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清寺在哪里国清寺在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城关镇 。

文章插图
国清寺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城关镇,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 。寺庙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建此寺是隋代高僧智顗的遗愿 。清朝雍正十二年,雍正皇帝下旨全面重修、扩建国清寺,此后就一直没有大的修缮 。
国清寺的特点
建在天台山麓的国清寺,依山而建,层层递高,中轴由南而北依次为弥勒殿、雨花殿、大雄宝殿、药师殿、观音殿,整体建筑规模庞大,气势恢宏 。从七佛塔边上小路拾级而上就来到了国清寺标志性建筑隋塔,也叫国清寺塔 。
这座高59.3米,六面九级,空心砖壁的隋塔,原有塔顶,每层四角也有飞檐挑角,均用木料瓦片构成,可惜由于年代久远,木料瓦片均已无存,只剩塔身依旧屹立任由后人凭吊 。
以上内容参考:-国清寺
国清寺景点介绍国清寺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城关镇,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 。寺庙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 。
隋代高僧智越在国清寺创立天台宗,为中国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影响远及国内外 。鉴真东渡时曾朝拜国清寺 。日本留学僧最澄至天台山取经,从道邃学法,回国后在日本比睿山兴建延历寺,创立日本天台宗,后尊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为祖庭 。
国清寺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敕重修 。浙江天台国清寺与济南灵岩寺、南京栖霞寺、当阳玉泉寺并称中国寺院四绝 。该寺曾驻锡不少有名高僧,包括唐一行法师、寒山、拾得、济公和尚、日本东密开宗祖师空海大师、日本台密开宗祖师最澄大师等 。
唐代很多诗人来此
国清寺所在的天台山,大概是唐诗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山(或之一),唐代400多位诗人都来过这里 。山上有各类植物万株,繁盛而幽深,四季皆适宜旅行 。
其中最稀罕的,就是国清寺里这株1300多岁的隋梅 。
以上内容参考-国清寺
五山十刹——国清寺五山十刹——中国古代制度中最高的官寺 。寺院皆位于胜景仙境,风水宝地,高僧云集 。每一座寺院都有它自己独特的经历,千年的兴衰 。
宋代的禅院五山十刹,享有诸多特权,住持由朝庭遴选高僧担任 。寺院雄伟宏丽、珍贵文物不计其数;官赐的寺田少则千亩,多则数万亩 。它们既是古时地位最高的十六座寺院,也是最庄严瑰丽的寺院,堪称最顶尖的“富寺” 。
寺庙名称:国清寺
官寺位次:十刹第10位
创建时间:隋开皇十八年(598年)
禅寺地址: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城关镇
开放时间:06:00-16:00
寺院 历史 :1421年
国清寺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城关镇,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 。寺庙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 。建此寺是隋代高僧智顗的遗愿 。
智顗,中国 历史 上十大名僧之一 。出生于南北朝,俗名陈德安 。父亲是梁朝的官吏 。17岁时,梁末兵乱,家庭离散颠沛,遂发愿为僧 。18岁出家,20岁时已精研律学,受具足戒 。23岁拜高僧慧思为师,6年后代高僧慧思前往金陵弘传佛法,31岁受请名刹瓦官寺开讲《法华经》 。晋王杨广(隋炀帝)笃佛,拜智顗为师,迎请智顗为自己授菩萨戒 。
晋王杨广(隋炀帝)
智顗广弘教法,创五时八教的判教方法,发明“一念三千,三谛圆融”的思想,创立中国佛教宗派史上第一个宗派——天台宗 。世寿六十岁,生平造寺36所 。入灭后,晋王杨广遵他遗愿在天台山另行创建佛刹,初名天台寺,大业元年(605)题名为“国清寺” 。
国清寺始是依据天台宗创始人智顗亲手所画的样式所建的 。自开创“天台宗”后,智顗一直想建一寺庙,作为该宗的正式祖庭,但囿于资金,一直未动工 。他在临终遗书中言:“不见寺成,瞑目为恨” 。晋王杨广见书,甚为感动,遂派司马王弘监造国清寺 。初建的国清寺在大雄宝殿后面约100米处的八桂峰前山坡上 。
200多年后,唐末会昌年间(约845年),唐武宗李炎下诏灭佛崇道,国清寺被废,原寺毁于火 。次年唐武宗驾崩,宣宗即位 。寺毁六年之后,唐宣宗李忱宣布重建国清寺 。唐大中五年(851年)诏著名书法家柳公权题写“大中国清之寺”,刻于寺后摩崖石壁上,至今仍清晰可辨 。
宋景德二年(1005年)朝廷赏金万两重修殿宇,改名为“景德国清寺”,宋真宗赵恒亲赐衣物及御书数百卷,寺中建御书阁 。国清寺御书阁内藏有西域《具多叶经》和旃檀佛像、佛牙等珍品 。宋建炎二年(1128年),国清寺整修扩建 。修建后的国清寺,规模宏大,殿宇辉煌 。1130年,南宋高宗赵构下诏改“国清讲寺”(佛教天台宗)为“国清禅寺”(佛教禅宗) 。改禅宗数十年后,南宋宁宗赵扩将国清寺评列为禅宗“十刹”之一 。
元朝时 。国清寺一度获准恢复天台宗 。然而,朱元璋当上皇帝的第二年,又把国清寺改作了禅寺,这一改就是560年 。直到民国十九年(1930年),天台县政府和当地士绅的环请静权法师返国清寺讲经,国清寺恢复天台宗祖庭地位 。
康熙初年,由于年久失修,国清寺殿宇破损严重,大雄宝殿发生了墙体坍塌 。国清寺的修葺提上了朝廷办事日程,康熙皇帝确定了国清寺重建的规划 。但是重建费用实在是笔巨资,直到六七十年后,1733年,康熙的儿子雍正帝才筹到这笔资金 。1734年国清寺奉敕重建,在重建过程中雍正皇帝特赐“龙藏”一部,作为国清寺的珍藏 。
1735年8月国清寺修建完成,同年九月雍正去世,乾隆即位,御笔记录此次重建情况,刻御碑置国清寺内 。
修建一座国清寺,竟然让爷孙三位皇帝操心了一个世纪!我真的很好奇,修建国清寺究竟耗费了大清国多少巨资?翻开 历史,这一座寺院曾牵系了五朝十帝!
国内古刹大多三面环山,国清寺四面环山、双涧环绕 。智者讲经的“智者塔院”在寺东北面,所以寺院山门不朝南开,朝东开,这既是对创寺人智者大师的怀念,又暗含了“紫气东来” 。
【天台山国清寺】
国清寺是中国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祖庭,也是日本和韩国佛教天台宗祖庭 。该寺曾驻锡了不少名僧、高僧,包括唐一行法师、寒山、拾得、济公和尚、日本东密开宗祖师空海大师、日本台密开宗祖师最澄大师等 。
国清寺的影响远及海内外 。鉴真东渡时曾朝拜国清寺 。
日本留学僧最澄至天台山取经,从道邃学法,回国后在日本比睿山兴建沿历寺,创立“日本天台宗”,尊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为祖庭 。
日本最澄法师
虽然从唐大中朝到清雍正朝的880多年间,国清寺几度或毁于兵火,或摧于风暴,但都是屡毁屡建 。每次重修,寺宇规模都有所发展,位置也越来越扩移至山麓平旷地带 。明人李汶在《游天台纪略》一文中提到的国清寺“最后委藏处石泉,名锡杖泉”,可见当时锡杖泉已在寺的最后,即今位置 。那么说明至迟在明代,国清寺已扩移至今址 。
20世纪60年代末“文革”的动荡时期,国清寺再次被毁 。
1973年,周恩来下令敦促在1975年前完成国清寺修复,并拨款30万元,同时从北京调运大量珍贵的佛像、法器到该寺 。
1984年重新复办了天台宗佛学研究社(如今的天台山佛学院) 。
2006年,国清寺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国清寺占地7.3万平方米(110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庙宇建筑600多幢,房屋8000余间,是一个庞大的古建筑群 。建筑为清早期官式建筑,依山就势,层层递高,按四条南北轴线布列六百多幢古建筑,山门外各建筑物——隋塔、寒拾亭、“教观总持”照壁,丰干桥、“隋代古刹”照壁和国清寺山门,顺应地势而建,自然随意地散布各处,却又自然和谐 。
隋梅:国清寺有隋梅一株,在大雄宝殿右侧,由隋代高僧、天台宗五祖章安灌顶大师手植 。据考证,隋梅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 历史,是中国国内三株最古老的梅树之一 。
隋塔:隋塔位于天台城关镇东北6里 。隋开皇十八年,晋王杨广为报智者大师受菩萨戒而建造的“报恩塔” 。唐代“会昌法难”受损,南宋建炎二年(1128)修葺 。残高59.4米,边长4.6米,六面九级,为浙江最高的古塔之一 。系空心楼阁式砖木结构,因遭火焚毁飞檐斗拱,形成四周的空洞 。隋塔建造别致,除砖砌塔壁上,精雕佛像外,塔顶上没有通常的尖形塔头,站在塔内,可直接仰见蓝天 。
方丈楼:方丈楼是国清寺接待中外来宾的地方 。位于在国清寺东建筑群中心 。
观音殿:与锡杖泉相邻处,新建有重檐歇山,斗拱翘角的观音殿,雄踞于大雄宝殿之后上方,观音殿长约15米,宽12米,殿内正中供奉着千手千眼观音木雕贴金像一尊,两旁或立或坐着观音的三十二化身 。
此殿为美国洛杉矶天台山国清寺护法会夏荆山、杨茂慈先生、吴梅影女士等捐资十五万元建成 。
报恩塔:位于观音殿西邻,由日本莲宗信徒捐赠1000万日元,于1985年9月建造的 。天台山是传教大师(日僧最澄大师)曾经留学过的最兴盛的灵址,日莲僧人非常敬仰天台大师(智者大师),而且坚信作为正法的法华经的源流是天台国清寺,建塔以表“知恩报恩” 。
七佛塔:也称迎宾塔,是为纪念“过去七佛”而建,"七佛"指释迦牟尼佛及在其以前出现的六位佛陀 。他们分别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 。隋唐时的七佛塔早已不在,现在的七佛塔是1973年在原址上建的 。
雨花殿:殿中供奉有“四大天王”神像,一般寺庙中称“金刚殿”或“天王殿” 。相传是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曾在此讲述《妙法莲花经》,其精诚所至,感动天庭,天上下起法雨天花,故名“雨花殿” 。
珍贵文物:国清寺寺周保存了大量的摩崖、碑刻、手书、佛像和法器等珍贵文物 。寺内有重13吨的明代释迦牟尼青铜像,18尊元代所雕的楠木罗汉,还有王羲之、柳公权、黄庭坚、米芾、朱熹的摩崖手迹,寺外有纪念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为编制《大衍历》至国清寺求算学的“一行到此水西流”碑及“一行禅师之塔”等 。
国清寺是一座 历史 文化古刹 。孟浩然、李白、贾岛、皮日休、陆龟蒙、杜荀鹤、洪适、郭沫若、邓拓、赵朴初等文人雅士均留下墨宝 。
盂兰盆法会:智者大师在天台山开宗立说后,规定每年在各寺院庵堂举行盂兰盆法会 。时间是农历七月初九至十五,共7天 。以为报父母养育之恩,亦求延年益寿 。届时国内外信徒云集,高达数千人 。法会期间,每天上午由首座在妙法堂讲盂兰盆经,约2小时 。
深山藏古刹,寻幽国清寺深山藏古刹,寻幽国清寺
撰文、摄影:翁欣
位于浙江省东中部的天台山,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而闻名,境内不但自然风光奇丽秀美,也是中国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的发源地 。明代的徐霞客曾先后三次来到天台山,写下两篇游记,可见天台山在“游圣”心目中的份量 。
国清寺之于天台山,犹如灵隐寺之与杭州 。来天台山游览的人,没有不来国清寺的 。作为佛教天台宗的祖庭,国清寺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可能还要高于灵隐 。李白曾有诗云“天台国清寺,天下称四绝”(国清寺与南京栖霞寺、济南灵岩寺、当阳玉泉寺并称佛教四大丛林)
来到国清寺,有一个名字会被多次提及,那就是天台宗的开宗祖师智顗(538年-597年),一般人们称他为智者大师 。他在天台山弘法的二十多年时间,不但开创了佛教东传后第一个本土化宗派天台宗,并且在天台山创建了12座道场,包括国清寺就是按照他生前所绘制的一张设计草图建造而成 。
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智者大师逝世的一年后,晋王杨广依天台宗创始人智顗的遗愿建造而成——作为天台宗的根本道场 。原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之意,于是改名“国清寺”至今 。这里也是日本,韩国佛教天台宗信徒所公认的天台宗祖庭 。
国清寺坐落于天台县城以北三公里处,深藏在一片五峰环抱的幽谷之中 。现在进入景区已经无需再买门票 。从山门进到寺庙,还需要步行十分钟左右 。景区内古树参天,浓荫蔽日,沿着一条木制栈道漫步,还未见到寺庙,远远的先看到一座黄褐色古塔耸立在半山坡上 。
塔建于1300年前的隋代,故称“隋塔”——是国清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塔高近60米,六面九级,砖壁上长满了青苔和荒草,充满沧桑感 。隋塔建造别致,历经千年仍屹立不倒,令人感慨古人的智慧 。奇怪的是塔顶上缺了塔头,据说是毁于过去的某一场大火 。
隋塔下面的主路边,七个小佛塔一字排开,是为供奉“过去七佛 ”而建 。过七佛塔后,便是国清寺第二道山门“寒拾亭” 。此亭是以纪念唐时在国清寺隐修的寒山,拾得两位诗僧而命名 。佛教信徒认为他们是文殊、普贤两位菩萨转世,民间传说则把他俩奉为"和合"二仙,苏州寒山寺的名字就是来源于此 。
穿过“寒拾亭”之后是“丰干桥”,又一座以国清寺僧人命名的石桥 。相传丰干禅师曾经骑虎入寺,风格可见一斑 。他和寒山,拾得被奉为“国清三隐”,国清寺西侧有“三贤堂”,就是为纪念他们三人而建 。
站在丰干桥上,只见环绕寺院的左右两条溪流,在丰干桥下汇合后南流,形成“双涧回澜”的胜景,这也是著名的“天台八景”之一 。此处风景极佳,所以来附近写生的人很多 。
丰干桥前后两端分别是写有“隋代古刹”和“教观总持”的两块黄色照壁 。前者表述的是国清寺悠远的历史,后者“教观总持”的意思,则不太易懂,指的是佛经教理,要和内观实修相结合,阐述的是天台宗所推崇的修行法门 。
此时既已来到寺前,却找不到寺门所在,原来国清寺的寺门是与众不同的 。寺院座北向南,但寺门却并非开在常规的朝南位置,而是在壁墙东面转弯处,开有一扇不起眼的小门——这里才是国清寺正门所在 。国清寺寺门东开,有说法是因为智者大师的灵塔安放在东边的佛陇山,寺门朝东是为了纪念这位开山祖师 。
国清寺的布局讲究低调内敛,又可见匠心独运 。比如寺门的处理,既增加了空间上的变化,又给人含蓄幽深的感觉 。纵观山门外各建筑物,隋塔、七佛塔、寒拾亭、丰干桥以及两面照壁、看似依地势高低自然排列,其实都经过精心设计,漫步其间,给人移步换景,悠然自得的禅意 。
国清寺门的横匾红底金字写的“国清讲寺”,正是寺院的全名 。说明国清寺是以讲经说法,研究教理为特色的大型寺院 。古代各地寺院有禅寺、讲寺、律寺之分,不同宗门的寺院有称呼上的区分,而天台山的寺院基本都为讲寺 。
进入寺庙,穿过一条掩映在竹林中的甬道,国清寺各殿显在参天林木之间 。土黄色的院墙和翠绿色的植物黄绿相衬,颜色和谐 。让人想起古诗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草木深”的意境 。寺内光影斑驳,梵音缭绕,人行其间,自然脚步放缓,感受到清凉和自在 。
经过多次毁建,现存的国清寺建筑基本维持清雍正时期重建的规模 。沿着中轴线,依次排开的是天王殿、雨花殿、大雄宝殿、药师殿、观音殿,两侧还有数十个传统院落 。建筑依山就势,往上层层递高 。值得一提的是,寺内古廊沿高低错落的贯穿全寺,下雨天走去任何地方都不会被淋到雨,这也是国清寺的一大建筑特色 。
作为天台宗祖庭的国清寺,古朴、肃穆、更有着厚重的历史感 。弥勒殿前那一对汉白玉石狮,衬托着佛殿的威严 。据说这对石狮原本放在故宫,属于国宝,七十年代国清寺重修时,特意从北京选送过来放在这里 。
弥勒殿后面的天王殿,在国清寺叫雨花殿 。一般的寺院并无此叫法 。传说是因为智者大师在天台山讲述《妙法莲华经》,曾感动天神显灵,在大师讲法时天降花雨,故国清寺的天王殿一直被称为“雨花殿” 。
来到国清寺的大雄宝殿,只见门楣上的匾额为竖写,而古代民间匾额则一般都为横写,表明国清寺有着皇家寺院的规格和气魄 。大雄宝殿内所供奉的释迦牟尼佛铜像为明朝所铸,左右两侧分坐的十六罗汉,则是元代楠木雕像,都属于难得一见的文物 。
话说,到国清寺朝拜的人没有不去观赏隋梅的 。大雄宝殿右侧,有一株千年隋梅 。据说此树是智者大师的弟子灌顶法师亲手栽植,被植物学家考证为中国最古老的几颗梅树之一 。传说此树极有灵性,七十年代已经枯死,后经寺僧精心培育,隋梅又从枯死的树干中又抽枝重生,古木回春 。
国清寺内的文人墨客题咏众多,罗汉堂周围建有碑廊,你可以在此找到柳公权的“大中国清之寺”的题刻,还有著名的王羲之独笔“鹅”字碑 。国清寺西南侧的放生池,有一个充满雅趣的名字“鱼乐国”,就是以明朝大书法家董其昌在此留下的手迹而命名 。
药师殿东侧有中日祖师纪念碑,北侧有中韩祖师纪念堂,只因国清寺在日本和韩国的名气极大 。唐时日本高僧最澄至国清寺求法,创建了日本天台宗 。十一世纪,高丽僧人义天又将天台宗传入朝鲜,所以国清寺被视为日本、韩国天台宗的祖庭 。每年来此朝圣的日、韩僧人以及海外信徒络绎不绝 。
国清寺的素斋非常有名,《舌尖上的中国》里就专门提到过国清寺僧人们自制的豆腐干和自种的大白菜,味道鲜美而清灵 。国清寺的斋堂中午和晚上都有饭票出售,价格低的不可思议,两元一位 。菜据说都是寺院的僧人自种的,吃饱为止,不可浪费 。吃完记得要把碗筷洗净,放归原处 。
寺院内有提供住宿(可在买饭票的窗口咨询),我去的时候,因为正赶上这几日举办水陆法会,来此住宿的居士很多,没有床位了 。后来入住在离国清寺外百步远的天台宾馆,为的就是第2天一早再来寺院享受无人打扰的清静时光 。
难得如国清寺这般声名显赫的寺院,又是国家5A级景区,来到此处发现竟无丝毫商业化痕迹,体现着佛门原本的那份清净,着实可贵 。闲暇之余,建议不妨来此清心养性,洗涤尘埃,于暮鼓晨钟中参佛悟道,找回久违的心境平和与快乐 。
从国清寺以东沿山路北上十几里,有一陇环形相连、东西相向的山岗,就是佛陇 。这片山岗是天台宗真正的发祥地,智者大师最早就是在这里的带领弟子割草结庵,从此扎根天台山,创建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佛学体系天台宗。
智者大师毕生在天台山创立的十二座道场中有好几处都在佛陇,有些现已不存(如修禅寺、太平寺),仍保存下来的有真觉寺(智者塔院),和高明寺 。
可从汽车北站坐开往石梁方向的小巴(每天只有几班,也可在国清寺上车),沿途会经过佛陇景区,我让司机在路过真觉寺把我放下,由一条公路边的小径往上走几分钟就到 。
真觉寺,当地人则称之为塔头寺 。这里是智者大师的灵塔安放处 。公元597年,智者大师在新昌大佛寺圆寂,他的弟子们将其圣体翻山越岭运回天台山,安葬于此,所以后来这里被称为“智者塔院” 。
真觉寺山门外的照壁上写有“即是灵山”,因为智者大师被称为“东土小释迦”(也就是中国的释迦摩尼佛),所以天台山也有“灵山圣地”之誉 。作为智者大师生前弘法活动的中心地带,佛陇就等于是圣地中的圣地 。
真觉寺不太像一个传统寺院(没有大雄宝殿),更像一座古朴清幽的四合院 。院内只有一个主殿,殿内供奉的是“智者大师肉身塔”,塔用青石雕刻而成,高近7米,每层都有精美的浮雕 。第一层正中端坐智者大师塑像,殿内四周的墙壁则挂着历代天台宗的祖师画像 。
由于塔内是智者大师真身所在,故凡来国清寺朝拜祖庭的日本、韩国天台宗信徒去完国清寺,下一站必然到此拜谒 。
塔院的规模虽不大,不过两侧的厢房似乎住了不少僧人,也许他们是大师灵塔的守护者 。拜完了大师的灵塔,我没有在这里做过多的停留,赶往下一个目的地,离智者塔院不远的高明讲寺 。
从塔院往东去的后山,有一处平坦的巨石,这里是过去大师曾讲经说法的地方,现立有石碑,上书“智者大师说法处” 。相传智者大师有一次在这里讲《净名经》,突然一阵大风吹来,经页飘至山谷深处,大师追随经页坠落之处,见此地峰峦环抱,幽泉潺潺,是一处理想的修行之地 。于是把这里建为幽溪道场,也就是后来的高明讲寺 。
智者大师圆寂后,他的肉身塔安放在真觉寺,而他用过的衣钵和贝叶经则保存在高明寺 。
从塔院门前的山岭上,往下清楚可以看到下面半山坳处的高明讲寺 。日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看着虽近,穿过隧道沿公路走下去,还要再走个两三公里才到寺前 。周围树荫浓密,溪水横流,环境甚是清幽,所以这里过去也叫幽溪道场 。“明”与“幽”,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意境,其实是不同角度看高明寺时产生的不同感受 。
因为跟国清寺属于一个“系统”,如今这里也免了门票 。不过高明寺所处位置比较偏僻,来这里的游客很少 。免不免票的也无所谓吧 。寺宇看上去并不很旧,现存建筑大多是八十年代重建 。
“高明讲寺”的寺额,书写极有特点,据说是康有为来天台时用碳条所书 。“明”字“多了一横,应该是有意为之 。来到高明寺,钟楼是要去看一下的 。名间有说法:“国清的松,高明的钟”,可见,高明寺的钟极有特色 。高明钟挂于地藏殿顶楼,16吨重的大钟为目前浙江省之最 。
高明寺内古朴幽静,寺外还有众多摩崖题刻,幸得僧人指点,不然差点错过 。从寺门出来往东南,顺一条溪流向下走,沿途经过智者大师手书“幽溪”、弥勒大佛雕像、还有“观云亭”、以及天然石梁组成的“圆通洞”等古迹,这时才发现原来高明寺景色堪优之处不在寺内而在寺外 。
本文发表于澎湃新闻“私家地理” 。
- 国内风水最好的墓地排名 中国十大墓地风水宝地
- 伤害是什么意思 伤害和伤害是什么意思
- 2022年七月份黄道吉日有哪几天 2022年7月最吉利的日子一览表 黄道吉日哪一天最好
- 怎么查找夸克曾经浏览的网页 夸克搜索引擎地址
- 武动乾坤在哪本漫画杂志连载- 武动乾坤漫画下拉
- 三点水加尸再加三个子怎么读 三点水一个尸三个子念什么
- 破而后立出处-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
- 上海京东鹿达分拣中心地址 上海朱桥分拣中心在哪里
- 中秋微信红包吉利数字,发多少合适 中秋节101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