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主要介绍苏轼写给妻子的词,以及苏轼写给亡妻的词的详情,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
苏轼写给妻子的词江 城 子
苏 轼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注释】
这是一首悼亡词 。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
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 。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 。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 。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 。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 。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 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 。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 。生,指作者;死,指亡妻 。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 。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 。“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自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 。“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二句,马上对此进行补充 。阐明“自难忘”的实际内容 。王氏死后葬于苏轼故乡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现“千里孤坟”,两地睽隔的后果,作者连到坟前奠祭的时机也难以得到 。死者“凄凉”,生者心伤 。“十年”,是漫长的时间;“千 里”,是广阔的空间 。在这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无处话凄凉”的感叹呢?时、空、生死这种种界限难以跨越,那只好乞诸于梦中相会了 。以上四句为“记梦”作好了铺垫 。上片末三句笔锋顿转,以进为退,设想出纵使相逢却不相识这一出人意外的后果 。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进了作者十年来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际,揉进了对亡妻长期怀念的精神折磨,揉进十年的岁月与体态的衰老 。设想;即使突破了时、空与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但相逢时恐怕对方也难以“相识”了 。因为十年之后的作者已“尘满面,鬓如霜”,形同老人了 。这三句是从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来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对新法而乞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和世事的巨大变化 。
下片写梦境的突然出现:“夜来幽梦忽还乡” 。就全词来讲 。本篇的确是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此句则悲中寓喜 。“小轩窗,正梳妆”,以鲜明的形象对上句加以补充,从而使梦境更带有真实感 。仿佛新婚时,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对镜理妆时的神情仪态,心里满是蜜意柔情 。然而,紧接着词笔由喜转悲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这两句上应“千里 孤坟”两句,如今得以“还乡”,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一任泪水涌流 。这五句是词的主题:“记梦” 。正由于梦境虚幻,所以词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离惝恍,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着去尽情描 述 。这样,反而可以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 。结尾三句是梦后的感叹,同时也是对死者的慰安 。如果联系开篇的“十年”,再加上无限期的“年年”,那么,作者对亡妻的怀恋,不就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么?本篇在艺术上值得注意的特点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挚 。由于作者对亡妻怀有极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对方去世十年之后,作者还幻想在梦中相逢 。并且通过梦境(或与梦境相关的部分)来酣畅淋漓地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既无避忌,又不隐晦 。“不 思量,自难忘”,“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等句,都反映了直抒胸臆与吐属自然这样的特点 。另一特点是想象丰富、构思精巧 。作者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并把过去,眼前,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 字展开描写 。全词组织严密,一气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澜起伏 。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的悲喜,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 。情节,有起有伏;用笔,有进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 。再一特点是语言爽快,纯系白描 。由于这是一首抒写真情实感的词作,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真情实境.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的痕迹 。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错使用相结合,使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凄厉,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 。具有一种古诗和律诗所难以产生的内在的节奏感和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
唐五代及北宋描写妇女的词篇,多数境界狭窄,词语尘下 。苏轼此词境界开阔,感情纯真,品格高尚,读来使人耳目一新 。用词来悼亡,是苏轼首创 。在扩大词的题材,在丰富词的表现力方面,本篇应占有一定的地位 。
本篇完全可以同潘岳的《悼亡诗》,元稹的《遣悲怀》以及南宋吴文英的《莺啼序》前后辉映,相互媲美 。
苏轼悼念亡妻的词赏析北宋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赏析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 。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 。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 。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
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 。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 。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 。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 。或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或写作者既富且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恍惚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读之令人心痛 。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 。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 。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 。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
题记中“乙卯”年指的是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宁八年),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 。这首“记梦”词,实际上除了下片五句记叙梦境,其他都是抒情文字 。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 。“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呢,不也同样吗?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 。“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怀呵!王弗逝世转瞬十年了,想当初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东坡,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说,更难得她蕙质兰心,明事理 。这十年间,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颇受压制,心境悲愤;到密州后,又逢凶年,忙于处理政务,生活困苦到食杞菊以维持的地步,而且继室王润之(或许正是出于对爱妻王弗的深切思念,东坡续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据说此女颇有其堂姐风韵)及儿子均在身旁,哪能年年月月,朝朝暮暮都把逝世的妻子老挂在心间呢?不是经常想念,但绝不是已经忘却 。这种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感情,是难以消除的 。因为作者时至中年,那种共担忧患的夫妻感情,久而弥笃,是一时一刻都不能消除的 。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 。十年忌辰,触动人心的日子里,他又怎能“不思量”那聪慧明理的贤内助呢 。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难以遏止 。于是乎有梦,是真实而又自然的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 。其实即便坟墓近在身边,隔着生死,就能话凄凉了吗?这是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极大程度上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格外感人 。接着,“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这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已经“鬓如霜”了 。明明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却要“纵使相逢”,这是一种绝望的、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是深沉、悲痛,而又无奈的,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把个人的变化做了形象的描绘,使这首词的意义更加深了一层 。
苏东坡曾在《亡妻王氏墓士铭》记述了“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的父训 。而此词写得如梦如幻,似真非真,其间真情恐怕不是仅仅依从父命,感于身世吧 。作者索于心,托于梦的确实是一份“不思量,自难忘”的患难深情 。
下片的头五句,才入了题开始“记梦” 。“夜来幽梦忽还乡 ”,是记叙,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在念中的故乡,在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相聚、重逢 。“小轩窗,正梳妆 。”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 。这犹如结婚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 。作者以这样一个常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了爱侣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的印象 。夫妻相见,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这正是东坡笔力奇崛之处,妙绝千古 。正唯“无言”,方显沉痛;正唯“无言”,才胜过了万语千言;正唯无言,才使这个梦境令人感到无限凄凉 。“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之胜,全在于此 。别后种种从何说起?只有任凭泪水倾盈 。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但当年的美好情景,并不存在 。这是把现实的感受溶入了梦中,使这个梦也令人感到无限凄凉 。结尾三句,又从梦境落回到现实上来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该是柔肠寸断了吧?推己至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 。在这里作者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 。这种表现手法,有点像杜甫的名作《月夜》,不说自己如何,反说对方如何,使得诗词意味,更加蕴蓄 。东坡此词最后这三句,意深,痛巨,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 。特别是“明月夜,短松冈”二句,凄清幽独,黯然魂销 。正所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语) 。这番痴情苦心实可感天动地 。
这首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
宋神宗驾崩后,宋哲宗继位,任用司马光为宰相,苏东坡又被召回京城升任龙图阁学士,兼任小皇帝的侍读 。这时的苏东坡,十分受宣仁皇太后和年仅十二岁的小皇帝的赏识,政治上春风得意 。苏东坡不时怀念起死去的结发妻子王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冷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由此成就了一阙悼妻怀思的传世之作 。
苏东坡对于王弗是痛彻心肺的悲情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 阴阳相隔,重逢只能期于梦中,也只有梦是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超越一切的界限和有限 。朴素真挚的深情,沉痛的生离死别,每读一次就更为其中的深情所感动 。
应该说,苏东坡再次得宠多少有些幸运的成分 。这么个大词人,大文学家,被政治牵绊得头晕目眩,苏子的一生常常让人有点啼笑皆非的意思,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一段相对安稳适意的生活中,苏东坡的精神状态是轻松和愉悦的,但苏东坡也断断不能忘记王弗曾经陪伴着自己度过的那些艰难的时光 。王弗在苏东坡的一生中作扮演的角色绝非一个主妇那么简单,在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中也曾有过这样的落笔:……苏东坡……由气质和自然的爱好所促使,要变成一个隐士 。社会,文化,学问,读历史的教训,外在的本分责任,只能隐藏人的本来面目 。若把一个人由时间和传统所赋予他的那些虚饰剥除净尽,此人的本相便呈现于你之前了 。……他偶尔喝醉,甚至常常喝醉而月夜登城徘徊 。这时他成了自然中伟大的顽童——也许造物主根本就希望人是这副面貌吧 。“顽童”,这里林语堂先生固然是在一种嘉许的语气在点评苏东坡的自由性灵,然而苏东坡实际上又何尝不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呢?不谙世事,兴致所至,聪明有余而内敛不足 。
夫人稳健,而丈夫往往不能 。丈夫往往急躁,灰心丧气,喜怒无常 。高兴了把酒言欢,不高兴了也要骂骂娘 。麻烦的是丈夫有了旷世的才气,就不是骂骂娘这么简单了 。苏东坡常常会在自己的诗作里流露一些“不合时宜”的论调,自找祸端 。由此可见在日常的生活起居,待人接物中,这等人物将是何等的低才 。倘若没有一个得体大度,端庄典雅的夫人为丈夫张罗这些“不入眼”俗事,怕苏先生不会有几天清闲 。在密州,他们正过苦日子,苏东坡对新所得税至为愤怒,孩子揪着他的衣裳对他晓晓不休 。他说:“孩子们真傻!”苏夫人说:“你才傻 。你一天闷坐,有什么好处?好了 。我给弄点儿酒喝吧 。”在一首诗里记这件事时,苏东坡觉得自己很丢脸,这时妻子洗杯子给他热酒 。这当然使他很欢喜,他说他妻子比诗人刘伶的妻子贤德 。因为刘伶的妻子不许丈夫喝酒 。苏夫人也是用了好几年的工夫才摸清楚丈夫性格,那是多方面的个性,既是乐天达观随遇而安,可是有时又激烈而固执 。苏夫人聪明解事,办事圆通 。她是进士的女儿,能读能写,但是并非一个“士” 。做妻子的也知道要管家事,要抚养孩子,要过日子 。正因为如此,苏东坡的生活中是不能没有一个这样的女人把握船舵的 。只有在妻子的无微不至的照顾下,苏东坡才有更多的闲情逸致去“沐于沂,浴乎舞雩” 。也正因为如此苏夫人也成为苏东坡最为信任依赖的人,很多事情埋藏在苏东坡的心灵深处,别人大都不知道,苏东坡的妻子一定知道 。同过患难,共过生死,日日的关心和爱护,充满信任的等待和抚慰 。王弗给与苏东坡的是所谓“相濡以沫”的质朴而深厚的情感 。
在这首小词中,读不到一句令人感觉“矫情”之语,词语的运用简练凝重 。每一个音节的连接都有冷涩凝绝之感,犹如声声咽泣,压抑沉重的气氛就在这“幽咽泉流”中弥散开来,让人艰与呼吸,又难以逃避 。
苏东坡用了十年都舍弃不下的,是那种相濡以沫的亲情 。他受不了的不是没有了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失去了伴侣后孤单相吊的寂寞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在梦里能够看见的,也全是逝去亲人往日生活里的琐碎片断 。因为在那些琐碎里,凝结着化不去的亲情 。在红尘中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执子之手是一种境界,相濡以沫是一种境界,生死相许也是一种境界 。在这世上有一种最为凝重、最为浑厚的爱叫相依为命 。那是天长日久的渗透,是一种融入了彼此之间生命中的温暖 。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苏东坡为他的小妾王朝云写过一首什么诗?《悼朝云》
苗而不秀岂其天,不使童乌与我玄 。
驻景恨无千岁药,赠行惟有小乘禅 。
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 。
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勤礼塔中仙 。
作者是苏轼
,是一首宋朝时期的诗词 。王朝云(1062年—1096年)字子霞 。宋代浙江钱塘人 。大文豪苏轼(苏东坡)的姬妾,1094年随苏东坡谪居惠州,第三年亡故并葬于惠州西湖孤山,苏东坡亲撰墓志铭,写下《悼朝云》诗,寄托了对朝云的深情和哀思 。
苏轼给亡妻写了哪首字字让人落泪,句句充满深情的诗词?

文章插图
自古人生四大喜,即“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1055年,19岁的四川青年苏轼,迎来了人生四大喜之中的一大喜“洞房花烛夜”,与16岁的同乡女子王弗喜结良缘 。
现代人崇尚婚姻自由,男女双方在结婚之前,一般都已经多次交往、深入了解 。但在古代,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向来轮不到两个年轻人说话的 。在结婚之前,男女双方没有见面的机会 。直到“洞房花烛夜”,当新娘头上的大红盖头被掀开时,他们才各自怀着不同的心情见上第一面……
苏轼的心,尤其忐忑 。因为在这之前,他亲眼目睹过一次失败的婚姻 。这次失败婚姻的女主角,是他的姐姐八娘 。
八娘比苏轼大1岁,姐弟感情很好 。八娘出身书香家庭,从小就饱读诗书,用她父亲苏洵的话来说,就是“幼而好学,慷慨有过人之节,为文亦往往有可喜” 。1050年,八娘奉父母之命,与表哥程之才结婚 。这本是“喜上加喜”的事情,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是一段悲剧 。
八娘的公婆不喜欢她,让她婚后的日子过得很是艰难 。第二年,八娘生育了一个儿子,可这并没有改变她在婆家的地位,依然受到各种虐待和歧视 。八娘因为生育患了重病,公婆也没有及时送医 。苏洵闻讯,将女儿母子接回娘家医治 。八娘病情刚有所好转,婆家就兴师动众地前来问罪,抢走了婴儿 。八娘悲痛欲绝,病情恶化,于1052年去世 。
苏轼对姐姐的不幸遭遇深有感触,自然会对自己的人生伴侣有所期许 。
无论如何,苏轼和王弗结婚了,过上了夫妻生活 。我们不得不说,苏轼和王弗都是幸运的 。苏轼饱读诗书,通情达理,自不当说;王弗聪慧谦谨,知书识礼,“敏而谨,慧而谦”,是一位难得的好伴侣 。他们在最好的年纪,遇到了最好的伴侣 。
这里要多说几句王弗 。
王弗是眉州青神(今四川眉山市青神县)人,父亲是乡贡进士王方 。与苏家一样,王家也属于书香之家,从小就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 。在古代,读书是一件“奢侈品” 。所以王家也属于当地的殷食人家 。
王弗在父亲的熏陶下,读了很多诗书 。可在结婚后,王弗没有向丈夫说自己熟读诗书 。当苏轼在读书时,遗忘了部分字句时,王弗会在旁边给予提醒 。苏轼觉得有些好奇,故意向她询问书里的问题,王弗都又快又准地回答出来 。
我们能想象苏轼当时的惊喜吗?古人识字率不高,女性尤其如此 。王弗能够提醒苏轼的错漏,说明她阅读过许多书籍 。由此可见,他们在精神层面能够做到相互交流 。
不仅如此,王弗还扮演了“贤内助”的角色 。
【苏轼写给妻子的词 苏轼写给亡妻的词】苏轼当官后,经常外出办事 。每次回来,王弗都要详细了解办事的情况,提醒苏轼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一定要慎重处事 。
- Win10没有亮度调节怎么回事? 10亮度调节消失了
- 电子蛙眼是根据什么动物发明的
- 你知道吗爱你并不容易是什么歌
- 结婚纪念日蛋糕上写什么字
- 司凤被罗喉计都做哭
- 建国门外大街
- 往届生考研需要预报名吗
- dnf时间结晶怎么获得? 时间结晶去哪里兑换时间引导石
- 听说买罐臭豆腐乳,拿几块加水扳成汤,然后老豆腐放进去发酵一天,那臭豆腐汤用完怎么保存不变质下次再用 老豆腐怎么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