城,则缉纑,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
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 。
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 。
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 。
室靡弃物,家无闲人 。
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 。
户内洒然 。
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
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铒,率人人得食 。
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 。
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
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
孺人卒,母何孺人亦卒 。
周氏家有羊狗之疴 。
舅母卒;四姨归顾氏,又卒,死三十人而定;惟外祖与二舅存 。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 。
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 。
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 。
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 。
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 。
世乃有无母之人 。
天乎,痛哉!【译 文】 先母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 。
十六岁嫁到我家 。
第二年,生下女儿淑静 。
淑静,就是我的大姊 。
过一年,生下我,又一年生下一男一女,一个生下就死了,另一个也只活了一年 。
又过了一年,生下有尚,怀孕十二个月 。
第二年生淑顺,过一年生有功 。
有功生下以后,先母比哺养前几个儿女时更加强健 。
然而她常常皱着眉头对几个女佣说:“我苦于生孩子这样多 。
”有一个老婆子用一杯水盛着两个田螺送上来,说:“把这杯水喝了,以后就不会常怀孕了 。
”先母举起杯,把水一气喝完,从此失声变哑,不能说话 。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病故 。
儿女都还小,看见家里大人哭,也跟着哭,但是还以为娘是睡着了 。
真是伤心啊!接着,家里请来画工为先母画遗像,把两个孩子带到画工眼前,对他说:“遗像鼻子以上照有光画,鼻子以下照淑静画 。
”因为这两个孩子面容象母亲 。
先母名桂 。
外曾祖父名明;外祖父名行,是太学生;外祖母姓何 。
外祖父世世辈辈住吴家桥 。
吴家桥在昆山县城东南,离城三十里,经过千墩浦,到南直桥,沿着小河往东就到 。
村子里聚居着许多人家,全都姓周 。
外祖父和他三个哥哥都因为富有而出名,为人忠厚正直 。
外祖父常常和和气气和村里人谈家常,看到小辈外甥侄子个个都喜爱 。
先母到吴家桥娘家,就做棉花活 。
进城回婆家,就搓麻捻线,常常点盏小灯,劳动到深更半夜 。
外祖父三天两天差个人来送点东西 。
家里不缺吃食,先母却终日劳苦象是穷得揭不开锅 。
冬天生炉火用的炭屑,叫丫环做成炭团,一颗挨一颗晒在台阶下面 。
屋里没有废物,家里没有闲人 。
儿女大的牵着衣服,小的抱在怀里,手里还不停地缝缝补补,间间房里干干净净 。
待佣人有恩惠,佣仆虽然被责打了,背后也不忍心责怪她 。
吴家桥每年要送来鱼、蟹、糕饼,总是人人可以吃到 。
家里人听说吴家桥有人来,个个都欢喜 。
我七岁时和堂兄有嘉进学塾读书 。
每逢阴雨天气,堂兄总是在学塾里过夜,我心里舍不得和他分开,但是却不能留住,必定要赶回家 。
先母常在半夜醒来,叫我低声背诵《孝经》,要我背诵得没有一个字错漏,她才高兴 。
孺人故世以后,外祖母何孺人也病故了 。
周家染上了瘟疫 。
舅母病故;四姨妈嫁在顾家,又病故;一连死了三十个人才停止 。
只有外祖父和二舅还健在 。
孺人故世十一年后,大姊淑静嫁给王三接,这婚事是孺人生前应允的 。
故世十二年后,我补上了生员,十六年后,我娶妻,婚事也是孺人生前给我订定的 。
一年以后我有了个女儿,我们夫妇都很喜爱女儿,格外想念孺人 。
夜半三更,和妻子一同流着眼泪,回想她生前的几件事,仿佛象是昨天发生的一样,别的什么,都记不起来了 。
世界上竟有没有娘亲的人么!天啊,多么悲痛啊!
【文言文翻译网】文言文翻译器明天用文言文怎么说?
明天用文言文说可以是“明日” 。
明日本身就是一个文言文词语: [tomoow] 明天 明日徐公来 。
——《战国策·齐策》 明日造朝 。
——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还可以用翌日、来日、次日 ==================== ◎ 来日 láiì (1) [the futue;days to come]∶将来的日子;未来 来日方长 (2) [next day]∶第二天 来日早朝 【 ?h 典 网】
文言文翻译器
六月天?庀铝怂أ业男难e很?n?C耖g谣言四?起,谣言越大越猖狂 。
想到我是孤?者,心中苦???n难忘,如此小心真可?z 。
好像大病痛一?觥?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 。
作者是一个受当朝权贵排挤的贵族,他眼见朝政腐败,世风日下,国家濒于危亡,因而忧伤不已,对昏愦的国王和专权的群小充满愤恨 。
全诗如下: 正月繁霜.我心忧伤.民之讹言.亦孔之将. 念我独兮.忧心京京.哀我小心.癙忧以痒. 父母生我.胡俾我?.不自我先.不自我后. 好言自口.莠言自口.忧心愈愈.是以有侮. 忧心??模钗椅蘼唬裰薰迹⑵涑计停? 哀我人斯.于何从禄.瞻乌爰止.于谁之屋. 瞻彼中林.侯薪侯蒸.民今方殆.视天梦梦. 既克有定.靡人弗胜.有皇上帝.伊谁云憎. 谓山盖卑.为冈为陵.民之讹言.宁莫之惩. 召彼故老.讯之占梦.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 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 维号斯言.有伦有脊.哀今之人.胡为虺蜴. 瞻彼阪田.有菀其特.天之?N我.如不我克. 彼求我则.如不我得.执我仇仇.亦不我力. 心之忧矣.如或结之.今兹之正.胡然厉矣. 燎之方扬.宁或灭之.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终其永怀.又窘阴雨.其车既载.乃弃尔辅. 载输尔载.将伯助予. 无弃尔辅.员于尔辐.屡顾尔仆.不输尔载. 终逾绝险.曾是不意. 鱼在于沼.亦匪克乐.潜虽伏矣.亦孔之?荩?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虐. 彼有旨酒.又有嘉?ィ⒈绕淞冢枰隹自疲?念我独兮.忧心殷殷. ??毡擞形荩接泄龋窠裰蘼唬熵彩?粒?哿矣富人.哀此?亩溃? 全诗翻译如下: 六月天?庀铝怂أ业男难e很?n?C耖g谣言四?起,谣言越大越猖狂 。
想到我是孤?者,心中苦???n难忘,如此小心真可?z 。
好像大病痛一?觥? 父母生我那?初,?楹问刮以獠】唷2辉诔錾乙郧埃辉谒懒宋乙葬帷? 好言是?哪憧诔觯?貉砸?哪憧谕拢?n?衷?碓郊又兀绞怯腥?砥畚辍? ?n心使我把眉蹙,想我命舛不受福 。
人??本是?o罪的,可连臣?W也遭辱 。
真正可?z我这人,??暮翁?得幸福 。
眼看?貘f往下飞,不知停在谁家屋? 看著那??人?淞郑中郊?柴密密生 。
人??如今正遭难,可天看去?y昏昏 。
既能这?幼?Q定,?]人不受到侵凌 。
上帝高高在天上,谁敢?δ?碓骱蓿? 说山?楹伟Ó制剑靠缮蕉际谴?辍C耖g谣言四?起,?]人?意去过?? 。
曾召元老?碚?教,?s只向他???羟椤K??自命是圣人,?貘f雌雄谁辨清 。
说天?楹芜^於高?谁敢触它不??腰 。
那地?楹芜^於厚?谁敢不作小步走 。
人??呼?发此言,道理说得有根源 。
可?z如今这些人,?s像蛇虫逃避人 。
看那土田薄又?,?s在那里长茂苗 。
天用风雷摧??我,如不?傥乙ش虻埂? 它又那??砬笪遥┛职盐业貌坏健R坏┑梦矣职谅 挥梦?把我?? 。
心里?n愁这麽多,像有结子塞住它 。
如今那些?陶撸?楹稳绱嗽熳?骸? 大火正在?猛姓l能把它?绻猓亢蘸??大那西周,竟被褒姒把它亡 。
久?咽?y?n?遥直魂?雨?碚勰ァJ参镆呀?装好?,?G???板?要破 。
你那什物要??下,只?明人?椭遥?G你的?箱板,加固你的??容? 。
?念你的驾?人,不??你的?中物 。
终於越过危险地,可你竟不以?橐狻? 鱼?罕驹谡映剀S,如今在池也不?贰?v是??伏深水中,仍然看得很明确 。
心里少?g多?n?],想到?鼙┡啊K??有的是美酒,又有各种好菜肴, 左右?舍都和睦,又与亲戚十分好 。
念到我是孤?人,感到心痛多??馈? 小人也给他房屋,?陋之人给爵? 。
人民啥?右?]有,天??赫ギ?鱼肉 。
最好过的是富人,?؛?哀?z这孤? 。
古文在线翻译器
养鹦鹉甚惠:鹦鹉吟了一首诗,献给了他 。
鹦鹉悲愁不肯吃食:“我本是山货店中鸟,鹩哥也说了同样的一首 。
鹩哥又说了些 。
” 臬司有爱子 。
病笃,购以娱之,音清越不相上下,自歌曰:“我本山货店中鸟,不识台司衙内尊 。
最是伤心怀旧主,难将巧语博新恩 。
”留之五日,苦口求归,自言道山梁货店市肆,乃返之山货店,垂颈气尽 万历年间事也 。
山梁货店的鹦鹉十分聪明,哀求回去,最后终于得到自由 。
两家店拿这两只鸟作比较,鹦鹉却不说了,别人问鹦鹉为何这样,鹦鹉说,他说话的本领不如我,却十分狡猾,我一开口他就偷学去 。
臬司的爱子,病的很重,不认识尊贵的臬司大人 。
我最怀念我的老主人,无法用精妙的语言波的新主人你的喜爱 。
”鹦鹉在臬司家中呆了5天 。
人问其故,曰:“彼音劣我,而黠胜我,回到山货店中,可是一到那里就垂颈而亡了 。
东关口店铺的鹩哥,也会说话 。
料哥再挑与言,不答一字 。
贾人笼之以献 。
鹦鹉悲愁不食,开口便为所窃矣 。
东关口市肆有料哥,亦能言 。
两店携二鸟相较:鹦鹉歌一诗,料哥随和,买下鹦鹉作为消遣,山梁货店得老板把鹦鹉用笼装上...
古文翻译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原文及翻译 。
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 。
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 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
因起彷徨,咏 左思招隐诗 。
忽忆戴安道 。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 。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 而返 。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王卫军云:“酒正引人着胜地 。
” 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 。
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 。
遇桓于岸上过, 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 。
”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 试为我一奏 。
”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 。
弄毕, 便上车去 。
客主不交一言 。
王子猷曾经暂时借住别人的空房,随即叫家人种竹子 。
有人问他:“暂时住一下,何必这样麻烦!”王子猷吹口哨并吟唱了好一会,才指着竹子说:“怎么可以一天没有这位先生!” 王子猷住在山阴县 。
有一夜下大雪,他一觉醒来,打开房门,叫家人拿酒来喝 。
眺望四方,一片皎洁,于是起身徘徊,朗诵左思的《招隐》诗 。
忽然想起戴家道,当时戴安道住在剡县,他立即连夜坐小船到戴家去 。
船行了一夜才到,到了戴家门口,没有进去,就原路返回 。
别人问他什么原因,王子猷说:“我本是趁着一时兴致去的,兴致没有了就回来,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 卫将军王荟说:“酒正好把人引入一种美妙的境界 。
” 王子猷坐船进京,还停泊在码头上,没有上岸 。
过去听说过桓子野擅长吹笛子,可是并不认识他 。
这时正碰上桓子野从岸上经过,王子猷在船中,听到有个认识桓子野的客人说,那是桓子野 。
王子猷便派人替自己传个话给桓子野,说:“听说您擅长吹笛子,试为我奏一曲 。
”桓子野当时已经做了大官,一向听到过王子猷的名声,立刻就掉头下车,上船坐在马扎儿上,为王子猷吹了三支曲子 。
吹奏完毕,就上车走了 。
宾主双方没有交谈一句话 。
王子猷居山阴 文言文王子猷雪夜访戴居什么意思王子猷雪夜访戴原文翻译赏析
[南朝·宋]刘义庆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翻译:
王子猷住在山阴时,一天夜里下起了大雪,他从睡梦中醒来,打开房门,叫下人倒上酒,他边喝酒边遥望着室外晶莹纯净的世界 。于是起身徘徊,油然吟出左思《招隐》的句子,忽然想起了戴安道 。当时戴安道正在绍兴,他立即就乘
着小船前往 。经过—夜的航程才到达,可他却并不造访戴安道而回来了 。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说:“我本来乘着兴致和意趣前去造访戴安道,一路上尽情感受了这种意趣就回来了,何必再见到戴安道呢?”
王子猷雪夜访戴赏析:
一、内容梳理
第一、二句
王子猷大雪夜咏《招隐》诗,思念戴安道 。
第三、四句Ⅱ目王子猷当夜乘船去“剡”,到达后,不访而返 。第五句Ⅱ目王子猷回答别人:“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
写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兴尽而返的故事,反映当时土族知识分子任性放达的精神风貌 。
二、
重点字词句
1
常用词理解
(1)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就”,这里解释“到…..那里去” 。
(2)
人问其故
“故”,这里解释“原因” 。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制造 。《公输》)
(2)
兴吾本乘兴而行(兴趣、兴致)
水波不兴(起 。《核舟记》)
大楚兴(兴起、建立 。《陈涉世家》)
3.
句子翻译
例句1夜大雪,眠觉
分析:
“大雪”翻译为“下大雪”;“眠”翻译为“从睡梦中” 。
例句2四望皎然 。
分析:
“皎然”翻译为“晶莹纯净的世界” 。亲,满意吗,别忘了及时采纳和小红花送上哦,谢谢
关于王子猷的资料和他的两篇古文加翻译(不包括《人琴俱亡》)王子猷是何许人也?他叫王徽之,是东晋鼎鼎大名书法家、写《兰亭集序》和独笔鹅的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 。字子猷 。
编辑本段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译文
王子猷(yóu
,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五儿子),居住在山阴,一次晚上下大雪,他从睡梦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令仆人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 。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 。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 。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 。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人物分析
从《王子猷雪夜访戴》可看出,王子猷是一个性情潇洒的人 。
《世说新语》中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未至而返,人们问之,他答道:“吾本乘兴而来,兴尽何必见戴?”一语道出了名士潇洒自适的真性情 。
王子猷这种不讲实务效果、但凭兴之所至的惊俗行为,十分鲜明地体现出当时士人所崇尚的“魏晋风度”的任诞放浪、不拘形迹,有窥一斑而见全豹之效 。眠觉、开室、命酒、赏雪、咏诗、乘船、造门、突返、答问,王子猷一连串的动态细节均历历在目,虽言简文约,却形神毕现,气韵生动 。
- 闪刀姬卡组构建
- 家里蚊子多怎么办
- 可可粉可以直接冲水喝吗
- 1974年12月14号阴历是多少 1974年12月14日阴历是什么星座
- 家里养鹦鹉好不好(家里养鹦鹉好不好养)
- 全球圈粉无数的十款国产手机 国产十大排名手机
- 过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的风俗来历 压岁钱的寓意是什么
- 嗓子疼不能吃什么 嗓子疼能吃榴莲吗
- 免蛇牛羊今晚开个什么号 今晚上出什么生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