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最简单的鉴定方法

田黄石鉴定田黄应该是独石一般都有包皮也应该不带棱角 。外观看应该具备六德:温 润 细 洁 凝 腻 。颜色以黄为主 。除少数外一般应有萝卜纹通过强光或放大镜可以看到 。也有的带血丝 。有点经验的一眼就能区别和其他寿山石的不同 。

田黄石必需具备六德

(1)细:指质地细密 , 如婴儿之肤;

(2)结:内质脂密有光泽 , 手有滑感;

(3)温:与人有相亲的宝气 , 无火气;

(4)润:在手心能生成露珠般的滋润 , 如露之欲滴;

(5)凝:指凝灵 , 如半透明的冻状;

(6)腻:指肌里油溢 , 用手稍微盘玩一会就会出现由里往外冒油 , 如油之欲滴 。其他石头 , 没有这种油腻感 , 更谈不上由里向外冒油 , 油之欲滴了 。

(二)田黄的比重2 。6克/cm3, 摩尔硬度为2.5—2.9度 。与人指甲硬度差不多 。若田黄加热上腊后 , 石质会变硬些 。

(三)田黄肌理应有萝卜纹 , 在灯光透视下可见 。《印石辩》石巢先生首次提出了田黄石萝卜纹六种表现形式 , 是石巢先生的又一贡献 。

(1)象萝卜皮内层的纹理 , 网状而且长眼 , 由密渐疏 。

(2)像粽粒状 , 如糯米粽子蒸熟后 , 米粒似化未化形状 , 有时也成条纹状 。

(3)网眼较圆 , 又断续分散分布 。

(4)如东瓜内心纹 , 或明或暗不规则分布 。

(5)如水波纹状 。

(6)基本上不见萝卜纹 , 仅有少数网状纹 , 是最上品者 。

(四)田黄石有无外皮不作为鉴定标准 , 仅作为参考 。格裂是田黄石瑕疵 , 无格无裂是极美品 。“无格不成田 , 无皮不成田” , 只作参考 , 不作鉴定标准 。

“无纹不成田” , 作为鉴定标准之一 。有萝卜纹不一定是田黄 , 但田黄必须要有萝卜纹 。

(五)仪器检测 , 用红外光谱分析(IR)、X射线能谱分析(EDS) 分析,田黄石主要成份有的是纯净的.地开石组成 , 其中有极少量辉锑矿;有的除地开石外, 还含有其他矿物成份;田黄冻石主要矿物成份由珍珠陶石组成(1996年、崔文元发表《田黄及其鉴别研究》一文确定) 。其矿物主要成份是地开石或珍珠陶石不一定是田黄(浙江昌化田黄 , 其矿物主要成份也是地开石) , 但田黄的主要矿物成份必须是地开石或珍珠陶石 。

只要具备上述条件 , 就可以确定是田黄真品 。

三. 与田黄石相近或相似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鹿目石:石内有红褐色透出 , 没有萝卜纹 。

(二)连江黄:干燥易裂 , 纹粗且直 , 石质脆硬 , 石屑呈颗粒状 , 矿物成份是伊利石 。

(三)善伯洞石:肌里多含金属细砂点 , 闪闪发光 , 俗称金砂地 , 有的有粉白色的浑点 , 俗称花生糕 。其矿物成份是高岭石 。

(四)溪管田石:也称溪蛋 , 是芙蓉石的石性 , 矿物成份叶腊石 。

(五)牛旦黄石:石内含砂点 , 没有萝卜纹 。

(六)坑头田石:石内有俗称“虱卵”的白点 。

(七)巴林福黄石:矿物成份是高岭石 , 其黄冻产量稀少 , 目前己是黄金三倍价 。

(八)河南黄冻石:其主要矿物成份不是地开石 。

(九)巴林殊砂冻:其主要矿物成份不是地开石 。

(十)寿山高山冻:温、润、腻不如田黄 。矿物主要成份是高岭石 。

(十一)浙江昌化田黄:刀感要硬、涩一点 , 刀痕有小小结晶闪闪发光 , 石质较粗 , 较松 , 内有浅色小点 , 杂质 , 没有寿山田黄莹澈、温粹、凝腻的境界 。

特别注意 , 只有浙江昌化田黄石 , 其主要矿物成份是由地开石组成 , 与寿山田黄石相同;高山坑、都成坑、坑头坑的寿山石有的也含有地开石 , 但颜色为灰白、白色、肉红色;其余成份都不是地开石或珍珠陶石 , 用仪器检测很容易区别 。

四. 其他方面

田黄石颜色是经过溪水浸润 , 田土覆盖 , 经过几百年、几千年仍至几百万年 , 由内部矿物染色变化才形成 。
田黄石怎么鉴定此外 , 还有少部分田黄石 , 在埋藏地下的过程中 , 因地壳运动 , 石身裂碎 , 分成几瓣 , 形成棱角 , 虽然经过泥土的长期滋养 , 但断面的棱角并未被磨平 , 因此有时石农在挖掘发现这种断裂性田黄石时 , 通常还会继续在附近寻找它的“另一半” 。(2)石皮 除了少数田黄石外表无石皮外 , 一般情况下 , 田黄石外表都有皮层包裹 , 因此有无石皮是鉴定田黄石的一个重要依据 。田黄石的皮层 , 或极稀薄、或稍厚密 , 石皮颜色主要有黑、黄、白、绿 , 皮层有单层、双层和三层 , 皮质比其它掘性寿山石的石皮质地要细结柔嫩 , 用刀轻刮 , 刀感流畅而微沉 , 粉粒细腻均匀 。一般情况下 , 单层皮的田黄石颜色有黄、白、黑、绿 , 色泽有浓有淡 , 分布有的整体统一 , 有的两面不同 , 还有的呈块状组合 , 质地也有优劣之分 。皮色纯如牙黄者 , 质地极为纯优 , 称为黄金黄田黄石;黄而灰绿者 , 质微硬结 , 色泽偏黝;黑而微绿 , 皮清一色者 , 也属优质;皮色灰白浅淡的色泽多深沉偏黝;黑中夹有小块黄绿或小块灰白的 , 纹路粗杂 , 通灵度差 , 多为硬田黄或杂田石 。有的单层皮田黄石 , 一面为白皮 , 另一面却是黑皮 , 即一面为银裹金 , 另一面为乌鸦皮 。双层皮的田黄石 , 有的是乌鸦皮内又有一层薄黄皮 , 有的是乌鸦皮内又有一层半透明的白皮 。这两种双层皮的田黄石 , 大部分属枇杷黄田黄石 , 外层皮质细腻 , 内层皮厚薄分布均匀 , 肌质纯佳 , 甚至凝灵如冻 。由于田黄石有一定的迁移性 , 再加上田土砂层酸碱度的变化 , 所以 , 有时还可见到三层皮田黄石 。或乌鸦皮在外、黄皮居中、白皮居内;或黄皮在外、黑皮居中、黄皮在内 。含多层石皮的田黄石 , 皮虽不透明 , 难以察看 , 但往往肌理色质极佳 。通常情况下 , 除部分三层皮的田黄石外 , 一般的田黄石 , 在灯光下都有良好的通透性 , 可以洞察其内在的肌理色质 。(3)色相 要辨识田黄石的本色 , 不能在灯光下观察 , 而要在太阳光下观察 。善于鉴别田黄的行家 , 通常以色调的浓淡来形容田黄的“熟”“老”与否 , 借以推测田黄在地下沉睡的长短 。田黄石色泽鲜而不俗 , 稳而不浊 , 不浮不沉 , 其最大的特点是毫无“火气” , 并且以黄色为主 。无论红田、黑田、白田 , 都有一层“帝王之气” , 带有黄味 , 但不同的田黄石所含的主要色素及色彩纯度、浓度和肌质的通灵度是不尽相同的 。即使是同一块田黄石 , 其内外色泽也不是一成不变 。除白田黄石以外 , 大都是外浓而内渐黄淡 , 尤其是大而宽厚的田黄石 , 内外一色的极少 , 只有形状薄、体积小的 , 方能内外接近一色 。通常人们所说的银裹金田黄 , 其实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介于白田黄石和黄田黄石之间 , 外具白田黄石肌质 , 内心近似黄金黄田黄石之质 。白田黄石多数带有黄心 。黄心多的 , 即属银裹金 。另一种是白皮田黄石 。还有一种“金裹银”田黄石 , 极为罕见 。“绿田石” , 世有传闻 , 迄今未见 。(4)肌理 田黄石的肌理基本上都隐有密如织网的细萝卜纹 , 而且疏密有致、条理不乱 , 如新出萝卜去皮 , 像鲜产橙柑剖瓤 。田黄石的肌质愈细腻、色泽愈浅、愈透明 , 其萝卜纹就愈明显 , 所以白田石的萝卜纹 , 往往最为好看 。也有一种田黄石 , 萝卜纹极隐、极细、极不显眼 , 色质也很纯优 , 是最凝灵的田黄石之一 。(5)格裂形态 寿山界古有“无格不成田”的说法 , 这是因为大部分田黄石或多或少都带有裂格 。但裂格不是田黄石独有 , 只是田黄的裂格 , 其颜色和形状与众不同 。田黄石的裂格 , 有明格和暗格 。明格多呈现于表层 , 多呈交叉状 , 如龟裂纹 。坑头田黄石、碓下田黄石等居多 。格线挺直而利落的 , 坑头田黄石等最常见 。暗格则较多深藏于田黄石的肌理内 。格粗大而深长的 , 石性多软 , 如白田黄石、上坂田黄石等 。格纹若断若续、蜿蜒而长的田黄石 , 质较松嫩 , 时见之于上坂 。格斜浅而短小的 , 质凝而嫩 , 中坂的居多 , 同时在上坂和下坂品质好的田黄石中 , 也较常见 。田里挖掘的田黄石类的红格 , 也称“红筋” , 多呈褐黄或赭黄色 。无皮的田黄石红格浓重 。黑皮田黄石与白皮田黄石还常见其皮随格侵入 , 以致雕制时难以掩饰 。(6)手感 田黄石的另一重要特征是质地温润、细腻、凝嫩 。各色田黄石 , 即使是白田黄石或黑田黄石 , 在光线透照下 , 石心皆泛黄红之光 , 宝气灿烂 , 虽寒冬腊月 , 也感温存有情 , 入手可亲 。田黄石在握 , 手感脂润 , 常年不上油 , 亦不燥不变 , 一经摩挲更觉油光欲滴 。
田黄石的主要特征有哪些?怎样识别?主要表现在石形、石质、石色、石皮以及萝卜纹、红筋等六个方面 , 我们可依此来鉴定 。石形:田黄石的外形多呈卵石状 , 光嫩圆滑 , 没有明显的棱角 。这是由于矿块在迁移滚动过程中 , 受到溪水不断冲刷研磨的结果 。石质:田黄石的质地湿润可爱 , 为微透明或半透明体 。田黄石的田黄石的纹格 , 大多是褐黄色或赭黄色 。没有皮的田黄石 , 纹格比较浓重 。白皮田黄石与黑皮田黄石还常常见其皮随着格侵入进去 , 以致于雕制的时候难以掩饰 。

田黄石外表裹皮 。田黄原石的外表常有皮层包裹 , 皮层有的非常稀薄 , 有的稍稍厚密 。皮色有白色、黑色、黄色;有单层皮、双层皮 , 还有三层皮 。除了部分的三层皮之外 , 其余的放在灯光下都能通透 , 可以洞察肌理的色质 。和其他的掘性石比起来 , 田黄石的皮质要柔嫩细结 。用刀轻刮 , 刀感流畅而微沉 , 粉粒细而匀 。单层皮的田黄石 , 皮色之纯好似牙黄一般 , 品质相当纯优 , 称为黄金黄田石 。黄而灰绿的 , 质地稍微硬结 , 颜色偏黝;皮清一色黑而微绿的 , 品质也不错;皮色灰白浅淡的 , 颜色大多深沉偏黝;黑中夹有小块的灰白或小块黄绿的 , 通灵度差 , 纹路粗杂 , 大多是杂田或者硬田 。“
田黄石怎么鉴别
“石皮”是田黄石主要标志之一 , 有无石皮是鉴定田黄原石的重要依据 。除此之外 , 田黄石的肌理表皮组织比较有特点 。表皮都会出现密如织网的细萝卜纹 , 而且疏密有致、条理不乱 , 如新出萝卜去皮 。田黄石的手感类似软玉 , 质地温润、细腻、凝嫩 。其在光线透照下 , 石心皆泛黄红之光 , 灿烂醒目 , 即使在寒冬腊月 , 也感觉温润 。
田黄 , 简称“田黄” , 产于福州市寿山乡“寿山溪”两旁之水稻田底下两米深的沙层里、呈黄色而得名 。寿山石(koreite)优良品种 。[1]狭义的田黄石指“田坑石” , 广义的田黄石是指其化学成分相同的一类印章石石材的统称 。
物理性质、工艺美术特征方面 , 田黄石与寿山石相近 , 已成为独立的印章石品种 。
田黄究竟从何而得名?简而言之 , 在稻田里发现的黄色彩石 。田黄石之所以珍稀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在地球上 , 只有福建寿山村一条小溪两旁数里狭长的水田底下砂层才有 。且经过数百年来的连续掘采 , 寿山村的水田已被翻掘了无数次 , 如今已开采殆尽 , 上乘的田黄早已是无价之宝 。古时即有“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 , 而今已该是“两”对“斤”了 , 故田黄的价格涨势迅猛 。



如何鉴定田黄石可以测量石材质量 , 用红外光谱仪等仪器检测石材质量 。
【田黄最简单的鉴定方法】

田黄最简单的鉴定方法

文章插图
可以确定样品的主要矿物成分和密度 。仿田黄石通常造型单调、圆润 , 缺少不规则凹槽 , 颜色不自然 。天然田黄石质地细腻 , 色泽柔和 , 非常自然 。黄石是由溪流的浸润 , 田地和土壤的掩埋 , 以及百年来内部矿物染色的变化而形成的 。田黄石的鉴定可以测量石头的质量 , 并使用红外光谱仪和其他仪器测试石头的质量 , 以确定其主要矿物成分和样品的密度 。
如何鉴别田黄石?
还可以观察石头形状 。岩石的仿形通常单调圆润 , 表面光滑 , 缺少天然田黄表面的不规则凹坑和沟槽 。而且仿石皮质干燥 , 肤色鲜艳不自然 。
如何鉴别田黄石?
天然的田黄石质地细腻 , 色泽柔和 , 颜色不均匀 , 但非常自然 。染过的仿田黄太亮 , 不够柔软 , 光泽度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