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节气是如何划分的 一年有几个节气

提到节气,我们的耳边总会响起一个朗朗上口的二十四节气歌:

中国的节气是如何划分的 一年有几个节气

文章插图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
上半年来六廿一,(廿:niàn 二十)下半年是八廿三 。
所以,在历史发展的沿革中,经过古人不断探索的智慧,二十四节气就应运而生啦,它们分别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
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
“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即二十四节气 。
所以一年有二十四节气 。它是如何划分的呢?它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
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而形成的,一年有四季,每个季节就对应六个节气,一年有十二个月,所以每个月就有两个节气 。下面就让我们分别看一下二十四节气各自的特征 。
春季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 。立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新的一年之始 。这个节令有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古时候立春要祭春神、祭太岁 。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 雨水过后,开始植树 。有“春雨贵如油”,“冬春雨水贵似油,莫让一滴白白流”,“ 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雨水无雨天要旱,清明 无雨多吃面”的农谚 。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有“雨水早,春分迟 惊蛰育苗正适时”,“惊蛰不过不下种” 之农谚 。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民间 有“春风秋风,昼夜平分” 的谚语 。春季过半,气候转暖,昼渐长 夜渐短 。麦子生长迅速,开始起身,有“ 麦过春分昼夜忙”,“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之俗谚 。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有“清明十天种高粱”,“雨水清明紧相连,植树季节在眼前”,“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清明喂个饱( 上肥),瘦苗能长好” 等农谚 。清明 节忌讳天阴、下雨 。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是播种的重要季节,开始种高粱、 玉米等秋作物,有“谷雨下秧,立夏栽”,“谷雨麦怀胎” 之说 。
夏季
立夏:夏季的开始 。农谚云:“ 立夏茭子小满谷,芒种玉茭大疙哚 。” 立夏日 忌无雨、 无风 。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农民购置农器家具,做收麦前的准备工作,并开始套种晚秋作物 。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芒种这一天,人们在耕播种作的空余,忙里偷闲,有“送花神”的习俗 。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夏至是农事很重要的节气,是收割小麦、秋田 管理的紧张季节 。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小暑天气逐渐炎热,汛期到,作物旺长,要加强秋作物管理 。可犁地,农谚有“小暑前后种绿豆” 。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谷子甩大叶,黄豆二棚楼,要注意治虫、 防旱、 防涝 。
秋季
立秋:秋季的开始 。有“ 三 伏 不 到,秋来到” 之说,但天气仍然炎热难耐,有“秋老虎” 之说 。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农谚有“处暑不种田,想种等年”,“处暑不露头 。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夜间露水发白,开始收获高粱和早玉米 。
秋分:昼夜平分,此后,北半球渐短,夜渐长 。秋分后,既要抓紧送粪犁地,积极备播小麦,又夹带收秋,是秋季最忙时期 。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时节的习俗 。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霜降无霜,主来岁饥荒 。
冬季
立冬:冬季的开始 。古有“冬是终了 ”,是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 。
小雪:意味开始下雪 。开始农田水利 基本建设,整修道路,开展副业活动 。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瑞雪兆丰年 。”“麦盖三床被( 大雪),头枕蒸馍睡 。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有《 冬九九歌》:“ 一九二九闭 门 塞手,三九四 九冻死鸡狗,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进入严寒天气,“小寒大寒,滴水成团”,“小寒冻土,大寒冻河” 。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时在农历十二月,准备过春节,“小寒、 大寒、 杀猪过年” 。在大寒节气中,其间有一个对于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腊八,即阴历十二月初八 。
【中国的节气是如何划分的 一年有几个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