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统计数据2022

为什么校园暴力在小学和初中会有 , 高中却很少发生?【校园暴力统计数据2022】校园暴力多发地市初中 , 根据权威资料显示相较小学、高中而言 , 初中生校园暴力最为严重 , 占64% 。我国最高法院曾对发生多的100件校园暴力事件进行统计 , 结果如下:从涉案阶段看 , 小学生占2.52% , 初中生占33.96% , 高中生占22.64% 。当然这是国家数据统计结果 , 但对于您的问题我也分析了下原因 。一、高中生 , 心智相对成熟 , 对很多还未发展成校园暴力的行为进行了化解 , 所以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概率较低 。第二、高中生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形成 , 是经过初中选拔过的 , 有暴力倾向的同学进入高中的机会会比其他同学小 , 所以这也是一个原因吧 。三、小学、初中孩子自我保护能力欠缺 , 所以遇到校园暴力的概率会大些 。四、小学初中孩子遇到校园暴力往往求助于老师或家长 , 为了不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 家长和老师会公开处理 , 甚至求助于媒体 , 所以被报道的多 。而高中生自尊心比较强 , 很多孩子在遇见校园暴力后往往选择妥协或沉默 , 所以被报道的比较少 。五、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小学生和初中生 , 家长对他们比较浇灌或放纵 , 所以遇见事情有时候比较自我或者人性 , 往往采取极端或暴力手段解决问题 。而高中生会很冷静处理 。就像下图一样 。中小学生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 , 在这个阶段无论学生发生多大的违纪行为 , 学校不能开除学生 , 学生家长更是对这一条款明白得很 , 同时教育法的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也给中小学生的违纪行为没有了后顾之忧 , 学生和家长对这两个规定那是绝对拥护 。正因为如此 , 中小学生对于自己的违纪行为可以肆无忌惮 , 家长更是对学校对于学生的处罚严格审核 , 只要是碰触了体罚和变相体罚就去找到学校闹一闹 , 给孩子伸张正义 。造成老师学校对中小学生的违纪行为束手无策 。高中阶段不属于义务教育 , 学校有开除学生的权利 , 就这一条就可以让所有违纪行为有所忌惮 , 同时高中的学生一般都成人了 , 不属于法律保护的未成年人 , 违法乱纪的行为也大大减少了 。我想说的是 , 我在中小学阶段时候老师罚我罚的轻了 , 打的也轻了 , 如果老师再对我狠点 , 我成绩会更好 , 更有出息 。没有惩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 , 可是现在中小学的教育就缺少了这个惩戒 。
现实中的日本校园欺凌 , 暴力情况是怎样的

校园暴力统计数据2022

文章插图
日本的校园暴力相当常见 , 而且会分为欺凌和霸凌这两种情况 , 并且“倍增”的数量十分夸张 。以小学为例 , 1997年记录的校暴数量是1432件 , 而在2020年则是4万1056件 , 约为1997年的29倍 。
如图所示 , 这是日本历年小初高的校园暴力数据统计 , 及千人比(每千名学生发生校暴的数量):
注:该图片截取自日本文部省发布的「R2(令和2年度)児童生徒の问题行动不登校等生徒指导上の诸课题に関する调査结果」 , 相关PDF文件可在文部省网站查阅 。

至于现实中 , 日本校园暴力的严重程度……以近年举例来说 , 2020年仅自杀的小学生就有7人 , 退学者则达到了68人 。其中引发轰动的 , 就是2020年11月东京-町田市一公立学校的6岁女生自杀 。事后经调查发现 , 死者遭遇了类如网络暴力或家庭冷暴力的谩骂、诽谤和排挤 , 而且遭遇暴力的地点并非教室 , 而是校内及“Giga”(一种学习终端) 。其中后者占比更多 , 也因此死者父母以此抨击校方缺乏监管 , 放纵校内暴力的发生 。
而直接暴力的体现 , 近年引发轰动的是2021年2月发生于北海道-旭川市-广濑爽彩冻死事件 。死者自2019年4月被校园霸凌至其被发现冻死为止 , 除最初被男生欺凌以外 , 有两名女生对她的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些女生的劝诱下 , 死者甚至被一些男生猥亵、拍裸照 , 并因此选择跳河 。但在跳河一事发生后 , 由于日本少年法规定 , 此事仅被定义为“少年非行” , 又因为缺乏直接证据而只是被校方警告、处分 , 没有其他处罚 。反而死者经鉴定患上了多见于战场发作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 并因为这种心理创伤 , 在失踪后被发现死于北海道-旭川市的一个公园里 。
注:相关报道均可在网上查阅 。






校园霸凌是什么?很多孩子都遭遇过校园霸凌 , 校园本应该是一方净土 , 近年来屡次出现的校园霸凌现象 , 打破了学校应有的平静 。
2020年10月29日 , 15岁少年袁某某本休学在西安打工 , 被几个技校生诱骗至兴平 , 敲诈勒索不成 , 于是对其群殴 , 随后用出租车拉到宾馆继续殴打 。次日发现受害学生已死亡 , 将其埋到阜寨镇张耳村一处废弃民房旁的麦田里 。
据中国新闻网2022年7月8日讯6月27日 , 江苏沭阳一名初中女生在厕所被扇耳光视频引发网络关注 。
2019-2020年 ,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治理现代化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在我国山东、广东、湖南、湖北、广西、四川等六省进行实地调研 , 分别对省会城市、地级市及县级市的中小学进行抽样调查 , 样本涵盖东中西部地区130余所中小学的1万余名学生 , 问卷中对校园霸凌有关内容进行了专项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 , 校园霸凌的发生率为32.4% 。
什么是校园霸凌?
“霸凌”是音译英文“bully”一词 , 指恃强欺弱者、恶霸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员国将每年11月的第一个星期四定为“反对校园暴力和欺凌包括网络欺凌国际日” 。
校园霸凌 , 通常会发生在力量(生理力量、社交力量等)不对称的学生间 。较常被接受霸凌的定义是挪威学者Dan Olweus的定义:「一个学生长时间并重复地暴露于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负面行为之下」 。
2020年 , 我国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认为 , 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 , 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 , 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 。
校园霸凌不只发生在校园 , 也可能发生在校外 , 甚至在互联网上 。
校园霸凌 , 离我们的孩子有多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9年公布的《数字背后:结束校园暴力和欺凌》研究报告 , 收集了144个国家的相关数据 , 显示:全球学生中 , 平均每3个学生便有1个曾经遭遇过校园霸凌 。有32%的学生近一个月内被校园霸凌至少一次 。
2017年腾讯新闻做了一项校园霸凌公众认知的调查 , 数据发现:在参与调查的3万6千名网友中 , 超过一半的人亲身遭遇过校园霸凌 , 24.2%的人曾霸凌过别人 。而在这些霸凌者中 , 约83.9%的人曾经被霸凌过 。据受访者回忆 , 38.2%的被霸凌者彻底放弃学业 , 30%转学到其他学校 , 24.6%短期不来上学 。
校园霸凌有哪些主要行为?
骂:辱骂、中伤、讥讽、贬抑受害者;
打:打架、斗殴;
毁:损坏受害者的书本、衣物等个人财产;
吓:恐吓、威胁、逼迫受害者做其不愿做的事;
传:网上传播谣言 , 人身攻击 。
校园霸凌有哪些危害?
霸凌是一种反社会行为 , 通常会造成受害人心灵创伤、扭曲 , 也会造成课业成就低落、人际疏离 , 甚至有可能逼迫受害人产生报复性攻击行为 , 或使受害人转而霸凌他人;对加害人也有一定影响 , 这些加害人成年后的犯罪率、酗酒现象比例相当高 , 具加害人特质的男性加害人有60%在24岁以前犯罪 , 非加害人特质的男性加害人则只有23% 。
校园霸凌的可怕之处在于 , 它对一个人的伤害是终身的 。校园霸凌对受害人造成的后遗症相当多 , 包括逃家、逃学、出现慢性疾病、自杀和饮食不正常等 , 并且会造成自尊降低、时常焦虑不安、悲观思维与高度渴求关怀心理 。其中有些受害人长大后会转变成加害人 , 这些同时是受害人和加害人的学生罹患精神疾病的比例也比单纯的加害人或受害人高 。
面对校园霸凌 , 父母们能做什么?
并不是每一个被霸凌的孩子 , 都会主动向家长求助 。因此 , 需要家长们主动观察 , 去发现孩子身上的反常表现:
(1)极度厌学 , 不想上学;
(2)个人物品总是丢失或者损坏;
(3)身上时常出现伤痕;
(4)在家脾气暴躁 , 易怒易激动 , 经常情绪沮丧 , 不愿和父母说话;
(5)有自残倾向 , 甚至想要自杀 。
如果孩子出现上述中的任何一种 , 意味着他们可能正在遭受校园霸凌 。首先 , 家长们要意识到校园霸凌的普遍性和危害程度 , 主动关注孩子在学校的所遭所遇;其次 , 要和孩子培养亲密的亲子关系 , 让孩子愿意和你袒露心事 , 在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求家人的帮助 。

    【什么知道】www.shenmezhidao.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