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前班数学教案合辑 10以内的分成表

文章简单介绍2019学前班数学教案合辑,以及10以内的分成表的详情,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
2019学前班数学教案合辑【 #少儿升学#导语】一堂精彩的课离不开一篇优秀的教案 。它是教师为组织和指导教学活动精心设计的施教蓝图,而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实际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在教师头脑中的预演过程 。为您精心整理了2019学前班数学教案合辑,希望大家及时查阅 。

【篇一】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10的分解组成,掌握10的9种分法 。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的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和互相交换的规律 。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

活动准备:

1、10以内数的分解组成教学课件 。

2、小星星若干 。

活动过程:

(一)学习10的分解组成 。

1、故事导入(1)有几只小兔?

(2)10只小兔要住进两座小房子里,该怎么住呢?

引出课题《10的分解与组成》 。

2、幼儿看图,学习10的多种分法 。

3、引导幼儿观察10的分解式,发现总结10以内数分解组成规律:除1以外,每个数分法的种类都比本身少1;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较小的数,所分成的两个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把一个数分成两部分,如果一部分增加1,另外一部分就减少1,即递增递减规律;交换规律 。

(二)游戏活动"猜猜猜" 。

【篇二】

活动目标:

1、比较动物的轻、重,理解动物之间的重量关系 。

2、能用语言完整表述结果 。初步会推断出相互比较的结果 。

活动准备:小猫、大狗、胖猪等图片若干张,跷跷板图三幅,《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1、出示动物图片,引出活动 。

师:"有一天,小猫、大狗和胖猪碰到了一起,它们三个想玩跷跷板的游戏,可是跷跷板怎么也跷不起来 。咦?你们平时是怎么玩跷跷板的呀?总结:原来跷跷板是跟重量有关系的,重的沉下去,轻的翘上来 。

2.师:你们要不要来帮帮它们啊,看看到底谁轻谁重!

3.(请幼儿操作)先来看看小猫和大狗玩跷跷板,谁会沉下去,谁会翘上来呢?那么谁轻谁重呢?谁来把话说完整:谁比谁轻,谁比谁重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小猫比大狗轻,大狗比小猫重 。

4.说的真完整,现在大狗和胖猪来玩跷跷板了,谁会沉下去,谁会翘上来呢?为什么?那么谁轻谁重呢?谁来把话说完整:谁比谁轻,谁比谁重 。一起说,大狗比胖猪轻,胖猪比大狗重 。

5.师:"我们比较了胖猪与大狗,大狗与小猫的重量,那我们还不知道胖猪与小猫谁重谁轻呢?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哪个小朋友上来试一试,他贴的对不对?对就给他拍拍手表扬他一下 。你怎么知道的呢?引导幼儿说完整:小猫比大狗轻,大狗比胖猪轻,所以小猫比胖猪轻 。

6.师:"我们比较了胖猪大狗小猫的重量,我们要看一看这里谁是最重的,谁是最轻的?"

二、感受三种小动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

假如1头胖猪=2只大狗的重量,1只大狗=2只小猫的重量,那么1头胖猪=几只猫的重量呢?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1只胖猪到底等于几只小猫的重量呢?(摆图片)

三、做《幼儿画册》练习

1.教师发放《幼儿画册》,向小朋友们介绍做题方法 。

2.让小朋友们用笔将图片中重的物体画上圈 。

3.通过看图 。让小朋友比较幼儿画册中的三类物体,在最重的物体后面画对号,在最轻的物体后面画圈,不重不轻的物体后面什么也不画 。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帮助小动物们比较了谁重谁轻,我们回家以后自己找些物体来比较,然后明天来幼儿园告诉老师好不好?"

【篇三】

预设目标:

1、尝试观察,感知寻找的快乐

2、学习按物体的颜色和图形排序

3、能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能按一定规律接着拍

活动准备:

1、不同颜色的彩旗1套

2、不同形状的彩旗图标每人1套

活动建议:

一、游戏"声音接龙"

师: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开运动会了,我们也要去参加它们的运动会,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咚咚锵咚咚锵……幼儿回答:敲鼓的声音,师:小朋友们仔细听,除了敲鼓的声音 。还有一种声音,那是敲锣的声音,小朋友们认真听,鼓敲了几次啊,锣敲了几下 。

引导幼儿回答,师:真棒,我们接着敲好不好 。和老师一起做,我们为声音配上动作,再敲一次 。引导幼儿做动作(如拍两次手跺一次脚,或排两下肩,拍一次手)师:在刚才的游戏中,大家接得非常好!

小结:引导幼儿说出声音是有规律的

二、插彩旗

师:小朋友们,请看,小动物们正在布置运动会场呢,可是他们的彩旗还没有插完,请大家帮忙,把彩旗按一定规律插起来 。

幼儿自由插旗,教师引导,请幼儿欣赏,出示彩旗的排列顺序,做游戏,要求:看到红旗拍手,看到黄旗拍腿 。

教师指旗,幼儿做动作 。动作由慢到快 。

师:会场其他的彩旗也需要小朋友来完成幼儿自由插旗,教师引导按一定的规律插彩旗 。

师:小朋友做的非常棒,鼓励鼓励自己 。运动会就要开始了,会场上的彩旗挂起来了,可是,小朋友们想一想,空白的彩旗应该用什么图标不上呢?(每人一份,幼儿自由贴图标,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完成,展示结果!鼓励幼儿 。

三、去参加运动会

师:运动会开始了,我们去给小动物们做裁判吧!(起立,排队,带出)
如何教幼儿学10以内加减法

2019学前班数学教案合辑 10以内的分成表

文章插图
教幼儿学10以内加减法的方法有:数轴法、数学天平游戏法、数的分成学习法 。
方法一,数轴法:
在国外数学启蒙教育体系中非常常用,只需要换一条带箭头的线,从1到10标注数字,一根简单清楚的数轴就做好了 。
孩子在数轴上观察某个数字的前后数字是多少,一目了然,很容易就能搞明白序列与大小的关系,这个也是建模思维的厉害之处了,它帮孩子顺利从具象过渡到抽象,我们平时可以自己画出图上这种数轴,要求孩子看图填空 。
当孩子逐渐掌握了数轴数数,能顺利填出数轴上不同位置的数字后,就可以开始让他们尝试画数轴线,辅助加减法计算 。这么可以让孩子把具体可感的轴线与抽象的数字符号一一对应 。帮助他们在学前数学早教中状态过渡到抽象水平 。

方法二,数学天平游戏法:
家长在家教孩子加减法的时候可以试试这款神器,数学天平玩具 。这款玩具用创新的形式,让孩子亲自动手带着兴趣学数学,对数字重量和平衡产生兴趣,让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
将抽象的数学具象化、游戏化,引导孩子通过不断的尝试和纠错,使天平达到平衡,锻炼动手和动脑的能力,规则简单容易,上手可玩性很高,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也是很好的 。
每个数字有相应的重量,放上对应数量的数字将两边总数相等,小天平就平衡了,我们可以直接放上数字,左放5和3,右放8,5+3=8 。也可以更有趣一些,5只小青蛙加上3只小兔子,一共是几只呢?5个小青蛙加上3个小兔子的重量和数字8是一样的,5+3=8 。
方法三,数的分成学习法:
计算都是建立在数的分解和组成的基础之上的,幼儿只有完全理解了数的分成,才能掌握数字的运算规律,才能逐一加减,才能理解进位加法、借位减法的相关运算方法,一把数的分成尺轻松帮孩子学会数的分成 。
尺子的正面是加法,尺子背面是减法 。例如10可以分解为1和9,转换成加法计算,1+9=10,10-1=9,我们也可以用小木棒练习数字分成和加减法 。
让孩子分别取出两种颜色小木棒,小木棒的总数是5个 。比如5可以分解成1和4,1+4=5,5-1=4,也可以分成2和3,2+3=5,5-2=3 。
教学原则须知
1、先易后难
先从十以内的加减法算起 。可以与生活中可以用数量概念表达的物体结合 。比如苹果、桔子、荔枝、西红柿、芒果等,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兴趣,也可以让他知道学习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
2、巩固成果
家长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给孩子出题目 。只要有个空闲就可以提问,语速要快,这样给孩子一种紧迫感,可以锻炼他快速思维提升效率的习惯 。
【2019学前班数学教案合辑 10以内的分成表】家长随口就可以说出3+2、5+4、9-3等等,只要孩子答对了,就要表扬他,“真棒”“真厉害”“我的孩子真聪明”等 。十以内的加减法要让他特别的熟练后再进入二十以内的,同样非常熟练后过渡到百以内 。不要过快,循序渐进,效果最好 。
加减法口诀表怎么背比较好记加减法口诀表对于小孩来说很难背,那么加减法口诀表怎么背比较好记呢?

要想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加法运算,必须熟练10以内数的,加法,也就是不进位加法 。如:5+4=9,6+2=8等,尤其要记住相加等于10的两个数:如5+5=10,6+4=10等 。(10以内的加减是20以内的加减的基础,各位家长一定在家帮助幼儿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这个基础是以2--10的分成为基础的,所以家长可以采取用10根小棒,来幼儿来自己摸索来掌握,这样幼儿的理解就会更深刻一些,毕竟是通过自己实践得来的,所以也不会要求孩子去死记硬背,其实是在游戏中掌握了10以内的分成) 。

在进行进位加法时,刚开始学习可以采用数一数的方法或者是接着数 。如8+5=,可以从8后面接着数五个数,9,10,11,12,13 。所以8+5=13(这个是在刚刚开始的时候,以后就不用这种方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