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百景图》曲院风荷在哪里?是杭州的一个景点,在杭州的左上角 。

文章插图
江南百景图曲院风荷是一款将在杭州城上线后推出的新建筑,内种植有大量的荷花,配合上亭台楼阁以及多种多样的风景物,无论是配置还是拥有价值都十分不错,建议有条件的小伙伴配置和拥有 。
曲院风荷的占地面积是比较大的,外面有一篇荷花池,说到西湖就会有很多人想到六月西湖的荷花,还有藕粉 。这个建筑的荷花确实算是一景,建筑也是十分别致 。
杭州的奇观建筑多是傍水而建,很有江南水乡的韵味 。西湖是自然形成的泻湖,周边山上的溪流会将淡水和泥沙带入湖中 。泥沙不断堆积就会使西湖堵塞,只有经常挖泥疏浚,才能保持湖水的深度 。唐代至今,西湖的疏浚工作从未停止 。若无前人的疏浚,西湖也不会呈现出如今这般风光 。
西湖有哪10个景点?杭州西湖十大景点介绍——苏堤春晓
苏堤全长三公里,是北宋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空出的泥构筑而成的 。故名之以“苏堤” 。
早春四月,迎着熹微晨光,沿修长的湖堤漫步,但觉轻风徐来,十里垂柳飘忽 。在轻烟薄雾中,灼灼红桃含露开放,宛若喷霞,景色着实娇媚迷人,而当春雨霏霏,透过袅娜柳丝眺望西湖,但见薄霭弥漫,渐远渐淡,景色更是奇幻诱人,被人称为“六桥烟柳” 。苏堤连接了南山和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 。且花木一年四季姹紫嫣红,五彩缤纷 。如诗若画的迷人风光,成了人们长年游玩的好地方 。
杭州西湖十大景点介绍--柳浪闻莺
柳浪闻莺前身是南宋的皇家花园--聚景园 。解放后经整修,已扩建成为占地三百多亩的大型公园 。这里以柳叶葱葱,莺声婉转而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 。春天的花园柳树荫荫,枝枝翠柳婀娜多姿,有些随风摇曳,更有临湖而植者,枝叶俯垂水面,远望如少女浣纱的“浣纱柳” 。步履其间,浓荫深处的柳树给人以阵阵思绪,悦耳的莺啼声更是撩人遐想 。柳浪闻莺现共分三组园景,即闻莺馆、友谊园和聚景园 。这里引进了一批日本樱花、草坪,使园内景色越具诱人之处,以景寓意,情景交融,别有一番情趣 。
杭州西湖十大景点介绍--花港观鱼
“卢园”是南宋内侍卢允升的私人花园,因其处有清溪自花家山流下,故名“花港”,花港观鱼,与苏堤前接,西山在北为其护屏,还有碧波粼粼的小南湖和西里湖,像两面镶着翡翠框架的镜子分嵌左右,全园分为鱼池古迹、红鱼池、牡丹园、花港、大草坪、丛林区、芍药圃等七个景区 。公园中部的南端是最吸引人的地方-红鱼池 。池中满蓄金鳞红鲤,池畔花木扶疏 。游人投饵,群鱼争食,有声有色,赏心悦目 。现公园的主景区为牡丹园,用牡丹、湖石等组成,小径迂回,布置紧凑有致 。仲春时节,站在耸峙高处的牡丹亭向下俯视,但见大大小小的花坛间红夹绿,那灿若云锦的牡丹花千姿百态,斗奇竞妍,令人流连忘返 。不久将再辟芍药圃,与牡丹亭相媲美 。
杭州西湖十大景点介绍--曲院风荷
曲院风荷在灵隐路洪春桥畔,据说南宋时有一处官家酿酒作坊,坊内与金沙涧相通的池塘种满了荷花,每逢夏日熏风吹拂,荷香与酒香四溢,令人陶醉,人们称之为“曲院荷风” 。旧时的曲院风荷,仅一碑一亭半亩地,局促于西里湖一隅,颇有些名不副实 。清康熙年间,在苏堤跨虹桥畔的岳湖种荷花,并建亭立碑,题为“曲院风荷”,此景遂复 。今天的“曲院风荷”仍以荷花为主景,建有五个荷花池,分别栽植红莲、粉莲、白莲以及重瓣的“重台”等多种品种 。全园又分为岳湖、竹素园、风荷、曲院、滨湖密林等5个景区 。每当夏日,荷花开放,满眼翠盖红妆,香飘数里,池和池之间筑小桥相连,便于游人流连观赏,可以领略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迷人景色 。
杭州西湖十大景点介绍--双峰插云
在洪春桥畔 。双峰即南高峰、北高峰,分别位于西湖之西南、西北 。南高峰海拔256.9米,北高峰海拔355米 。两峰遥相对峙,绵延相距十余里 。旧时人们游湖多在春秋两季,每当欲雨未雨时,从湖上眺望南、北两高峰,但见云雾袅绕,双峰时隐时现,时露双尖,宛如峰插云霄,自然风光异常优美,峰势高峻磅礴,晴雨晨昏不同,尤在雨后或阴翳多云天气,彩云、白云或浓或淡,忽缠忽遮,是云是山,一片朦胧 。如一幅壮观的水墨淋漓而浓淡有致的山水画卷展现在面前,气象万千,景观十分吸引人,便定为“西湖十景”之一,名两峰插云 。后“两峰”改为“双峰”,从此这湖中之景便成为陆上之景 。南高峰“揽长江若带,俯平湖如杯”北高峰称“钱塘之柱”,山间林木苍翠,有石磴数百级,曲折盘上山顶 。张岱《西湖十景两(双)峰插云》:一峰一高人,两人相与语 。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 。
杭州西湖十大景点介绍--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位于西湖中部偏南,与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称“湖中三岛”,它是由三座葫芦形石塔和“小瀛洲”两个部分组成 。岛是明万历年间用疏浚的湖泥堆积而成,岛外又筑有环表堤埂,堤岛之间由九转三回、三十个弯的曲桥相连,构成了一个湖中岛、岛中湖的胜似仙境的著名旅游胜地,其湖岸垂柳拂波,水面亭榭倒影;园林富于空间层次变化,造成“湖中湖”、“岛中岛”、“园中园”的境界 。是我国水上景园的典范,古代园林艺术的精品,中秋之时,在塔中置灯烛,洞口蒙以薄纸,灯光外透,月光、灯光、湖光,月影、塔影、云影溶成一片,恍惚迷离,说不尽的诗情画意 。登上小瀛洲,一路更有九曲桥、九狮石、开网亭、亭亭亭、“竹径通幽”、木香榭、迎翠轩、花鸟厅等,最后是我心相印这亭 。这些建筑错落布置,极尽巧思,一路游赏,意趣无穷 。
杭州西湖十大景点介绍--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位于白堤西端,濒临外西湖,此地商阁凌波,绮窗俯水,平台宽方,视野开阔,中秋之夜,月白风清,湖水盈盈,坐在平台茶座上,仰看天上月轮当空,俯视湖中月影倒映,天上、湖中两圆月,交相辉映,有使人如入方寒宫之感 。所以前人题有“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的楹联 。而且假山叠起,四季花木,构成一处诗趣盎然的游览胜景 。更令人寻访和体味的是其丰富的历史古迹和文化底蕴,令人想到南宋的望月亭,明代的龙王祠,和清初的御书楼 。
杭州西湖十大景点介绍--雷峰夕照
位于西湖南岸夕照山上的雷峰塔,相传为吴越王为庆黄妃得子而建的,故初名“黄妃塔” 。但民间因塔在雷峰,均呼之为雷峰塔 。塔共七层,重檐飞栋,窗户洞达,十分壮观 。旧时雷峰塔与保叔塔,一南一北,隔湖相对,有“雷峰如老纳,保叔如美人”之誉 。每当夕阳西下,塔影横空,别有一番景色,故被称为“雷峰夕照” 。至明嘉靖年间,塔外部楼廊被倭寇烧毁 。塔基砖被迷信者盗窃,致使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五倾圮 。今政府批准复建 。清人许承祖曾作诗云:“黄妃古塔势穹窿,苍翠藤萝兀倚空 。奇景那知缘劫火,弧峰斜映夕阳红 。”将重现雷峰塔与保叔塔隔湖对峙的景观 。
杭州西湖十大景点介绍--南屏晚钟
南屏山横亘于西湖南岸,山上林木苍翠,秀石玲珑 。山上有一净慈寺,位于西湖南岸南屏山慧日峰下,吴越始建,称“永明禅院”,饱经沧桑 。寺内有宗镜堂、慧日阁、济祖殿、运木井等古迹,山门前有放生池 。寺院原有铜钟一口,每天傍晚,深沉、浑厚的钟声在苍烟暮霭中回响,山回谷鸣,发人悠远的沉思,“南屏晚钟”因此得名 。南屏山麓另一座著名的佛刹兴教寺始建于北宋开宝五年,它曾是佛教天台宗山家派的大本营,晨钟暮鼓,香烟烛光,南屏山从此添了“佛国山”的别称
杭州西湖十大景点介绍--断桥残雪
西湖雪景,历来受人称颂 。“断桥残雪”的意境尤为脍炙人口 。断桥残雪景观内涵说法不一,一般指冬日雪后,桥的阳面冰雪消融,但阴面仍有残雪似银,从高处眺望,桥似断非断 。每当大雪之后,红日初照,桥阳面的积雪开始消融,而阴面还是铺玉砌玉,远处观桥,晶莹如玉带 。伫立桥头,放眼四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给人以生机勃勃的强烈属深刻的印象,是欣赏西湖雪景之佳地,中国著名的民间传说《白蛇传》,为断桥景物增添了浪漫的色彩 。洪丞《断桥闲望》诗云:“闲作步上断桥头,到眼无穷胜景收 。细柳织烟丝易,青屏拂鸟影难留 。斜拖一道裙腰绕,横着千寻境面浮 。投者近来忘俗累,眷怀逋客旧风流 。”
杭州西湖十大景点有哪些?“西湖十景”是西湖上的十处特色风景,分别是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
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 。
拓展资料:
1、苏堤春晓
苏堤春晓,西湖十景之首 。
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北宋大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 。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他命名为苏堤 。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 。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足见它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 。
2、曲苑风荷
曲苑风荷,以夏日观荷为主题,承苏堤春晓而居西湖十景第二位 。“曲苑”原是南宋朝廷开设的酿酒作坊,位于今灵隐路洪春桥附近,濒临当时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养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处飘逸,令人不饮亦醉 。
南宋诗人王洧有诗赞道:“避暑人归自冷泉,埠头云锦晚凉天 。爱渠香阵随人远,行过高桥方买船 。”后曲苑逐渐衰芜,湮废 。清康熙帝品题西湖十景后,在苏堤跨虹桥畔建曲苑风荷景碑亭 。遗留下来的,只不过是一处小小庭院院前湖面小小荷花一片而已 。
3、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景区位于白堤西端,孤山南麓,濒临外西湖 。其实,作为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这从当时以及元,明两朝文人赋咏此景的诗词多从泛归舟夜湖,舟中赏月的角度抒写不难看出,如南宋孙锐诗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之句;明洪瞻祖在诗中写道:“秋舸人登绝浪皱,仙山楼阁镜中尘 。”留传千古的明万历年间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画中,《平湖秋月》一图也仍以游客在湖船中举头望月为画面主体 。
4、断桥残雪
断桥残雪是西湖上着名的景色,以冬雪时远观桥面若隐若现于湖面而称着 。属于西湖十景之一 。
断桥位于杭州市西湖白堤的东端,背靠宝石山,面向杭州城,是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点 。断桥势较高视野开阔,是冬天观赏西湖雪景的最佳去处 。每当瑞雪初霁,站在宝石山上向南眺望,西湖银装素裹,白堤横亘雪柳霜桃 。断桥的石桥拱面无遮无拦,在阳光下冰雪消融,露出了斑驳的桥栏,而桥的两端还在皑皑白雪的覆盖下 。依稀可辩的石桥身似隐似现,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桥面灰褐形成反差,远望去似断非断,故称断桥 。最早记载“断桥残雪”的是唐朝的张祜,他的《题杭州孤山寺》云: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 。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 。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
5、南屏晚钟
南屏晚钟,也许是西湖十景中问世最早的景目 。北宋末即赫有名的画家张择端曾经画过《南屏晚钟图》 。尽管此图远不如他的《清明上河图》那么蜚声画坛,但却被记载于明人《天水冰山录》(《天水冰山录》为明朝清查贪官严嵩时所抄家产目录,皆为奇珍异宝,被编为《天水冰山录》 。)中 。南屏山,绵延横陈于西湖南岸,山高不过百米,山体延伸却长达千余米 。山上怪石耸秀,绿树惬眼 。晴好日,满山岚翠在蓝天白云得衬托下秀色可餐,遇雨雾天,云烟遮遮掩掩,山峦好像翩然起舞,飘渺空灵,若即若离 。后周显得元年(九五四),吴越国主钱弘叔在南屏山麓建佛寺慧日永明院,后来成为与灵隐寺并峙于南北的西湖两大佛教道场之一的净慈寺 。
6、柳浪闻莺
柳浪闻莺,经过近四十多年不断的开发和建设,由当年帝王享受的御花园,演变为普通老百姓的大乐园 。她仍以青翠柳色和婉啭莺鸣作为公园景观基调,在沿湖长达千米的堤岸上和园路主干道路沿途栽种垂柳及狮柳,醉柳,浣沙柳等特色柳树 。在园中部主景区辟闻莺馆,又在距闻莺馆不远处置巨型网笼“百鸟天堂”,营造烟花三月,柳丝飘舞,莺声清丽的氛围 。闻莺馆东面,以草坪和密林带为主形成友谊园景区,引种了一批日本樱花,草坪北侧铺石砌台,矗立着“日中不再战”纪念碑 。闻莺馆西侧,是柳浪闻莺重建时填平水荡沼泽而营造的大草坪,草色遥连西湖碧波青山,大草坪北侧,是迁建来此的康熙御题柳浪闻莺景亭碑;南侧种植了一片高大的乔木树林,与草坪,柳岸及湖光山色构成富于层面,角度变化的生动图景 。
7、花港观鱼
花港观鱼公园位于苏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与小南湖之间的一块半岛上 。南宋时,内侍官允升曾在离这里不远的花家山下结庐建私家花园,园中花木扶疏,引水入池,蓄养五色鱼以供观赏怡情,渐成游人杂沓频频光顾之地,时称卢园又以地近花家山而名以花港 。宫廷画师创作西湖十景组画时将它列入其中 。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皇帝玄烨驾临西湖,照例题书花港观鱼景目,用石建碑于鱼池畔 。后来乾隆下江南游西湖时,又有诗作题刻于碑阴,诗中有句云:“花家山下流花港,花着鱼身鱼嘬花” 。
8、雷峰夕照
雷峰夕照,位于雷峰(夕照山) 。雷峰,位于净慈寺前,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脉,濒湖勃然隆重起,林木葱郁 。其册虽小巧玲珑,名气在湖上却是数一数二,因为山巅曾有吴越时建造的雷峰塔,是西湖众多古塔中最为风光也最为风流的一塔,可惜七十余年前倒掉了塔倒山虚,连山名也换成了夕照山 。西湖南岸这座三面临水呈半岛状的名山,当年曾为南宋御花园占据 。
9、双峰插云
双峰插云,泛指南高峰与北高峰 。
巍巍天目山东走,其余脉的一支,遇西湖而分弛南北形成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南山、北山 。其中的南高峰与北高峰古时均为僧人所占,山巅建佛塔,遥相对峙,迥然高于群峰之上 。春秋佳日,岚翠雾白,塔尖入云,时隐时显,远望气势非同一般 。南宋时,两峰插云列为西湖十景之一清康熙帝改题为双峰插云,建景碑亭于洪春桥畔 。其时双峰古塔毁圮已久,以至连此景原有的内涵也一度难为人知‘插云’者虚言也 。设景碑亭于此,实为权宜之计 。“浮图对立晓崔巍,积翠浮空霁蔼迷 。试向凤凰山上望,南高天近北烟低”.这是南宋诗人王洧的《两峰插云》诗,它告诉人们:双峰插云的景观 。
10、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景观位于小瀛洲 。小瀛洲与湖心亭,阮公墩合称为湖上三岛 。全岛连水面在内面积约七公顷,南北有曲桥相通,东西以土堤相连桥堤呈“十”字形交叉,将岛上水面一分为四,而水面外围是环形堤埂 。从空中俯瞰,岛上陆地形如一个特大的“田”字,呈现出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水景称胜的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独具一格,为我国江南水上园林的经典之作 。明万历三十四年(一六零六),钱塘县令聂心汤取湖中葑泥在岛周围筑堤坝,初成湖中湖,作为放生之所 。后人在岛南湖中建造三座瓶形小石塔,称为“三潭”,清初岛上又加营建筑曲桥,堂轩,沿内湖环植木芙蓉,复经清光绪间退休将领彭玉麟在此营造别墅,小瀛洲初具风貌 。
圆明园还有什么美景介绍?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 。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 。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 。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 。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 。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万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 。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它建筑 。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
1860年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天三夜不灭,烟云笼罩北京城,久久不散 。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被一齐付之一炬 。事后据清室官员查奏,偌大的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尽遭劫掠 。自此同时,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毁 。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英国侵略军烧毁安佑宫时,因他们来得突然,主事太监又反锁着安佑宫的大门,所以,当时有太监、宫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烧死在安佑宫 。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的暴行 。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 。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 。如,圆明园的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藏舟坞,万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圆明园遗址的保护,先后将其列为公园用地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征收了园内旱地、进行了大规模植树绿化 。在十年动乱中,遗址虽然遭到过一些破坏,但它毕竟被保住了:整个圆明园的水系山形和万园之园的园林格局依然存在,近半数的土地成为绿化地带 。十几万株树木蔚然成林,多数建筑基址尚可找到,数十处假山叠石仍然可见,西洋楼遗址的石雕残迹颇引人注目 。1976年正式成立圆明园管理处之后,遗址保护、园林绿化有明显进展,西洋楼一带得到局部清理和整理,整个遗址东半部的园林道路、园杯设施从无到有,逐年有所改善,来园凭吊游览者有大幅度增加,圆明园园史展览馆,自1979年11月举办,其中十分之一为中小学生参观 。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明确把圆明园规划为遗址公园 。同年,北京市政府拨出专款,修复了长春园的东北南三面2300米虎皮石围墙 。在北京市和海淀区政府及圆明园学会等 社会 各界的关心支持下,1984年9月圆明园管理处与海淀乡园内农民实现了联合,采取民办公助形式,依靠 社会 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发建设遗址公园 。从而使遗址保护整修工作迈出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首期工程是整修福海,1984年12月1日破土动工,历时7个月蓄水放船 。1985年孟冬接着整修绮春园山形水系,至次年初夏完成 。这两期工程均以挖湖补山为主,并修建园路桥涵和园林服务设施,清整古建基址,进行绿化美化 。两年动土方40万立方米,使ll0公顷范围的山形水系基本恢复原貌,其中水面55公顷 。福海中心蓬岛瑶台东岛的“瀛海仙山”亭和西岛庭院,绮春园的新宫门,以及西洋楼的欧式迷宫(万花阵),均已在原址按照原样修复 。后又经两年整修提高,遗址公园初具规模,于1988年6月29日,正式向 社会 售票开放 。
由国家与园内农民联合建园这一形式,经数年过渡,全面开辟遗址公园的条件渐趋成熟 。按照首都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为加快遗址公园建设步伐,于1990年和1993年分两批正式办理了遗址公园全部占地的征用手续,将园内原以土地谋生的农民转为非农业人口,并安置其劳动力从事园林建设 。这就为在圆明三园范围内全面建设遗址公园、保护文物古迹创造了全新的条件 。争取恢复原样 。
2002年12月13日,北京圆明园正觉寺修缮工程正式招标 。正觉寺曾是清代皇室成员的御用佛寺,由于地处绮春园墙外,才成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唯一幸免的古建筑 。此次修缮的范围包括山门、文殊亭、东西五佛殿、东西配殿、西转角房等,修缮面积共计990平方米,2003年10月1日前完成 。被称之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列强两次洗劫后,当年的圆明园四十景,只剩下以下这些遗迹 。1、涵虚朗鉴,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涵虚朗鉴位于福海东北岸,建于乾隆初期 。整个建筑坐东朝西,临湖岸建有平台,乾隆皇帝有御诗“左右云堤纡委,千嶂叠青,面前巨浸空澄,一泓净碧,日月出入,云霞卷舒,远山烟岚,近水楼阁”,这里是欣赏湖景,远眺西山晚霞的好地方 。2、蓬岛瑶台,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 。位于福海中的三个小岛,雍正时期就已建成,初名“蓬莱洲” 。三岛仿李思训画意,为仙山琼阁之状,象征东海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山 。雍正修此三岛也是为了追求人间仙境,祈求长生不老的一厢愿望 。三岛位于福海中心,由两座木桥将三岛相连接,正中为大岛约45米见方,岛上正殿叫“蓬岛瑶台”,殿内设有宝座并设有床,这里是皇帝的寝宫,乾隆帝曾多次在此传膳、休息 。殿内还收藏有《重刻淳化阁帖》和《西洋楼铜版图》各一套 。3、廓然大公,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是园内较大的园中之园 。廓然大公是圆明园较早建成的一组景区 。康熙末年,在圆明园还是皇四字赐园的时候就已经建成,初名“深柳读书堂”,乾隆年后称“廓然大公”,又称“双鹤斋” 。在乾隆二十年(1755)又对廓然大公进行了改建,景致仿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叠石则是模仿盘山静寄山庄 。4、坦坦荡荡,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位于九州景区西部偏北,占地面积1050平方米 。坦坦荡荡是圆明园较早建成的一组景区,康熙末年就已建成,起初叫“金鱼池” 。坦坦荡荡分南北两大景区,南面是一组中式建筑,中间一间正殿,外檐悬挂乾隆皇帝御笔“素心堂”匾 。此堂一般是帝后及皇太后来此游玩、休息的地方 。5、杏花春馆,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位于九州景区西北角,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 。杏花春馆在康熙末年就已建成,最早叫“菜圃” 。杏花春馆是模拟农村风光而修建的,在中南部还建有一块菜园,菜地四周修建有大小不同的农舍,还有浇水灌溉用的井亭等,来到这里宛如置身于村野之中 。菜地四周还建有大量杏花树,皇帝经常在此欣赏杏花美景 。6、长春仙馆,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位于九州清晏景区西南角,占地面积3700平方米 。长春仙馆建于雍正初年,初名“莲花馆”,从雍正七年(1729)起,皇四子宝亲王弘历(后来的乾隆皇帝)被雍正赐居于此 。雍正十一年(1733)弘历被雍正赐雅号“长春居士”,后来弘历当上了皇帝,就将莲花馆改名为“长春仙馆” 。7、曲院风荷,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 。曲院风荷位于九州景区东部,与杭州西湖曲院风荷同名,是圆明园西湖小十景之一 。曲院风荷分南北两部分,北部是一个小院,正殿五间,坐北朝南,檐下悬挂乾隆御笔“曲院风荷”匾 。曲院风荷地处福海与九州之间,是一个过渡景点,也是圆明园仿建西湖十景规模最大的一处 。在曲院风荷殿西建有一座两层小楼,楼内供有佛像,乾隆赐名“洛伽胜境”,此楼是照浙江定海普陀山仿建的 。8、坐石临流,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 。坐石临流景区规模很大,由西北部的兰亭、西南部的抱朴草堂、北部的舍卫城、东南部的同乐园及中部的买卖街五部分组成 。
目前的主要景观有:九州景区:位于圆明园西部,是皇帝处理朝政和园居之所,集圆明园建筑、艺术、收藏之大成,其中,皇帝和嫔妃们居住的最大的人工岛屿--九州清晏最为著名 。大水法:位于远瀛观高台之南,为石龛式,内有一座七级水盘,顶端有一大型狮子头,水盘喷水可以形成七层水帘观水法:大水法对面就是观水法,观水法坐南朝北,是清朝皇帝观赏大水法喷泉的地方 。观水法正中石台上设宝座,其后是由五件石雕并列而成的大型石屏风蓬岛瑶台遗址:蓬岛瑶台一景,正是仿照李思训(唐代著名画家、651-716年)的“一池三山”画意建造的 。园盛时,福海端午龙舟竞渡,皇帝率王公大臣在西岸“望瀛洲”亭观阅,皇太后及后妃内眷则在蓬岛瑶台欣赏 。
圆明园景点有方湖胜境大水法西楼遗址等 。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 。
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 。
极为罕见的 历史 典籍和丰富珍贵的 历史 文物 。
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送元瓷器等,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 。也可以说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
颐和园是清代三山五园之一 。清末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每年有10个月在颐和园度过 。里面一年四季景色各不相同 。佛香阁,南湖岛,德和园大戏楼 。清晏舫 。西堤,都不错,冬天上雪夏天泛舟荡漾昆明湖赏荷花 。
1.九州景区:位于圆明园西部,是皇帝处理朝政和园居之所,集圆明园建筑、艺术、收藏之大成,其中,皇帝和嫔妃们居住的最大的人工岛屿--九州清晏最为著名 。2.大水法:位于远瀛观高台之南,为石龛式,内有一座七级水盘,顶端有一大型狮子头,水盘喷水可以形成七层水帘观水法:大水法对面就是观水法,观水法坐南朝北,是清朝皇帝观赏大水法喷泉的地方 。观水法正中石台上设宝座,其后是由五件石雕并列而成的大型石屏风 。蓬岛瑶台遗址:蓬岛瑶台一景,正是仿照李思训的“一池三山”画意建造的 。园盛时,福海端午龙舟竞渡,皇帝率王公大臣在西岸“望瀛洲”亭观阅,皇太后及后妃内眷则在蓬岛瑶台欣赏 。
杭州西湖有哪些景点?具体可以介绍介绍吗?1、曲院风荷
位于西湖北岸的苏堤北端西侧22米处,范围约0.06公顷,以夏日观荷为主题,在视觉上呈现出“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特色 。
曲院,原为南宋(1127-1279)设在洪春桥的酿造官酒的作坊,取金沙涧之水以酿官酒 。因该处多荷花,每当夏日荷花盛开、香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处飘溢,有“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意境 。
2、平湖秋月
位于孤山东南角的滨湖地带、白堤西端南侧,是自湖北岸临湖观赏西湖水域全景的最佳地点之一 。以秋天夜晚皓月当空之际观赏湖光月色为主题 。
“平湖秋月”景观完整保留了清代皇家(17-18世纪)钦定西湖十景时 “一院一楼一碑一亭”的院落布局 。
3、断桥残雪
位于在西湖北部白堤东端的断桥一带,范围约2.61公顷 。尤以冬天观赏西湖雪景为胜 。当西湖雪后初晴时,日出映照,断桥向阳的半边桥面上积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桥面一痕,仿佛长长的白链到此中断了,呈“雪残桥断”之景 。
位于白堤东端的断桥上视域开阔,是完整观赏西湖南、北水域景观的最佳地点 。因中国家喻户晓的民间爱情故事《白蛇传》的主人公白娘子与许仙相识于此,断桥成为拥有爱情象征意义的、最富盛名的桥 。因白堤一直保持了沿堤两侧间株桃柳的植被特色,春日里桃红柳绿,游人如织 。
4、花港观鱼
在苏堤映波桥西北197米处,介于小南湖与西里湖间,范围约0.25公顷 。以赏花、观鱼为景观主题,体验自然的勃勃生机 。春日里,落英缤纷,呈现出“花著鱼身鱼嘬花”的胜景 。
“花港观鱼”位于南宋时(12-13世纪)官员卢允升的别墅内,因所在位置水域名花港,别墅内凿池养鱼,故名“花港观鱼” 。该景观单元现存御碑、御碑亭、鱼池及假山等遗址 。
5、柳浪闻莺
在西湖东岸钱王祠门前水池北侧约50米的濒湖一带,范围约0.54公顷,以观赏滨湖的柳林景观为主题 。
“柳浪闻莺”所处的位置原为南宋时(12-13世纪)的御花园——“聚景园”,因园中多柳树,风摆成浪、莺啼婉转,故得题名“柳浪闻莺” 。如今,“柳浪闻莺”依然保留了传统的柳林特色,漫步其间,且行且听,柳丝拂面,莺鸟鸣啼,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
6、三潭印月
在西湖外湖西南部的小瀛洲岛及岛南局部水域,范围约7.67公顷,是杭州西湖最具标志性的景观 。该景观以水中三塔、小瀛洲岛为核心观赏要素,以月夜里在岛上观赏月、塔、湖的相互映照、引发禅境思考和感悟为欣赏主题 。
小瀛洲岛在明万历间(16世纪)浚湖堆土而成,呈“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田”字形格局,是江南水上园林的经典 。全岛以亭台楼阁配以传统花木构成色彩绚丽的景致,与岛内外水光云天相映,象征了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蓬莱仙岛 。
7、雷峰塔
原名皇(黄)妃塔,又名西关砖塔,位于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顶上,为吴越国王钱_为祈求国泰民安而建 。雷峰塔原是一座八角形、五层的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塔,后遇火只留下了砖体塔身 。由于传说雷峰塔的塔砖可以用来驱病强身或安胎,长期有人从塔砖上磨取粉末、挖取砖块 。
1924年9月25日下午,几乎挖空的塔基再也不堪重负,突然全部崩塌 。2002年10月25日,重建的雷峰塔落成,建在旧雷峰塔的原址之上,旧塔座部分成为遗址的展示厅,并有许多的文献资料供人参观 。
8、保_塔
保_塔位于西湖北侧宝石山山顶,由元至明、清,保_塔六次毁坏六次重建 。现存的砖塔,为六面七级,是1933年按明末以后的原式样重建的,并在1996年更换了朽坏的塔刹构件 。是西湖宝石流霞景观所在,与雷峰塔隔西湖相对,素有“雷峰似老衲,保_如美人”、“一湖映双塔”之说 。
9、白堤
【曲院风荷景点介绍】白堤东起断桥,经锦带桥向西,在“平湖秋月”与孤山相接,长约1公里 。在唐即称白沙堤、沙堤,其后在宋、明又称孤山路、十锦塘 。古时白堤以白沙铺地,后改为柏油路面,两侧广种碧桃翠柳,是欣赏西湖全景和周边诸山的最佳观赏点 。
- 章丘野生动物园门票太坑
- 宁夏周边好玩的地方自驾游
- 舞艺吧舞蹈烈焰第五期
- 失地农民的补偿标准政策是什么 失地农民一次性补偿标准
- 手机排行榜性价比
- 苹果手机怎样设置开机密码? 苹果怎么设置密码
- 文科体育生多少分可以上二本? 体育生多少分能上二本
- 怎样购买8字开头股票? 8字头是什么股票
- 多选快捷键ctrl加什么 加哪个键可以多选