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出自何上一辈子缺少修为,这辈子却能得到神灵庇佑 。

文章插图
出处:徽谚所谓“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这是明清时期流行于徽州地区的一句俗语 。“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是指徽州男子到了十三四岁就要外出当学徒学做事情 。
只要是对徽州历史文化有所了解的人,对这首《前世不修》歌谣都能随口成诵 。它形象地叙写了徽州历史上奇特的从商习俗,又简明地揭示了鼎盛徽商形成的本质 。它与“无徽不成镇”的俗语一样广为流传 。
扩展资料
对古代人来说,徽州是穷山恶水 。徽州境内山多田少,有“七山半水半分田,二分道路和庄园”之称 。群峰竖立,高峰陡绝,开发艰难 。即使勉力垦辟,种上农作物,收成也很难保障 。唐宋以后,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多,出现收不敷食的情况,百分之七十的食粮仰江西、江苏和浙江供给 。徽州人家无法养活自己的子孙,男孩子到了13、4岁就会外出学徒,学不成不能归家的 。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这就是古代闻名的“徽商”的起源了 。所以徽州人胡适之先生有句话叫着“无徽不成镇” 。为了获得换取食粮的货币,徽州人充分利用当地山多水清的自然地理特点,开展多种经营,植茶、造纸、制墨、制砚,形成徽州土特产丰富和手工业发达的经济特色 。
徽商:前世不修,生在徽州 。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 。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乾隆曾对不学习的皇子说:你若贪图享乐,不如做两淮盐商的儿子 。乾隆第三次下江南给16位盐商加官进爵,其中14位来自徽州府 。虽为生计所迫,却也造就了徽商传奇 。从为生计所迫少小离家,到成为一种风气,寄命于商,徽商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
古徽州文风昌盛,一科同郡两元,兄弟九进士四尚书,一榜十九进士,十里四翰林 。从宋代至清末,徽州文武进士两千余人,出了28位状元 。随着历代移民不断涌入,耕地严重不足,平均一人不足一亩,粮食奇缺,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徽州人决定走出去,外出谋求生计 。也不再执着于仅以科举为正途,这对古人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思想转变 。
徽州男子年纪轻轻便要离家远行,谋求生计,经过一番艰苦奋斗,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著名的徽商 。由此形成了经商的风气,但一开始还是从基层伙计干起,逐渐积累经验 。也正因如此,古时徽州一带的人结婚较早,有“十三爹来,十四娘”的说法,因为成亲之后便要外出谋求生计了,自此很少能回家 。一对夫妻一辈子待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不过三年多 。徽州男人外出经商,留守妇女非常多,这是当时徽州的一种普遍现象 。鲍志道11岁的时候便离家外出谋求生计,临行前母亲将家中仅剩的一枚康熙通宝给他,希望能给他带来好运 。鲍志道历经磨难,成为了名震一时的两淮总商 。
徽商的崛起与两淮盐业密不可分 。明初行开中法,招揽商人运粮送往边境,然后商人可获得盐引 。真正让徽商抓住机会的是明中期实施的开中折色法,交银子便可获得盐引,无需再千里运粮 。徽商抱团取暖,在这场盐业商战中逐渐取得了优势 。《两淮盐法志》记载了80名盐商,徽商就占了60位 。《两浙盐法志》中记载35名著名盐商,徽商占28位 。徽商通过盐业赚取了巨大利益,从1671年到1804年,徽州籍盐商给朝廷捐了3930多万两白银,米21万石,谷33万石 。乾隆六下江南时,江春等盐商筹划接待,输送白银一千多万两 。这也是为什么乾隆对皇子说,你若贪图享乐,不如做两淮盐商的儿子 。当时的两淮盐商确实富有 。
徽商祖上文风昌盛,所以徽商在经商中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具有一定的文学水平,商而兼士,贾而好儒,因此徽商撰写了很多商业专述,将经商专业化 。虽然在清末由于诸多因素,徽商逐渐走下坡路,但其所流传的精神财富却是不可磨灭的 。
为什么会有“前世不修,生在徽州”的说法在旅游者看来,会觉得徽州山青水秀,黄山、齐云山,四处都是风景,徽州有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就认为世界上只有瑞士可以和他的家乡比美 。可对古代徽州人来说,这里真可谓是穷山恶水 。徽州有谚语说: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是真实的写照 。由于山地众多,田地极少,所以徽州人家无法养活自己的子孙,男孩子到了13、4岁就会外出学徒,学不成不能归家的 。这就是古代闻名的“徽商”的起源了 。所以徽州人胡适之先生有句话叫着“无徽不成镇” 。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就是徽州人了 。
男人都外出打工了,女人呢?最可怜的是徽州女人了,当地有“一世夫妻三年半”的说法,就是说做徽州人的妻子,一辈子加起来只有3年半的时间在一起,这话经过好事者多次考证,证明一点也不假 。三年半之外的时间呢?徵州女人只能是独守空房,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因为她们头上有一顶重重的帽子,压得她们喘不过气来,这就是把孔子儒学思想发挥到极致的“陈朱理学” 。
陈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是徽州人陈颐、陈颢和朱熹,尤其是朱熹,历来被徽州人奉为神圣 。他的“女子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的思想在徽州可谓是根深地固,在某种程上甚至保存到如今 。说来是不是好笑,胡适之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开创了中国白话文时代,是现代中国的先驱,可他的同乡们至今还在说着文言文,比如呼妹妹为“令妹”,穿衣为“着衣”,妇女称“孺人”,吃饭没有说成是“吃饭不曾” 。徽州人就生活在朱熹思想的统治之下,做出了很多让现代人耻笑的事情 。比如徽州有几百座牌坊,其中以贞节牌坊为多,最小的寡妇才8岁(望门寡,还没等到丈夫成人,丈夫先死只好守一辈子活寡),苦守一世,换得牌坊一座 。当然也可以不守苦世,寻自杀一途,死前必针线密缝内衣裤,可怜而愚昧 。
女人如此,男人呢?百善孝为先,是徽州男人千古不变的教条,于是出现了《二十四孝图》中诸多可笑之事,比如割股疗亲、卧冰求鲤、吮足吸脓、父子争死,在徽州可谓是屡见不鲜 。
再说徽商 。徽商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众所周知的乾隆七下江南如果得不到徽商的资助,是否能够成行是不太好说的 。徽商多从事盐业和典当业,徽朝奉是历史上一个专有的名词 。由于少小离家,徽商是重利而轻离别的,在外寻花问柳,家里却有发妻苦熬 。等到老来,商人们就会返乡盖房,目的是光宗耀祖,其结果就是造就了徽州著名的民居文化 。在黄山地区旅行,游客随时会见到漂亮的马头墙民居,这就是那些返乡的徽商和养老归宗的官家人物或者风流隐士们留下的遗迹 。
- 杭州开元森泊度假乐园
- 新乡宝泉风景区门票多少钱一张
- 花纹边框图片手抄报 边框手抄报 手抄报的花边边框
- 求施工进度管理软件 施工进度计划用什么软件
- 海底捞金海会员和黑海会员多不多呀- 海底捞金海会员
- 藏在贵州深山的侗族村子,祖先立了三条婚嫁规矩是什么? 贵州男人不能嫁的理由
- 一米等于多少厘米,多少毫米? 1等于多少厘米
- 社保证明电子版怎么弄 社保个人参保缴费证明电子版
- 明天高碑店限什么号 高碑店限号2021最新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