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刘恒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刘恒是谁的儿子

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通报,确认江村大墓就是汉文帝的霸陵!

汉文帝刘恒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刘恒是谁的儿子

文章插图

一时热度飞升,但问题来了,汉文帝是谁呢?他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呢?
很多人都认为他为人宽厚仁慈、勤俭节约,更是“文景之治”的开启者 。
但很多人都不知道,汉文帝刘恒竟是一个城府极深的人 。下面我为大家揭露一下事实真相 。
吕后专制,卖傻自保汉文帝出身不怎么好,母亲薄姬曾是魏王豹的妃子 。
所以一出生就不受自己便宜老爸刘邦的待见 。
【汉文帝刘恒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刘恒是谁的儿子】史书记载“自有子后,希见”
所以老早就收拾包袱,离开了长安城,来到了代地,当起了他的代王 。
刘恒原以为自己一生就这么平平淡淡地过了......
但谁知道自己老爹去世后,吕后专制,他的恶梦才刚刚开始 。
他还没一点点准备,吕后就已经开启了她的“杀子之路 。”当然杀掉的不是她的亲儿子 。
但是刘邦最喜欢的赵如意、想拉拢的刘友、刘恢......一个一个同父异母的兄弟都挂掉了 。
刘恒知道很快就会轮到自己了,所以平日里表现得就像个二楞子 。
当然吕后也不傻,派人去打探虚实,刘恒便整天装傻,总算打消了吕后的顾虑 。
这样才逃过一死,不过似乎打通刘恒的任督二脉,开启了刘恒一生的“演员”之路 。
胆大心细,手腕老练吕后死后,少帝刘弘被废,大臣们纷纷商议立新老板的事 。
由于刘恒平时宽厚仁慈,名声极好,又有孝心 。
关键还是傻乎乎的,便于控制,于是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人想扶持刘恒登上了帝位 。
刘恒做梦都想不到自己能够继任皇位 。
于是他到达长安郊外时,仍然是先派人探听风声,再作下一步打算 。
在当时的形势下,一个诸侯王想要登上皇位,稍有不慎就会脑袋搬家 。
而汉文帝的每一步都计算得非常好,先示弱,再立威 。
此时,汉文帝刘恒已经是一个胆大心细,手腕老练的政治家了 。
挑拨离间,掌握军权汉文帝登基后,突然发现军政权力仍然牢牢掌握在军功阶层手中,自己的力量太过薄弱了 。
心想,这还怎么玩,要是自己也被他们逼位,岂不是一点反抗的余地都没有 。
于是心生一计,先下嫁公主给有实权的太尉周勃当儿媳,等自己力量稍稍巩固后,再想方设法促进军功阶层内部的分裂 。
终于那天来了,文帝故意问周勃:“全国一年判决了多少案件?钱粮收支是多少?”
周勃其实一介武夫,哪知道这些 。什么都答不上来,老脸羞得通红 。
文帝又问陈平,陈平毕竟是干谋士出身的,还是履历满分的牛人,得分自然是满分 。
文帝称赞陈平回答得好,更使周勃惭愧得无地自容 。
退朝后,周勃与陈平互相埋怨,诛吕政变中精诚合作的好基友从此友尽,军功阶层内部的分裂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
自此周勃两次罢相,之后又以谋反罪名将其逮捕入狱 。逐渐失去军权 。
因为陈平本人也是非常的老奸巨猾,可能和汉文帝心心相惜吧,陈平一直担任丞相职位,直至病逝,可谓三朝元老,职业劳模,敬佩!
威逼利诱,杀舅除弟解决大臣之后,亲戚也让汉文帝不省心,毕竟皇家的水深得很 。
对于权力日益膨胀的舅舅薄昭,刘恒很是心有顾虑 。
终于膨胀的薄昭难耐不住心中的欲望,杀了朝廷的使者,被刘恒抓住了把柄 。
为了不背上弑亲的骂名同时除掉舅舅,刘恒想了一个妙计——威逼 。
他派着大臣们穿着丧服到舅舅家里大哭 。薄昭迫于压力,最后竟然自杀了 。
这招绝了,别急,更精彩的还在后面 。
为了除掉具有威胁的弟弟淮南王刘长,又不想背上残害手足的骂名 。
刘恒又新生一招缓兵之计——利诱
实行纵容姑息的手段使其日益骄横,诱导其走上反叛之路,又以仁义将其流放 。
却在路上将刘长活活饿死,最后只是杀了几个沿路县官来摆脱责任 。
半壁江山一纸书汉文帝不仅对内厉害,而且对外也同样颇有“城府” 。
刘恒上任之初,面临最大的外患是远在南方的赵佗 。
赵佗灭了安阳国,把南越国扩展到现在越南北部和中部,其疆域与汉朝不分上下 。这下刘恒急了,但急也没办法,汉朝当时哪有这么多兵力去南征赵佗呢?
此时手下大臣们也没办法,于是刘恒就采用老妈所教的黄老术,决定给赵佗写封信 。
朝中大臣嘴上没说什么,但是心里根本瞧不上这个天真的皇帝,写封信能比打仗还厉害?感叹道“小皇帝还是太年轻了啊 。”但结局让他们大跌眼镜 。
赵佗收到刘恒的信件后很不在意 。他认为这是刘恒写信吓唬他,但他看信的内容时大吃一惊 。
刘恒在信中用极其谦和的语气对赵佗说道:
战乱将会劳民伤财,朝廷已经派两个边境将军保护了赵佗在北方的亲属,还派人给赵佗祖坟修葺一新 。
赵佗越读感觉这封信的份量,虽然语气很缓,但是句句扎心 。最后说了一句最重要的话打动了赵佗 。
刘恒说:给赵佗送信的人,年龄已经很大了,不过听从朝廷指挥,活得很舒服 。
赵佗感叹大汉皇朝又出一个厉害皇帝了,自己如果不知好歹,肯定会被灭 。于是就用更为谦和的语气给刘恒回一封信,表示愿意称臣,安分到老 。
这就是史上“半壁江山一纸书”的由来 。
有城府的人不一定是个坏人,但没有城府的皇帝,绝对不是一个好皇帝,而汉文帝恰恰是一个城府极深又爱民如子的好皇帝 。
崇尚节俭, 体恤民生汉文帝生活简朴,穿的,住的,用的都是前朝留来的;
就连自己宠爱的妃子也没穿过华丽的衣服;
还要求各地各级官员都要节省,不要铺张浪费,更不能向民众横征暴敛 。
就连死后埋葬的霸陵陪葬品也很简朴......
我只想说,不愧是你——“节俭的鼻祖”汉文帝 。
减免赋税,减轻刑罚赋税从每年一百二十钱减为四十钱;
两次减少田税为三十税之一(也就是田地赚钱的三十分之一);
更任性地连续免收全国田租;(在封建社会绝无仅有)
取消连坐法和肉刑,改为笞刑代替 。
孝顺为先,受人尊敬刘恒登基后,母亲薄氏却卧病三年 。
此时,刘恒已贵为皇帝,伺候母亲的琐碎事情,他大可不必亲力亲为 。
但是三年中,他每天都看望自己的母亲,常常衣不解带不眠不休地陪伴在母亲身旁,凡是御医送来的汤药,刘恒都要亲口尝过,冷热相宜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
说实话普通人都做不到,何况一个日理万机的好皇帝,但他做到了 。
所以,他也成为让中国人传颂至今的“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孝!
直到公元前157年,他先于自己的母亲离开人世 。临终时,他对于让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不孝”深为抱憾 。
反复嘱咐妻子窦皇后和儿女们一定要对薄太后尽孝 。
为了弥补这个缺憾,刘恒要求将自己的陵墓照“顶妻背母”的方式安置方位,不但做到了生前尽孝,就连死后都不忘对母亲尽孝道 。
这也是汉文帝的墓为什么没有在西汉皇家陵区的重要原因 。
不仅如此,他还将孝道从上至下推行 。并且下令:
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每人都要发给他们米、酒和肉;
九十以上的老人,每人再加赏赐麻布,绸缎和丝绵 。赐给九十岁以上老人的物品,必须由县丞或者县尉送达 。
代表国家向老人行孝,刘恒可以说是首开先河 。这么仁德的皇帝,人民怎么会不拥护呢?
汉文帝虽然城府极深,但对待自己的国家,却一直无私奉献着自己;
虽然自己小气节省,但却对百姓大方大方,更是“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但不得不说,汉文帝的确是一个好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